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宋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十八章文联
成立这样一个类似后世文联的组织的事情在开封来说还算是件大事的,虽然这个有着近二百万人口的超级城市能够完成系统的私塾教育的人的比例还非常低,但由于文人的特殊地位,尤其是评审团的几个成员本身就是朝廷的重要官员,使得这件事在新年中的开封显得格外的耀眼。
在正月十五这天,王静辉在“锦湘阁”中设宴招待了这十三个评审团成员,也终于见到了后世闻名的“唐宋八大家”中欧阳修、苏轼、苏辙、曾巩四个人,当然其他九个人来头也不小,比如那个历史上有名的司马光“他现在还是知谏院,等到濮议斗争后,他最起码也是个御史中丞了吧?嗯,未来御史台的老大,这可要好好巴结他一下,省得他给自己的商务印书馆找麻烦!”王静辉心中默默的想到。
这些人可都是王静辉来到这个时空后最想见到的名人,别的不说,这“唐宋八大家”的名头在后世可是如雷贯耳,爷爷在教他古文的时候,没少读他们的作品,当然在这上面吃的竹鞭也最多。这八大家里面苏轼、苏辙、曾巩可以说都是出自欧阳修的门下,而苏偶像他老爹苏洵的出名也是和这个老头儿有密切关系,不过苏洵现在好象正在病床上,没有什么精力来干这件事了,要不然这个评审团中又要多出一个“唐宋八大家”的成员了。苏洵现在当什么官王静辉可不知道,但他知道这个大器晚成的名人现在正在和别人一起和写太常因革礼,明年写完书后就要去世了。
“苏洵是苏偶像他老爹,这个人可不能不救,虽然不知道他得的是什么病,但也不能袖手旁观,尽尽心力也好。如果不巧被我治好了,等把王安石也拉过来后,那这个评审团可就真的是史上留名了: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个曾经在评审团中干过,想不闻名都很难啊!可惜韩愈和柳宗元生在唐朝,我就是有心也没有这个力量啊!不过苏洵这个老家伙据说是个好战的热血老头儿啊!”王静辉不禁在那里有些幻想这个超级豪华阵容的评审团了。
一个屋子里面的十四个人,当中就属王静辉最年轻,但他还是看到了有三个年龄稍微比他大点的年轻人站在一群五六十岁的老者中间。“苏偶像!”王静辉的脑海里面滑过了一丝亮光,苏轼是他来到这个时空后最想见到的大文豪,虽然他现在也不过是二十七八岁,但他的文章已经名满天下了。“这两个年轻人肯定就是苏轼、苏辙兄弟两个了,不过哪个才是苏轼呢?”王静辉有些愣神儿了,毕竟他也没有见过苏轼长得什么样子,虽然眼前这两个年轻人长像上还没有双胞胎兄弟那么夸张,但王静辉可分辨不出来哪个是哥哥苏轼,哪个是弟弟苏辙。
正当王静辉还犹疑不定的时候,这三个年轻人中的一个走到他的身前一拱手道:“你就是商务印书馆的东家王静辉王改之吧?在下苏轼苏子瞻!”
王静辉听后连忙拱手作揖说道:“苏兄,我正是王改之!”然后向厅中其他人行礼后说道:“在下不过是末学后进,对各位文坛前辈久仰多时了,今日一见也算是平生所慰!”
由于王静辉在东阳郡王府的诗词宴会上大发神勇,欧阳修、苏轼、司马光等人早就读过他所有的诗词作品了,年少出名难免有些年轻气盛,他们也都做好了这方面的心理准备,但看到王静辉之后才明白这有多么可笑:眼前这个年轻人看上去一点儿也没有这个时代文人那种从骨子里面流露出来的傲气,平凡谦恭,如果不是他身上的衣着打扮还有一张比较英俊的脸庞,他们还以为碰上了一团和气的店掌柜。“果然是个商人啊!”几个评审团成员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这么一个想法。
由于苏轼苏辙兄弟比王静辉大不了几岁,他们也是年少出名,而且王静辉的诗词写得又是格外的好,所以便对他显得格外热情,拉着王静辉的手向他介绍这厅中的评审团成员。这十三个人除了司马光、欧阳修、苏轼、苏辙、曾巩五个人是他知道的外,其他的八个人中最让他吃惊的是一个青衣中年男子,通过苏轼的介绍,他居然是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
对于王安国,王静辉可了解的不多,不过王安石这头倔驴在主持变法的时候,他的两个弟弟却是站在了欧阳修这一边的保守派,实在是让人出乎意料。不过此时的王安国在这些人当中算是最平庸的,别人多少还都有个官职,而唯独他跟王静辉一样还是个布衣,不过他的诗词在汴都开封的文人圈子里面受到了极高的评价。由于历史书上对王安国描述的少之又少,所以王静辉并不清楚他的底细,只知道他是在神宗继位后由朋友韩绛等人推荐赐了个进士出身,后来当的官职也不大,吕惠卿上台后找个麻烦把他罢官回家,可以说他一生也没有什么大风大浪,平淡的很,但是他的人格倒是很让人尊重。
不过让王静辉迷惑不解的是:王安国的诗词在后世可没有几首啊!他也就知道一首清平乐但不知道它是什么时候被王安国写出来的,所以也就没有敢抄袭。听苏偶像话中的意思,这个王安国的诗词在汴都还不是一般的火爆,他也是从金陵为母丁忧后回来没有几个月,但是得到了众人的推崇,所以进入了这个评审团。“据说他生前还写出了王校理集但后来失传了,又是一个被历史埋没的才人啊!这个王安国不仅诗词水准好,人品更好,倒是可以列为交往的名单,但这家伙对谁都是有点冷冰冰的,不太好接触。”
“王安石那个老家伙正在金陵借着为母丁忧的理由拒绝朝廷的累次召唤,这可是为他争足了清流的赞扬,在声望上甚至超过了许多老辈,被时人所称道,顺便还教出了吕惠卿、蔡卞、李定、龚原等新党骨干,为他几年后出山可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了英宗不行去世,神宗刚刚继位后,金陵王安石已经呼之欲出,这才是谋定后动啊!这个老家伙看来都是算好的,看来神宗继位后他是肯定会受到重用的”这是他来到这个时代后第一次听到王安石的消息,心中一时感慨。
苏轼又给他介绍其他人,但中间除了一个晏几道是自己知道的外,其他七个人连听都没有听说过,但他们的名头都是在汴都文人圈子里面很牛的人物,王静辉也都很恭敬的向他们行礼。
在宴会上王静辉和年龄相近的苏轼和晏几道坐在一起,让他有一种正在做梦的感觉,由于他没少抄袭苏轼和晏几道的诗词,心中总是有些愧疚,尤其是苏偶像,王静辉更是歉疚的很:他几乎把苏轼后期的作品抄了遍,真是不知道等苏轼后期政治失利的时候,他还能写出什么样的千古绝唱来
身为主人,王静辉出于对这些文豪的敬重,让欧阳修坐了主位,但他还是第一个举起酒杯来对他们说道:“在下不过是个末学后进,希望各位前辈还要多多指点!相信各位前辈都已经知道今天把大家请到这里来的目的了,各位前辈都是由汴都的文人士子公推出来的,相信由你们担任评审团来评价呈送上来的作品是最公正不过的了,在这里我先敬大家一杯!”
席上众人... -->>
第二十八章文联
成立这样一个类似后世文联的组织的事情在开封来说还算是件大事的,虽然这个有着近二百万人口的超级城市能够完成系统的私塾教育的人的比例还非常低,但由于文人的特殊地位,尤其是评审团的几个成员本身就是朝廷的重要官员,使得这件事在新年中的开封显得格外的耀眼。
在正月十五这天,王静辉在“锦湘阁”中设宴招待了这十三个评审团成员,也终于见到了后世闻名的“唐宋八大家”中欧阳修、苏轼、苏辙、曾巩四个人,当然其他九个人来头也不小,比如那个历史上有名的司马光“他现在还是知谏院,等到濮议斗争后,他最起码也是个御史中丞了吧?嗯,未来御史台的老大,这可要好好巴结他一下,省得他给自己的商务印书馆找麻烦!”王静辉心中默默的想到。
这些人可都是王静辉来到这个时空后最想见到的名人,别的不说,这“唐宋八大家”的名头在后世可是如雷贯耳,爷爷在教他古文的时候,没少读他们的作品,当然在这上面吃的竹鞭也最多。这八大家里面苏轼、苏辙、曾巩可以说都是出自欧阳修的门下,而苏偶像他老爹苏洵的出名也是和这个老头儿有密切关系,不过苏洵现在好象正在病床上,没有什么精力来干这件事了,要不然这个评审团中又要多出一个“唐宋八大家”的成员了。苏洵现在当什么官王静辉可不知道,但他知道这个大器晚成的名人现在正在和别人一起和写太常因革礼,明年写完书后就要去世了。
“苏洵是苏偶像他老爹,这个人可不能不救,虽然不知道他得的是什么病,但也不能袖手旁观,尽尽心力也好。如果不巧被我治好了,等把王安石也拉过来后,那这个评审团可就真的是史上留名了: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个曾经在评审团中干过,想不闻名都很难啊!可惜韩愈和柳宗元生在唐朝,我就是有心也没有这个力量啊!不过苏洵这个老家伙据说是个好战的热血老头儿啊!”王静辉不禁在那里有些幻想这个超级豪华阵容的评审团了。
一个屋子里面的十四个人,当中就属王静辉最年轻,但他还是看到了有三个年龄稍微比他大点的年轻人站在一群五六十岁的老者中间。“苏偶像!”王静辉的脑海里面滑过了一丝亮光,苏轼是他来到这个时空后最想见到的大文豪,虽然他现在也不过是二十七八岁,但他的文章已经名满天下了。“这两个年轻人肯定就是苏轼、苏辙兄弟两个了,不过哪个才是苏轼呢?”王静辉有些愣神儿了,毕竟他也没有见过苏轼长得什么样子,虽然眼前这两个年轻人长像上还没有双胞胎兄弟那么夸张,但王静辉可分辨不出来哪个是哥哥苏轼,哪个是弟弟苏辙。
正当王静辉还犹疑不定的时候,这三个年轻人中的一个走到他的身前一拱手道:“你就是商务印书馆的东家王静辉王改之吧?在下苏轼苏子瞻!”
王静辉听后连忙拱手作揖说道:“苏兄,我正是王改之!”然后向厅中其他人行礼后说道:“在下不过是末学后进,对各位文坛前辈久仰多时了,今日一见也算是平生所慰!”
由于王静辉在东阳郡王府的诗词宴会上大发神勇,欧阳修、苏轼、司马光等人早就读过他所有的诗词作品了,年少出名难免有些年轻气盛,他们也都做好了这方面的心理准备,但看到王静辉之后才明白这有多么可笑:眼前这个年轻人看上去一点儿也没有这个时代文人那种从骨子里面流露出来的傲气,平凡谦恭,如果不是他身上的衣着打扮还有一张比较英俊的脸庞,他们还以为碰上了一团和气的店掌柜。“果然是个商人啊!”几个评审团成员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这么一个想法。
由于苏轼苏辙兄弟比王静辉大不了几岁,他们也是年少出名,而且王静辉的诗词写得又是格外的好,所以便对他显得格外热情,拉着王静辉的手向他介绍这厅中的评审团成员。这十三个人除了司马光、欧阳修、苏轼、苏辙、曾巩五个人是他知道的外,其他的八个人中最让他吃惊的是一个青衣中年男子,通过苏轼的介绍,他居然是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
对于王安国,王静辉可了解的不多,不过王安石这头倔驴在主持变法的时候,他的两个弟弟却是站在了欧阳修这一边的保守派,实在是让人出乎意料。不过此时的王安国在这些人当中算是最平庸的,别人多少还都有个官职,而唯独他跟王静辉一样还是个布衣,不过他的诗词在汴都开封的文人圈子里面受到了极高的评价。由于历史书上对王安国描述的少之又少,所以王静辉并不清楚他的底细,只知道他是在神宗继位后由朋友韩绛等人推荐赐了个进士出身,后来当的官职也不大,吕惠卿上台后找个麻烦把他罢官回家,可以说他一生也没有什么大风大浪,平淡的很,但是他的人格倒是很让人尊重。
不过让王静辉迷惑不解的是:王安国的诗词在后世可没有几首啊!他也就知道一首清平乐但不知道它是什么时候被王安国写出来的,所以也就没有敢抄袭。听苏偶像话中的意思,这个王安国的诗词在汴都还不是一般的火爆,他也是从金陵为母丁忧后回来没有几个月,但是得到了众人的推崇,所以进入了这个评审团。“据说他生前还写出了王校理集但后来失传了,又是一个被历史埋没的才人啊!这个王安国不仅诗词水准好,人品更好,倒是可以列为交往的名单,但这家伙对谁都是有点冷冰冰的,不太好接触。”
“王安石那个老家伙正在金陵借着为母丁忧的理由拒绝朝廷的累次召唤,这可是为他争足了清流的赞扬,在声望上甚至超过了许多老辈,被时人所称道,顺便还教出了吕惠卿、蔡卞、李定、龚原等新党骨干,为他几年后出山可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了英宗不行去世,神宗刚刚继位后,金陵王安石已经呼之欲出,这才是谋定后动啊!这个老家伙看来都是算好的,看来神宗继位后他是肯定会受到重用的”这是他来到这个时代后第一次听到王安石的消息,心中一时感慨。
苏轼又给他介绍其他人,但中间除了一个晏几道是自己知道的外,其他七个人连听都没有听说过,但他们的名头都是在汴都文人圈子里面很牛的人物,王静辉也都很恭敬的向他们行礼。
在宴会上王静辉和年龄相近的苏轼和晏几道坐在一起,让他有一种正在做梦的感觉,由于他没少抄袭苏轼和晏几道的诗词,心中总是有些愧疚,尤其是苏偶像,王静辉更是歉疚的很:他几乎把苏轼后期的作品抄了遍,真是不知道等苏轼后期政治失利的时候,他还能写出什么样的千古绝唱来
身为主人,王静辉出于对这些文豪的敬重,让欧阳修坐了主位,但他还是第一个举起酒杯来对他们说道:“在下不过是个末学后进,希望各位前辈还要多多指点!相信各位前辈都已经知道今天把大家请到这里来的目的了,各位前辈都是由汴都的文人士子公推出来的,相信由你们担任评审团来评价呈送上来的作品是最公正不过的了,在这里我先敬大家一杯!”
席上众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