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北宋中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让他们清晰地把握时代的脉络,好为将来定下行止。二来可以试探他们对自己另起炉灶的主张是何种态度。
当下,刘通说道:“当今大宋貌似繁华,其实危机四伏,已离亡国之祸不远。”李宪二人大惊,问道:“贤侄何出此言?想我大宋立国一百五十余年,纵然没有汉唐之盛,但也承平日久,根基稳固,国力尚在。虽说当今圣上主政稍有差误,却也不致于走到亡国边缘。”
刘通笑道:“大宋延祚一百余年,当初太祖太宗所立规制屡遭破坏,而当今皇上废之最甚。如今朝纲靡滥,已然病入膏肓。今上重用奸佞小人,贬斥忠贞能臣,不听忠勇之言,只信谄媚之辞,不思治国之道,反喜声色犬马。朝堂之上,权臣结党营私,皇宫之内,阉宦横行无忌,阉宦权臣互相倾轧,官场腐败日益严重。民间疾苦无人问津,百姓不堪重负。我大宋内政已失,无复先皇先帝清明之政,此内事之弊也。乱象已显,不出数年,必有人揭竿而起,自此我大宋将疲于应付,步入内忧外患之绝地。”
刘通喝了口茶,又说道:“我大宋周边,强敌环伺,我朝奉行外虚内实之策,已保百余年之安定。然北辽和西夏,皆虎狼也,亡我大宋之心不死。辽夏屡约宋军攻伐敌国,四方混战,我大宋未得其利,只得其害。历次交锋,我我军军制、军力,诸般底细,被诸番摸了个底儿透。更可虑者,辽东之地,有一女真部落已然崛起,建立金国,十年之内,行将大举攻辽。辽国迟暮,必然为金所取代,灭亡乃早晚之事。辽国既灭,金兵势必挥戈南下,矛头指向大宋。以我大宋的内政和军备,实难与之抗衡。我朝有此二大祸患,实有亡国之厄。近日,我夜观天象,见帝星隐晦,而偏星闪烁,我大宋恶运之发,多则十五年,少则十年,岌岌乎怠哉。”
李窦李宪闻之,大汗涔涔而下。李窦有不少生意做到外番,对于外事较之常人知道更多,也常与李宪等人提起,却不如刘通看得这般透彻。他们又哪知道原来的历史走向本来就是如此,刘通只不过提前告知二人而已。二人闻听刘通所说颇为在理,呆愣良久后,李宪方才问道:“如此,则我大宋当如何处置?”刘通答曰:“方今之策,唯有天子修明政治,亲贤臣,远小人,斩奸宦,任忠臣,重治国,轻安逸。下猛药整顿吏治和军制,安抚百姓,调动民众,发展工商,积攒实力,以待时机。然则方今政制与军制积重难返,欲动之刀斧,实难做到,要而让当今天子励精图治更加艰难。何况,当朝者素来轻视民众、惧怕民众,想让其发动黎民万众,更是难上加难。”
刘通一番言语中,既有实况分析,又假托天象玄机,不由得他们不信,真是言者感慨,闻者唏嘘。他们皆是智者,对大宋的前途都是深表忧虑。
刘通见方才一席话对李宪兄弟已有触动,又说道:“虽说要让皇上改弦更张、澄清吏治,难以指望,然则我们欲求自保,或许可得。”李宪问道:“何以自保?”刘通答道:“在辖地内尽己所能,发展实业,巩固农桑,拓展工商,招揽人才,训练府兵,此其一也。联络官军,物色赤心爱国者,互通声气,助其练好精兵,以作奥援,此其二也。谋取更大的职权,获取一路之权柄,将所定之策施于一路或数路,取得更大的发展,此其三也。居庙堂之高,则需争取天子以为后盾,与朝臣权宦虚与委蛇,勿使行事掣肘;处江湖之远,则广交四方豪杰,收拢以作臂助,此其四也。以此四策行之,待天下之变,进可勤王,退可自保,君以为然否?”
李宪二人思索半晌,李窦开口说道:“贤侄所议固然上佳,只是头绪繁多,非一朝一夕所能办到。”李宪也说道:“自练府兵、发展工商、联络官军诸项,稍有不慎,恐有逾制之处,如何筹划,还需从长计议。”刘通说道:“大伯二叔所言极是。此事确需周密布置。”当晚,三人谈讨多时,直至东方之既白。
大略方针既定,余下即是实施。其实,李宪兄弟二人一开头对刘通的话还是半信半疑,二、三年后,刘通的种种预言,包括当晚和其他时候的预言一一实现,李宪兄弟二人方才信服。从那时起,他们便不再犹豫,与刘通声气相通,走向了自我发展的自救之路。
让他们清晰地把握时代的脉络,好为将来定下行止。二来可以试探他们对自己另起炉灶的主张是何种态度。
当下,刘通说道:“当今大宋貌似繁华,其实危机四伏,已离亡国之祸不远。”李宪二人大惊,问道:“贤侄何出此言?想我大宋立国一百五十余年,纵然没有汉唐之盛,但也承平日久,根基稳固,国力尚在。虽说当今圣上主政稍有差误,却也不致于走到亡国边缘。”
刘通笑道:“大宋延祚一百余年,当初太祖太宗所立规制屡遭破坏,而当今皇上废之最甚。如今朝纲靡滥,已然病入膏肓。今上重用奸佞小人,贬斥忠贞能臣,不听忠勇之言,只信谄媚之辞,不思治国之道,反喜声色犬马。朝堂之上,权臣结党营私,皇宫之内,阉宦横行无忌,阉宦权臣互相倾轧,官场腐败日益严重。民间疾苦无人问津,百姓不堪重负。我大宋内政已失,无复先皇先帝清明之政,此内事之弊也。乱象已显,不出数年,必有人揭竿而起,自此我大宋将疲于应付,步入内忧外患之绝地。”
刘通喝了口茶,又说道:“我大宋周边,强敌环伺,我朝奉行外虚内实之策,已保百余年之安定。然北辽和西夏,皆虎狼也,亡我大宋之心不死。辽夏屡约宋军攻伐敌国,四方混战,我大宋未得其利,只得其害。历次交锋,我我军军制、军力,诸般底细,被诸番摸了个底儿透。更可虑者,辽东之地,有一女真部落已然崛起,建立金国,十年之内,行将大举攻辽。辽国迟暮,必然为金所取代,灭亡乃早晚之事。辽国既灭,金兵势必挥戈南下,矛头指向大宋。以我大宋的内政和军备,实难与之抗衡。我朝有此二大祸患,实有亡国之厄。近日,我夜观天象,见帝星隐晦,而偏星闪烁,我大宋恶运之发,多则十五年,少则十年,岌岌乎怠哉。”
李窦李宪闻之,大汗涔涔而下。李窦有不少生意做到外番,对于外事较之常人知道更多,也常与李宪等人提起,却不如刘通看得这般透彻。他们又哪知道原来的历史走向本来就是如此,刘通只不过提前告知二人而已。二人闻听刘通所说颇为在理,呆愣良久后,李宪方才问道:“如此,则我大宋当如何处置?”刘通答曰:“方今之策,唯有天子修明政治,亲贤臣,远小人,斩奸宦,任忠臣,重治国,轻安逸。下猛药整顿吏治和军制,安抚百姓,调动民众,发展工商,积攒实力,以待时机。然则方今政制与军制积重难返,欲动之刀斧,实难做到,要而让当今天子励精图治更加艰难。何况,当朝者素来轻视民众、惧怕民众,想让其发动黎民万众,更是难上加难。”
刘通一番言语中,既有实况分析,又假托天象玄机,不由得他们不信,真是言者感慨,闻者唏嘘。他们皆是智者,对大宋的前途都是深表忧虑。
刘通见方才一席话对李宪兄弟已有触动,又说道:“虽说要让皇上改弦更张、澄清吏治,难以指望,然则我们欲求自保,或许可得。”李宪问道:“何以自保?”刘通答道:“在辖地内尽己所能,发展实业,巩固农桑,拓展工商,招揽人才,训练府兵,此其一也。联络官军,物色赤心爱国者,互通声气,助其练好精兵,以作奥援,此其二也。谋取更大的职权,获取一路之权柄,将所定之策施于一路或数路,取得更大的发展,此其三也。居庙堂之高,则需争取天子以为后盾,与朝臣权宦虚与委蛇,勿使行事掣肘;处江湖之远,则广交四方豪杰,收拢以作臂助,此其四也。以此四策行之,待天下之变,进可勤王,退可自保,君以为然否?”
李宪二人思索半晌,李窦开口说道:“贤侄所议固然上佳,只是头绪繁多,非一朝一夕所能办到。”李宪也说道:“自练府兵、发展工商、联络官军诸项,稍有不慎,恐有逾制之处,如何筹划,还需从长计议。”刘通说道:“大伯二叔所言极是。此事确需周密布置。”当晚,三人谈讨多时,直至东方之既白。
大略方针既定,余下即是实施。其实,李宪兄弟二人一开头对刘通的话还是半信半疑,二、三年后,刘通的种种预言,包括当晚和其他时候的预言一一实现,李宪兄弟二人方才信服。从那时起,他们便不再犹豫,与刘通声气相通,走向了自我发展的自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