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我为国家修文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王俊说话果然守信,他并没有采访向南,只是让跟来的那个摄像记者,扛着摄像机,远远地缀在向南的身后,拍摄了一些他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画面。
几天之后,在跟向南打了一声招呼之后,他便和那个摄像记者离开了魔都,一起回京城去了。
这几天时间里,发生了几件不大不小的事情。
一个是,来参加修复技术公开大会的老专家们,兴致勃勃地在魔都游玩了两天,就都各自回博物馆去了。
临走之前,有一些老专家还热情地邀请向南,有空就到他们那里去转转,指导指导工作。
这其中的含义再明显不了,老专家们已经将向南当作了同一层次的人物。
向南,这个国内最年轻的专家,他的古书画修复技术,也算是得到了业内大佬们的认可。
第二件事是,魔都博物馆接收的那批捐赠文物,十多件纸质文物也在那几日全部修复完毕,一部分送入仓库妥善馆藏,一部分则是列入了展厅。
古书画修复中心主任张铭,早已经没有了当初向南刚来主持修复工作时,那种“看戏”的心态,如今对向南那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如果不是向南公开了向氏“珠联璧合”,估计他们整个修复中心的人,到现在还在修复室里,埋头对付这批捐赠文物呢,没个一年半载,都别想好好休息。
不止是张铭,就是修复中心里的那些个修复师们,也都对向南钦佩不已,别人有了修复绝技,那是藏都来不及,哪里还会舍得公开出去?
可向南就毫不犹豫地公开了,而且还是全面公开,不做丝毫保留。
这人品,这情操,能不让人敬佩?
第三件事,那就是向南和向氏“珠联璧合”登上《华夏文化报》了!
《华夏文化报》,是国家文化部主管的一份国家级大报,它在文化界拥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就是这样一份报纸,竟然在二版用了半个版的篇幅,报道了向氏“珠联璧合”全球公开大会的盛况。
《华夏文化报》在编者按里这样写道:
“……华夏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华夏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支撑着华夏民族历经五千余年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傲然屹立……”
“……老一辈的文物修复师老去了,新一代的文物修复师站起来了;京派绝技‘珠联璧合’失传了,向氏‘珠联璧合’出现了……什么是传承?这就是传承!”
“……向氏‘珠联璧合’书画修复技术,它不是孤立而生,它也不是发明创造,它更不是哪一个人拍脑袋得来的,而是我们站在先辈们的肩膀上,努力进取而来的。这就是传承!”
“……向氏‘珠联璧合’,它既是京派绝技,它又不是京派绝技!这就是传承!”
“……如今,我们年轻的修复师向南,将向氏‘珠联璧合’修复技术全面公开,这是不是传承?是的,它也是一种传承!”
“他打破了家族式传承和门派传承的局限,将文化传承推向了全行业参与的高度,让文化断层的可能性再一次大大缩小!这,才是传承!”
“……”
《华夏文化报》的新闻稿见报之后,向南在文化圈里声名鹊起。
魔都和金陵的本地媒体纷纷全文转载,甚至还有不少电视台找上门来,想要再给向南做一个专访。
向南连国家电视台的采访都推掉了,更何况是一些本地的媒体?
一连几天,他都躲在修复室里,带着学生康正勇一起修复古书画。
那些蜂拥而来的记者们,就交给张铭来应付了。
最后一件事,那就是,他已经忙完了古书画修复这边的事情,也是时候去拜访江易鸿了。
前两天时间,魔都博物馆方面给向南举办了一个盛大的特聘专家授予仪式。
这个特聘专家授予仪式,原计划是十一月一日举行的,只是后来发生了那么多事,便顺延了下来。
此次授予仪式,作为古陶瓷修复中心主任的江易鸿,原本可以不参加的,因为这是古书画修复中心的事,跟他不搭架。
但江易鸿不请自到,因为向南虽然还没有入门,但在名义上,已经是他的学生了。
仪式结束之后,他又跟向南提起了让他早日到古陶瓷修复中心报到的事。
让国内古陶瓷修复第一人,连续两次亲自出面邀请,向南大概也算得上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人之一了。
在感到荣幸的同时,向南也颇感惶恐。
这要是自己在古陶瓷修复方面,表现得不尽如人意,岂不是辜负了江易鸿江教授的厚爱?
原本,他还打算古书画修复方面的工作告一段落之后就回一趟金陵的,如今只好将这想法暂且搁下。
... -->>
王俊说话果然守信,他并没有采访向南,只是让跟来的那个摄像记者,扛着摄像机,远远地缀在向南的身后,拍摄了一些他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画面。
几天之后,在跟向南打了一声招呼之后,他便和那个摄像记者离开了魔都,一起回京城去了。
这几天时间里,发生了几件不大不小的事情。
一个是,来参加修复技术公开大会的老专家们,兴致勃勃地在魔都游玩了两天,就都各自回博物馆去了。
临走之前,有一些老专家还热情地邀请向南,有空就到他们那里去转转,指导指导工作。
这其中的含义再明显不了,老专家们已经将向南当作了同一层次的人物。
向南,这个国内最年轻的专家,他的古书画修复技术,也算是得到了业内大佬们的认可。
第二件事是,魔都博物馆接收的那批捐赠文物,十多件纸质文物也在那几日全部修复完毕,一部分送入仓库妥善馆藏,一部分则是列入了展厅。
古书画修复中心主任张铭,早已经没有了当初向南刚来主持修复工作时,那种“看戏”的心态,如今对向南那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如果不是向南公开了向氏“珠联璧合”,估计他们整个修复中心的人,到现在还在修复室里,埋头对付这批捐赠文物呢,没个一年半载,都别想好好休息。
不止是张铭,就是修复中心里的那些个修复师们,也都对向南钦佩不已,别人有了修复绝技,那是藏都来不及,哪里还会舍得公开出去?
可向南就毫不犹豫地公开了,而且还是全面公开,不做丝毫保留。
这人品,这情操,能不让人敬佩?
第三件事,那就是向南和向氏“珠联璧合”登上《华夏文化报》了!
《华夏文化报》,是国家文化部主管的一份国家级大报,它在文化界拥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就是这样一份报纸,竟然在二版用了半个版的篇幅,报道了向氏“珠联璧合”全球公开大会的盛况。
《华夏文化报》在编者按里这样写道:
“……华夏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华夏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支撑着华夏民族历经五千余年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傲然屹立……”
“……老一辈的文物修复师老去了,新一代的文物修复师站起来了;京派绝技‘珠联璧合’失传了,向氏‘珠联璧合’出现了……什么是传承?这就是传承!”
“……向氏‘珠联璧合’书画修复技术,它不是孤立而生,它也不是发明创造,它更不是哪一个人拍脑袋得来的,而是我们站在先辈们的肩膀上,努力进取而来的。这就是传承!”
“……向氏‘珠联璧合’,它既是京派绝技,它又不是京派绝技!这就是传承!”
“……如今,我们年轻的修复师向南,将向氏‘珠联璧合’修复技术全面公开,这是不是传承?是的,它也是一种传承!”
“他打破了家族式传承和门派传承的局限,将文化传承推向了全行业参与的高度,让文化断层的可能性再一次大大缩小!这,才是传承!”
“……”
《华夏文化报》的新闻稿见报之后,向南在文化圈里声名鹊起。
魔都和金陵的本地媒体纷纷全文转载,甚至还有不少电视台找上门来,想要再给向南做一个专访。
向南连国家电视台的采访都推掉了,更何况是一些本地的媒体?
一连几天,他都躲在修复室里,带着学生康正勇一起修复古书画。
那些蜂拥而来的记者们,就交给张铭来应付了。
最后一件事,那就是,他已经忙完了古书画修复这边的事情,也是时候去拜访江易鸿了。
前两天时间,魔都博物馆方面给向南举办了一个盛大的特聘专家授予仪式。
这个特聘专家授予仪式,原计划是十一月一日举行的,只是后来发生了那么多事,便顺延了下来。
此次授予仪式,作为古陶瓷修复中心主任的江易鸿,原本可以不参加的,因为这是古书画修复中心的事,跟他不搭架。
但江易鸿不请自到,因为向南虽然还没有入门,但在名义上,已经是他的学生了。
仪式结束之后,他又跟向南提起了让他早日到古陶瓷修复中心报到的事。
让国内古陶瓷修复第一人,连续两次亲自出面邀请,向南大概也算得上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人之一了。
在感到荣幸的同时,向南也颇感惶恐。
这要是自己在古陶瓷修复方面,表现得不尽如人意,岂不是辜负了江易鸿江教授的厚爱?
原本,他还打算古书画修复方面的工作告一段落之后就回一趟金陵的,如今只好将这想法暂且搁下。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