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quanben.ac,一品仵作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暮青在半山腰,山脚下郑家院子里的萤火之光有些细微,看不清楚移动与否,只能确定烛光亮了一会儿,其光乍盛,而后乍灭。
呼延查烈伸着脖子踮着脚尖往山下望,警惕地问:“来人了?”
“何止?只怕来者不善!”暮青见呼延查烈眉头紧锁,寒声道,“你想,春夜风大,如若提灯出门,烛光飘摇不定亦或忽然被风吹灭都有可能,但怎可能光亮乍盛?除非是灯笼燃了。”
刚刚郑家院子里那乍亮之光并非烛光,而是火光。
虽然提灯之人有失手打翻灯笼的可能,但那火光刚燃起就灭了,灭得极快,太过可疑。
呼延查烈年纪虽小,却聪慧过人,思量了一会儿便懂了其中的道理。
“是他!他来了!”凭直觉,呼延查烈戒备地退了一步,退进祠堂里,出来时已背上了小包袱,“我们不能留在这里,去哪儿?”
郑家人不可靠,一定会供出他们藏在此处,好在她说的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他们现在走还来得及!
但呼延查烈走了几步却没听见身后有脚步声跟来,他回过身来,见暮青仍在原地。祠堂外的老树发了新芽儿,星光细碎,嫩芽儿也碎,少女在老树下身披旧氅迎风而立,一袭素裳遍映着细碎的光影,天阙山河皆负肩头。那风姿坚毅不折,身影却素薄如纸,仿佛山间一缕清风,随时可化去,死生再难寻。
呼延查烈望着树下之人,幼小的心里忽然生出害怕的情绪,放下包袱往前走了两步,小心翼翼地问:“你走不动了吗?”
令他安心的是,树下之人走了出来,踏草之声无比真实,他缓缓松了口气,却听那人道:“我还有下山的力气,你就不必与我同路了。”
“下山?”
“是。”
“救人?”
“嗯。”
“你是不是蠢?!”呼延查烈小心翼翼的语气在再三猜问后,终于含了怒意。
暮青笑了笑,在他面前蹲了下来,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只道:“春夜寒气重,这深山老林的,你不识路,不可孤身上山。我下山之后,你安心在祠堂里过夜。呼延昊对我势在必得,倒没有必须把你带回关外的理由,我下山之后自有办法让他无暇他顾。”
“……”
“如果天亮之后我没能回来,你就原路折返,翻过麦山和翠屏山,找到官道,见机行事。”暮青边说边从身上摸出两件东西来,正是都督府的腰牌和江北水师的兵符,“我有件事想托付给你,帮我把这两样东西交给步惜欢。还有……”
暮青低头,抬手抚簪。人命关天,没有多少时间话别,指尖的凉润感却将她带回那年初夏,断崖山顶,老树之下,男子盘膝而坐,借着月色细心雕磨,一枝翠玉竹簪是他为她备下的生辰之礼。此后她便一直以此簪发,从没想到会有摘下送还之日。
“此物你带在身上,如若见到步惜欢,就说是我临走前所托。他会明白我的心思,设法保全你,你信他便可。”暮青将三样随身之物交给呼延查烈,没有多看,只起身北望,绝然走远。
“莫要跟来,记住我交待的事。”
*
山脚下,郑家。
主屋里亮起一盏油灯,照见被绑成一团面色惊恐的郑家八口。
呼延昊高坐在首,拿弯刀拨弄着灯芯儿,眼底只见刀光不见人影,毫无受伤之态。
东西屋里传来翻箱倒柜之声,没一会儿,两个辽兵来到主屋门前回禀道:“禀大汗,没发现人!”
郑家人听不懂胡语,却见高坐之人森然一笑。
刀仍在火上烤,那人看刀不看人,只问:“人在何处?”
老仵作以为呼延昊问的是郎中何在,于是赔笑近前两步,躬身道:“回大汗,郑郎中在……”
哧!
话音未落,血线一扬,老仵作正指向郑当归,一个转头的姿势,血珠从他的脖子上冒出来,溅出三尺,泼了郑当归一脸。
血尚温热,咸腥冲鼻,呼延昊不紧不慢地将刀递入火苗里,只听滋声响起,一颗血珠滚入烛火里,噼啪一炸,声若惊雷。
郑当归满脸是血,屋中噤若寒蝉,只听咚的一声,老仵作直挺挺地倒在地上,一张血脸恰巧横在王氏面前,王氏两眼一翻,惊厥在地。
“娘!”郑当归大惊,急忙跪着挪向王氏,哪知刚挪了两步眼前便挡来一只华靴,靴上绣着雄鹰,宝石为目,金丝为羽,栩栩如生之态令人想起大漠之夜,天如墨月似钩,雄鹰展翅,啸傲苍穹。
郑当归只觉得头顶上落来的目光比鹰隼还锐利,那人的声音冷极,令人闻之如坠九幽寒潭。
“药炉尚温,药香未散,说明她还没走远。本汗只问你一遍,人去了何处?”
郑当归一惊,这才想起药炉还在院子里!
“大汗……大汗误会了,小人之妻怀有身孕,夜里难眠,院中煎的乃是安胎药。”郑当归垂首低声应答,听似从容,心中却无底气。这药香一闻就知不是安胎药,但他一时也难以找出别的借口,只能祈祷呼延昊不懂医理,难以只闻香识药。
“安胎?”呼延昊的确不懂医理,但他笑了一声,笑得人后背发寒如闻丧钟。
呼延昊没说话,只看了苏氏一眼,辽兵会意,上前便将苏氏拎起提到了呼延昊面前!苏氏春裳下的腹态显得圆润高隆,郑当归惊住,猛地抬头间见呼延昊将烧得通红的刀从烛火上撤下,出刀无情,生生剖向苏氏怀胎七月的肚子!
“慢!”郑当归惊喊时,刀尖已划开苏氏衣裳,血色染红了郑当归的双眼,一口涌上喉口的血被他硬生生咽下,腥甜的滋味仿佛烧红的刀子割着喉肠,痛意自知,“慢!都督在……”
“在此!”这时,一道清音忽然掷来,惊得屋里人声忽寂!
呼延昊倏地抬头!
房门开着,院中无灯,烛光烛地,老院尽处星子满天,新芽满树,南墙之上立着一人。那人身披旧氅,素布为裙,折枝为簪,素衣纤骨弱比春枝,清卓风姿却胜老松。
这是一生里他第一次见她卸甲着裙,不见华裙美髻,那迎风翻飞的两袖素白和乌发边簪着的两叶嫩黄却织成一景,一生难忘。此后一生,他常于梦中再见,少女孤身立在漫漫星河下一株老树前,伸手可及,却永生不可得。
“呼延昊,放人,我跟你走!”暮青的声音清如冷溪,浇醒了呼延昊,也浇醒了郑家人。
郑当归忽然哽咽,愧不能语。
辽兵拔刀指向院中,呼延昊冷冷一笑,“没想到本汗能找到你吧?”
“没想到。”暮青答,听起来很诚实,却还有后半句,“没想到你会伤得这么重。”
看见屋里的老仵作,她就什么都明白了。她逃走时甚急,只能断定呼延昊受了伤,却没想到他的伤会重到要找郎中的地步。郑当归是这附近有名的郎中,老仵作将人带来郑家也就不奇怪了。
“你在关心本汗?”
“当然,我一直关心大汗何时归天。”
两人隔着老院春树遥遥相望,半夜不见如别经年,语气颇似老友相见随口寒暄,只是寒暄作罢院中入静,半晌才听见一声大笑。那笑声里带着几分狂肆,几许森然,缓而凉。
“你该关心的是他们何时归天。”呼延昊笑罢,苏氏腹前忽然绽开血色!
“住手!”暮青大怒!
“娘子!”郑当归悲呼一声,挺身撞向呼延昊!但他双手被缚,刚要起身便被一个辽兵踹倒,只听一声闷响,一口血从郑当归口中吐出,血里躺着两颗断牙,鹰靴踏入血里,牙碎犹如挫骨,郑当归被那鹰靴踏住,顿觉脊骨欲折五脏欲裂,咳出口血便晕死了过去。而苏氏腹前的衣裙已被血染透,刀伤三寸长,远远瞧着像是被活活剖了腹一般。
这场面令屋里一双年幼的孩子哭声忽止,二房夫妻紧紧抱着尚在襁褓中的婴孩,惊恐已极,却不敢发出泣声,生怕惹恼了呼延昊,一家遭屠。
但那弯刀却未悬来他们的头顶,而是横刀一扫直指南墙,血珠泼出门外,刀风凛然肃杀!
“本汗许你阏氏之位,你一心逃走,而今回来,你以为只要肯随本汗出关,本汗就会既往不咎?”呼延昊冷笑一声,杀意入骨,“你不该回来,你不回来,他们兴许还能活命,可你为了他们而回来,他们反倒非死不可了!”
郑家二房闻言一脸错愕,这才记起有关辽帝的传闻。
传闻辽帝出身卑微,早年并不被狄王承认,如今他一统五胡建辽称帝,从不容人忤逆,天下学子皆道辽帝有暴君之相,辽国国祚难以久长。但政事难料,今夜之事倒不难猜——开国大帝,想来也知是何等心高气傲,心上人为了他人委曲求全,伤的何止是颜面?他不舍得一刀杀了心上人,自是要杀了他们泄愤的!
“扫把星!”这时,一道妇人的愤愤之声从屋里传出。
苏氏面如纸白,汗湿纵然之态犹如刚从水里捞出来一般,颈前勒着的麻绳生生磨破了皮肉。她吃力地转头望向屋外,眼底含着饱受折磨后的惊惧与怨毒,声音虚弱,话刀却厉,“原以为是救星到了,到头来却是催命的阎王,你为何要回来?!明知追兵在后,今夜为何要来我们郑家,连累我腹中无辜孩儿,老少八口!”
此话诛心,暮青立在墙头,夜风拂过,肩头单薄而僵硬。
“不,你当初就不该开棺!公公已故十余载,纵然得知真凶,我们这等百姓人家还能报仇雪恨不成?公公如若泉下有知,也定不愿尸骨被掘,后人遭难!郑家血仇难报,都督倒是全了断案如神之名,怎还有脸觉得施恩于郑家?后有追兵,深夜求医,连累无辜,郑家究竟欠了这你什么,要一家八口遭此横祸?!”苏氏一声比一声低,仿佛气力将要耗尽,神态却愈发癫狂,“扫把星!今夜郑家如遭灭门,一家老少的冤魂就算化成厉鬼也不会放过你!”
夜风似知人心,忽发悲号之声,夜鸟惊飞,声似老鸹。墙头之人裙裾猎猎两袖如旗,风姿越是坚忍不折,越显得单薄如纸,仿佛随时都会乘风飘摇失足跌下墙来。
呼延昊眉峰暗压,鹰靴微抬,看似要奔出门去,却只在血里碾了碾,忍下未动,连弯刀都不曾放下,指着暮青问:“你可知本汗最不喜你什么?”
也不期待暮青接话,他自顾自地道:“自呼查草原上初见你时起,你就在救人,救西北新军,救上俞百姓,大将军府里救诸将,大漠地宫里救元修!哪一回你不是落得狼狈不堪一身是伤?你这女人看似聪明,实则又蠢不可及!”
话音落,屋里刀光一晃,弯刀忽然指向屋内,刀尖对准苏氏。
苏氏惊颤不已,郑家二房却回头望向屋外,眼底满是震惊——若说之前对这姑娘的身份全是猜测,方才辽帝之言岂非等同于证实了她的身份?救西北新军,救上俞百姓,盛京城里无人不知这些事迹说的是英睿都督!
贱籍出身,戍边入朝,断案练兵……名扬天下的少年都督竟真是女儿身!
这、这……
“这种人,有何值得你救的?”呼延昊的声音将郑家二房惊醒,待回过神来时,弯刀已压在了苏氏颈旁,麻绳崩断一缕,刀锋便近苏氏一寸!
苏氏看见一双深不见底的眸,眸底仿佛蕴藏着黑风暴,随时都会将人吞噬殆尽,残暴而无情。
呼延昊猛地扯住苏氏的头发,强迫她看向屋外,仰望南墙,“她乃仵作,只管洗冤,管你血仇能不能报!难道替你查出真凶,还得替你报仇?无知妇人,贪得无厌!大兴皇族为贵,士族次之,寒士三等,平民为末!她身在贱籍,平民不如,依旧能从军入朝替父报仇,郑家乃寒士门庭,当家的死了,族人尚在,境遇不知比她好上多少倍,报不了仇,你怪她?你等弱如牛羊,不思自强,反怪告诉你狼群所在之人没替你把狼杀了,大兴人贪得无厌的嘴脸可真难看!”
绕住苏氏脖子的麻绳咻地崩断一根,仅剩一根缠在刀前,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随时都有绳断人亡之险。
“你这妇人蠢不可及,没听见她说没想到本汗伤得如此重?她把人命看得比天重,她若知道本汗伤重会来求医,就是死在山里她也不会踏进你郑家半步!”呼延昊扯着苏氏的头发又将她的脸转了回来,望进她惊恐的眼底,对她森然嘲弄地一笑,“要屠你郑家满门之人是本汗,连仇人都能骂错,你这妇人还能蠢到何等地步?难道说,你不敢辱骂本汗,就把气撒到本汗的女人身上,欺软怕硬,嗯?”
此言犀利,苏氏惧不敢言,只颤如风中落叶。
呼延昊狠狠捏住苏氏的下巴,笑如森罗恶鬼,“今夜本汗前来求医,她若被本汗逮个正着,念在你们为她治伤的份儿上,本汗兴许还会饶你们一命,只找她算逃跑的帐!可你们明知她有伤在身,还撵她进山,本汗倒十分想宰了你们!”
苏氏闻言,泪珠滚出眼眶,眼底神色错愕。
难道不该是郑家收留了她,所以才遭此横祸?他方才不是说,她因郑家而回来,他才想要杀了他们吗?
这时,苏氏忽觉下巴上的指力一松,男子一脸厌恶地放开她,转头望向南墙上立着的少女,问:“你可看清楚了?这就是你想救的人,可值?你想为天下人平冤,天下人不见得感激你,似这等不识好歹之人天下间不知还有多少,他们的冤屈与你何干?不如随本汗回大辽,你我自在逍遥,青史后名由他去,管这世间善恶疾苦!”
呼延昊收刀踏出房门,隔着院子向暮青伸手。今夜他再次被她瞒骗,本想抓到她之后定要严惩,但当见到她时,那坚毅不折的风姿不知怎的就让他想起了阿妈,她像草原女子,却比草原女子纤薄得多。他从未到过江南,不识江南女子的温婉柔态,在他眼里,她并不温婉,却叫他心软。
所以,让她看清世间人的贪婪丑恶,让她弃了那些仁义德善,陪他出关,自在逍遥,不惧恶名。
“不。”墙头上传来的声音浮弱却清晰,少女的脸色苍白如纸,眼眸却明澈如昔,坚执不改,“世人辱我欺我,乃是世人之事,与我何干?我左右不得世人之心,却可明己之志。我立志平冤,不为青史留名,为的是不负所学,问心无愧。此志不移,死生不改!”
“你……”呼延昊伸出的手僵在半空,半晌,拂袖之声厉似朔风,“顽固不化!”
暮青没有气力多言,只淡淡地道:“大汗与我,终究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好!好!好一个道不同不相为谋!”呼延昊连道三声好,道罢一声笑,笑声里含着的不知是傲是苦,直教人觉得这样的男子,这一生里难得能有的情意都在笑声里散了,待笑声散尽,夜风里徒留冷意,“那本汗倒要看看,你我之道,究竟谁输谁赢!”
呼延昊抬手,屋里刀风连扬,辽兵手举弯刀,高高悬在了郑家人的头顶,只待一声旨意,老少妇孺,人头落地。
二房夫妻惊恐地抱着襁褓中的婴孩,看看苏氏,再回头看看暮青,不知该求哪个。
苏氏已不知今夜之难究竟是谁之过,她此胎已近足月,受绑时便动了胎气,加之受刑之苦,已不知还能撑多少时候,这孩儿今夜怕是难逃厄运……如果今夜不曾撵那姑娘出门,兴许腹中孩儿还能活命。
不知是谁之过,可心里终究是悔了,苏氏泪如雨下,低头看向自己高隆的腹部,刀口不深,可血已染湿裙裾,她的手被绑着,竟连摸摸腹中孩儿都办不到。看着地上畏缩成团的一双儿女,晕死过去的婆母,生死不明的丈夫,还有腹中胎动越来越微弱的孩儿,苏氏闭眼,泪湿前襟。
这一祸怕是躲不过了……
然而,等了许久的刀并未落下来,黄泉路阎王殿之景比她想象中的要难见到,她小心翼翼地睁开眼,看见呼延昊依旧在门口,手抬在半空至今未落,脸色铁青,正死死盯着屋外。
苏氏目光循出,也忽然怔住。
暮青手握薄刀,刀刃压颈,“大汗既然喜欢与人比试,那不妨比比看,你我手里的刀,谁的快!”
呼延昊额上青筋毕露,“你敢!”
暮青淡淡地扯了扯嘴角,“我这一生,曾两次违志,虽判过错案,但错而不悔,从曾戕害百姓,亦不曾连累无辜。但今夜我无连累无辜之心,无辜却因我受累,我只能以命相博!”
暮青昂首,刀刃压下一寸,一珠殷红染了雪襟,她面色不改,气息虚浮却吐字清晰,问:“郑家人头落地,我定血溅南墙!我敢陪葬,敢问大汗可敢杀人!”
清音铿锵,如剑出鞘,斩破夜风刺入屋中,屋中男子目光灼人唇抿如刀。
她在威胁他!
她深知大辽初建,旧部族势力尚存,他需要她以桑卓之名追随左右,以稳民心,所以她才敢拿性命作赌!她赌的不是她的命,而是他的帝位,是他苦心统一的大辽江山。
郑家八口不过是升斗小民,岂配与他的帝位江山比轻重?
他该要她活,但——
“本汗不信你敢!”此话从牙缝里挤出,呼延昊死死盯着暮青的手,赌她不敢再下刀。
她太聪明,在和她的博弈里他从没赢过,青州山里如此,呼查草原上如此,大将军府里如此,暹兰大帝的陵寝里也是如此,包括今夜,他直到现在还想不通她在义庄里时是如何解开那道绳子的,他险些就被她骗去了官道!
她不可信,他也不敢信。
谁知他放了郑家人,如了她的愿之后,等待他的会不会是她再次的逃离,亦或一个不可预知的陷阱?
他唯一能确定的是,她念着大兴皇帝,绝不会轻易自刎。
呼延昊讽刺地一笑,他与她的博弈,他放手一搏的缘由竟是她心里念着别的男子。
暮青也讽刺地一笑,一颗血珠自刀下滚入衣襟里,若红梅落入雪间,化去无声。
呼延昊抬在半空的手竖起,辽兵见势扬刀,只待那手刀落下。
王氏与郑当归未醒,一双幼童已然吓得失了魂儿,二房夫妻拥着幼子缩头闭眼,苏氏忘了哭,一直仰头望着南墙上立着的人。
暮青以刀逼颈,转头南望,春风南来,捎不至如画江南的弦音水香。
有件事,她忘了交代呼延查烈——爹葬在汴河城外十里坡上,她曾在坟前许下重誓,一是必查真凶,二是大仇得报之后一定起棺回乡,将爹娘同葬——也罢,此事想来无需交代,世间知她懂她之人莫过于步惜欢,他应会代她了此心愿。那夜拜堂,虽无人见证,但有一纸婚书,他应不会叫爹娘坟前老鸹作伴,无食无酒。
那便无甚遗憾了……
她如此想着,心口却如百针穿扎,痛不可言。这一刻,伴在耳畔的皆是风声,夜风却不及屋里扬起的刀风声清晰,她在刀风落下前最后的时间里举头北望。星子北引,引不见巍巍城阙,三十里山河却隔不断相思,恍惚间她想起午后一别,他暗入内城,她策马城下,不曾停留,不曾话别,因为未曾想过那一别便是永别。
而今更无机会话别,只留一念在心头,愿春风送远,翻过山河城阙,入那堂皇金殿,诉与那人听。
——余生安好,珍重。
暮青闭眼,听着屋里落下的刀风,在血腥气漫开前握紧手中的刀,绝然一抹!
*
盛京宫。
官邸烧黑的浓烟被风捎过宫墙,细碎的火星夹在其中,烟火般零落,落在乾华殿前漆黑的广场上,微光灭去前照亮一地浸血的宫砖。宫灯未掌,百官借宫外半城火光踏血而行,一个文官禁不住腿软跌倒在宫阶上,摸到满手的湿凉粘腻,低头一看,两眼一翻,登时就晕了过去。
殿前奔下一队禁卫,叉起那文官便拖去了远处,夜色吞了人影,铁甲余声犹存。百官回首,见半城火光照着巍巍宫墙,夜风萧瑟,狼烟肃杀。
金殿前的宫阶雄似天梯,百官日日来去,今夜行路最为小心,屏息入殿,垂首观地,身后一溜溜儿的血脚印脏了玉砖,煌煌宫火之下触目惊心。
镇国公耄耋之年,久不上朝,今夜身穿朝服行在百官前列,入殿后便借着宫灯的光亮看了眼身后。百官今晨伴驾观兵,在内城门外被绑了又放,之后又连遭家眷被绑、官邸失火之惊吓,而今大火未灭又被连夜传召入宫,狼狈之态不由让人想起二十年前上元宫变之景。
但二十年前,虽有上元宫变,家国仍在,朝廷仍存,而今……谁知江山国运日后如何?
镇国公望向御座,见金阶辉煌,元修肩披墨氅背衬龙柱拄剑而立,那宝剑重金为鞘宝嵌精雕,鞘色已生斑驳老印,宝剑伫地之威依旧重如山岳,金銮殿内腾龙九柱之上的云龙竟输此剑三分气魄,一较之下输尽沧桑之感。
持国宝剑!
六百年前,大兴江山初建,高祖皇帝敕命尚方司造两剑,一为尚方,一为持国,尚方常伴高祖,唯纠察地方奸佞时才赐予钦使信臣;而持国则赐予相府,允开国之相持剑上朝,谏言不拘。
武将上朝尚需卸甲,文臣却可持剑,此事古来未有,只开国贤相一例。但元家先贤得此宝剑,却从未持剑上过朝,而是锁入了相府供阁,一生未曾取出。有人猜言,高祖待贤相恩宠过重,赐剑之举有探其忠心之意,贤相深谙君臣之道,因此锁剑,以求自保。亦有人称,高祖雄韬伟略,贤相博古通今,当年二人相识于野,对坐烹茶辩谈三日,相见恨晚,遂共谋天下,建立大兴。二人情谊深如手足,高祖赐剑出于真情,贤相锁剑出于远虑,毕竟持国之重,未必不惹后世之君忌惮。
这两种猜测,信后者的居多,因贤相曾于临终前留下遗训:“文臣之道,谏言不拘,武将之道,持剑戍国。后世子弟当崇文忌武,鞠躬尽瘁,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士族门下子弟多文武皆习,唯独元家忌武。遥想二十年多前,修儿时常出入镇国公府偷习骑射,有一回溜去马厩牵他的战马,险些被马踢伤。那时上元宫变未发,元贵妃自闭宫中不出,朝中皇子争诸,后宫嫔妃暗斗,正值多事之秋,修儿偷习武艺之事被三皇子一党揪了把柄大做文章,元相国一怒一下入供阁请了持国宝剑出来,绑了修儿,佩剑进宫!持国宝剑自入相府,元家历经起落,纵是两代赋闲门庭冷落之时也未将其请出,那日乍见此剑,举朝皆惊!
元相国当殿拔剑要斩幼子,称自先祖立下遗训,元家子孙皆以祖训自省修身,从未出过不忠不孝之辈。先祖遗训,教后世子孙忠君利国,逆子小小年纪便敢不遵祖训,日后定难管教,不如早斩,以免不忠不孝,为祸家国。
修儿那年五岁,被绑上金殿,宝剑悬于头上,竟未受惊大哭。百官尚未出声,他倒先开了口,却非为己请命,而是向先帝陈请,赦镇国公府之罪。
那时,元家刚起复便遭了九皇子之死和元贵妃自闭宫门这二事的连累,百官心中皆猜测先帝要除元家,因此见风使舵,元家在朝中如履薄冰,修儿之事令御史大做文章,连镇国公府都受了牵连。
金銮殿上皆是国之重臣,却尽是见风使舵之辈,唯一人敢作敢为,竟是一个五岁幼子,说来实在是讽刺至极。但修儿的赤子之心亦令他十分感动,不由泪洒金殿,跪请先帝开恩。
先帝年迈,皇子争储,朝中党争激烈难平。元家此时失势,相位之争必起,朝局再乱下去,恐有逼宫之乱。先帝年迈却不糊涂,非但当殿赦了修儿,更斥责了元相国和文武百官。
先帝道:“幼子贪玩乃是天性,金殿之上以持国重剑斩一幼童,传至民间,百姓还不骂朕暴君?这等有辱朝廷之风,有失天子胸怀之事,亏卿等闹得上金銮殿!”
龙颜大怒,就差指着鼻子骂百官——你们不要脸,朕还要脸呢!
满朝文武跪了一殿,三皇子一党半声也不敢吭,元相国谢恩请罪,一场闹剧终了,先帝正要退朝,元相国竟又有一事请奏。
元相国跪地奉剑,当殿请罪,痛哭流涕,甚是悔恨。称先祖遗训,教诲子孙先修身正己,而后正朝廷之风,但他疏于教导幼子,未能尽到为父之责,又因怒绑了幼子进殿,险致先帝于不仁之地,恬为百官之首。这持国宝剑已不配再供奉在元家,恳请呈还先帝,另觅国士。
大兴建国至今,开国大姓皆已没落,唯独元家历经起落仍未覆灭,即便是赋闲的那些岁月里也未遭朝事牵连灭门,其中正有这持国宝剑的原因。交出持国宝剑,无异于交出丹书铁券,从此元家再无护身命符。但因元贵妃母子之事,元家在朝中再度陷入如履薄冰的境地,元相国此举也是一搏,意在以退为进,置之死地而后生。
自古以来,没有帝王不重青史功名,元家历经起落,数代君王未能将其从朝中拔除,那日元相国自愿呈还持国宝剑,先帝眼中那熠熠精辉仿佛令人看见了刚即位时雄心壮志的新君。
先帝收了持国宝剑龙心大悦,此后两年,元家在朝中皆俯首低头,一副失了九皇子之后无力再争权柄之态,门庭败落之相尽显。
可谁也没想到,那年上元夜,属国南图遣使进奉岁供,宫宴之时金殿上歌舞升平,先帝命宫人取出持国宝剑传于南图使臣一观,意在杨威震慑,谁知南图使臣见持国宝剑的鞘身古旧生斑,竟疑宝剑已钝,难有当年之威。先帝不悦,三皇子在皇子之中剑术最佳先帝便指了三皇子当殿舞剑,以慑属臣。
三皇子大喜过望,百官暗吃... -->>
暮青在半山腰,山脚下郑家院子里的萤火之光有些细微,看不清楚移动与否,只能确定烛光亮了一会儿,其光乍盛,而后乍灭。
呼延查烈伸着脖子踮着脚尖往山下望,警惕地问:“来人了?”
“何止?只怕来者不善!”暮青见呼延查烈眉头紧锁,寒声道,“你想,春夜风大,如若提灯出门,烛光飘摇不定亦或忽然被风吹灭都有可能,但怎可能光亮乍盛?除非是灯笼燃了。”
刚刚郑家院子里那乍亮之光并非烛光,而是火光。
虽然提灯之人有失手打翻灯笼的可能,但那火光刚燃起就灭了,灭得极快,太过可疑。
呼延查烈年纪虽小,却聪慧过人,思量了一会儿便懂了其中的道理。
“是他!他来了!”凭直觉,呼延查烈戒备地退了一步,退进祠堂里,出来时已背上了小包袱,“我们不能留在这里,去哪儿?”
郑家人不可靠,一定会供出他们藏在此处,好在她说的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他们现在走还来得及!
但呼延查烈走了几步却没听见身后有脚步声跟来,他回过身来,见暮青仍在原地。祠堂外的老树发了新芽儿,星光细碎,嫩芽儿也碎,少女在老树下身披旧氅迎风而立,一袭素裳遍映着细碎的光影,天阙山河皆负肩头。那风姿坚毅不折,身影却素薄如纸,仿佛山间一缕清风,随时可化去,死生再难寻。
呼延查烈望着树下之人,幼小的心里忽然生出害怕的情绪,放下包袱往前走了两步,小心翼翼地问:“你走不动了吗?”
令他安心的是,树下之人走了出来,踏草之声无比真实,他缓缓松了口气,却听那人道:“我还有下山的力气,你就不必与我同路了。”
“下山?”
“是。”
“救人?”
“嗯。”
“你是不是蠢?!”呼延查烈小心翼翼的语气在再三猜问后,终于含了怒意。
暮青笑了笑,在他面前蹲了下来,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只道:“春夜寒气重,这深山老林的,你不识路,不可孤身上山。我下山之后,你安心在祠堂里过夜。呼延昊对我势在必得,倒没有必须把你带回关外的理由,我下山之后自有办法让他无暇他顾。”
“……”
“如果天亮之后我没能回来,你就原路折返,翻过麦山和翠屏山,找到官道,见机行事。”暮青边说边从身上摸出两件东西来,正是都督府的腰牌和江北水师的兵符,“我有件事想托付给你,帮我把这两样东西交给步惜欢。还有……”
暮青低头,抬手抚簪。人命关天,没有多少时间话别,指尖的凉润感却将她带回那年初夏,断崖山顶,老树之下,男子盘膝而坐,借着月色细心雕磨,一枝翠玉竹簪是他为她备下的生辰之礼。此后她便一直以此簪发,从没想到会有摘下送还之日。
“此物你带在身上,如若见到步惜欢,就说是我临走前所托。他会明白我的心思,设法保全你,你信他便可。”暮青将三样随身之物交给呼延查烈,没有多看,只起身北望,绝然走远。
“莫要跟来,记住我交待的事。”
*
山脚下,郑家。
主屋里亮起一盏油灯,照见被绑成一团面色惊恐的郑家八口。
呼延昊高坐在首,拿弯刀拨弄着灯芯儿,眼底只见刀光不见人影,毫无受伤之态。
东西屋里传来翻箱倒柜之声,没一会儿,两个辽兵来到主屋门前回禀道:“禀大汗,没发现人!”
郑家人听不懂胡语,却见高坐之人森然一笑。
刀仍在火上烤,那人看刀不看人,只问:“人在何处?”
老仵作以为呼延昊问的是郎中何在,于是赔笑近前两步,躬身道:“回大汗,郑郎中在……”
哧!
话音未落,血线一扬,老仵作正指向郑当归,一个转头的姿势,血珠从他的脖子上冒出来,溅出三尺,泼了郑当归一脸。
血尚温热,咸腥冲鼻,呼延昊不紧不慢地将刀递入火苗里,只听滋声响起,一颗血珠滚入烛火里,噼啪一炸,声若惊雷。
郑当归满脸是血,屋中噤若寒蝉,只听咚的一声,老仵作直挺挺地倒在地上,一张血脸恰巧横在王氏面前,王氏两眼一翻,惊厥在地。
“娘!”郑当归大惊,急忙跪着挪向王氏,哪知刚挪了两步眼前便挡来一只华靴,靴上绣着雄鹰,宝石为目,金丝为羽,栩栩如生之态令人想起大漠之夜,天如墨月似钩,雄鹰展翅,啸傲苍穹。
郑当归只觉得头顶上落来的目光比鹰隼还锐利,那人的声音冷极,令人闻之如坠九幽寒潭。
“药炉尚温,药香未散,说明她还没走远。本汗只问你一遍,人去了何处?”
郑当归一惊,这才想起药炉还在院子里!
“大汗……大汗误会了,小人之妻怀有身孕,夜里难眠,院中煎的乃是安胎药。”郑当归垂首低声应答,听似从容,心中却无底气。这药香一闻就知不是安胎药,但他一时也难以找出别的借口,只能祈祷呼延昊不懂医理,难以只闻香识药。
“安胎?”呼延昊的确不懂医理,但他笑了一声,笑得人后背发寒如闻丧钟。
呼延昊没说话,只看了苏氏一眼,辽兵会意,上前便将苏氏拎起提到了呼延昊面前!苏氏春裳下的腹态显得圆润高隆,郑当归惊住,猛地抬头间见呼延昊将烧得通红的刀从烛火上撤下,出刀无情,生生剖向苏氏怀胎七月的肚子!
“慢!”郑当归惊喊时,刀尖已划开苏氏衣裳,血色染红了郑当归的双眼,一口涌上喉口的血被他硬生生咽下,腥甜的滋味仿佛烧红的刀子割着喉肠,痛意自知,“慢!都督在……”
“在此!”这时,一道清音忽然掷来,惊得屋里人声忽寂!
呼延昊倏地抬头!
房门开着,院中无灯,烛光烛地,老院尽处星子满天,新芽满树,南墙之上立着一人。那人身披旧氅,素布为裙,折枝为簪,素衣纤骨弱比春枝,清卓风姿却胜老松。
这是一生里他第一次见她卸甲着裙,不见华裙美髻,那迎风翻飞的两袖素白和乌发边簪着的两叶嫩黄却织成一景,一生难忘。此后一生,他常于梦中再见,少女孤身立在漫漫星河下一株老树前,伸手可及,却永生不可得。
“呼延昊,放人,我跟你走!”暮青的声音清如冷溪,浇醒了呼延昊,也浇醒了郑家人。
郑当归忽然哽咽,愧不能语。
辽兵拔刀指向院中,呼延昊冷冷一笑,“没想到本汗能找到你吧?”
“没想到。”暮青答,听起来很诚实,却还有后半句,“没想到你会伤得这么重。”
看见屋里的老仵作,她就什么都明白了。她逃走时甚急,只能断定呼延昊受了伤,却没想到他的伤会重到要找郎中的地步。郑当归是这附近有名的郎中,老仵作将人带来郑家也就不奇怪了。
“你在关心本汗?”
“当然,我一直关心大汗何时归天。”
两人隔着老院春树遥遥相望,半夜不见如别经年,语气颇似老友相见随口寒暄,只是寒暄作罢院中入静,半晌才听见一声大笑。那笑声里带着几分狂肆,几许森然,缓而凉。
“你该关心的是他们何时归天。”呼延昊笑罢,苏氏腹前忽然绽开血色!
“住手!”暮青大怒!
“娘子!”郑当归悲呼一声,挺身撞向呼延昊!但他双手被缚,刚要起身便被一个辽兵踹倒,只听一声闷响,一口血从郑当归口中吐出,血里躺着两颗断牙,鹰靴踏入血里,牙碎犹如挫骨,郑当归被那鹰靴踏住,顿觉脊骨欲折五脏欲裂,咳出口血便晕死了过去。而苏氏腹前的衣裙已被血染透,刀伤三寸长,远远瞧着像是被活活剖了腹一般。
这场面令屋里一双年幼的孩子哭声忽止,二房夫妻紧紧抱着尚在襁褓中的婴孩,惊恐已极,却不敢发出泣声,生怕惹恼了呼延昊,一家遭屠。
但那弯刀却未悬来他们的头顶,而是横刀一扫直指南墙,血珠泼出门外,刀风凛然肃杀!
“本汗许你阏氏之位,你一心逃走,而今回来,你以为只要肯随本汗出关,本汗就会既往不咎?”呼延昊冷笑一声,杀意入骨,“你不该回来,你不回来,他们兴许还能活命,可你为了他们而回来,他们反倒非死不可了!”
郑家二房闻言一脸错愕,这才记起有关辽帝的传闻。
传闻辽帝出身卑微,早年并不被狄王承认,如今他一统五胡建辽称帝,从不容人忤逆,天下学子皆道辽帝有暴君之相,辽国国祚难以久长。但政事难料,今夜之事倒不难猜——开国大帝,想来也知是何等心高气傲,心上人为了他人委曲求全,伤的何止是颜面?他不舍得一刀杀了心上人,自是要杀了他们泄愤的!
“扫把星!”这时,一道妇人的愤愤之声从屋里传出。
苏氏面如纸白,汗湿纵然之态犹如刚从水里捞出来一般,颈前勒着的麻绳生生磨破了皮肉。她吃力地转头望向屋外,眼底含着饱受折磨后的惊惧与怨毒,声音虚弱,话刀却厉,“原以为是救星到了,到头来却是催命的阎王,你为何要回来?!明知追兵在后,今夜为何要来我们郑家,连累我腹中无辜孩儿,老少八口!”
此话诛心,暮青立在墙头,夜风拂过,肩头单薄而僵硬。
“不,你当初就不该开棺!公公已故十余载,纵然得知真凶,我们这等百姓人家还能报仇雪恨不成?公公如若泉下有知,也定不愿尸骨被掘,后人遭难!郑家血仇难报,都督倒是全了断案如神之名,怎还有脸觉得施恩于郑家?后有追兵,深夜求医,连累无辜,郑家究竟欠了这你什么,要一家八口遭此横祸?!”苏氏一声比一声低,仿佛气力将要耗尽,神态却愈发癫狂,“扫把星!今夜郑家如遭灭门,一家老少的冤魂就算化成厉鬼也不会放过你!”
夜风似知人心,忽发悲号之声,夜鸟惊飞,声似老鸹。墙头之人裙裾猎猎两袖如旗,风姿越是坚忍不折,越显得单薄如纸,仿佛随时都会乘风飘摇失足跌下墙来。
呼延昊眉峰暗压,鹰靴微抬,看似要奔出门去,却只在血里碾了碾,忍下未动,连弯刀都不曾放下,指着暮青问:“你可知本汗最不喜你什么?”
也不期待暮青接话,他自顾自地道:“自呼查草原上初见你时起,你就在救人,救西北新军,救上俞百姓,大将军府里救诸将,大漠地宫里救元修!哪一回你不是落得狼狈不堪一身是伤?你这女人看似聪明,实则又蠢不可及!”
话音落,屋里刀光一晃,弯刀忽然指向屋内,刀尖对准苏氏。
苏氏惊颤不已,郑家二房却回头望向屋外,眼底满是震惊——若说之前对这姑娘的身份全是猜测,方才辽帝之言岂非等同于证实了她的身份?救西北新军,救上俞百姓,盛京城里无人不知这些事迹说的是英睿都督!
贱籍出身,戍边入朝,断案练兵……名扬天下的少年都督竟真是女儿身!
这、这……
“这种人,有何值得你救的?”呼延昊的声音将郑家二房惊醒,待回过神来时,弯刀已压在了苏氏颈旁,麻绳崩断一缕,刀锋便近苏氏一寸!
苏氏看见一双深不见底的眸,眸底仿佛蕴藏着黑风暴,随时都会将人吞噬殆尽,残暴而无情。
呼延昊猛地扯住苏氏的头发,强迫她看向屋外,仰望南墙,“她乃仵作,只管洗冤,管你血仇能不能报!难道替你查出真凶,还得替你报仇?无知妇人,贪得无厌!大兴皇族为贵,士族次之,寒士三等,平民为末!她身在贱籍,平民不如,依旧能从军入朝替父报仇,郑家乃寒士门庭,当家的死了,族人尚在,境遇不知比她好上多少倍,报不了仇,你怪她?你等弱如牛羊,不思自强,反怪告诉你狼群所在之人没替你把狼杀了,大兴人贪得无厌的嘴脸可真难看!”
绕住苏氏脖子的麻绳咻地崩断一根,仅剩一根缠在刀前,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随时都有绳断人亡之险。
“你这妇人蠢不可及,没听见她说没想到本汗伤得如此重?她把人命看得比天重,她若知道本汗伤重会来求医,就是死在山里她也不会踏进你郑家半步!”呼延昊扯着苏氏的头发又将她的脸转了回来,望进她惊恐的眼底,对她森然嘲弄地一笑,“要屠你郑家满门之人是本汗,连仇人都能骂错,你这妇人还能蠢到何等地步?难道说,你不敢辱骂本汗,就把气撒到本汗的女人身上,欺软怕硬,嗯?”
此言犀利,苏氏惧不敢言,只颤如风中落叶。
呼延昊狠狠捏住苏氏的下巴,笑如森罗恶鬼,“今夜本汗前来求医,她若被本汗逮个正着,念在你们为她治伤的份儿上,本汗兴许还会饶你们一命,只找她算逃跑的帐!可你们明知她有伤在身,还撵她进山,本汗倒十分想宰了你们!”
苏氏闻言,泪珠滚出眼眶,眼底神色错愕。
难道不该是郑家收留了她,所以才遭此横祸?他方才不是说,她因郑家而回来,他才想要杀了他们吗?
这时,苏氏忽觉下巴上的指力一松,男子一脸厌恶地放开她,转头望向南墙上立着的少女,问:“你可看清楚了?这就是你想救的人,可值?你想为天下人平冤,天下人不见得感激你,似这等不识好歹之人天下间不知还有多少,他们的冤屈与你何干?不如随本汗回大辽,你我自在逍遥,青史后名由他去,管这世间善恶疾苦!”
呼延昊收刀踏出房门,隔着院子向暮青伸手。今夜他再次被她瞒骗,本想抓到她之后定要严惩,但当见到她时,那坚毅不折的风姿不知怎的就让他想起了阿妈,她像草原女子,却比草原女子纤薄得多。他从未到过江南,不识江南女子的温婉柔态,在他眼里,她并不温婉,却叫他心软。
所以,让她看清世间人的贪婪丑恶,让她弃了那些仁义德善,陪他出关,自在逍遥,不惧恶名。
“不。”墙头上传来的声音浮弱却清晰,少女的脸色苍白如纸,眼眸却明澈如昔,坚执不改,“世人辱我欺我,乃是世人之事,与我何干?我左右不得世人之心,却可明己之志。我立志平冤,不为青史留名,为的是不负所学,问心无愧。此志不移,死生不改!”
“你……”呼延昊伸出的手僵在半空,半晌,拂袖之声厉似朔风,“顽固不化!”
暮青没有气力多言,只淡淡地道:“大汗与我,终究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好!好!好一个道不同不相为谋!”呼延昊连道三声好,道罢一声笑,笑声里含着的不知是傲是苦,直教人觉得这样的男子,这一生里难得能有的情意都在笑声里散了,待笑声散尽,夜风里徒留冷意,“那本汗倒要看看,你我之道,究竟谁输谁赢!”
呼延昊抬手,屋里刀风连扬,辽兵手举弯刀,高高悬在了郑家人的头顶,只待一声旨意,老少妇孺,人头落地。
二房夫妻惊恐地抱着襁褓中的婴孩,看看苏氏,再回头看看暮青,不知该求哪个。
苏氏已不知今夜之难究竟是谁之过,她此胎已近足月,受绑时便动了胎气,加之受刑之苦,已不知还能撑多少时候,这孩儿今夜怕是难逃厄运……如果今夜不曾撵那姑娘出门,兴许腹中孩儿还能活命。
不知是谁之过,可心里终究是悔了,苏氏泪如雨下,低头看向自己高隆的腹部,刀口不深,可血已染湿裙裾,她的手被绑着,竟连摸摸腹中孩儿都办不到。看着地上畏缩成团的一双儿女,晕死过去的婆母,生死不明的丈夫,还有腹中胎动越来越微弱的孩儿,苏氏闭眼,泪湿前襟。
这一祸怕是躲不过了……
然而,等了许久的刀并未落下来,黄泉路阎王殿之景比她想象中的要难见到,她小心翼翼地睁开眼,看见呼延昊依旧在门口,手抬在半空至今未落,脸色铁青,正死死盯着屋外。
苏氏目光循出,也忽然怔住。
暮青手握薄刀,刀刃压颈,“大汗既然喜欢与人比试,那不妨比比看,你我手里的刀,谁的快!”
呼延昊额上青筋毕露,“你敢!”
暮青淡淡地扯了扯嘴角,“我这一生,曾两次违志,虽判过错案,但错而不悔,从曾戕害百姓,亦不曾连累无辜。但今夜我无连累无辜之心,无辜却因我受累,我只能以命相博!”
暮青昂首,刀刃压下一寸,一珠殷红染了雪襟,她面色不改,气息虚浮却吐字清晰,问:“郑家人头落地,我定血溅南墙!我敢陪葬,敢问大汗可敢杀人!”
清音铿锵,如剑出鞘,斩破夜风刺入屋中,屋中男子目光灼人唇抿如刀。
她在威胁他!
她深知大辽初建,旧部族势力尚存,他需要她以桑卓之名追随左右,以稳民心,所以她才敢拿性命作赌!她赌的不是她的命,而是他的帝位,是他苦心统一的大辽江山。
郑家八口不过是升斗小民,岂配与他的帝位江山比轻重?
他该要她活,但——
“本汗不信你敢!”此话从牙缝里挤出,呼延昊死死盯着暮青的手,赌她不敢再下刀。
她太聪明,在和她的博弈里他从没赢过,青州山里如此,呼查草原上如此,大将军府里如此,暹兰大帝的陵寝里也是如此,包括今夜,他直到现在还想不通她在义庄里时是如何解开那道绳子的,他险些就被她骗去了官道!
她不可信,他也不敢信。
谁知他放了郑家人,如了她的愿之后,等待他的会不会是她再次的逃离,亦或一个不可预知的陷阱?
他唯一能确定的是,她念着大兴皇帝,绝不会轻易自刎。
呼延昊讽刺地一笑,他与她的博弈,他放手一搏的缘由竟是她心里念着别的男子。
暮青也讽刺地一笑,一颗血珠自刀下滚入衣襟里,若红梅落入雪间,化去无声。
呼延昊抬在半空的手竖起,辽兵见势扬刀,只待那手刀落下。
王氏与郑当归未醒,一双幼童已然吓得失了魂儿,二房夫妻拥着幼子缩头闭眼,苏氏忘了哭,一直仰头望着南墙上立着的人。
暮青以刀逼颈,转头南望,春风南来,捎不至如画江南的弦音水香。
有件事,她忘了交代呼延查烈——爹葬在汴河城外十里坡上,她曾在坟前许下重誓,一是必查真凶,二是大仇得报之后一定起棺回乡,将爹娘同葬——也罢,此事想来无需交代,世间知她懂她之人莫过于步惜欢,他应会代她了此心愿。那夜拜堂,虽无人见证,但有一纸婚书,他应不会叫爹娘坟前老鸹作伴,无食无酒。
那便无甚遗憾了……
她如此想着,心口却如百针穿扎,痛不可言。这一刻,伴在耳畔的皆是风声,夜风却不及屋里扬起的刀风声清晰,她在刀风落下前最后的时间里举头北望。星子北引,引不见巍巍城阙,三十里山河却隔不断相思,恍惚间她想起午后一别,他暗入内城,她策马城下,不曾停留,不曾话别,因为未曾想过那一别便是永别。
而今更无机会话别,只留一念在心头,愿春风送远,翻过山河城阙,入那堂皇金殿,诉与那人听。
——余生安好,珍重。
暮青闭眼,听着屋里落下的刀风,在血腥气漫开前握紧手中的刀,绝然一抹!
*
盛京宫。
官邸烧黑的浓烟被风捎过宫墙,细碎的火星夹在其中,烟火般零落,落在乾华殿前漆黑的广场上,微光灭去前照亮一地浸血的宫砖。宫灯未掌,百官借宫外半城火光踏血而行,一个文官禁不住腿软跌倒在宫阶上,摸到满手的湿凉粘腻,低头一看,两眼一翻,登时就晕了过去。
殿前奔下一队禁卫,叉起那文官便拖去了远处,夜色吞了人影,铁甲余声犹存。百官回首,见半城火光照着巍巍宫墙,夜风萧瑟,狼烟肃杀。
金殿前的宫阶雄似天梯,百官日日来去,今夜行路最为小心,屏息入殿,垂首观地,身后一溜溜儿的血脚印脏了玉砖,煌煌宫火之下触目惊心。
镇国公耄耋之年,久不上朝,今夜身穿朝服行在百官前列,入殿后便借着宫灯的光亮看了眼身后。百官今晨伴驾观兵,在内城门外被绑了又放,之后又连遭家眷被绑、官邸失火之惊吓,而今大火未灭又被连夜传召入宫,狼狈之态不由让人想起二十年前上元宫变之景。
但二十年前,虽有上元宫变,家国仍在,朝廷仍存,而今……谁知江山国运日后如何?
镇国公望向御座,见金阶辉煌,元修肩披墨氅背衬龙柱拄剑而立,那宝剑重金为鞘宝嵌精雕,鞘色已生斑驳老印,宝剑伫地之威依旧重如山岳,金銮殿内腾龙九柱之上的云龙竟输此剑三分气魄,一较之下输尽沧桑之感。
持国宝剑!
六百年前,大兴江山初建,高祖皇帝敕命尚方司造两剑,一为尚方,一为持国,尚方常伴高祖,唯纠察地方奸佞时才赐予钦使信臣;而持国则赐予相府,允开国之相持剑上朝,谏言不拘。
武将上朝尚需卸甲,文臣却可持剑,此事古来未有,只开国贤相一例。但元家先贤得此宝剑,却从未持剑上过朝,而是锁入了相府供阁,一生未曾取出。有人猜言,高祖待贤相恩宠过重,赐剑之举有探其忠心之意,贤相深谙君臣之道,因此锁剑,以求自保。亦有人称,高祖雄韬伟略,贤相博古通今,当年二人相识于野,对坐烹茶辩谈三日,相见恨晚,遂共谋天下,建立大兴。二人情谊深如手足,高祖赐剑出于真情,贤相锁剑出于远虑,毕竟持国之重,未必不惹后世之君忌惮。
这两种猜测,信后者的居多,因贤相曾于临终前留下遗训:“文臣之道,谏言不拘,武将之道,持剑戍国。后世子弟当崇文忌武,鞠躬尽瘁,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士族门下子弟多文武皆习,唯独元家忌武。遥想二十年多前,修儿时常出入镇国公府偷习骑射,有一回溜去马厩牵他的战马,险些被马踢伤。那时上元宫变未发,元贵妃自闭宫中不出,朝中皇子争诸,后宫嫔妃暗斗,正值多事之秋,修儿偷习武艺之事被三皇子一党揪了把柄大做文章,元相国一怒一下入供阁请了持国宝剑出来,绑了修儿,佩剑进宫!持国宝剑自入相府,元家历经起落,纵是两代赋闲门庭冷落之时也未将其请出,那日乍见此剑,举朝皆惊!
元相国当殿拔剑要斩幼子,称自先祖立下遗训,元家子孙皆以祖训自省修身,从未出过不忠不孝之辈。先祖遗训,教后世子孙忠君利国,逆子小小年纪便敢不遵祖训,日后定难管教,不如早斩,以免不忠不孝,为祸家国。
修儿那年五岁,被绑上金殿,宝剑悬于头上,竟未受惊大哭。百官尚未出声,他倒先开了口,却非为己请命,而是向先帝陈请,赦镇国公府之罪。
那时,元家刚起复便遭了九皇子之死和元贵妃自闭宫门这二事的连累,百官心中皆猜测先帝要除元家,因此见风使舵,元家在朝中如履薄冰,修儿之事令御史大做文章,连镇国公府都受了牵连。
金銮殿上皆是国之重臣,却尽是见风使舵之辈,唯一人敢作敢为,竟是一个五岁幼子,说来实在是讽刺至极。但修儿的赤子之心亦令他十分感动,不由泪洒金殿,跪请先帝开恩。
先帝年迈,皇子争储,朝中党争激烈难平。元家此时失势,相位之争必起,朝局再乱下去,恐有逼宫之乱。先帝年迈却不糊涂,非但当殿赦了修儿,更斥责了元相国和文武百官。
先帝道:“幼子贪玩乃是天性,金殿之上以持国重剑斩一幼童,传至民间,百姓还不骂朕暴君?这等有辱朝廷之风,有失天子胸怀之事,亏卿等闹得上金銮殿!”
龙颜大怒,就差指着鼻子骂百官——你们不要脸,朕还要脸呢!
满朝文武跪了一殿,三皇子一党半声也不敢吭,元相国谢恩请罪,一场闹剧终了,先帝正要退朝,元相国竟又有一事请奏。
元相国跪地奉剑,当殿请罪,痛哭流涕,甚是悔恨。称先祖遗训,教诲子孙先修身正己,而后正朝廷之风,但他疏于教导幼子,未能尽到为父之责,又因怒绑了幼子进殿,险致先帝于不仁之地,恬为百官之首。这持国宝剑已不配再供奉在元家,恳请呈还先帝,另觅国士。
大兴建国至今,开国大姓皆已没落,唯独元家历经起落仍未覆灭,即便是赋闲的那些岁月里也未遭朝事牵连灭门,其中正有这持国宝剑的原因。交出持国宝剑,无异于交出丹书铁券,从此元家再无护身命符。但因元贵妃母子之事,元家在朝中再度陷入如履薄冰的境地,元相国此举也是一搏,意在以退为进,置之死地而后生。
自古以来,没有帝王不重青史功名,元家历经起落,数代君王未能将其从朝中拔除,那日元相国自愿呈还持国宝剑,先帝眼中那熠熠精辉仿佛令人看见了刚即位时雄心壮志的新君。
先帝收了持国宝剑龙心大悦,此后两年,元家在朝中皆俯首低头,一副失了九皇子之后无力再争权柄之态,门庭败落之相尽显。
可谁也没想到,那年上元夜,属国南图遣使进奉岁供,宫宴之时金殿上歌舞升平,先帝命宫人取出持国宝剑传于南图使臣一观,意在杨威震慑,谁知南图使臣见持国宝剑的鞘身古旧生斑,竟疑宝剑已钝,难有当年之威。先帝不悦,三皇子在皇子之中剑术最佳先帝便指了三皇子当殿舞剑,以慑属臣。
三皇子大喜过望,百官暗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