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七十三 (2/2)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宋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nbsp; 淳祐二年,雷变,上封事,言召人才,戒媟近。明年,轮对,言君子、直言、军制、楮币、任官、分阃六事。同番易汤巾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四年,升校书郎兼庄文府教授。五年,迁秘书郎,转对,言定国本,求哲辅,专阃帅,奖用介直。雷变上言,援唐康澄"五可畏"之说,迁著作佐郎。六年,拜军器少监兼兵部郎官,转对,言国计、边事、国体三事。又言:"外有窥边之大敌,内有伺隙之巨奸;奇邪蛊媚于宫闱,熏腐依凭于城社;强藩悍将,牙蘖易摇,草窃奸宄,肘腋阶变。"
权知袁州,转运司和籴米三万斛,梦鼎言:"袁山多而田少,朝廷免和籴已百年,自今开之,百姓子孙受无穷之害,则无穷之怨从之。"民汤颀献田学官,妻子离散,梦鼎遂还之。毁万载旗{⺮甫}村淫祠,塞其妖井。召赴行在。丁本生母忧。十一年,免丧,拜司封员外郎。轮对,言:"陛下惑于左右之谗说,例视言者为好名,中伤既深,胶固莫解。近岁以来,言稍犯人主之所难者,不显罢则阴黜,不久外则设间,去者屡召而不还,来者一鸣而辄斥。"兼玉牒检讨官,以直秘阁、江西提举常平兼知吉州。节制悍将,置社仓、义仓,平反李义山受赃之冤,以国子司业召。
宝祐元年陛对,言国论主平江西义仓,不可待申省而后发。考试集英殿,授崇政殿说书,进讲尚书。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迁国子祭酒。二年,兼权礼部侍郎,谏幸西太乙宫。三年,权礼部侍郎,仍兼祭酒,升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寻兼侍讲。丁母忧。五年,以集英殿修撰差知赣州。丁大全柄国,欲挽梦鼎登朝,卒辞谢之。六年,改知建宁府,又改知隆兴府。开庆元年,复知建宁府,作桥梁,置驿舍,建大安关,决疑狱。
景定元年,召为太子詹事,上疏以"法天"为言。迁吏部侍郎,赐宁海县食邑。二年,权兵部尚书兼权吏部尚书。三年,迁兵部尚书兼修国史兼实录修撰。迁吏部尚书,五辞免,请祠,不允。拜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屡辞不许。同提举编修经武要略兼太子宾客,进封宁海伯。四年,签书枢密院事,进封临海郡侯,以明堂恩进封临海郡公。丞相贾似道欲造关子,罢十七、十八两界会子,梦鼎以为厉民,乃止罢十七界。公田法行,梦鼎又以为厉民,故行之浙右而止。五年,三辞,不许,进同知枢密院事、权参知政事。以彗星出,梦鼎言政上下恐惧交修之日,乞解机政,又不许。奏免浙西经界。
理宗崩,议太子即位,太后垂帘听政,梦鼎曰:"母后垂帘,岂是美事!"进参知政事,加食邑。梦鼎力辞,似道恳留之,不可。帝勉谕再三,诏阁门封还奏疏。似道奏:"参政去则江万里、王爚必不来。"理宗复土,摄少傅,竣事,引疾归里,累诏,力辞,授资政殿学士、知庆元府、沿海制置使。肃清海寇,罪止首恶,羡余之费,悉却不受。建济民仓以备饥岁,造驿舍以待宾旅。
咸淳三年,再召为参知政事,加食邑,六辞,不许。诏著作佐郎卢钺与台州守项公采趣行,拜特进、右丞相兼枢密使,累辞,不许,乃与似道分任。利州转运使王价尝以言去官,非其罪也,四川制置司已辟参议,及死,其子诉求遗泽。至是,梦鼎明其无罪,似道以为恩不己出,罢省部吏数人,榜其姓名于朝。梦鼎怒曰:"我断不为陈自强。"即求去。似道之母让似道曰:"叶丞相安于家食,未尝希进,汝强与以相印,今乃牵制至此,若不从吾言,吾不食矣。"似道曰:"为官不得不如此。"会太学诸生亦上书言似道专权固位,乃悔悟,属府尹洪焘求解,而梦鼎屡上章乞闲。冬雷,引咎求去愈力。
四年,策杨妃,宰相无拜礼,吏赞拜,梦鼎以笏挥之,趋出。明日,乞还田里,诏勉留之。诏免诸州守臣上殿奏事,梦鼎言:"祖宗谨重牧守之寄,将赴官,必令奏事,盖欲察其人品,及面谕以廉律己,爱育百姓。其至郡延见吏民,具宣上意,庶几求无负临遣之意。今不远数千里而来,咫尺天颜而不得见,甚非立法之本意。"又乞容受直言。进少保。五年,引杜衍致仕单车宵遁故事累辞,乃授观文殿学士、判福州、福建安抚大使,进封信国公,不拜;充醴泉观使,又不拜。七年,再充醴泉使。
九年,授少傅、右丞相兼枢密使,引疾力辞,宰、掾、郎、曹沓至趣行,扶病至嵊县,请辞不获,乞还山林。疏奏:"愿上厉精寡欲,规当国者收人心,固邦本,励将帅,饬州县,重振恤。"扁舟径归。使者以祸福告,梦鼎语之曰:"廉耻事大,死生事小,万无可回之理。"似道大怒,台臣奏从归田之请,诏仍少保、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不请祠禄。
瀛国公初即位,咨访故老,梦鼎上封事,曰:"敦教道,训廉德,厉臣节,拯民瘼,重士选,劝吏廉,惩吏奸,补军籍。授判庆元府、沿海制置大使,力辞,依前醴泉观使兼侍读,不拜。二年,益王即位于闽,召为少师、太乙宫使。航海遂行,道梗不能进,南向恸哭失声而还。后二年卒。子应及,太府寺丞、知建德府军器少监、驻戍军马;应有,朝请郎、太社令。
马廷鸾,字翔仲,饶州乐平人。本灼之子,继灼兄光后。甘贫力学,既冠,里人聘为童子师,遇有酒食馔,则念母藜藿不给,为之食不下咽。登淳祐七年进士第,调池州教授,需次六年。
宝祐元年,召赴都堂审察,辞。至池以礼帅诸生。二年,调主管户部架阁。三年,迁太学录,召试馆职。时外戚谢堂厉文翁、内侍卢允升董宋臣用事,廷鸾试策言强君德,重相权,收直臣,防近习。大与时迕,迁秘书省正字。四年,尤焴提举史事,辟为史馆校勘。
初,丁大全令浮梁,雅慕廷鸾,弥欲钩致之,廷鸾不为动。试策稍及大全,及廷鸾当轮对,大全私谓王持垕往日间焉。廷鸾素厚持垕且同馆,不虞其谍也,密露大意。持垕绐曰:"君犹未改秩,姑托疾为后图乎?"廷鸾曰:"此微臣千一之遭,其何敢不力。"持垕以告大全,及候对殿门,格不得见。翼日,以监察御史朱熠劾罢。宋臣遣八厢貌士索奏稿,稿虽焚,闻者浸广,忌者愈深,而廷鸾之名重天下。开庆元年,吴潜入相,召为校书郎。
景定元年,兼沂靖惠王府教授。时大全党多斥,宋臣尚居中,言路无肯言者,诸学官抗疏,疏上即行。会日食,与秘书省同守局,因相与草疏。潜以书告廷鸾曰:"诸公言事纷纷,皆疑潜所嗾,闻馆中又将论列,校书宜无与,以重吾过。"廷鸾对曰:"公论也,不敢避私嫌。"越数日,宋臣竟坐谪,徙安吉州。兼权枢密院编修官。时贾似道自江上还,位望赫奕,廷鸾未尝亲之。轮对,言:"国于东南者,楚、越霸而有余,东晋王而不足。乞遏恶扬善以顺天,举直错枉以服民。"迁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仓部郎官。
二年,进著作佐郎兼右司,迁将作少监。三年,一再乞外补,不许。廷鸾论贡举三事:严乡里之举,重台省之覆试,访山林之遗逸。又言荒政,宜蠲除被灾州县租赋之不可得者。擢军器监兼左司,兼太子右谕德,升左谕德,行国子司业,乞免兼左司。轮对,言:"集和平之福者自陛下之身始,养和平之德者自陛下之心始。"兼翰林权直,擢秘书少监,升权直学士院。四年,擢起居舍人兼太子右庶子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入奏言:"太史必当谨书灾异。愿陛下翕受敷施,以壮人才之精神;虚心容纳,以植人言之骨干。念邦本而以公灭私,严边备而思患豫防。"时再召用宋臣,廷鸾引何郯之说进,极言宋臣不可用,帝从之。荐士二十人,进中书舍人。程奎污秽诡秘,不当补将仕郎;王之渊为大全党,不当通判江州;朱熠不当知庆元府及为制置使;林奭、赵必辶昏、张称孙不当与郡:皆缴还词头。兼国史实录院。五年,彗出,上疏极言天人之际。迁礼部侍郎。理宗遗诏、度宗登极诏,皆廷鸾所草。兼侍读,辞,不许。疏列孝宗之政以告。升直学士院。
咸淳元年,进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同提举编修经武要略。丁母忧。三年,同知枢密院事兼同提举编修经武要略。入奏言培命脉,植根本,崇宽大,行仁厚。又言:"恢大度以优容,虚圣心而延伫,推内恕以假借,忍难行而听纳,则情无不达,理无不尽,奸人破胆,直士吐气,天下事尚可为也。"兼权参知政事。五年,进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进右丞相兼枢密使。八年,九疏乞罢政。九年,依旧观文殿大学士、知绍兴府、浙东安抚大使。上疏辞免,依旧职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度宗初年,诏询故老,专以修攘大计叩之赵葵。葵极意指陈曰:"老臣出入兵间,备谙此事,愿朝廷谨之重之。"似道作色曰:"此三京败事者,词臣失言。"廷鸾每见文法密,功赏稽迟,将校不出死力,于边阃升辟,稍越拘挛。似道颇疑异己,黥堂吏以泄其愤。及辞相位,帝恻怛久之曰:"丞相勉为朕留。"廷鸾言:"臣死亡无日,恐不得再见君父。然国事方殷,疆圉孔棘。天下安危,人主不知;国家利害,群臣不知;军前胜负,列阃不知。陛下与元老大臣惟怀永图,臣死且瞑目。"顿首涕泣而退。
瀛国公即位,召不至。自罢相归,又十七年而薨。所著六经集传、语孟会编、楚辞补记、洙泗裔编、读庄笔记、张氏祝氏皇极观物外篇诸书。
论曰:史弥远废亲立疏,讳闻直言。郑清之堕名于再相之日。弥远之罪既著,故当时不乐嵩之之继也,因丧起复,群起攻之,然固将才也。董槐毋得而议之矣。叶梦鼎、马廷鸾之所遭逢,其不幸也夫!
<b>部分译文</b>
史弥远,字同叔,是史浩的儿子。淳熙六年(1179),补官为承事郎。淳熙八年,转为宣义郎,他铨试第一,被调为建康府粮料院,改为沿海制置司干办公事。淳熙十四年,被推举参加进士考试。
绍熙元年(1190),史弥远被授予大理司直。绍熙二年,升为太社令。绍熙三年,升为太常寺主簿,他因侍奉老人请求祠观的官职,为主管冲佑观。史弥远遭父丧。庆元二年(1196),史弥远重新任大理司直,不久改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百官轮次奏对,他请求表彰廉洁的人,对举荐贤能的人实行奖赏;疏导沟洫,加固堤防,充实仓库,平均赋役,督促农业生产,禁止农民从商,以预防水旱;修缮城郭,整理器械,选择将帅,训练士卒,储备粮草,加强警戒,以加强边防。丞相京镗屏退左右说“:你他日的功名事业将远远超过我,我希望能把子孙托付给你。”庆元四年,史弥远被任命为枢密院编修官,升为太常丞,不久兼任工部郎官,改到刑部。庆元六年,改为宗正丞。他请求到地方任职,被任命为池州知州。嘉泰四年(1204),史弥远为提举浙西常平。开禧元年(1205),他被授予司封郎官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升为秘书少监,升为起居郎。开禧二年,兼任资善堂直讲。
韩。。胄建议北伐,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加深皇上对自己的宠幸,不久边兵大败,朝廷下诏百官论事。史弥远上疏说“:现在议事的人,认为先发者制人,后发者被人制,这是将领的事,把它用于一胜一负之间,就可以争雄并取胜。如果事关国体、宗庙社稷,关系重大,难道能把数千万人的性命轻易地抛出去吗?京师是国家的根本之地,现在已调走很多戍兵,留下守卫的很少,万一盗贼发动叛乱,谁能抵御他们?沿江屯驻的兵马,各自独挡一面,都是拱卫首都的,尤其应该整顿边备,从今日起不要轻易调动,这样内外表里都有足够的依靠,而敌人无可乘之机了。朝廷派遣的抚谕使臣,只让他们巡视边疆,招集逃寇,告诫将士,固守京城附近的土地。不要蛊惑流言来破坏我们的计划,不要贪图小利来使敌人滋生用兵的念头,使民力更宽,国势更壮,拖延时间,以便大举发兵,这实在是国家的福气。”
史弥远的奏书刚献上,他的门客说:“韩。。胄一定以奏议来探知人情,太夫人年事已高,你的奏议能不给亲人带来忧虑吗?”史弥远说:“时事这样,我的话有益于国,有利于人,我得罪也甘心了。”史弥远被封为鄞县男兼权刑部侍郎。开禧三年,改任礼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仍兼权刑部侍郎。
宋兵北伐,连续失败,多次派使臣求和,金人不答应。都城震荡,宫中疑惧,常像祸患就在眼前一样,但都怕韩。。胄而没谁敢说什么。史弥远极力陈述危急的形势,皇子赵询听说后,立即上奏,才罢去韩。。胄和陈自强的右丞相。不久台谏、给舍连续上奏弹劾韩。。胄,韩。。胄才被杀。皇上召史弥远在延和殿奏对,想任命他为签书枢密院事,史弥远极力推辞,他就被升为礼部尚书兼国史实录院修撰。
赵询被立为太子,史弥远兼任詹事,宋派使臣到金国求和,金人把大散、隔牙二关、濠州归还宋朝,史弥远上奏说“:如今两淮、襄、汉沿边地区,满目疮痍,器械、粮饷不充实。应该勉励将帅,忠心报国;检阅士卒,核对兵额。修缮城堡,补充器械,储备粮食。在同金国互通使臣后,常如战争时一样,推选将帅以壮大藩屏之势,奖励提拔智勇的人以备缓急的需要。”史弥远被任命为同知枢密院事兼太子宾客,进封伯爵。
嘉定元年(1208),史弥远升为知枢密院事,进封为奉化郡侯兼任参知政事,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兼太子少傅,进封为开国公。遭母丧,他归家办丧事,太子请求在行在赐给他宅第,让他就此服丧,以便咨询。嘉定二年,因使臣催他动身很急迫,他才上路,他被重新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兼太子少师。嘉定四年,除去丧服,正式被起用。他替赵汝愚雪冤,请求褒赠赐谥,改正诬史,一时伪学党人朱熹、彭龟年、杨万里、吕祖俭虽然已去世,有的被褒赐改名,有的后代被录用为官,召陷于金境的归正人和元老。嘉定十四年,赐给他家庙祭器。
宁宗去世,史弥远拥立理宗,因此被任命为太师,仍任右丞相兼枢密使,进封为魏国公,他六次推辞不接受,于是请求解除机务,归还故里,马上出朝,皇上允许。宝庆二年(1226),他被任命为少师,皇上赐给他玉带。他劝皇上倾心顺承来服侍太后,力学修德以报答上天的保佑,以报答四方的拥戴。绍定元年(1228),上太后尊号,史弥远被任命为太傅,他八次推辞不受。夏天,他得病,多次上疏请求回家,皇上不许。都城出现灾祸,他五次上疏请求罢官,于是他被降封为奉化郡公。绍定五年春,又恢复原来的爵位。绍定六年,将任命他为太师,他三次上奏推辞,请求免去成命,皇上不许。于是他被任命为太师,仍任右丞相兼枢密使、鲁国公,他又三次上奏推辞。绍定五年,他上疏请求辞官,被任命为太傅。不久,被任命为太师、左丞相兼枢密使。他上疏请求解除机务,皇上仍任他为太师,又特别授予他保宁、昭信军节度使的官职,充当醴泉观使,进封为会稽郡王。史弥远去世,遗表传到朝廷,皇上震动并追悼他,停止朝事三天,特别赠给他中书令的官职,追封为卫王,谥号“忠献”户部支付给他丧葬费的银绢以千计,皇家仓库特拿出绢银五千匹两,皇上派使臣去祭奠。等安葬完史弥远,又派礼官在都城门外设筵祭奠,赐给他出殡时用的旗帜、佩玉、黝纟熏。
当初,诛杀李全,收复淮安,攻克盱眙,论功行赏,众将都希望能越级提拔。有人把这对史弥远说了,史弥远说:“驾驭将领的办法,就如养鹰,它饿时就依靠人,吃饱了就飞走。曹彬攻克江南,太祖不肯授予他使相的官职。况且现在边防未撤,警报常有,如果众将一一遂心如愿,志得意满,仓猝间要有缓急,谁还肯效死力?”赵善湘以从官的身份开设帅府,出谋划策的功劳很多,日夜盼望当上执政。史弥远说:“皇族对国家有嫌疑,高宗有诏只许皇族担任从官,不许任执政。绍熙末,庆元初,因为赵汝愚、赵彦逾有定策功,所以才权宜任命他们为执政。我和赵善湘是姻亲,又怎敢违犯规定。”史弥远的密友周铸、哥哥史弥茂、外甥夏周篆都是他的心腹,人们都认为他们仨一定会显贵,然而周铸到死都是平民百姓,史弥茂因执政的恩荫得以入流,夏周篆因捧香恩才被补官,他们也只是训武郎而已。
当初,史弥远杀死韩。。胄后,在宁宗朝当了十七年宰相。宁宗去世后,济王被废,这不是宁宗的本意。史弥远拥立理宗,又独自任相九年,他擅权用事,专门任用谄媚卑鄙的人。理宗感念他拥立自己,不思国家大事,虽然台谏官论他奸恶,也不担忧。史弥远去世后,理宗对他的子孙们很宠幸优礼,后来替他制碑铭,把“公忠翊运,定策元勋”题写在碑文前面。济王不是正常去世的,有见识的人群起而攻之,而史弥远任用李知孝、梁成大等为爪牙,反而使当时的君子遭到贬逐流放,对此他们不遗余力。
郑清之,字德源,庆元鄞县人。原叫郑燮,字文叔。少年时跟从楼日方学习,能写文章,楼钥十分赞赏他。嘉泰二年(1202),他进入太学。嘉定十年,考中进士,调为峡州教授。统帅赵方处事认真、严肃、庄重,不轻易许诺什么,郑清之去他那儿汇报事情,他给郑清之置办酒席,让他的儿子赵范、赵葵出来拜见,赵方拉着郑清之没进行答拜的礼仪,并说:“他日希望能照顾我的两个儿子。”湖北茶商群集暴横,郑清之向总领何炳建议说:“这些人很精悍,应该把他们编入军籍,紧急时可使用。”何炳马上下达招募他们的命令,来的人很多,号称“茶商军”后来多次依赖这支军队。郑清之调为湖、广总所准备差遣、国子监书库官。嘉定十六年,他升为国子学录。丞相史弥远与郑清之谋划废济国公,这事见皇子。。传。不久任命郑清之兼任魏惠宪王府教授,升为宗学谕,升为太学博士,都仍兼教授。宁宗去世,丞相献定国的策略,诏旨都是郑清之所拟定的。
理宗即位后,郑清之被授予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升为宗学博士、宗正寺丞兼权工部郎、兼崇政殿说书。皇上询问外人为什么对。。子库进丝鞋有谤议,郑清之说:“宫中穿的用的都十分讲究新的、干净的。”皇上说:“按规定,月进丝鞋数双,朕不穿坏是不换的,为什么会有谤议?”郑清之奏说:“孝宗继高宗之后,所以节俭的美德容易表现出来,陛下继宁宗之后,所以节俭的美德难显现出来。宁宗自己的日常供养就如同寒士,衣服多次洗涤,多次补衣服鞋子,现在想使节俭的美德显著,必须超过宁宗才行。”理宗高兴地采纳了他的建议。
宝庆元年(1225),郑清之改兼兵部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升为起居郎,仍兼史官、说书、枢密院编修官。宝庆二年,他为权工部侍郎,暂为权给事中,进升为给事中,升为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绍定元年(1228),他升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升为兼修国史实录院修撰、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绍定三年,郑清之被授予参知政事兼签书枢密院事。绍定四年,他兼任同知枢密院事。绍定六年,史弥远去世,郑清之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端平元年(1234),皇上亲政,显赫盛大,独自处理政事,郑清之也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召回真德秀、魏了翁、崔与之、李埴、徐侨、赵汝谈、尤煜、游似、洪咨夔、王遂、李宗勉、杜范、徐清叟、袁甫、李韶,当时号称“小元。。”大多相继担任宰辅,只有崔与之始终推辞不来,隐士如刘宰、赵蕃都被表彰。这时金国虽亡而进入洛阳的宋军大败。端平二年,郑清之上疏请求罢官,皇上不许,授予他特进、左丞相兼枢密使。端平三年八月,秋雨绵绵,狂风大作,郑清之四次上疏请求辞职。九月,祭祀时出现惊雷,他更是极力辞职。他就被授予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他四次上疏推辞,仍旧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听到边境警报后,他秘密上奏说:“恐怕陛下过于担忧和悔恨,这样会损害您的清明的身体,累及您的宏伟志向。”嘉熙三年(1239),郑清之被封为申国公。嘉熙四年,皇上派中使赐给他亲笔写的“辅德明谟之阁”的题字,赏给他十万缗钱用来修建房舍,郑清之就每天同宾客、门生游山玩水。
淳祐四年(1244),郑清之仍为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他多次辞官都没被允许,他被授予少保、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被加封为卫国公。他入朝拜见皇上,皇上下诏赐给他府第。淳。。五年正月,为皇上祝寿结束后,他又上疏请求辞官,皇上不许。郑清之被授予少傅,仍为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进封为越国公。不久,他的儿子郑士昌去世,他决意东还,辞职,又没被允许。他被授予少师、奉国军节度使,仍为醴泉观使兼侍读、越国公,皇上赏给他玉带,又在西湖的渔庄赏给他一处府第。郑清之为皇上讲读仁皇训典,他说:“仁祖的仁德宽厚,使他表现得很英明,所以他能制定法度,国家也没有懈怠、不振奋的祸患;孝宗的英明,来源于他本身的仁德宽厚,所以他能培养和鼓舞士气,国家没有特别严厉苛刻的风气。仁德宽厚和英明二者互相弥补,缺一不可,这就是仁祖、孝宗统治时出现盛世的原因。”皇上表彰了他。
淳祐六年,郑清之被授予太保,他极力推辞。按惯例,允许他把官职转给子孙,郑清之请求皇上追封给他的高祖郑洽,皇上同意了,这是特殊的恩惠。淳。。七年,郑清之被授予太傅、右丞相兼枢密使、越国公。中使来到他家,郑清之正在湖光山色中游玩,住在寺院中,一直到傍晚还没回来。第二天早晨他入宫拜见皇上,磕头请求免去这些官职,皇上告诉了许多他不知道的事。郑清之刚离开宫廷,中使就接踵而至。有的请求重定施政方针、改年号,郑清之说:“改年号,是天子刚登基时的事,重定施政方针,是国家的大事,汉代的事已经不是遥远的事,但不因为更换了宰相就那么做。”
皇上忧虑边疆的事,下诏让赵葵以枢密使的身份检阅军队,陈韦华以知枢密院事的身份统率湖、广二州,他们二人正在推辞,恰好郑清之再次担任宰相,对他们极力支持,凡是他们所要求的都不刁难,赵葵、陈韦华就前去上任了。于是宋军在泗水、涡口、木库作战,都取得了胜利。淳。。九年,郑清之被授予太师、左丞相兼枢密使,他没接受太师的官职,仍然是太傅。郑清之常感到国家的财富因为养兵而困乏,因为发放生券而使兵费短缺,他考虑变通的办法,每有调兵戍守边境的时候,就命令枢密院根据距离的远近,就近调兵戍守,根据情况的缓急决定调兵的先后顺序。又议定明年调兵戍守淮水,合并军队以便节省物资供给,先调镇江策胜军驻屯在泗水,公私都很便利。
各路盐额亏损,负责这件事的人都倾家荡产来偿还亏损的盐数,郑清之核实了那些违犯盐法的人加以追究处治,受牵连的人都被免去了罪责,使很多人得以活命。长江沿岸的船税一向很重,郑清之一项一项地废去,如池州的雁氵义有大法场这样的税目,这部分钱分别归属各衙门,郑清之上奏请求废除它并追究那些从中渔利的人,他们的收入是公家的好几倍,那些分别归属各衙门的钱由朝廷补偿。皇上同意了郑清之的请求,消息传来,郑清之正与客人饮酒,他举杯说“:今天饮这个酒特别痛快。”郑清之四次上奏章辞职。
淳祐十年,郑清之进献给皇上十龟元吉箴,一是要谨慎恭敬,二是要掌管学校,三是要崇尚节俭,四是要积极实践,五是要能定大局,六是要明辨善恶,七是要谨小慎微,八是要考察言论,九是要珍惜时间,十是要多办实事。他上疏说“:上天发生灾变时,对天恭敬容易做到,上天正常时,对天恭敬不容易做到,上天发生灾变时使人产生忧虑,因此容易对天恭敬,上天正常时人们高兴,因此不容易对天恭敬,为什么呢?因为忧虑时就心生恐惧,恐惧就可使灾变转化为好天气;高兴时就想享乐,享乐就或许会使好天气变为坏天气。”皇上非常高兴,命令史官记下这些话,下诏嘉奖了郑清之。淳。。十一年,郑清之上疏请求辞官,皇上都没准许。郑清之被授予太师的官职,他极力推辞。朝廷在明堂有事,皇上下诏让。。门官给郑清之派两个人,搀他上明堂,皇上又赐给他玉带,命令他戴着玉带上朝。十一月十二日,退朝后郑清之得了寒病,病势很重,他仍然因为天没下雪而担忧。不久天降大雪,他起身说:“百官庆贺下雪,皇上一定十分高兴。”他命令人把雪捧到床前观看。郑清之多次上奏请求辞官,皇上不许,他不停地上奏,皇上授予他太傅、保宁军节度使充任醴泉观使,他被加封为齐国公后退休。郑清之去世,遗表送到朝廷,皇上十分震惊,追悼他,停止朝政三天,特赠给他尚书令的官职,追封他为魏郡王,赐给他的谥号是“忠定”
郑清之不喜欢树立异己,汤巾曾在论事时触犯了郑清之,郑清之再次担任宰相后,汤巾请求辞官,郑清之说“:你自己想当君子,让谁当小人?”就极力挽留汤巾。徐清叟曾经弹劾过郑清之,郑清之却任用他一起执政。赵葵视师一年多,请求辞官,皇上不知如何安排他。郑清之说“:不让他做宰相是不足以表达对他的酬劳的,陛下难道是因为我在宰相的位置上而不任命他吗?我一定不会因为赵葵任宰相就辞官,我愿意为左相,让赵葵为右相。”皇上最后同意了他的意见,但赵葵始终没来任职。
郑清之代言奏对,大多不保存底稿,他有安晚集六十卷。郑清之自从和史弥远一起议定废济王赵。。,立理宗为皇帝后,就逐渐升任为宰辅,然而端平年间正人君子被任用,都是郑清之的主张。郑清之再次担任宰相时,年事已高,政事都由他的妻子、儿子处理,使那些被废罢的人都趁机用贿赂的手段得以任用,被世人所轻视。
nbsp; 淳祐二年,雷变,上封事,言召人才,戒媟近。明年,轮对,言君子、直言、军制、楮币、任官、分阃六事。同番易汤巾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四年,升校书郎兼庄文府教授。五年,迁秘书郎,转对,言定国本,求哲辅,专阃帅,奖用介直。雷变上言,援唐康澄"五可畏"之说,迁著作佐郎。六年,拜军器少监兼兵部郎官,转对,言国计、边事、国体三事。又言:"外有窥边之大敌,内有伺隙之巨奸;奇邪蛊媚于宫闱,熏腐依凭于城社;强藩悍将,牙蘖易摇,草窃奸宄,肘腋阶变。"
权知袁州,转运司和籴米三万斛,梦鼎言:"袁山多而田少,朝廷免和籴已百年,自今开之,百姓子孙受无穷之害,则无穷之怨从之。"民汤颀献田学官,妻子离散,梦鼎遂还之。毁万载旗{⺮甫}村淫祠,塞其妖井。召赴行在。丁本生母忧。十一年,免丧,拜司封员外郎。轮对,言:"陛下惑于左右之谗说,例视言者为好名,中伤既深,胶固莫解。近岁以来,言稍犯人主之所难者,不显罢则阴黜,不久外则设间,去者屡召而不还,来者一鸣而辄斥。"兼玉牒检讨官,以直秘阁、江西提举常平兼知吉州。节制悍将,置社仓、义仓,平反李义山受赃之冤,以国子司业召。
宝祐元年陛对,言国论主平江西义仓,不可待申省而后发。考试集英殿,授崇政殿说书,进讲尚书。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迁国子祭酒。二年,兼权礼部侍郎,谏幸西太乙宫。三年,权礼部侍郎,仍兼祭酒,升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寻兼侍讲。丁母忧。五年,以集英殿修撰差知赣州。丁大全柄国,欲挽梦鼎登朝,卒辞谢之。六年,改知建宁府,又改知隆兴府。开庆元年,复知建宁府,作桥梁,置驿舍,建大安关,决疑狱。
景定元年,召为太子詹事,上疏以"法天"为言。迁吏部侍郎,赐宁海县食邑。二年,权兵部尚书兼权吏部尚书。三年,迁兵部尚书兼修国史兼实录修撰。迁吏部尚书,五辞免,请祠,不允。拜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屡辞不许。同提举编修经武要略兼太子宾客,进封宁海伯。四年,签书枢密院事,进封临海郡侯,以明堂恩进封临海郡公。丞相贾似道欲造关子,罢十七、十八两界会子,梦鼎以为厉民,乃止罢十七界。公田法行,梦鼎又以为厉民,故行之浙右而止。五年,三辞,不许,进同知枢密院事、权参知政事。以彗星出,梦鼎言政上下恐惧交修之日,乞解机政,又不许。奏免浙西经界。
理宗崩,议太子即位,太后垂帘听政,梦鼎曰:"母后垂帘,岂是美事!"进参知政事,加食邑。梦鼎力辞,似道恳留之,不可。帝勉谕再三,诏阁门封还奏疏。似道奏:"参政去则江万里、王爚必不来。"理宗复土,摄少傅,竣事,引疾归里,累诏,力辞,授资政殿学士、知庆元府、沿海制置使。肃清海寇,罪止首恶,羡余之费,悉却不受。建济民仓以备饥岁,造驿舍以待宾旅。
咸淳三年,再召为参知政事,加食邑,六辞,不许。诏著作佐郎卢钺与台州守项公采趣行,拜特进、右丞相兼枢密使,累辞,不许,乃与似道分任。利州转运使王价尝以言去官,非其罪也,四川制置司已辟参议,及死,其子诉求遗泽。至是,梦鼎明其无罪,似道以为恩不己出,罢省部吏数人,榜其姓名于朝。梦鼎怒曰:"我断不为陈自强。"即求去。似道之母让似道曰:"叶丞相安于家食,未尝希进,汝强与以相印,今乃牵制至此,若不从吾言,吾不食矣。"似道曰:"为官不得不如此。"会太学诸生亦上书言似道专权固位,乃悔悟,属府尹洪焘求解,而梦鼎屡上章乞闲。冬雷,引咎求去愈力。
四年,策杨妃,宰相无拜礼,吏赞拜,梦鼎以笏挥之,趋出。明日,乞还田里,诏勉留之。诏免诸州守臣上殿奏事,梦鼎言:"祖宗谨重牧守之寄,将赴官,必令奏事,盖欲察其人品,及面谕以廉律己,爱育百姓。其至郡延见吏民,具宣上意,庶几求无负临遣之意。今不远数千里而来,咫尺天颜而不得见,甚非立法之本意。"又乞容受直言。进少保。五年,引杜衍致仕单车宵遁故事累辞,乃授观文殿学士、判福州、福建安抚大使,进封信国公,不拜;充醴泉观使,又不拜。七年,再充醴泉使。
九年,授少傅、右丞相兼枢密使,引疾力辞,宰、掾、郎、曹沓至趣行,扶病至嵊县,请辞不获,乞还山林。疏奏:"愿上厉精寡欲,规当国者收人心,固邦本,励将帅,饬州县,重振恤。"扁舟径归。使者以祸福告,梦鼎语之曰:"廉耻事大,死生事小,万无可回之理。"似道大怒,台臣奏从归田之请,诏仍少保、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不请祠禄。
瀛国公初即位,咨访故老,梦鼎上封事,曰:"敦教道,训廉德,厉臣节,拯民瘼,重士选,劝吏廉,惩吏奸,补军籍。授判庆元府、沿海制置大使,力辞,依前醴泉观使兼侍读,不拜。二年,益王即位于闽,召为少师、太乙宫使。航海遂行,道梗不能进,南向恸哭失声而还。后二年卒。子应及,太府寺丞、知建德府军器少监、驻戍军马;应有,朝请郎、太社令。
马廷鸾,字翔仲,饶州乐平人。本灼之子,继灼兄光后。甘贫力学,既冠,里人聘为童子师,遇有酒食馔,则念母藜藿不给,为之食不下咽。登淳祐七年进士第,调池州教授,需次六年。
宝祐元年,召赴都堂审察,辞。至池以礼帅诸生。二年,调主管户部架阁。三年,迁太学录,召试馆职。时外戚谢堂厉文翁、内侍卢允升董宋臣用事,廷鸾试策言强君德,重相权,收直臣,防近习。大与时迕,迁秘书省正字。四年,尤焴提举史事,辟为史馆校勘。
初,丁大全令浮梁,雅慕廷鸾,弥欲钩致之,廷鸾不为动。试策稍及大全,及廷鸾当轮对,大全私谓王持垕往日间焉。廷鸾素厚持垕且同馆,不虞其谍也,密露大意。持垕绐曰:"君犹未改秩,姑托疾为后图乎?"廷鸾曰:"此微臣千一之遭,其何敢不力。"持垕以告大全,及候对殿门,格不得见。翼日,以监察御史朱熠劾罢。宋臣遣八厢貌士索奏稿,稿虽焚,闻者浸广,忌者愈深,而廷鸾之名重天下。开庆元年,吴潜入相,召为校书郎。
景定元年,兼沂靖惠王府教授。时大全党多斥,宋臣尚居中,言路无肯言者,诸学官抗疏,疏上即行。会日食,与秘书省同守局,因相与草疏。潜以书告廷鸾曰:"诸公言事纷纷,皆疑潜所嗾,闻馆中又将论列,校书宜无与,以重吾过。"廷鸾对曰:"公论也,不敢避私嫌。"越数日,宋臣竟坐谪,徙安吉州。兼权枢密院编修官。时贾似道自江上还,位望赫奕,廷鸾未尝亲之。轮对,言:"国于东南者,楚、越霸而有余,东晋王而不足。乞遏恶扬善以顺天,举直错枉以服民。"迁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仓部郎官。
二年,进著作佐郎兼右司,迁将作少监。三年,一再乞外补,不许。廷鸾论贡举三事:严乡里之举,重台省之覆试,访山林之遗逸。又言荒政,宜蠲除被灾州县租赋之不可得者。擢军器监兼左司,兼太子右谕德,升左谕德,行国子司业,乞免兼左司。轮对,言:"集和平之福者自陛下之身始,养和平之德者自陛下之心始。"兼翰林权直,擢秘书少监,升权直学士院。四年,擢起居舍人兼太子右庶子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入奏言:"太史必当谨书灾异。愿陛下翕受敷施,以壮人才之精神;虚心容纳,以植人言之骨干。念邦本而以公灭私,严边备而思患豫防。"时再召用宋臣,廷鸾引何郯之说进,极言宋臣不可用,帝从之。荐士二十人,进中书舍人。程奎污秽诡秘,不当补将仕郎;王之渊为大全党,不当通判江州;朱熠不当知庆元府及为制置使;林奭、赵必辶昏、张称孙不当与郡:皆缴还词头。兼国史实录院。五年,彗出,上疏极言天人之际。迁礼部侍郎。理宗遗诏、度宗登极诏,皆廷鸾所草。兼侍读,辞,不许。疏列孝宗之政以告。升直学士院。
咸淳元年,进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同提举编修经武要略。丁母忧。三年,同知枢密院事兼同提举编修经武要略。入奏言培命脉,植根本,崇宽大,行仁厚。又言:"恢大度以优容,虚圣心而延伫,推内恕以假借,忍难行而听纳,则情无不达,理无不尽,奸人破胆,直士吐气,天下事尚可为也。"兼权参知政事。五年,进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进右丞相兼枢密使。八年,九疏乞罢政。九年,依旧观文殿大学士、知绍兴府、浙东安抚大使。上疏辞免,依旧职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度宗初年,诏询故老,专以修攘大计叩之赵葵。葵极意指陈曰:"老臣出入兵间,备谙此事,愿朝廷谨之重之。"似道作色曰:"此三京败事者,词臣失言。"廷鸾每见文法密,功赏稽迟,将校不出死力,于边阃升辟,稍越拘挛。似道颇疑异己,黥堂吏以泄其愤。及辞相位,帝恻怛久之曰:"丞相勉为朕留。"廷鸾言:"臣死亡无日,恐不得再见君父。然国事方殷,疆圉孔棘。天下安危,人主不知;国家利害,群臣不知;军前胜负,列阃不知。陛下与元老大臣惟怀永图,臣死且瞑目。"顿首涕泣而退。
瀛国公即位,召不至。自罢相归,又十七年而薨。所著六经集传、语孟会编、楚辞补记、洙泗裔编、读庄笔记、张氏祝氏皇极观物外篇诸书。
论曰:史弥远废亲立疏,讳闻直言。郑清之堕名于再相之日。弥远之罪既著,故当时不乐嵩之之继也,因丧起复,群起攻之,然固将才也。董槐毋得而议之矣。叶梦鼎、马廷鸾之所遭逢,其不幸也夫!
<b>部分译文</b>
史弥远,字同叔,是史浩的儿子。淳熙六年(1179),补官为承事郎。淳熙八年,转为宣义郎,他铨试第一,被调为建康府粮料院,改为沿海制置司干办公事。淳熙十四年,被推举参加进士考试。
绍熙元年(1190),史弥远被授予大理司直。绍熙二年,升为太社令。绍熙三年,升为太常寺主簿,他因侍奉老人请求祠观的官职,为主管冲佑观。史弥远遭父丧。庆元二年(1196),史弥远重新任大理司直,不久改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百官轮次奏对,他请求表彰廉洁的人,对举荐贤能的人实行奖赏;疏导沟洫,加固堤防,充实仓库,平均赋役,督促农业生产,禁止农民从商,以预防水旱;修缮城郭,整理器械,选择将帅,训练士卒,储备粮草,加强警戒,以加强边防。丞相京镗屏退左右说“:你他日的功名事业将远远超过我,我希望能把子孙托付给你。”庆元四年,史弥远被任命为枢密院编修官,升为太常丞,不久兼任工部郎官,改到刑部。庆元六年,改为宗正丞。他请求到地方任职,被任命为池州知州。嘉泰四年(1204),史弥远为提举浙西常平。开禧元年(1205),他被授予司封郎官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升为秘书少监,升为起居郎。开禧二年,兼任资善堂直讲。
韩。。胄建议北伐,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加深皇上对自己的宠幸,不久边兵大败,朝廷下诏百官论事。史弥远上疏说“:现在议事的人,认为先发者制人,后发者被人制,这是将领的事,把它用于一胜一负之间,就可以争雄并取胜。如果事关国体、宗庙社稷,关系重大,难道能把数千万人的性命轻易地抛出去吗?京师是国家的根本之地,现在已调走很多戍兵,留下守卫的很少,万一盗贼发动叛乱,谁能抵御他们?沿江屯驻的兵马,各自独挡一面,都是拱卫首都的,尤其应该整顿边备,从今日起不要轻易调动,这样内外表里都有足够的依靠,而敌人无可乘之机了。朝廷派遣的抚谕使臣,只让他们巡视边疆,招集逃寇,告诫将士,固守京城附近的土地。不要蛊惑流言来破坏我们的计划,不要贪图小利来使敌人滋生用兵的念头,使民力更宽,国势更壮,拖延时间,以便大举发兵,这实在是国家的福气。”
史弥远的奏书刚献上,他的门客说:“韩。。胄一定以奏议来探知人情,太夫人年事已高,你的奏议能不给亲人带来忧虑吗?”史弥远说:“时事这样,我的话有益于国,有利于人,我得罪也甘心了。”史弥远被封为鄞县男兼权刑部侍郎。开禧三年,改任礼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仍兼权刑部侍郎。
宋兵北伐,连续失败,多次派使臣求和,金人不答应。都城震荡,宫中疑惧,常像祸患就在眼前一样,但都怕韩。。胄而没谁敢说什么。史弥远极力陈述危急的形势,皇子赵询听说后,立即上奏,才罢去韩。。胄和陈自强的右丞相。不久台谏、给舍连续上奏弹劾韩。。胄,韩。。胄才被杀。皇上召史弥远在延和殿奏对,想任命他为签书枢密院事,史弥远极力推辞,他就被升为礼部尚书兼国史实录院修撰。
赵询被立为太子,史弥远兼任詹事,宋派使臣到金国求和,金人把大散、隔牙二关、濠州归还宋朝,史弥远上奏说“:如今两淮、襄、汉沿边地区,满目疮痍,器械、粮饷不充实。应该勉励将帅,忠心报国;检阅士卒,核对兵额。修缮城堡,补充器械,储备粮食。在同金国互通使臣后,常如战争时一样,推选将帅以壮大藩屏之势,奖励提拔智勇的人以备缓急的需要。”史弥远被任命为同知枢密院事兼太子宾客,进封伯爵。
嘉定元年(1208),史弥远升为知枢密院事,进封为奉化郡侯兼任参知政事,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兼太子少傅,进封为开国公。遭母丧,他归家办丧事,太子请求在行在赐给他宅第,让他就此服丧,以便咨询。嘉定二年,因使臣催他动身很急迫,他才上路,他被重新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兼太子少师。嘉定四年,除去丧服,正式被起用。他替赵汝愚雪冤,请求褒赠赐谥,改正诬史,一时伪学党人朱熹、彭龟年、杨万里、吕祖俭虽然已去世,有的被褒赐改名,有的后代被录用为官,召陷于金境的归正人和元老。嘉定十四年,赐给他家庙祭器。
宁宗去世,史弥远拥立理宗,因此被任命为太师,仍任右丞相兼枢密使,进封为魏国公,他六次推辞不接受,于是请求解除机务,归还故里,马上出朝,皇上允许。宝庆二年(1226),他被任命为少师,皇上赐给他玉带。他劝皇上倾心顺承来服侍太后,力学修德以报答上天的保佑,以报答四方的拥戴。绍定元年(1228),上太后尊号,史弥远被任命为太傅,他八次推辞不受。夏天,他得病,多次上疏请求回家,皇上不许。都城出现灾祸,他五次上疏请求罢官,于是他被降封为奉化郡公。绍定五年春,又恢复原来的爵位。绍定六年,将任命他为太师,他三次上奏推辞,请求免去成命,皇上不许。于是他被任命为太师,仍任右丞相兼枢密使、鲁国公,他又三次上奏推辞。绍定五年,他上疏请求辞官,被任命为太傅。不久,被任命为太师、左丞相兼枢密使。他上疏请求解除机务,皇上仍任他为太师,又特别授予他保宁、昭信军节度使的官职,充当醴泉观使,进封为会稽郡王。史弥远去世,遗表传到朝廷,皇上震动并追悼他,停止朝事三天,特别赠给他中书令的官职,追封为卫王,谥号“忠献”户部支付给他丧葬费的银绢以千计,皇家仓库特拿出绢银五千匹两,皇上派使臣去祭奠。等安葬完史弥远,又派礼官在都城门外设筵祭奠,赐给他出殡时用的旗帜、佩玉、黝纟熏。
当初,诛杀李全,收复淮安,攻克盱眙,论功行赏,众将都希望能越级提拔。有人把这对史弥远说了,史弥远说:“驾驭将领的办法,就如养鹰,它饿时就依靠人,吃饱了就飞走。曹彬攻克江南,太祖不肯授予他使相的官职。况且现在边防未撤,警报常有,如果众将一一遂心如愿,志得意满,仓猝间要有缓急,谁还肯效死力?”赵善湘以从官的身份开设帅府,出谋划策的功劳很多,日夜盼望当上执政。史弥远说:“皇族对国家有嫌疑,高宗有诏只许皇族担任从官,不许任执政。绍熙末,庆元初,因为赵汝愚、赵彦逾有定策功,所以才权宜任命他们为执政。我和赵善湘是姻亲,又怎敢违犯规定。”史弥远的密友周铸、哥哥史弥茂、外甥夏周篆都是他的心腹,人们都认为他们仨一定会显贵,然而周铸到死都是平民百姓,史弥茂因执政的恩荫得以入流,夏周篆因捧香恩才被补官,他们也只是训武郎而已。
当初,史弥远杀死韩。。胄后,在宁宗朝当了十七年宰相。宁宗去世后,济王被废,这不是宁宗的本意。史弥远拥立理宗,又独自任相九年,他擅权用事,专门任用谄媚卑鄙的人。理宗感念他拥立自己,不思国家大事,虽然台谏官论他奸恶,也不担忧。史弥远去世后,理宗对他的子孙们很宠幸优礼,后来替他制碑铭,把“公忠翊运,定策元勋”题写在碑文前面。济王不是正常去世的,有见识的人群起而攻之,而史弥远任用李知孝、梁成大等为爪牙,反而使当时的君子遭到贬逐流放,对此他们不遗余力。
郑清之,字德源,庆元鄞县人。原叫郑燮,字文叔。少年时跟从楼日方学习,能写文章,楼钥十分赞赏他。嘉泰二年(1202),他进入太学。嘉定十年,考中进士,调为峡州教授。统帅赵方处事认真、严肃、庄重,不轻易许诺什么,郑清之去他那儿汇报事情,他给郑清之置办酒席,让他的儿子赵范、赵葵出来拜见,赵方拉着郑清之没进行答拜的礼仪,并说:“他日希望能照顾我的两个儿子。”湖北茶商群集暴横,郑清之向总领何炳建议说:“这些人很精悍,应该把他们编入军籍,紧急时可使用。”何炳马上下达招募他们的命令,来的人很多,号称“茶商军”后来多次依赖这支军队。郑清之调为湖、广总所准备差遣、国子监书库官。嘉定十六年,他升为国子学录。丞相史弥远与郑清之谋划废济国公,这事见皇子。。传。不久任命郑清之兼任魏惠宪王府教授,升为宗学谕,升为太学博士,都仍兼教授。宁宗去世,丞相献定国的策略,诏旨都是郑清之所拟定的。
理宗即位后,郑清之被授予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升为宗学博士、宗正寺丞兼权工部郎、兼崇政殿说书。皇上询问外人为什么对。。子库进丝鞋有谤议,郑清之说:“宫中穿的用的都十分讲究新的、干净的。”皇上说:“按规定,月进丝鞋数双,朕不穿坏是不换的,为什么会有谤议?”郑清之奏说:“孝宗继高宗之后,所以节俭的美德容易表现出来,陛下继宁宗之后,所以节俭的美德难显现出来。宁宗自己的日常供养就如同寒士,衣服多次洗涤,多次补衣服鞋子,现在想使节俭的美德显著,必须超过宁宗才行。”理宗高兴地采纳了他的建议。
宝庆元年(1225),郑清之改兼兵部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升为起居郎,仍兼史官、说书、枢密院编修官。宝庆二年,他为权工部侍郎,暂为权给事中,进升为给事中,升为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绍定元年(1228),他升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升为兼修国史实录院修撰、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绍定三年,郑清之被授予参知政事兼签书枢密院事。绍定四年,他兼任同知枢密院事。绍定六年,史弥远去世,郑清之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端平元年(1234),皇上亲政,显赫盛大,独自处理政事,郑清之也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召回真德秀、魏了翁、崔与之、李埴、徐侨、赵汝谈、尤煜、游似、洪咨夔、王遂、李宗勉、杜范、徐清叟、袁甫、李韶,当时号称“小元。。”大多相继担任宰辅,只有崔与之始终推辞不来,隐士如刘宰、赵蕃都被表彰。这时金国虽亡而进入洛阳的宋军大败。端平二年,郑清之上疏请求罢官,皇上不许,授予他特进、左丞相兼枢密使。端平三年八月,秋雨绵绵,狂风大作,郑清之四次上疏请求辞职。九月,祭祀时出现惊雷,他更是极力辞职。他就被授予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他四次上疏推辞,仍旧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听到边境警报后,他秘密上奏说:“恐怕陛下过于担忧和悔恨,这样会损害您的清明的身体,累及您的宏伟志向。”嘉熙三年(1239),郑清之被封为申国公。嘉熙四年,皇上派中使赐给他亲笔写的“辅德明谟之阁”的题字,赏给他十万缗钱用来修建房舍,郑清之就每天同宾客、门生游山玩水。
淳祐四年(1244),郑清之仍为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他多次辞官都没被允许,他被授予少保、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被加封为卫国公。他入朝拜见皇上,皇上下诏赐给他府第。淳。。五年正月,为皇上祝寿结束后,他又上疏请求辞官,皇上不许。郑清之被授予少傅,仍为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进封为越国公。不久,他的儿子郑士昌去世,他决意东还,辞职,又没被允许。他被授予少师、奉国军节度使,仍为醴泉观使兼侍读、越国公,皇上赏给他玉带,又在西湖的渔庄赏给他一处府第。郑清之为皇上讲读仁皇训典,他说:“仁祖的仁德宽厚,使他表现得很英明,所以他能制定法度,国家也没有懈怠、不振奋的祸患;孝宗的英明,来源于他本身的仁德宽厚,所以他能培养和鼓舞士气,国家没有特别严厉苛刻的风气。仁德宽厚和英明二者互相弥补,缺一不可,这就是仁祖、孝宗统治时出现盛世的原因。”皇上表彰了他。
淳祐六年,郑清之被授予太保,他极力推辞。按惯例,允许他把官职转给子孙,郑清之请求皇上追封给他的高祖郑洽,皇上同意了,这是特殊的恩惠。淳。。七年,郑清之被授予太傅、右丞相兼枢密使、越国公。中使来到他家,郑清之正在湖光山色中游玩,住在寺院中,一直到傍晚还没回来。第二天早晨他入宫拜见皇上,磕头请求免去这些官职,皇上告诉了许多他不知道的事。郑清之刚离开宫廷,中使就接踵而至。有的请求重定施政方针、改年号,郑清之说:“改年号,是天子刚登基时的事,重定施政方针,是国家的大事,汉代的事已经不是遥远的事,但不因为更换了宰相就那么做。”
皇上忧虑边疆的事,下诏让赵葵以枢密使的身份检阅军队,陈韦华以知枢密院事的身份统率湖、广二州,他们二人正在推辞,恰好郑清之再次担任宰相,对他们极力支持,凡是他们所要求的都不刁难,赵葵、陈韦华就前去上任了。于是宋军在泗水、涡口、木库作战,都取得了胜利。淳。。九年,郑清之被授予太师、左丞相兼枢密使,他没接受太师的官职,仍然是太傅。郑清之常感到国家的财富因为养兵而困乏,因为发放生券而使兵费短缺,他考虑变通的办法,每有调兵戍守边境的时候,就命令枢密院根据距离的远近,就近调兵戍守,根据情况的缓急决定调兵的先后顺序。又议定明年调兵戍守淮水,合并军队以便节省物资供给,先调镇江策胜军驻屯在泗水,公私都很便利。
各路盐额亏损,负责这件事的人都倾家荡产来偿还亏损的盐数,郑清之核实了那些违犯盐法的人加以追究处治,受牵连的人都被免去了罪责,使很多人得以活命。长江沿岸的船税一向很重,郑清之一项一项地废去,如池州的雁氵义有大法场这样的税目,这部分钱分别归属各衙门,郑清之上奏请求废除它并追究那些从中渔利的人,他们的收入是公家的好几倍,那些分别归属各衙门的钱由朝廷补偿。皇上同意了郑清之的请求,消息传来,郑清之正与客人饮酒,他举杯说“:今天饮这个酒特别痛快。”郑清之四次上奏章辞职。
淳祐十年,郑清之进献给皇上十龟元吉箴,一是要谨慎恭敬,二是要掌管学校,三是要崇尚节俭,四是要积极实践,五是要能定大局,六是要明辨善恶,七是要谨小慎微,八是要考察言论,九是要珍惜时间,十是要多办实事。他上疏说“:上天发生灾变时,对天恭敬容易做到,上天正常时,对天恭敬不容易做到,上天发生灾变时使人产生忧虑,因此容易对天恭敬,上天正常时人们高兴,因此不容易对天恭敬,为什么呢?因为忧虑时就心生恐惧,恐惧就可使灾变转化为好天气;高兴时就想享乐,享乐就或许会使好天气变为坏天气。”皇上非常高兴,命令史官记下这些话,下诏嘉奖了郑清之。淳。。十一年,郑清之上疏请求辞官,皇上都没准许。郑清之被授予太师的官职,他极力推辞。朝廷在明堂有事,皇上下诏让。。门官给郑清之派两个人,搀他上明堂,皇上又赐给他玉带,命令他戴着玉带上朝。十一月十二日,退朝后郑清之得了寒病,病势很重,他仍然因为天没下雪而担忧。不久天降大雪,他起身说:“百官庆贺下雪,皇上一定十分高兴。”他命令人把雪捧到床前观看。郑清之多次上奏请求辞官,皇上不许,他不停地上奏,皇上授予他太傅、保宁军节度使充任醴泉观使,他被加封为齐国公后退休。郑清之去世,遗表送到朝廷,皇上十分震惊,追悼他,停止朝政三天,特赠给他尚书令的官职,追封他为魏郡王,赐给他的谥号是“忠定”
郑清之不喜欢树立异己,汤巾曾在论事时触犯了郑清之,郑清之再次担任宰相后,汤巾请求辞官,郑清之说“:你自己想当君子,让谁当小人?”就极力挽留汤巾。徐清叟曾经弹劾过郑清之,郑清之却任用他一起执政。赵葵视师一年多,请求辞官,皇上不知如何安排他。郑清之说“:不让他做宰相是不足以表达对他的酬劳的,陛下难道是因为我在宰相的位置上而不任命他吗?我一定不会因为赵葵任宰相就辞官,我愿意为左相,让赵葵为右相。”皇上最后同意了他的意见,但赵葵始终没来任职。
郑清之代言奏对,大多不保存底稿,他有安晚集六十卷。郑清之自从和史弥远一起议定废济王赵。。,立理宗为皇帝后,就逐渐升任为宰辅,然而端平年间正人君子被任用,都是郑清之的主张。郑清之再次担任宰相时,年事已高,政事都由他的妻子、儿子处理,使那些被废罢的人都趁机用贿赂的手段得以任用,被世人所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