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重回明末当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将教育和科技的事情安顿下来之后,摆在项玉眼前的还有一个行政体系的问题,明朝时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中央采取内阁制、六科给事中以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分担行政权,到了永乐朱棣时期,
兵制:五军都督府
五军都督府为:中军、左军、右军、前军、后军五都督府。
地方上:西南地区采取“改土归流”的流官制。其他是行省制度。
布政使一省之民事财务总管。
按察使一省之司法掌握者。
都指挥使一省之兵权掌握者。
总督始于明代。
既然如此,那么项玉眼下在基隆的职位大约相当于一个地方的都指挥使,或者有点类似于总督,拥有一定的行政权。
明朝的制度并不是不能沿用,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后世西方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和三权分立制度都比较好,但是目前的中国仍然处于传统意义上的封建社会,资本主义还没有发展起来,制度必须与实际结合,不能因为西方的这些制度比较好就可也直接搬照来用,尽管这两种制度目前都还没有出现。
但是由于明朝此时实际上已经灭亡了,再打着明朝的旗号延续明朝的意义并不大,因为基隆城里面的百姓都是在台湾生活了比较长时间了,他们对于明朝的感情已经很淡了,况且清军入关已经将近二十年,南明朝廷也已经早就覆灭了,打着明朝的旗帜也不能够获得很大的支持,反而会碍手碍脚,束缚住项玉的行动。
所以项玉想要摆脱这一局面,就必须改变眼下身上背负的明军将领的称谓,这件事情也不能操之过急,以免引起一些士兵和民众的误解。
这些事情都要和陈永华进行商议,陈永华才智过人,也不是一个愚忠之人,这些事征求他的意见并不会让他觉得为难,实际上陈永华早先就劝过郑家父子,让他们另立旗帜,不要再受到南明朝廷的制约,不过后来随着隆武帝的投降,郑成功实际上已经没有掣肘之患了,而且考虑到要收揽人心所以就没有采取他的建议。
因此这个时候项玉向他征求看法的时候,陈永华自然没有表现出来特别反对,不过他考虑的要比项玉更加全面,他建议项玉先不妨从小事入手,加以改变,看看众将领和百姓们的反应,比如在基隆城里面不设置向明朝那样的州一级的官员了,而是按照项玉心中的想法另设职位。
这一点项玉也早有想法,他打算在基隆市施行市长制度,设立市长一职为一市最大的官员,下面分设几个副市长来分别负责不同的领域,不过眼下基隆城还不大,管理起来也不是那么复杂,所以副市长不需要那么多,免得引来了臃肿的官僚体系。
陈永华虽然不知道市长是什么样的官员,不过推测应该是和明朝的知府是一样的性质,至于下面的副市长什么的,应该是和通判同知是一样的性质。
至于军队方面,项玉的想法可就多了,明朝的时候设置卫所制度,将领的职位和编制到了后期变得十分混杂,后经戚继光的改革,出现了营制建制,项玉决定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这个时候战场上还是流行大规模集团作战的,因此按照后世的班排连的建制来编制的话意义不大,所以主要建制还是以营为主,一营的士兵人数在五百至一千人左右,五个满编制的营划为一军,这样一军的人数在两千五百到五千人之间了,然后十个军编为一个集团军,三个集团军编为一个方面军,有点借鉴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的编制,其实后面的编制对于眼下的基隆军队来说意义不大,因为项玉手中目前包括海军在内,总人数刚刚达到一千六百人,陆军只有两个满编制的营,海军也才四百余人,陆军短时间内的发展不会太大,毕竟由于受到了人口总数的制约,可以充当兵员的青壮男子数量不足,所以为了发展经济,军队短时间内不会扩编。
但是海军因为要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加上已经派遣部队前去招募沿海一带的渔民,所以今后将会适当扩军,在台北的北方不远处有一个长链条似的群岛,叫做琉球群岛,项玉下一步的计划就是要带着海陆军前去征服这几个岛国,不仅是扩充地盘而且是为了吸纳人口,这三个国家的人口总数在八万人左右... -->>
将教育和科技的事情安顿下来之后,摆在项玉眼前的还有一个行政体系的问题,明朝时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中央采取内阁制、六科给事中以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分担行政权,到了永乐朱棣时期,
兵制:五军都督府
五军都督府为:中军、左军、右军、前军、后军五都督府。
地方上:西南地区采取“改土归流”的流官制。其他是行省制度。
布政使一省之民事财务总管。
按察使一省之司法掌握者。
都指挥使一省之兵权掌握者。
总督始于明代。
既然如此,那么项玉眼下在基隆的职位大约相当于一个地方的都指挥使,或者有点类似于总督,拥有一定的行政权。
明朝的制度并不是不能沿用,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后世西方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和三权分立制度都比较好,但是目前的中国仍然处于传统意义上的封建社会,资本主义还没有发展起来,制度必须与实际结合,不能因为西方的这些制度比较好就可也直接搬照来用,尽管这两种制度目前都还没有出现。
但是由于明朝此时实际上已经灭亡了,再打着明朝的旗号延续明朝的意义并不大,因为基隆城里面的百姓都是在台湾生活了比较长时间了,他们对于明朝的感情已经很淡了,况且清军入关已经将近二十年,南明朝廷也已经早就覆灭了,打着明朝的旗帜也不能够获得很大的支持,反而会碍手碍脚,束缚住项玉的行动。
所以项玉想要摆脱这一局面,就必须改变眼下身上背负的明军将领的称谓,这件事情也不能操之过急,以免引起一些士兵和民众的误解。
这些事情都要和陈永华进行商议,陈永华才智过人,也不是一个愚忠之人,这些事征求他的意见并不会让他觉得为难,实际上陈永华早先就劝过郑家父子,让他们另立旗帜,不要再受到南明朝廷的制约,不过后来随着隆武帝的投降,郑成功实际上已经没有掣肘之患了,而且考虑到要收揽人心所以就没有采取他的建议。
因此这个时候项玉向他征求看法的时候,陈永华自然没有表现出来特别反对,不过他考虑的要比项玉更加全面,他建议项玉先不妨从小事入手,加以改变,看看众将领和百姓们的反应,比如在基隆城里面不设置向明朝那样的州一级的官员了,而是按照项玉心中的想法另设职位。
这一点项玉也早有想法,他打算在基隆市施行市长制度,设立市长一职为一市最大的官员,下面分设几个副市长来分别负责不同的领域,不过眼下基隆城还不大,管理起来也不是那么复杂,所以副市长不需要那么多,免得引来了臃肿的官僚体系。
陈永华虽然不知道市长是什么样的官员,不过推测应该是和明朝的知府是一样的性质,至于下面的副市长什么的,应该是和通判同知是一样的性质。
至于军队方面,项玉的想法可就多了,明朝的时候设置卫所制度,将领的职位和编制到了后期变得十分混杂,后经戚继光的改革,出现了营制建制,项玉决定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这个时候战场上还是流行大规模集团作战的,因此按照后世的班排连的建制来编制的话意义不大,所以主要建制还是以营为主,一营的士兵人数在五百至一千人左右,五个满编制的营划为一军,这样一军的人数在两千五百到五千人之间了,然后十个军编为一个集团军,三个集团军编为一个方面军,有点借鉴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的编制,其实后面的编制对于眼下的基隆军队来说意义不大,因为项玉手中目前包括海军在内,总人数刚刚达到一千六百人,陆军只有两个满编制的营,海军也才四百余人,陆军短时间内的发展不会太大,毕竟由于受到了人口总数的制约,可以充当兵员的青壮男子数量不足,所以为了发展经济,军队短时间内不会扩编。
但是海军因为要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加上已经派遣部队前去招募沿海一带的渔民,所以今后将会适当扩军,在台北的北方不远处有一个长链条似的群岛,叫做琉球群岛,项玉下一步的计划就是要带着海陆军前去征服这几个岛国,不仅是扩充地盘而且是为了吸纳人口,这三个国家的人口总数在八万人左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