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六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武王问太公曰:“天下安定,国家无事,战攻之具可无修乎?守御之备可无设乎?”
太公曰:“战攻守御之具尽在于人事。耒耜者,其行马蒺藜也;马牛车舆者,其营垒蔽橹也;锄耰之具,其矛戟也;蓑薛簦笠者,其甲胄干盾也;镢、锸、斧、锯、杵、臼,其攻城器也;牛马所以转输,粮用也;鸡犬,其伺候也;妇人织纴,其旌旗也;丈夫平壤、其攻城也;春钹草棘,其战车骑也;夏耨田畴,其战步兵也;秋刈禾薪,其粮食储备也;冬实仓廪,其坚守也;田里相伍,其约束符信也;里有吏,官有长,其将帅也;里有周垣,不得相过,其队分也;输粟收刍,其廪库也;春秋治城郭,修沟渠,其堑垒也。故用兵之具,尽在于人事也。善为国者,取于人事。故必使遂其六畜,辟其田野,安其处所,丈夫治田有亩数,妇人织有尺度。是富国强兵之道也。”
武王曰:“善哉!”
<b>译文</b>
武王问太公说:“天下安定,国家没有战争,野战、攻城的器械,可以不要准备吗?防守御敌的设施。可以不要建设吗?”
太公答道:“战时的攻战守御器材,实际上全在平时人民生产生活的工具中。耕作用的耒耜,可用作拒马、蒺藜等障碍器材;马车和牛车,可用作营垒和蔽橹等屏障器材;锄耰等农具,可用作战斗的矛戟;蓑衣、雨伞和斗笠,可用作战斗的盔甲和盾牌;钁锸斧锯杵臼,可用作攻城器械;牛马,可用来转运军粮;鸡狗,可用来报时和警戒;妇女纺织的布帛,可用于制作战旗;男子平整土地的技术,可用于攻城作业;春季割草除棘的方法,可用为同敌战车骑兵作战的技术;夏季耘田锄草的方法,可用为同敌步兵作战的技巧;秋季收割庄稼柴草,可用作备战的粮秣;冬季粮食堆满仓库,就是为战时的长期坚守作准备;同村同里的人,平时相编为伍,就是战时军队编组和管理的依据;里设长吏,官府有长,战时即可充任军队的军官;里之间修筑围墙,不得逾越,战时即是军队的驻地区分;运输粮食,收割伺料,战时就是军队的后勤储备;春秋两季修筑城郭,疏浚沟渠,如同战时修治壁垒沟壕。所以说,作战的器具,全寓于平时的生产生活之中。善于治理国家的人,无不重视农事。所以必须使人民大力繁殖六畜,开垦田地,安定住所,男子种田达到一定的亩数,妇女纺织有一定的尺度。这就是富国强兵的方法。”
武王说:“说得好啊!”
<b>例证</b>
富国强兵是我国传统的国防政策。这种主张出现于春秋时期,而流行于战国时代。军事力量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科技和民众组织诸条件的集中反映,要加强国防力量的建设,离不开国家经济的发展。当时各诸侯国为了在兼并战争中巩固政 131 权,扩张势力,竭力提倡发展生产,把富国看作强兵之本,国不富不可以养兵,更谈不上强兵。同时兵不强则不可以摧敌,更不能立国,中国古代表现出以农立国、以兵卫国的特点。因此,富国强兵实际上就是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强调农战。秦国的商轶变法就是这方面的突出一例。
战国初期,秦国还是一个经济落后、国力虚弱的国家,被东方各诸侯国视为“蛮夷”之邦。秦孝公即位后,决定改变秦国的落后面貌,变法图强,于是发布求贤令,招聘人才。商鞅就在这时候来到秦国,宣传“强国之术”指出“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因此得到秦孝公的信任,开始交法。其主要内容是,废除奴隶主贵族的世卿世禄制度,取消宗室的特权,按军功确定官爵的等级和待遇。下级士兵英勇杀敌可以得到宫爵,临阵脱逃和投降敌人的给以严惩,禁止进行私斗;废除奴隶制的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鼓励男耕女织,凡是劳动好生产粮食和织布多的,兔除徭役和赋税,对弃衣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隶;加强中央集权,推行郡县制,分全国为三十一县,同时进行户口编制,实于连坐法,规定五家一伍,十家一什,什伍中互相纠察。其中心内容是奖励耕战,即以重赏重罚来实现重农重战政策。重衣,是为了发展经济;重战,是为了鼓励民众为巩固政权而战,加强国家的武装力量。
商鞅变法,使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经过变法,秦国面貌焕然一新。从原来的落后国家,一跃而成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强国;出现了“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局面,从而为后来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武王问太公曰:“天下安定,国家无事,战攻之具可无修乎?守御之备可无设乎?”
太公曰:“战攻守御之具尽在于人事。耒耜者,其行马蒺藜也;马牛车舆者,其营垒蔽橹也;锄耰之具,其矛戟也;蓑薛簦笠者,其甲胄干盾也;镢、锸、斧、锯、杵、臼,其攻城器也;牛马所以转输,粮用也;鸡犬,其伺候也;妇人织纴,其旌旗也;丈夫平壤、其攻城也;春钹草棘,其战车骑也;夏耨田畴,其战步兵也;秋刈禾薪,其粮食储备也;冬实仓廪,其坚守也;田里相伍,其约束符信也;里有吏,官有长,其将帅也;里有周垣,不得相过,其队分也;输粟收刍,其廪库也;春秋治城郭,修沟渠,其堑垒也。故用兵之具,尽在于人事也。善为国者,取于人事。故必使遂其六畜,辟其田野,安其处所,丈夫治田有亩数,妇人织有尺度。是富国强兵之道也。”
武王曰:“善哉!”
<b>译文</b>
武王问太公说:“天下安定,国家没有战争,野战、攻城的器械,可以不要准备吗?防守御敌的设施。可以不要建设吗?”
太公答道:“战时的攻战守御器材,实际上全在平时人民生产生活的工具中。耕作用的耒耜,可用作拒马、蒺藜等障碍器材;马车和牛车,可用作营垒和蔽橹等屏障器材;锄耰等农具,可用作战斗的矛戟;蓑衣、雨伞和斗笠,可用作战斗的盔甲和盾牌;钁锸斧锯杵臼,可用作攻城器械;牛马,可用来转运军粮;鸡狗,可用来报时和警戒;妇女纺织的布帛,可用于制作战旗;男子平整土地的技术,可用于攻城作业;春季割草除棘的方法,可用为同敌战车骑兵作战的技术;夏季耘田锄草的方法,可用为同敌步兵作战的技巧;秋季收割庄稼柴草,可用作备战的粮秣;冬季粮食堆满仓库,就是为战时的长期坚守作准备;同村同里的人,平时相编为伍,就是战时军队编组和管理的依据;里设长吏,官府有长,战时即可充任军队的军官;里之间修筑围墙,不得逾越,战时即是军队的驻地区分;运输粮食,收割伺料,战时就是军队的后勤储备;春秋两季修筑城郭,疏浚沟渠,如同战时修治壁垒沟壕。所以说,作战的器具,全寓于平时的生产生活之中。善于治理国家的人,无不重视农事。所以必须使人民大力繁殖六畜,开垦田地,安定住所,男子种田达到一定的亩数,妇女纺织有一定的尺度。这就是富国强兵的方法。”
武王说:“说得好啊!”
<b>例证</b>
富国强兵是我国传统的国防政策。这种主张出现于春秋时期,而流行于战国时代。军事力量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科技和民众组织诸条件的集中反映,要加强国防力量的建设,离不开国家经济的发展。当时各诸侯国为了在兼并战争中巩固政 131 权,扩张势力,竭力提倡发展生产,把富国看作强兵之本,国不富不可以养兵,更谈不上强兵。同时兵不强则不可以摧敌,更不能立国,中国古代表现出以农立国、以兵卫国的特点。因此,富国强兵实际上就是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强调农战。秦国的商轶变法就是这方面的突出一例。
战国初期,秦国还是一个经济落后、国力虚弱的国家,被东方各诸侯国视为“蛮夷”之邦。秦孝公即位后,决定改变秦国的落后面貌,变法图强,于是发布求贤令,招聘人才。商鞅就在这时候来到秦国,宣传“强国之术”指出“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因此得到秦孝公的信任,开始交法。其主要内容是,废除奴隶主贵族的世卿世禄制度,取消宗室的特权,按军功确定官爵的等级和待遇。下级士兵英勇杀敌可以得到宫爵,临阵脱逃和投降敌人的给以严惩,禁止进行私斗;废除奴隶制的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鼓励男耕女织,凡是劳动好生产粮食和织布多的,兔除徭役和赋税,对弃衣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隶;加强中央集权,推行郡县制,分全国为三十一县,同时进行户口编制,实于连坐法,规定五家一伍,十家一什,什伍中互相纠察。其中心内容是奖励耕战,即以重赏重罚来实现重农重战政策。重衣,是为了发展经济;重战,是为了鼓励民众为巩固政权而战,加强国家的武装力量。
商鞅变法,使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经过变法,秦国面貌焕然一新。从原来的落后国家,一跃而成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强国;出现了“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局面,从而为后来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