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普天之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时光已经到了泰安十年(1241)的深秋,大河以北分到了地的农夫已经种了两回冬小麦,大秦国的内政整顿可以宣告大体完成了。

    河东西路与河东北路合二为一,改称河北行省,原顺天府张柔治下的易、逐二州及其属县划归北平行省。改山东西路为山东行省,以济南府、东平府来隶,治所设在东平,另有滨州、棣州、德州、博州、泰安州州、滕州、济州和曹州。又,太行山以东、雁门关南北山西、大同二省合二为一,仅留山西行省,阴山外设群牧司七处,擢刘郁行山西省事。

    杨惟中改行河北省事,以史楫为同知兼知真定府,掌管民政,行省即“行中书省”的简称,为中央派出机构。张柔之长子为河北提点刑狱使,掌管刑狱诉讼,为刑部的派出人员。董文炳为河北廉访使,御史分内外,中央为内台,地方为外台,称为“行卸史台”是中央御史台的外派机构,各府、州又设监察御史,职责肃政监察。

    擢礼部杨奂,加翰林大学士衔行省山东,张荣长子邦杰为同知省事兼知济南府,严实之子严忠贞为东平知府,姚枢为山东廉访使。又宋子贞、李昶、张德辉等入朝面君,问对颇合上意,命宋子贞总领河财赋,张德辉总领山东财赋,李昶留朝为翰林大学士、知制诰。

    这当中的大小辟吏,既有出自朝廷,又有勋贵亲属,还有素有清誉的文人。赵诚既控制了河北山东的最重要的政权与财权,也对前诸侯们颇有照顾。至于更多地稍次级别各种职务。那就充满了斗争与联合、阴谋与阳谋的故事。这一旦整顿吏治,相当一部分人还未习惯,去年一年赵诚亲自下令抄没、撤职、流放甚至问斩的人。比他过去十年亲自裁决案件所涉及地官员加起来还要多。

    尽管过去积累下来的苛政流毒,还需几年的厘清与拔乱反下,但不管怎么说,经过近两年的整顿或者说折腾,总算是解决了河北与山东吏治不清、军民不分、缺少监督的种种弊政,最重要的是不仅成功地让百姓分到了地。享受着朝廷呛箧薄俺地优惠,也兵不血刃地解决了诸侯擅权地问题。

    赵诚感觉自己很是折寿,中书令王敬诚与耶律楚材二人却相继病倒,人人都知道这是给繁重的政事累的,赵诚连忙勒令二人在家休养。不得过问政事。

    王敬诚病稍好,便到耶律楚材府中探望。王敬诚毕竟正值盛年,经过一番调养,这病好得也快。耶律楚材已经五十一岁,遭此大病,马上显现出一个老者的衰败气象。

    这二人相继病倒,成了中兴府朝廷与街头巷尾谈论的重大新闻,中兴府百姓们中有人自发地替他们到寺庙与道观中烧香祈福,只因二人在百姓中地威望极其高。深受百姓爱戴。

    王敬诚善谋划,又颇能随机应变。能让同僚下属们甘心办事,但失之于细致周全。常常被耶律楚材抓到不少把柄。与他相比耶律楚材更像是“社稷之臣”事无具细皆能一一考虑周全。只是耶律楚材过于刚正不阿,朝内朝外无人不害怕他。百官敬他÷他,但不敢跟他过于亲近。

    二人表现在生活情趣上也不同,王敬诚虽然并非贪图奢侈之人,但食不厌精,家中庭院近年来也建了不少,偶尔也会请一班歌姬来家中表演,在这一点上倒与赵诚相似,这免不了有人借此巴结他。但耶律楚材却是相反,他生活极其俭仆,家中最多的就是字画与书籍,赵诚每次赏赐给他的财物,耶律楚材一律分给别人,自己分文不留。二人好比春秋时晏婴与管仲,耶律楚材私下里批评王敬诚奢侈逼上,认为大臣要是追求奢侈,那就是逼着君王更讲排场,王敬诚也指耶律楚材俭朴逼下,因为上官太俭仆,那么就是让下属们无法做人。原来奢侈可恨,节俭也不是美德,换句话说,一个人要过着与他身份相适应的生活。

    有人劝耶律楚材不必跟中书令王敬诚过不去。能放过就放过。再怎么说。王敬诚是当朝第一重臣。也是第一功臣。可耶律楚材却公开讲:国王让我做御史中丞。便是要监察百官。中书令犯了错无人指摘。那就是我耶律楚材地错。

    那些在耶律楚材面前找不到门路地人。便拾掇着王敬诚去秦王面有见言。要将耶律楚材调离朝廷中枢。那时燕京方下。因为耶律楚材熟悉燕地。派去治乱也是理所当然。不料王敬诚从此再也没理这个人。

    朝中君子多。但面对功名利禄。总会有小人出现。想当初国家初建。赵诚本想让耶律楚材来当中书令。那时候很显然耶律楚材从政经验与人生阅历要比王敬诚强得多。结果还是让王敬诚当了中书令。成为百官之首。这就给小人们猜测地空间。小人们忽略了王敬诚与耶律楚材二人地品德。更忽略了他们二人之间深厚地友情。或许他们之间对朝廷某项方略有不同看法。也会争执。但是他们都有着共同地梦想。往大里说是治国平天下。往小一点说就是让赵诚成为一个有为之君。他们是赵诚最信赖地两个人。三番两次。就再也无人敢挑拨他们二人之间地关系。

    二人既然是养病。都刻意不谈政事。漫无边际地谈着闲话甚至风花雪月。倒也相宜得很。因为有贵客来临。房中多点了两根明烛。烛光照在耶律楚材地脸上。更显出他苍老憔悴地神色来。靠在床头地耶律楚材忽然叹道:“我老了。怕是也要去阎罗殿报到了!”

    “这是什么话!晋卿兄怎能如此消沉?”王敬诚佯怒道。“晋卿兄还是不要胡思乱想地好!”“仅仅是十年前,我还可以骑马与年轻健儿们一起急行军一天一夜,不曾拖沓。如今我真的老了。这两年在政事堂里坐堂久了,就腰酸背疼,看了十几份公文眼也老花。夜里要频起夜小解。”耶律楚材道“人贵有自知之明,不服老不行。”

    “晋卿兄虽老,但仍是廉颇,朝中不可没有晋卿兄坐镇。”王敬诚安慰道“况且。国主大业仍未完成,晋卿岂能萌生退意?”

    “南朝陆放翁有诗曰: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耶律楚材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