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重生宋末之山河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老营迁琼后本来是安置在帅府,但是赵昺登基后人走腾宅,而宫中当然不适于这些孩子们住进去,加上当时行朝迁琼涌入了众多的官员和百姓,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地方。 后来他现宫城附近现一座伏波庙,里边祭祀的是汉代伏波将军马援,不过这里已经荒废多年,只存有正殿,其它附属建筑都已坍塌。
不过这片地方还不小,想是世人对曾立庙的地方多有忌讳,并无人侵占,成了城中稍有的无主之地。于是赵昺令人将此处清理干净,修筑了房舍,将老营的妇孺、孩子安置在此。不过伏波庙却保留了下来,为了给神主赔罪,还重修了大殿,重塑金身,令人逢节祭祀。
整个院落以伏波庙为中心,庙前修了个有三十余亩的广场,周围遍植树木。两侧建起数座厅堂,作为孩子们的授课学习之所。庙后便是生活区,修起一座座联排房屋作为宿舍,分成甲、乙、丙、丁、戍、己等数个独立区域,其中又建有食堂和医药所等保障设施,在赵昺看来就如同现代的寄宿学校一般。
不过现在老营中已经不止当初的那点儿人了,持续不断的战争造就了无数的孤儿寡妇,历次征战中带回的孤儿都收养其中,现在足有三千多人。不过限于当下的礼法和自理能力,妇人和六岁以下的孩童独居一院,男孩满六岁后便要住集体宿舍,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和学习技能。待到年满十五岁就要被‘赶出’老营,独立生活了,不过他们多数人都进入了护军侍卫营。
由于赵昺当初的怜悯之心给自己找了个‘包袱’,此后老营的一应开支便都由他负责,真是包吃包住,还得包教养,虽然花费甚多,但是他还是觉得很值。这里成了唯一没有他人可干涉的地方,也是自己的自留地和试验田。如今老营的教育方式与其它书院并不完全不同,除了必读的经史外,还有赵昺自编的课本,安排的其它课程。
作为始作俑者赵昺不但提供一切花销,还会经常到这里探望和检查工作,逢年过节都会送来慰问品,当然今年也不例外。此次前来不仅给每个人带来了新衣,还有大量的年货,当他领着侍卫们到来时,已有负责教导这些孤儿的教谕领人在门口迎候。
“他们倒是有些军人的样子了!”赵昺在门口下车,见礼已毕后便向院里走去,只见在道路两边列队相迎的孩子们一个个站的笔直,排着整齐的队伍抚胸行礼,齐声高呼万岁,他不由的赞道。
“陛下,这些孩子多是军中遗孤,又经历了家破人亡,因而老营中的孩子们人人尚武,准备日后从军报国仇家恨!”教谕边走边弯腰答道。
“嗯,还是你们教导有方,可习武不要忘记学文啊!”赵昺边回礼边言道。
“陛下,营中的子弟年考甲等以上者有六百余人,乙等的也在七成以上,余者也都过了丙等。”教谕禀告道。
“不错,入营的孩子有早有晚,学业更是参差不齐,能有如此成绩已是十分了不起了!”因为营中的孩子年龄不同,入营时间也不同,只能延续初时的方式,按年龄分成甲、乙、丙、丁四队。六岁以下者入丁队,七岁至十岁入丙队,十一岁至十三岁入乙队,十四岁至十五岁入甲队,而各队设置的课程也是由浅入深。后进者只能自己努力赶上,所以赵昺对这个成绩还是很满意的。
“陛下拗赞了,各队已经集结完毕,还请检阅!”教谕听陛下夸奖,还是十分受用的,而对陛下的学问更是钦佩不已。其编撰的课本不仅加上了标点便于学生识读,还不会枉解其意。尤其是有关算学方面,陛下堪称奇才,不仅精通各种算法,还能解各种图形,自己和一班教授向陛下学习了好一段时间,才得以入营指教,要知道他们虽称不上天才,却也是各有所长的,但所学在其面前一比就跟丁队吃奶的孩子差不多。
“也好!”年终校阅是老营的规矩,往年也都是赵昺主持,今年仍然当仁不让,在教谕的陪同下登上庙前的阅台。
‘嘟嘟嘟……’的集合号声响起,片刻功夫各队的孩子们从各处冲出,迅按照所属各班结成队列,然后汇集成队,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口号声中在广场上集结。赵昺从高台上看去,三个方队虽说不上刀切斧剁一般整齐,但也是横成排,竖成列,尤其是甲队已经有了军中的队列的样子。
接下来在赵昺的口令声中,分列式开始。在各自队长的口令声中,各队立刻重组排列成九横九纵的方队,人多的分拆成数个方队。列队完毕后,以三个旗手为先导,各队依从口令依此列队行进,通过阅台时由齐步走转换为正步走。当然这些都是赵昺从前世复制来的,参照前世军队阅兵队列动作搞出来的。
瞅着一队队的孩子高呼带着童声的口号列队在自己面前走过,赵昺竟觉得有些恍惚,仿佛回到了前世自己参加军训时的情景,又闪过阔步走过红场的苏联红军的画面,以及战场上两队士兵排队枪毙的场景……这让他有些激动,仿佛眼前的孩子们已经变成了一个个火枪手,面对敌骑的冲击开火……
赵昺自来到这个世界后边将展热兵器作为战胜蒙古军的不二法宝,事实也表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而他也明白虽然当前弩炮和火箭弹投入了大规模运用,但依靠的还是强大的水军,此次保卫战步军得到火器的支援,还是付出了五千多人的伤亡才守住了防线。
不过赵昺知道以琼州的人口数量和物资供应基础也只能达到自保有余的地步... -->>
老营迁琼后本来是安置在帅府,但是赵昺登基后人走腾宅,而宫中当然不适于这些孩子们住进去,加上当时行朝迁琼涌入了众多的官员和百姓,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地方。 后来他现宫城附近现一座伏波庙,里边祭祀的是汉代伏波将军马援,不过这里已经荒废多年,只存有正殿,其它附属建筑都已坍塌。
不过这片地方还不小,想是世人对曾立庙的地方多有忌讳,并无人侵占,成了城中稍有的无主之地。于是赵昺令人将此处清理干净,修筑了房舍,将老营的妇孺、孩子安置在此。不过伏波庙却保留了下来,为了给神主赔罪,还重修了大殿,重塑金身,令人逢节祭祀。
整个院落以伏波庙为中心,庙前修了个有三十余亩的广场,周围遍植树木。两侧建起数座厅堂,作为孩子们的授课学习之所。庙后便是生活区,修起一座座联排房屋作为宿舍,分成甲、乙、丙、丁、戍、己等数个独立区域,其中又建有食堂和医药所等保障设施,在赵昺看来就如同现代的寄宿学校一般。
不过现在老营中已经不止当初的那点儿人了,持续不断的战争造就了无数的孤儿寡妇,历次征战中带回的孤儿都收养其中,现在足有三千多人。不过限于当下的礼法和自理能力,妇人和六岁以下的孩童独居一院,男孩满六岁后便要住集体宿舍,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和学习技能。待到年满十五岁就要被‘赶出’老营,独立生活了,不过他们多数人都进入了护军侍卫营。
由于赵昺当初的怜悯之心给自己找了个‘包袱’,此后老营的一应开支便都由他负责,真是包吃包住,还得包教养,虽然花费甚多,但是他还是觉得很值。这里成了唯一没有他人可干涉的地方,也是自己的自留地和试验田。如今老营的教育方式与其它书院并不完全不同,除了必读的经史外,还有赵昺自编的课本,安排的其它课程。
作为始作俑者赵昺不但提供一切花销,还会经常到这里探望和检查工作,逢年过节都会送来慰问品,当然今年也不例外。此次前来不仅给每个人带来了新衣,还有大量的年货,当他领着侍卫们到来时,已有负责教导这些孤儿的教谕领人在门口迎候。
“他们倒是有些军人的样子了!”赵昺在门口下车,见礼已毕后便向院里走去,只见在道路两边列队相迎的孩子们一个个站的笔直,排着整齐的队伍抚胸行礼,齐声高呼万岁,他不由的赞道。
“陛下,这些孩子多是军中遗孤,又经历了家破人亡,因而老营中的孩子们人人尚武,准备日后从军报国仇家恨!”教谕边走边弯腰答道。
“嗯,还是你们教导有方,可习武不要忘记学文啊!”赵昺边回礼边言道。
“陛下,营中的子弟年考甲等以上者有六百余人,乙等的也在七成以上,余者也都过了丙等。”教谕禀告道。
“不错,入营的孩子有早有晚,学业更是参差不齐,能有如此成绩已是十分了不起了!”因为营中的孩子年龄不同,入营时间也不同,只能延续初时的方式,按年龄分成甲、乙、丙、丁四队。六岁以下者入丁队,七岁至十岁入丙队,十一岁至十三岁入乙队,十四岁至十五岁入甲队,而各队设置的课程也是由浅入深。后进者只能自己努力赶上,所以赵昺对这个成绩还是很满意的。
“陛下拗赞了,各队已经集结完毕,还请检阅!”教谕听陛下夸奖,还是十分受用的,而对陛下的学问更是钦佩不已。其编撰的课本不仅加上了标点便于学生识读,还不会枉解其意。尤其是有关算学方面,陛下堪称奇才,不仅精通各种算法,还能解各种图形,自己和一班教授向陛下学习了好一段时间,才得以入营指教,要知道他们虽称不上天才,却也是各有所长的,但所学在其面前一比就跟丁队吃奶的孩子差不多。
“也好!”年终校阅是老营的规矩,往年也都是赵昺主持,今年仍然当仁不让,在教谕的陪同下登上庙前的阅台。
‘嘟嘟嘟……’的集合号声响起,片刻功夫各队的孩子们从各处冲出,迅按照所属各班结成队列,然后汇集成队,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口号声中在广场上集结。赵昺从高台上看去,三个方队虽说不上刀切斧剁一般整齐,但也是横成排,竖成列,尤其是甲队已经有了军中的队列的样子。
接下来在赵昺的口令声中,分列式开始。在各自队长的口令声中,各队立刻重组排列成九横九纵的方队,人多的分拆成数个方队。列队完毕后,以三个旗手为先导,各队依从口令依此列队行进,通过阅台时由齐步走转换为正步走。当然这些都是赵昺从前世复制来的,参照前世军队阅兵队列动作搞出来的。
瞅着一队队的孩子高呼带着童声的口号列队在自己面前走过,赵昺竟觉得有些恍惚,仿佛回到了前世自己参加军训时的情景,又闪过阔步走过红场的苏联红军的画面,以及战场上两队士兵排队枪毙的场景……这让他有些激动,仿佛眼前的孩子们已经变成了一个个火枪手,面对敌骑的冲击开火……
赵昺自来到这个世界后边将展热兵器作为战胜蒙古军的不二法宝,事实也表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而他也明白虽然当前弩炮和火箭弹投入了大规模运用,但依靠的还是强大的水军,此次保卫战步军得到火器的支援,还是付出了五千多人的伤亡才守住了防线。
不过赵昺知道以琼州的人口数量和物资供应基础也只能达到自保有余的地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