800小说网 quanben.ac,汉天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他非但一个没杀,反而还册封了刘杨的儿子刘得,让刘得继承真定王王位,继续在真定为王。
刘秀的做法,极大赢得了刘氏宗亲、士大夫以及百姓们的好感。
谁都不希望天下出个残忍好杀的暴戾皇帝,谁都希望天下能有个宽宏大度的仁爱天子。而刘秀,恰恰满足了人们心中的期盼。
另外,他又做了一件事,把自己的声望再次推高了一大截。在刘杨因谋反被杀后,刘秀不仅没开罪郭圣通,反而将郭圣通册立为后,并册立刘强为太子。
立郭圣通为后,刘秀完全是顺水推舟之举。他本打算立阴丽华为后,但阴丽华坚持不肯接受,刘秀没有别的人选,他也只能立郭圣通为后了。
如果没有出刘杨这件事,他立郭圣通为后,对他的声望也没有多大提高,但巧的是,刘杨就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谋反,无形中,刘杨算是给刘秀做了一回垫脚石。
反贼的亲外甥女,天子还能将其立为皇后,这得是多宽大的胸怀?无论是士大夫,还是百姓,皆对刘秀的做法和德行赞不绝口。
其实,天下人倒是有些误解刘秀了。如果刘杨没有谋反,刘杨没死,刘秀要立郭圣通为后,还真的需要再三琢磨,再三思量。
刘秀是太学生,学得又是尚书,对于历史上的那些前车之鉴,他都有牢记在胸。
前朝是怎么亡的?就是亡于外戚之手。外戚的权力过重,导致王莽成功篡位。
郭圣通的背后有真定王,立郭圣通为后,刘杨既是王,又是半个国丈,权力实在太大,弄不好就会重蹈前朝之覆辙。
而阴丽华不同,她虽出身于阴家,但阴家只能算是名门,并没有多雄厚的实力,立阴丽华为后,也绝不会出现外戚专权的情况。
刘秀一再想册立阴丽华为后,其一,他对阴丽华确实迷恋,有很深厚的感情,其二,预防外戚专权,这也是他很重要的考量。
屁股决定着脑袋,坐上了皇位,成为至高无上的天子,很多时候,便无法一味的感情用事,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
都说皇帝无情,只不过是考虑事情的出发点不一样。皇帝不能仅凭自己的喜好去考虑问题,而是要站在天下的角度上来考虑问题。
一旦以整个天下作为自己的立场,很多时候,皇帝就显得冷酷无情,甚至是薄情寡义。
刘秀刚刚称帝不久,属白手起家的开国皇帝,在皇帝这个需要极高专业素养的职业里,他只能算是个毫无经验的实习生。
他自己也在边做边摸索,到底如何才能做个既能一统天下,又能深得百姓们爱戴的好皇帝。
刘杨谋反一事,并没有牵连太多人,随着刘杨的儿子刘得继位,真定的局势也迅速稳定了下来。
不过让刘秀糟心的事,并没有就此告一段落,还在一桩接着一桩地等着他呢!吴汉奉刘秀之命,率大司空王梁、执金吾贾复、建议大将军朱祐、大将军杜茂、扬化将军坚镡、偏将军王霸、骑都尉马武、刘隆、阴识,合计九员大将,统兵十万余众,
兵发魏郡和清河郡,欲将盘踞在二郡的五校军、檀乡军,一举剿灭,彻底根除这两个心腹之患。
身为大司马的吴汉,自然是全军主帅,拥有全军的指挥权。
不过在如何剿灭贼军这件事上,吴汉和王梁发生了分歧。
按照吴汉的意思,己方先兵进清河郡,如果清河郡境内的贼军与己方死战,那己方可顺势将其歼灭,如果贼军不愿和己方力战,那么必然会向魏郡逃窜。
到时,己方可在魏郡与贼军打一场大决战,现在魏郡太守是铫期,有铫期相助己方,己方歼灭贼军,可事半功倍。
不过王梁觉得吴汉的策略太过冒险。
不平定魏郡的贼军,而是先跳过魏郡,直接进入清河郡灭贼,太过冒进。
要知道贼军很可能是与刘永有联系的,己方若冒进到清河郡,刘永军一旦从兖州方向攻打过来,与贼军前后呼应,己方将面临着被敌人两面夹击的险境。
王梁的主张是,己方要稳扎稳打,先打魏郡贼军,然后再一步步地向清河郡方向推进。对于王梁的策略,吴汉无法苟同,正因为贼军很可能与刘永有联系,他才要先打清河郡,彻底切断贼军与刘永的联系,倘若按照王梁的策略来,最后很可能会把贼军统统
逼到兖州去,不能根除贼军,他们早晚有一天还会卷土重来,还是个祸害。
在如何灭贼这件事上,大司马吴汉和大司空王梁,发生了严重分歧,一个主张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一个主张兵行险着,跳跃歼敌,两人谁都说服不了谁,争执不下。
最后吴汉也恼了,拍板道:“我是大司马,乃全军之主帅,此战,就按照我的部署来打!”
王梁见吴汉搬出大司马的头衔来压自己,心里也极为不痛快,他说道:“倘若吴公执意要先打清河,那么,你我二人分兵作战,你打清河,我打魏郡!”吴汉都差点气乐了,谁跟你分兵啊!我是全军主帅,全军将士,理应都听从我的指挥,把一部分兵力分给你,我又拿什么去和贼军作战?
,他非但一个没杀,反而还册封了刘杨的儿子刘得,让刘得继承真定王王位,继续在真定为王。
刘秀的做法,极大赢得了刘氏宗亲、士大夫以及百姓们的好感。
谁都不希望天下出个残忍好杀的暴戾皇帝,谁都希望天下能有个宽宏大度的仁爱天子。而刘秀,恰恰满足了人们心中的期盼。
另外,他又做了一件事,把自己的声望再次推高了一大截。在刘杨因谋反被杀后,刘秀不仅没开罪郭圣通,反而将郭圣通册立为后,并册立刘强为太子。
立郭圣通为后,刘秀完全是顺水推舟之举。他本打算立阴丽华为后,但阴丽华坚持不肯接受,刘秀没有别的人选,他也只能立郭圣通为后了。
如果没有出刘杨这件事,他立郭圣通为后,对他的声望也没有多大提高,但巧的是,刘杨就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谋反,无形中,刘杨算是给刘秀做了一回垫脚石。
反贼的亲外甥女,天子还能将其立为皇后,这得是多宽大的胸怀?无论是士大夫,还是百姓,皆对刘秀的做法和德行赞不绝口。
其实,天下人倒是有些误解刘秀了。如果刘杨没有谋反,刘杨没死,刘秀要立郭圣通为后,还真的需要再三琢磨,再三思量。
刘秀是太学生,学得又是尚书,对于历史上的那些前车之鉴,他都有牢记在胸。
前朝是怎么亡的?就是亡于外戚之手。外戚的权力过重,导致王莽成功篡位。
郭圣通的背后有真定王,立郭圣通为后,刘杨既是王,又是半个国丈,权力实在太大,弄不好就会重蹈前朝之覆辙。
而阴丽华不同,她虽出身于阴家,但阴家只能算是名门,并没有多雄厚的实力,立阴丽华为后,也绝不会出现外戚专权的情况。
刘秀一再想册立阴丽华为后,其一,他对阴丽华确实迷恋,有很深厚的感情,其二,预防外戚专权,这也是他很重要的考量。
屁股决定着脑袋,坐上了皇位,成为至高无上的天子,很多时候,便无法一味的感情用事,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
都说皇帝无情,只不过是考虑事情的出发点不一样。皇帝不能仅凭自己的喜好去考虑问题,而是要站在天下的角度上来考虑问题。
一旦以整个天下作为自己的立场,很多时候,皇帝就显得冷酷无情,甚至是薄情寡义。
刘秀刚刚称帝不久,属白手起家的开国皇帝,在皇帝这个需要极高专业素养的职业里,他只能算是个毫无经验的实习生。
他自己也在边做边摸索,到底如何才能做个既能一统天下,又能深得百姓们爱戴的好皇帝。
刘杨谋反一事,并没有牵连太多人,随着刘杨的儿子刘得继位,真定的局势也迅速稳定了下来。
不过让刘秀糟心的事,并没有就此告一段落,还在一桩接着一桩地等着他呢!吴汉奉刘秀之命,率大司空王梁、执金吾贾复、建议大将军朱祐、大将军杜茂、扬化将军坚镡、偏将军王霸、骑都尉马武、刘隆、阴识,合计九员大将,统兵十万余众,
兵发魏郡和清河郡,欲将盘踞在二郡的五校军、檀乡军,一举剿灭,彻底根除这两个心腹之患。
身为大司马的吴汉,自然是全军主帅,拥有全军的指挥权。
不过在如何剿灭贼军这件事上,吴汉和王梁发生了分歧。
按照吴汉的意思,己方先兵进清河郡,如果清河郡境内的贼军与己方死战,那己方可顺势将其歼灭,如果贼军不愿和己方力战,那么必然会向魏郡逃窜。
到时,己方可在魏郡与贼军打一场大决战,现在魏郡太守是铫期,有铫期相助己方,己方歼灭贼军,可事半功倍。
不过王梁觉得吴汉的策略太过冒险。
不平定魏郡的贼军,而是先跳过魏郡,直接进入清河郡灭贼,太过冒进。
要知道贼军很可能是与刘永有联系的,己方若冒进到清河郡,刘永军一旦从兖州方向攻打过来,与贼军前后呼应,己方将面临着被敌人两面夹击的险境。
王梁的主张是,己方要稳扎稳打,先打魏郡贼军,然后再一步步地向清河郡方向推进。对于王梁的策略,吴汉无法苟同,正因为贼军很可能与刘永有联系,他才要先打清河郡,彻底切断贼军与刘永的联系,倘若按照王梁的策略来,最后很可能会把贼军统统
逼到兖州去,不能根除贼军,他们早晚有一天还会卷土重来,还是个祸害。
在如何灭贼这件事上,大司马吴汉和大司空王梁,发生了严重分歧,一个主张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一个主张兵行险着,跳跃歼敌,两人谁都说服不了谁,争执不下。
最后吴汉也恼了,拍板道:“我是大司马,乃全军之主帅,此战,就按照我的部署来打!”
王梁见吴汉搬出大司马的头衔来压自己,心里也极为不痛快,他说道:“倘若吴公执意要先打清河,那么,你我二人分兵作战,你打清河,我打魏郡!”吴汉都差点气乐了,谁跟你分兵啊!我是全军主帅,全军将士,理应都听从我的指挥,把一部分兵力分给你,我又拿什么去和贼军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