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quanben.ac,朕真的不务正业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松江府在开海上取得如此的成就,自然是得益于松江府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衢九省的长江航路。
其实长江口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河口之一,河口的平均水深只有一丈不到,并不是天赋异禀,之所以成就现在百舸争流的局面,是松江府十年如一日的疏浚,对于河运平底漕船而言,平均水深不到一丈,这个深度可以使用,但对于动辄一千料两千料的海船,就变的十分鸡肋,每次的入河都是冒险。
在十年的时间里,在反复疏浚之下,长江口的平均水深从一丈增加到了两丈,海船可以顺利通航。
松江府在努力,这十年的时间里,不断的营造:造船厂、港口、桥路、海事学堂、学舍官厂、万国城等等,这些都是松江府上下所有人的努力。
但,只有松江府自己也无法达成今日之成果。
大明长江水路的九省都在疏浚水路,以保证河船可以顺利抵达,而松江府通衢的百货,也都是来自大明的江南南北各地,是大明百姓一点点生产出来的货物。
开海的奇迹,是万夫一力的结果。
松江府在开海上创造了奇迹,频繁的贸易,让这片土地充满了机遇,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出了许多的新的行业,从泰西舶来的保险业,就是其中的变化之一。
朱翊钧对保险持有谨慎的态度,因为这个行业,普遍的诚信缺失。
这不是个人造成的,而是行业就是这样,它本身是一个对赌协议,是投机文化的一部分。
费利佩二世掌控了庞大的羊毛产业,其毛呢生产规模,和大明旗鼓相当。
朱翊钧也不知道王崇古在紧张什么,其实工匠们对王崇古的观感极好。
在至暗时刻,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入寇到万历元年,宁远侯李成梁出塞作战荡平古勒寨之间,就是大明的至暗时刻,这段时间,墩台远侯的死亡率,往往超过了五成,三千名墩台远侯出塞烧荒或者深入虏营探察敌情,至少有一半,都是有去无回。
“不要耽误生产。”朱翊钧对王崇古很明确的说道。
张居正认为,朝廷直接组建,不如组建完善的法条,来对契约的执行进行规范。
西山煤局最近的处境很糟糕,一次严重的生产事故导致西山煤局深陷舆论之中,非常的被动。
瓦斯和突水,就是地下世界两大杀手。
挂水自然是井壁凝结水珠,挂红则是出现红色的铁锈,门头沟煤矿伴生黄铁矿,一旦挖掘中发现锈蚀,就立刻停止,水叫,则是一种类似毒蛇吐芯的嘶嘶声,极为明显,阴冷就是采挖接近积水区域的阴寒,地下比地上要暖和的多,遇到阴冷就必须停手了,那是积水区。
从大兴县南海子离开的朱翊钧,前往了永定毛呢厂和永升毛呢厂,这两个毛呢厂仍然源源不断的生产着大量的毛呢制品,每年要上交国帑内帑近两百万银的恐怖利润,这个利润规模几乎和西班牙这个羊背上的国家,旗鼓相当。
万历九年,大明攻克板升之后,墩台远侯的阵亡率终于降低了一成左右。
因为松江府有迫切的需求,松江地方的保险业务在野蛮生长,在投保的之前,这也管那也管,在需要理赔的时候,一个个合理合法的字眼、有理有据的条款,一次次的教会了人们一个简单而朴素的道理,天上没有掉馅饼这种事儿,搞得投保人一个个都像是傻子一样,不懂条文,轻信承诺、愚蠢、贪婪、可耻、不睿智、不理性。
这里面有非常多的事情需要去讨论,申时行只是提出了这个设想,具体是否要推行,还是要看朝廷的决策。
事故发生的原因很简单,井下突水,这次的突水毫无预兆。
朱翊钧很快都收到了内阁的浮票,保守派的张居正认为朝廷不进行过分的干预,再多观察,张居正认为朝廷的过度介入,是对朝廷信誉的透支,大明朝廷的信誉,完全靠皇帝的个人信誉支撑,如果搞到最后一地鸡毛,朝廷信誉破产,连带着牵连到皇帝信誉,得不偿失。
朱翊钧思索了许久后,最终决定,在松江府推行试点,试试看,如果能行再推而广之。
无论是至暗还是黎明,亦或者是现在的朝阳时代,墩台远侯一直是满编,或许是自愿,或许是被迫,或许仅仅是为了足饷,无论是为了什么,朱翊钧都感谢墩台远侯对大明的贡献。
明明是欺骗、是谎言、是不遵守契约,却反而怪投保的人,轻信了那些不切实际的许诺。
岂曰无名?河山即名。
朱翊钧看到王国光的奏疏就是眼前一黑,果然,他担心的事情发生了,王国光最先想到的作用,就是聚敛,大量聚敛白银,让白银流动起来,而不是埋在猪圈里。
万历十年寒冬腊月,朱翊钧这个皇帝再次活跃了起来,他出现在大兴县南海子,那是墩台远侯家眷的安置地方,大明墩台远侯常年编制只有三千人。
在毛呢厂朱翊钧见到了许多的工匠,这些不是刻意安排,都是朱翊钧从毛呢厂的黄册里,随机点到的,在接见之前,连冯保都不知道陛下究竟要见谁,每到这一天,王崇古总是汗流浃背,因为这是在过关。
王崇古成为蒸汽机的水火神的一面,不是没有民意基础的。
匠人们面圣其实很少提什么意见,除非是赌坊这种烂事,工场里的大把头、代办、会办在厂里开设赌场这种真的忍无可忍。
这次的事故,超过了七十余名窑工死在了井下,一下子让门头沟煤矿,成了御史们口诛笔伐的对象,言必称祖宗震怒才如此警示之类的话,御史们还是坚持要求工部关闭煤窑,将煤钢产业向下转移,不要在京师烧煤炼铁了,煤烟搞得所有人都灰头土脸。
官厂团造,给了匠人织娘们安稳生活,官厂开工过年都会开工银和过年银,王崇古自己那份分红变成了匠人分红,甚至提供了学堂让孩子们上学的王崇古,在工匠们的眼里,王崇古那就是活菩萨,比青天大老爷还青天。
申时行的本意当然是好的。
而王国光对这件事非常积极,因为在王国光的眼里,这东西其实就是一个变种的钱庄。
海贸保险的健康有序,有利于推动海贸的蓬勃发展。
“已经安抚,一人十七银抚恤。”王崇古赶忙俯首说道。
以往突水的事故,都是有预兆的,挂水、挂红、水叫、阴冷。
其他问题,皇帝问,匠人们一般只会回答都挺好。
“家眷是否安抚?尸体要尽力寻找,就在这个矿口立个碑吧,把他们的名字写上,警钟长鸣。”朱翊钧站在出事的矿洞之前,对着王崇古交代着善后事宜。
十七银买条命,他王崇古看起来有点像血腥的刽子手,但要知道,在西山煤局成立之前,窑工们死了也就死了,没人会抚恤,下井,是生死有命。
王崇古陪同皇帝视察了毛呢厂后,又视察了西山煤局。
“保险就是保险,谈收益就是骗人。”朱翊钧对保险下了批注,算是对保险这个行业做出了一个最低线的规范,保险是保险,理财是理财,但凡是混为一谈,就是在欺诈。
金融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段时间里的必然产物,银行、交易行和保险等等,都是金融机构的一种,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收租,朱翊钧很反感收租,他更喜欢生产,倾向上,他更倾向于更多的商品。
也正是因为普遍的诚信缺失,才最终促使了申时行请命朝廷,由朝廷组织海运的保险业,扫清现在松江地面的牛鬼蛇神,整顿不正之风,让保险这個行业为大明的海贸大事,保驾护航,促进商贸。
西山煤局是大明煤钢联营工业集大成之地,绝不可能因为御史言官的口诛笔伐就停下。
投机,很容易陷入更多货币的圈套之中,尤其是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蜕变的时候,只是非常危险的。
这四种经验,已经帮助西山煤局避免了十数次的透水事故,可这次的透水,是毫无预兆的。
钱庄,是经营保管金银、收付利息、发放贷款,从民间大量吸收白银,囤积在‘保险’之中,利用这些白银进行投资,得到投资回报的同时,保险业本身就是盈利的,而且没有挤兑的风险。
面对御史们的责难,工部尚书汪道昆避而不谈,只会回避,的确煤烟的问题,尤其是在冬季的时候,已经成为了困扰,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也让整个京师在冬天处于霾灾之中,但,大明京畿两百七十万人丁需要煤炭,需要铁器,煤银对流需要焦炭。
“在京为官就这样,御史言官好像不用烧炉子一样,炉膛里的煤,都从煤市口长出来的是吧!”朱翊钧离开西山煤局的时候,对着王崇古十分确定的说道:“继续生产就是。”
未富先奢要不得,大明的煤钢联营刚刚起步,无论如何都不能停下,朱翊钧只要还活着,御史们就只能无能狂怒。
王崇古面色复杂的说道:“陛下,有个不太确定的事儿,我们似乎搞了一种了不得的东西。”
“了不得?”朱翊钧一愣,看着王崇古说道:“搞出了什么?”
“我们也不知道。”王崇古十分明确的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玩意儿,但他知道陛下一定感兴趣。
“陛下请随臣来。”王崇古带着陛下来到了另外一处新开辟的工场,这里放着几个炉子,和一个个的池子,三尺见方的池子上,都带着盖,而盖子上有一条条的管子,伸向了三丈多高的高塔。
王崇古面色极为复杂的说道:“七年前,我们在御史们怒骂之前,就注意到了煤烟的问题,因为那时候烧焦的窑工多有肺病,即便是再热,也要带口罩上工,是那个时候定下的规矩。”
“这件事王次辅当初对朕说过。”朱翊钧对故事的开始十分了解,棉纺口罩、藤帽、铜铃预警等等,都是劳动保护,在这方面,王崇古做的一直很好。
产业上的工匠,更早注意到了煤烟造成的危害,京堂的言官们远在京师,而工匠每天和这些煤烟打交道。
王崇古继续说道:“起初我们将烧焦的烟囱建的高一些,让煤烟可以被风吹走,但我们失败了,煤烟被风吹走了,没有落到西山煤局,反而落到京师去了,搞得怨声载道。”
“三年前,我们将煤烟,通入了水池之中,让水吸收烟尘,让黑烟变成白烟,为此我们为焦炉建了四座水塔。”
“所有的水塔的水都是循环的,从地下抽出来的水进入烟塔之中,而后鼓风机将煤烟吹入,只需要烟道高度超过水面就可以解决回水问题,四座烟塔是十分有效的,黑烟变成了白烟,清水变成了浊水。”... -->>
松江府在开海上取得如此的成就,自然是得益于松江府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衢九省的长江航路。
其实长江口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河口之一,河口的平均水深只有一丈不到,并不是天赋异禀,之所以成就现在百舸争流的局面,是松江府十年如一日的疏浚,对于河运平底漕船而言,平均水深不到一丈,这个深度可以使用,但对于动辄一千料两千料的海船,就变的十分鸡肋,每次的入河都是冒险。
在十年的时间里,在反复疏浚之下,长江口的平均水深从一丈增加到了两丈,海船可以顺利通航。
松江府在努力,这十年的时间里,不断的营造:造船厂、港口、桥路、海事学堂、学舍官厂、万国城等等,这些都是松江府上下所有人的努力。
但,只有松江府自己也无法达成今日之成果。
大明长江水路的九省都在疏浚水路,以保证河船可以顺利抵达,而松江府通衢的百货,也都是来自大明的江南南北各地,是大明百姓一点点生产出来的货物。
开海的奇迹,是万夫一力的结果。
松江府在开海上创造了奇迹,频繁的贸易,让这片土地充满了机遇,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出了许多的新的行业,从泰西舶来的保险业,就是其中的变化之一。
朱翊钧对保险持有谨慎的态度,因为这个行业,普遍的诚信缺失。
这不是个人造成的,而是行业就是这样,它本身是一个对赌协议,是投机文化的一部分。
费利佩二世掌控了庞大的羊毛产业,其毛呢生产规模,和大明旗鼓相当。
朱翊钧也不知道王崇古在紧张什么,其实工匠们对王崇古的观感极好。
在至暗时刻,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入寇到万历元年,宁远侯李成梁出塞作战荡平古勒寨之间,就是大明的至暗时刻,这段时间,墩台远侯的死亡率,往往超过了五成,三千名墩台远侯出塞烧荒或者深入虏营探察敌情,至少有一半,都是有去无回。
“不要耽误生产。”朱翊钧对王崇古很明确的说道。
张居正认为,朝廷直接组建,不如组建完善的法条,来对契约的执行进行规范。
西山煤局最近的处境很糟糕,一次严重的生产事故导致西山煤局深陷舆论之中,非常的被动。
瓦斯和突水,就是地下世界两大杀手。
挂水自然是井壁凝结水珠,挂红则是出现红色的铁锈,门头沟煤矿伴生黄铁矿,一旦挖掘中发现锈蚀,就立刻停止,水叫,则是一种类似毒蛇吐芯的嘶嘶声,极为明显,阴冷就是采挖接近积水区域的阴寒,地下比地上要暖和的多,遇到阴冷就必须停手了,那是积水区。
从大兴县南海子离开的朱翊钧,前往了永定毛呢厂和永升毛呢厂,这两个毛呢厂仍然源源不断的生产着大量的毛呢制品,每年要上交国帑内帑近两百万银的恐怖利润,这个利润规模几乎和西班牙这个羊背上的国家,旗鼓相当。
万历九年,大明攻克板升之后,墩台远侯的阵亡率终于降低了一成左右。
因为松江府有迫切的需求,松江地方的保险业务在野蛮生长,在投保的之前,这也管那也管,在需要理赔的时候,一个个合理合法的字眼、有理有据的条款,一次次的教会了人们一个简单而朴素的道理,天上没有掉馅饼这种事儿,搞得投保人一个个都像是傻子一样,不懂条文,轻信承诺、愚蠢、贪婪、可耻、不睿智、不理性。
这里面有非常多的事情需要去讨论,申时行只是提出了这个设想,具体是否要推行,还是要看朝廷的决策。
事故发生的原因很简单,井下突水,这次的突水毫无预兆。
朱翊钧很快都收到了内阁的浮票,保守派的张居正认为朝廷不进行过分的干预,再多观察,张居正认为朝廷的过度介入,是对朝廷信誉的透支,大明朝廷的信誉,完全靠皇帝的个人信誉支撑,如果搞到最后一地鸡毛,朝廷信誉破产,连带着牵连到皇帝信誉,得不偿失。
朱翊钧思索了许久后,最终决定,在松江府推行试点,试试看,如果能行再推而广之。
无论是至暗还是黎明,亦或者是现在的朝阳时代,墩台远侯一直是满编,或许是自愿,或许是被迫,或许仅仅是为了足饷,无论是为了什么,朱翊钧都感谢墩台远侯对大明的贡献。
明明是欺骗、是谎言、是不遵守契约,却反而怪投保的人,轻信了那些不切实际的许诺。
岂曰无名?河山即名。
朱翊钧看到王国光的奏疏就是眼前一黑,果然,他担心的事情发生了,王国光最先想到的作用,就是聚敛,大量聚敛白银,让白银流动起来,而不是埋在猪圈里。
万历十年寒冬腊月,朱翊钧这个皇帝再次活跃了起来,他出现在大兴县南海子,那是墩台远侯家眷的安置地方,大明墩台远侯常年编制只有三千人。
在毛呢厂朱翊钧见到了许多的工匠,这些不是刻意安排,都是朱翊钧从毛呢厂的黄册里,随机点到的,在接见之前,连冯保都不知道陛下究竟要见谁,每到这一天,王崇古总是汗流浃背,因为这是在过关。
王崇古成为蒸汽机的水火神的一面,不是没有民意基础的。
匠人们面圣其实很少提什么意见,除非是赌坊这种烂事,工场里的大把头、代办、会办在厂里开设赌场这种真的忍无可忍。
这次的事故,超过了七十余名窑工死在了井下,一下子让门头沟煤矿,成了御史们口诛笔伐的对象,言必称祖宗震怒才如此警示之类的话,御史们还是坚持要求工部关闭煤窑,将煤钢产业向下转移,不要在京师烧煤炼铁了,煤烟搞得所有人都灰头土脸。
官厂团造,给了匠人织娘们安稳生活,官厂开工过年都会开工银和过年银,王崇古自己那份分红变成了匠人分红,甚至提供了学堂让孩子们上学的王崇古,在工匠们的眼里,王崇古那就是活菩萨,比青天大老爷还青天。
申时行的本意当然是好的。
而王国光对这件事非常积极,因为在王国光的眼里,这东西其实就是一个变种的钱庄。
海贸保险的健康有序,有利于推动海贸的蓬勃发展。
“已经安抚,一人十七银抚恤。”王崇古赶忙俯首说道。
以往突水的事故,都是有预兆的,挂水、挂红、水叫、阴冷。
其他问题,皇帝问,匠人们一般只会回答都挺好。
“家眷是否安抚?尸体要尽力寻找,就在这个矿口立个碑吧,把他们的名字写上,警钟长鸣。”朱翊钧站在出事的矿洞之前,对着王崇古交代着善后事宜。
十七银买条命,他王崇古看起来有点像血腥的刽子手,但要知道,在西山煤局成立之前,窑工们死了也就死了,没人会抚恤,下井,是生死有命。
王崇古陪同皇帝视察了毛呢厂后,又视察了西山煤局。
“保险就是保险,谈收益就是骗人。”朱翊钧对保险下了批注,算是对保险这个行业做出了一个最低线的规范,保险是保险,理财是理财,但凡是混为一谈,就是在欺诈。
金融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段时间里的必然产物,银行、交易行和保险等等,都是金融机构的一种,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收租,朱翊钧很反感收租,他更喜欢生产,倾向上,他更倾向于更多的商品。
也正是因为普遍的诚信缺失,才最终促使了申时行请命朝廷,由朝廷组织海运的保险业,扫清现在松江地面的牛鬼蛇神,整顿不正之风,让保险这個行业为大明的海贸大事,保驾护航,促进商贸。
西山煤局是大明煤钢联营工业集大成之地,绝不可能因为御史言官的口诛笔伐就停下。
投机,很容易陷入更多货币的圈套之中,尤其是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蜕变的时候,只是非常危险的。
这四种经验,已经帮助西山煤局避免了十数次的透水事故,可这次的透水,是毫无预兆的。
钱庄,是经营保管金银、收付利息、发放贷款,从民间大量吸收白银,囤积在‘保险’之中,利用这些白银进行投资,得到投资回报的同时,保险业本身就是盈利的,而且没有挤兑的风险。
面对御史们的责难,工部尚书汪道昆避而不谈,只会回避,的确煤烟的问题,尤其是在冬季的时候,已经成为了困扰,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也让整个京师在冬天处于霾灾之中,但,大明京畿两百七十万人丁需要煤炭,需要铁器,煤银对流需要焦炭。
“在京为官就这样,御史言官好像不用烧炉子一样,炉膛里的煤,都从煤市口长出来的是吧!”朱翊钧离开西山煤局的时候,对着王崇古十分确定的说道:“继续生产就是。”
未富先奢要不得,大明的煤钢联营刚刚起步,无论如何都不能停下,朱翊钧只要还活着,御史们就只能无能狂怒。
王崇古面色复杂的说道:“陛下,有个不太确定的事儿,我们似乎搞了一种了不得的东西。”
“了不得?”朱翊钧一愣,看着王崇古说道:“搞出了什么?”
“我们也不知道。”王崇古十分明确的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玩意儿,但他知道陛下一定感兴趣。
“陛下请随臣来。”王崇古带着陛下来到了另外一处新开辟的工场,这里放着几个炉子,和一个个的池子,三尺见方的池子上,都带着盖,而盖子上有一条条的管子,伸向了三丈多高的高塔。
王崇古面色极为复杂的说道:“七年前,我们在御史们怒骂之前,就注意到了煤烟的问题,因为那时候烧焦的窑工多有肺病,即便是再热,也要带口罩上工,是那个时候定下的规矩。”
“这件事王次辅当初对朕说过。”朱翊钧对故事的开始十分了解,棉纺口罩、藤帽、铜铃预警等等,都是劳动保护,在这方面,王崇古做的一直很好。
产业上的工匠,更早注意到了煤烟造成的危害,京堂的言官们远在京师,而工匠每天和这些煤烟打交道。
王崇古继续说道:“起初我们将烧焦的烟囱建的高一些,让煤烟可以被风吹走,但我们失败了,煤烟被风吹走了,没有落到西山煤局,反而落到京师去了,搞得怨声载道。”
“三年前,我们将煤烟,通入了水池之中,让水吸收烟尘,让黑烟变成白烟,为此我们为焦炉建了四座水塔。”
“所有的水塔的水都是循环的,从地下抽出来的水进入烟塔之中,而后鼓风机将煤烟吹入,只需要烟道高度超过水面就可以解决回水问题,四座烟塔是十分有效的,黑烟变成了白烟,清水变成了浊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