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quanben.ac,蔡永彬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个偏远湖窝窝里长大的孩子,居然取了这么个新颖别致的,名字:恰恰!
恰恰的爹妈一连串养了四个儿子,正着急地盼女儿,恰恰在这个时候出世了。
她妈生他的那天,她家的母猪也下了一窝十八头猪娃。得了女儿得猪娃,喜得她爹一个劲自言自语:“唉呀恰好!恰恰好罗!”就这样,她有了“恰恰”这名字。
恰恰从小就是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她是全村老老少少的女人中第一个进城的人:那年她才十岁。
机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那天,恰恰去放牛,为赶磕睡,她放开喉咙唱起歌来。爱耍个新鲜的恰恰把歌子的首尾变了个腔调,串起来唱,不成想让下乡采风的省歌舞团的创作员听到了。于是,头面梳洗得光光,穿着红花绿朵衣褂的恰恰跟着漂亮的“阿姨”进了省城。
第二天,在一个很大的大厅里,恰恰唱了几支歌。也不知怎么回事,她的歌声就象水从一个小孔里往外挤,细细的,又尖又颤,所有听歌的人都苦起了脸,恰恰不肯唱了“我在这屋里唱不好,在我们村才行。”“阿姨”过来哄她,可她就是不开口。过了一天,恰恰又去大厅唱了一次,结果更糟糕。以后就没有人来叫她去唱了。
歌舞团招待所有段围墙是花砖,透过花砖,可望见大马路和马路上的商店、汽车。恰恰闲着没事,就趴在花墙上往外看,看得忘了行就唱起来。这天,一个剪着齐眉刘海的中学生停在了花墙外面。两个姑娘对视了一会儿,都笑了。
外面的姑娘一脸的敬佩和羡慕,腼腆地问:“你是演唱民歌的演员吧?唱的真好!”
“我”恰恰受宠若惊。
“能告诉我你的名字吗?”
“恰恰。”
“恰恰!”那姑娘把第一个“恰”念得高高的,第二个“恰”则低而短促。恰恰还是第一次听人把她的名字念得这么好听,这么洋气。
两个姑娘认识了,亲亲密密地谈个没完。那姑娘名叫苏丽水,是中学生。恰恰回家乡时,她送给恰恰一只红色人造革皮包;彼此留下了地址和眼泪。
九年过去了,恰恰长成了十九岁的大姑娘。省城的光彩好像烙在了她的身上,她的心眼比别人多,胆子比别人大,模样比别人气派,连外村人也能一眼把恰恰从一群姑娘中指出来。
恰恰一直在唱歌,凡听到过的民歌,她统统学会了,而且唱得非常熟练。终于有一天,省歌舞团又招收演员了,恰恰毫不犹豫地决定去报考。
这次该自家掏路费了。爹和四个哥哥左右盘算,不肯点头给路费。最后还是三哥当着全家人的面,把一卷票子拍在恰恰的手里。
“八十元整,恰恰,往后可不能没有良心啊!”
“上有天,下有地,中间有爹娘,三哥,我一定还你。”
其实,那八十元并不是三哥的。原来,邻村有一对兄妹,人品好,家底也厚实,三哥想娶那家的妹子,那家做哥的就提出娶恰恰,三哥觉得还般配,就答应了。那钱就是向那做哥的年轻人借的。
第二天,恰恰起了个绝早,背着当年丽水送给她的书包,闯进了省城。
招待所的那段花墙不见了,变成了高高的灰色围墙,熟人一个也没见着;幸好还有苏丽水家的地址。
这是一座并不新的小楼,可旧得古朴雅气。正是吃饭的时候,周围静悄悄的。恰恰在楼前犹豫着;忽然,她眼睛一亮,一个小伙子站在了面前“好光彩的人物?”
“你找谁?”
“我找苏丽水。”
小伙子按响了电铃,门开了,扑面的香气里闪出一个姑娘“大卫,”她叫着。
“丽水,你看这是谁。”
“丽水!”恰恰扬起红色人造革书包。
“哈,恰恰!”丽水展开双臂,笑逐颜开“大卫,这就是恰恰。你听,她说话的声音和夜莺一样美。”
恰恰在丽水家住下了。考试那天,丽水和大卫陪她大歌舞团,他俩再三为她鼓励。恰恰进去唱时,尽量放松自己,想象自己在家乡的湖边,她唱得很认真,很熟练。恰恰出来时,几个姑娘正往里走,嘴里说着什么“西洋唱法”“气声法”、“共鸣腔”之类的,恰恰一听就凉了。她猛地发现自己还停留在十岁。
她认定自己考不上了。不过,原来也没抱多大希望,来省城,主要还是为长知识,见世面,她想。于是,她忙起来,她盼望下雨,好用自动尼龙绸伞;她抢着做饭,好用煤气灶,高压锅;她爱洗衣... -->>
一个偏远湖窝窝里长大的孩子,居然取了这么个新颖别致的,名字:恰恰!
恰恰的爹妈一连串养了四个儿子,正着急地盼女儿,恰恰在这个时候出世了。
她妈生他的那天,她家的母猪也下了一窝十八头猪娃。得了女儿得猪娃,喜得她爹一个劲自言自语:“唉呀恰好!恰恰好罗!”就这样,她有了“恰恰”这名字。
恰恰从小就是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她是全村老老少少的女人中第一个进城的人:那年她才十岁。
机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那天,恰恰去放牛,为赶磕睡,她放开喉咙唱起歌来。爱耍个新鲜的恰恰把歌子的首尾变了个腔调,串起来唱,不成想让下乡采风的省歌舞团的创作员听到了。于是,头面梳洗得光光,穿着红花绿朵衣褂的恰恰跟着漂亮的“阿姨”进了省城。
第二天,在一个很大的大厅里,恰恰唱了几支歌。也不知怎么回事,她的歌声就象水从一个小孔里往外挤,细细的,又尖又颤,所有听歌的人都苦起了脸,恰恰不肯唱了“我在这屋里唱不好,在我们村才行。”“阿姨”过来哄她,可她就是不开口。过了一天,恰恰又去大厅唱了一次,结果更糟糕。以后就没有人来叫她去唱了。
歌舞团招待所有段围墙是花砖,透过花砖,可望见大马路和马路上的商店、汽车。恰恰闲着没事,就趴在花墙上往外看,看得忘了行就唱起来。这天,一个剪着齐眉刘海的中学生停在了花墙外面。两个姑娘对视了一会儿,都笑了。
外面的姑娘一脸的敬佩和羡慕,腼腆地问:“你是演唱民歌的演员吧?唱的真好!”
“我”恰恰受宠若惊。
“能告诉我你的名字吗?”
“恰恰。”
“恰恰!”那姑娘把第一个“恰”念得高高的,第二个“恰”则低而短促。恰恰还是第一次听人把她的名字念得这么好听,这么洋气。
两个姑娘认识了,亲亲密密地谈个没完。那姑娘名叫苏丽水,是中学生。恰恰回家乡时,她送给恰恰一只红色人造革皮包;彼此留下了地址和眼泪。
九年过去了,恰恰长成了十九岁的大姑娘。省城的光彩好像烙在了她的身上,她的心眼比别人多,胆子比别人大,模样比别人气派,连外村人也能一眼把恰恰从一群姑娘中指出来。
恰恰一直在唱歌,凡听到过的民歌,她统统学会了,而且唱得非常熟练。终于有一天,省歌舞团又招收演员了,恰恰毫不犹豫地决定去报考。
这次该自家掏路费了。爹和四个哥哥左右盘算,不肯点头给路费。最后还是三哥当着全家人的面,把一卷票子拍在恰恰的手里。
“八十元整,恰恰,往后可不能没有良心啊!”
“上有天,下有地,中间有爹娘,三哥,我一定还你。”
其实,那八十元并不是三哥的。原来,邻村有一对兄妹,人品好,家底也厚实,三哥想娶那家的妹子,那家做哥的就提出娶恰恰,三哥觉得还般配,就答应了。那钱就是向那做哥的年轻人借的。
第二天,恰恰起了个绝早,背着当年丽水送给她的书包,闯进了省城。
招待所的那段花墙不见了,变成了高高的灰色围墙,熟人一个也没见着;幸好还有苏丽水家的地址。
这是一座并不新的小楼,可旧得古朴雅气。正是吃饭的时候,周围静悄悄的。恰恰在楼前犹豫着;忽然,她眼睛一亮,一个小伙子站在了面前“好光彩的人物?”
“你找谁?”
“我找苏丽水。”
小伙子按响了电铃,门开了,扑面的香气里闪出一个姑娘“大卫,”她叫着。
“丽水,你看这是谁。”
“丽水!”恰恰扬起红色人造革书包。
“哈,恰恰!”丽水展开双臂,笑逐颜开“大卫,这就是恰恰。你听,她说话的声音和夜莺一样美。”
恰恰在丽水家住下了。考试那天,丽水和大卫陪她大歌舞团,他俩再三为她鼓励。恰恰进去唱时,尽量放松自己,想象自己在家乡的湖边,她唱得很认真,很熟练。恰恰出来时,几个姑娘正往里走,嘴里说着什么“西洋唱法”“气声法”、“共鸣腔”之类的,恰恰一听就凉了。她猛地发现自己还停留在十岁。
她认定自己考不上了。不过,原来也没抱多大希望,来省城,主要还是为长知识,见世面,她想。于是,她忙起来,她盼望下雨,好用自动尼龙绸伞;她抢着做饭,好用煤气灶,高压锅;她爱洗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