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宋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四十三章转机
王静辉听后笑了笑说道:“那我可要恭喜一下孙伯父,恭喜他有你们这两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好儿子了!”
孙氏兄弟听后也感到非常好笑,书房中这三个年轻人都在自己的心中勾勒了一下美好的未来,毕竟作为一个医者能够在素问这样的典籍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并且随着素问的流传而让天下的杏林中人都知道自己,这中声誉等同于文人配享孔庙那样的荣耀。这样的比方虽然很夸张,但可以想象随着素问由大宋官方的权威部门刊印发行,天下所有学医的人都会将这本素问奉为圭臬,他们这些修订者也会被杏林中人所敬仰。
三人说笑后,孙奇说道:“改之,这些天你躲在家中在干什么呢?”
王静辉苦笑着把放在书案上原本他写给颍王赵顼的关于构建城市防疫体系的奏章递给孙奇,说道:“我这几天忙的就是这个东西,可惜现在朝堂上正在争论的是濮议,没有人来管这个,我也有些发愁。”
孙氏兄弟凑上前来拿着那本奏章在一旁仔细阅读,王静辉则是闲来无事接过门口小厮送来的茶水,给他们各斟满一杯茶,然后坐到一旁等他们看完奏折。
这本奏章虽然是构建一个简单的城市防疫体系,但王静辉却写得极为周详,如果朝廷重视的话,几乎按照奏章上所写的内容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构建起一个防疫体系。如果能够在大宋土地上每一个城市中推广,就可以变成一个全国性的防疫体系。
没过一会儿,孙氏兄弟便把奏章从头到尾看了遍,毕竟他们是专业人士,看这份奏章根本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因为这原本是王静辉写给赵顼这样并不了解医学的执政者所看的,用的都是比较平实的话语,孙氏兄弟当然能够很好的明白这本奏章里的内容。
王静辉看他们已经看完了奏章后,说道:“随着近几年灾害在我大宋频繁发生,各种瘟疫也开始非常流行起来,每一次我大宋百姓不仅要受到这灾害的折磨外,还要受到紧随起来的瘟疫的骚扰,往往天灾没有造成多少百姓死亡,一场瘟疫却能够使百姓大批死亡,瘟疫所造成的百姓死亡也远远高于因灾害发生时第一时间死亡的百姓!其实瘟疫是有办法医治的,但为什么还能够给百姓带来这么大的痛苦?!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一个有效的集监控、预防、医治为一体的防疫体系,这本奏章就是建议朝廷尽快的构建这样的防疫体系。现在快要到夏季了,谁也说不准今年夏天会不会有水患,如果有水患必然会有瘟疫,这个防疫体系早一天建成,百姓也就会在水患过后瘟疫流行期间多一份保障!不过现在看来朝堂上的百官正热衷于濮议争论,又有谁回去管这件事呢?!”
孙氏兄弟作为医者当然看得出这份奏章的价值,虽然对其中的一些细节的做法还不是很明白内在的含义,但也很清楚如果按照这本奏章上所写的办法去构建一个防疫体系对百姓来说有多么大的好处。
孙兆说道:“改之,你这本奏章我觉得对防止瘟疫流行肯定是有用的,虽然朝堂上百官正热衷于濮议争论没有人会在意你的奏章,但也不能就这么放弃啊!我想我们校正医书局应该做些什么,如果什么都不做,那在朝堂上没有争论出一个结果之前,肯定是没有人来理会的!宰辅韩大人也是校正医书局的提举,我们应该请他帮忙!”
孙奇摇摇头说道:“改之的奏章虽然写得好,但请宰辅韩大人帮忙却是不可能!我听闻五日前太后下诏谴责了韩大人上书建议朝廷封濮王为皇考,支持御史台和两制官员封濮王为皇伯。这个时候韩大人更多的是关心濮议,恐怕现在他也是有心无力了!”
孙奇反问道:“民为水,君为舟。哪能因为追封濮王封号而耽误社稷大事呢?!我想韩大人是两朝元老,应该会支持这件事的”
孙氏兄弟在争论的同时,王静辉也在想获得韩琦支持的可能性。韩琦是倡导建立校正医书局的发起人,他有建立校正医书局的眼光,当然能够看到构建防疫体系的好处。校正医书局在建立后几十年才刊印发行了十几本权威医书,这样低的见效率放在二十一世纪的官员手里多半肯定是束之高阁,但韩琦却偏偏做了这件政绩并不明显的事情。而构建防疫体系有王静辉的奏章做蓝图,现在汴都建立起来并不是什么难事,碰上几个月后的雨涝灾害,其发挥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到时候会给他增添一笔政绩。就算韩琦不知道几个月后的雨涝灾害,建立这样的防疫体系在现在灾害频发的北宋来说,见效也远比校正医书局来的快,况且瘟疫对于中国古代统治阶层来说是上天对统治者行政失德的一种惩罚,单凭这一点韩琦也会积极推行此事的进展。
王静辉心中不断的在盘算着,就连在一旁都感到无趣的孙氏兄弟也看出他正在全神贯注的思考问题,孙氏兄弟还以为他正在苦思如何将构建防疫体系进行下去的方法,不过连他们自己都对这件事已经失去了信心,原本打算出去到酒楼中去庆祝的事情也没了兴致,而向王静辉告辞。
王静辉思前想后最终得出的结论便是必须尽快结束濮议争论,要不然不要说什么得到宰辅韩琦的大力支持,那防疫体系也终究不过是空中楼阁罢了。绕了一个大圈子,最终还是绕到了宰辅韩琦这里,这也是王静辉所未能想到的,他没有想到现在的赵顼还这么“正直”简直就是读圣贤书把脑子给读坏了,这多少让王静辉的心中对大宋的未来感到十分的担心:赵顼在政治上的不成熟最终不仅会使他本人作为一个有着复兴大宋皇帝的雄心壮志重归尘土外,更重要的是连累这个国家也跟着一起受罪。看着现在的赵顼,王静辉就不难想象历史上受到王安石以罢相相威胁的场面了。
“至于怎么让这个未来的神宗皇帝在继位前变得成熟一些的问题是以后的事情了,反正现在想要得到这个当代愤青的支持是不可能了。现在最要紧的便是解决韩琦,取得他的支持来建立自己所需要的防疫体系来对付八月雨涝灾害后的瘟疫。”王静辉定下心来后便想到了现在的最问题。
王静辉立刻赶往徐氏在郊区制作玻璃的作坊,他自从建立平民医馆后就再也没有来到这里,不过还好是徐氏的老人宏叔还在这里镇守负责所有事务。王静辉找到宏叔说要在这里紧急定做几样玻璃制品,虽然是徐氏在这里负责玻璃作坊的生产销售,但严格的说他还是这家玻璃作坊的大股东,宏叔当然没有什么迟疑,叫来两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看着王静辉画在纸上的简图,听他解说制作要领。
王静辉要订做的玻璃制品便是玻璃跳棋和玻璃象棋,这些都是送给韩琦的,人家韩琦身为两朝宰相,家中富有自不必说,王静辉若是拿着金银黄白之物上门只能让人家瞧不起你,所以他便想出了用这两样小东西来当敲门砖。
这玻璃象棋是送给韩琦的,但此时的象棋还不是后世那样的象... -->>
第四十三章转机
王静辉听后笑了笑说道:“那我可要恭喜一下孙伯父,恭喜他有你们这两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好儿子了!”
孙氏兄弟听后也感到非常好笑,书房中这三个年轻人都在自己的心中勾勒了一下美好的未来,毕竟作为一个医者能够在素问这样的典籍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并且随着素问的流传而让天下的杏林中人都知道自己,这中声誉等同于文人配享孔庙那样的荣耀。这样的比方虽然很夸张,但可以想象随着素问由大宋官方的权威部门刊印发行,天下所有学医的人都会将这本素问奉为圭臬,他们这些修订者也会被杏林中人所敬仰。
三人说笑后,孙奇说道:“改之,这些天你躲在家中在干什么呢?”
王静辉苦笑着把放在书案上原本他写给颍王赵顼的关于构建城市防疫体系的奏章递给孙奇,说道:“我这几天忙的就是这个东西,可惜现在朝堂上正在争论的是濮议,没有人来管这个,我也有些发愁。”
孙氏兄弟凑上前来拿着那本奏章在一旁仔细阅读,王静辉则是闲来无事接过门口小厮送来的茶水,给他们各斟满一杯茶,然后坐到一旁等他们看完奏折。
这本奏章虽然是构建一个简单的城市防疫体系,但王静辉却写得极为周详,如果朝廷重视的话,几乎按照奏章上所写的内容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构建起一个防疫体系。如果能够在大宋土地上每一个城市中推广,就可以变成一个全国性的防疫体系。
没过一会儿,孙氏兄弟便把奏章从头到尾看了遍,毕竟他们是专业人士,看这份奏章根本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因为这原本是王静辉写给赵顼这样并不了解医学的执政者所看的,用的都是比较平实的话语,孙氏兄弟当然能够很好的明白这本奏章里的内容。
王静辉看他们已经看完了奏章后,说道:“随着近几年灾害在我大宋频繁发生,各种瘟疫也开始非常流行起来,每一次我大宋百姓不仅要受到这灾害的折磨外,还要受到紧随起来的瘟疫的骚扰,往往天灾没有造成多少百姓死亡,一场瘟疫却能够使百姓大批死亡,瘟疫所造成的百姓死亡也远远高于因灾害发生时第一时间死亡的百姓!其实瘟疫是有办法医治的,但为什么还能够给百姓带来这么大的痛苦?!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一个有效的集监控、预防、医治为一体的防疫体系,这本奏章就是建议朝廷尽快的构建这样的防疫体系。现在快要到夏季了,谁也说不准今年夏天会不会有水患,如果有水患必然会有瘟疫,这个防疫体系早一天建成,百姓也就会在水患过后瘟疫流行期间多一份保障!不过现在看来朝堂上的百官正热衷于濮议争论,又有谁回去管这件事呢?!”
孙氏兄弟作为医者当然看得出这份奏章的价值,虽然对其中的一些细节的做法还不是很明白内在的含义,但也很清楚如果按照这本奏章上所写的办法去构建一个防疫体系对百姓来说有多么大的好处。
孙兆说道:“改之,你这本奏章我觉得对防止瘟疫流行肯定是有用的,虽然朝堂上百官正热衷于濮议争论没有人会在意你的奏章,但也不能就这么放弃啊!我想我们校正医书局应该做些什么,如果什么都不做,那在朝堂上没有争论出一个结果之前,肯定是没有人来理会的!宰辅韩大人也是校正医书局的提举,我们应该请他帮忙!”
孙奇摇摇头说道:“改之的奏章虽然写得好,但请宰辅韩大人帮忙却是不可能!我听闻五日前太后下诏谴责了韩大人上书建议朝廷封濮王为皇考,支持御史台和两制官员封濮王为皇伯。这个时候韩大人更多的是关心濮议,恐怕现在他也是有心无力了!”
孙奇反问道:“民为水,君为舟。哪能因为追封濮王封号而耽误社稷大事呢?!我想韩大人是两朝元老,应该会支持这件事的”
孙氏兄弟在争论的同时,王静辉也在想获得韩琦支持的可能性。韩琦是倡导建立校正医书局的发起人,他有建立校正医书局的眼光,当然能够看到构建防疫体系的好处。校正医书局在建立后几十年才刊印发行了十几本权威医书,这样低的见效率放在二十一世纪的官员手里多半肯定是束之高阁,但韩琦却偏偏做了这件政绩并不明显的事情。而构建防疫体系有王静辉的奏章做蓝图,现在汴都建立起来并不是什么难事,碰上几个月后的雨涝灾害,其发挥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到时候会给他增添一笔政绩。就算韩琦不知道几个月后的雨涝灾害,建立这样的防疫体系在现在灾害频发的北宋来说,见效也远比校正医书局来的快,况且瘟疫对于中国古代统治阶层来说是上天对统治者行政失德的一种惩罚,单凭这一点韩琦也会积极推行此事的进展。
王静辉心中不断的在盘算着,就连在一旁都感到无趣的孙氏兄弟也看出他正在全神贯注的思考问题,孙氏兄弟还以为他正在苦思如何将构建防疫体系进行下去的方法,不过连他们自己都对这件事已经失去了信心,原本打算出去到酒楼中去庆祝的事情也没了兴致,而向王静辉告辞。
王静辉思前想后最终得出的结论便是必须尽快结束濮议争论,要不然不要说什么得到宰辅韩琦的大力支持,那防疫体系也终究不过是空中楼阁罢了。绕了一个大圈子,最终还是绕到了宰辅韩琦这里,这也是王静辉所未能想到的,他没有想到现在的赵顼还这么“正直”简直就是读圣贤书把脑子给读坏了,这多少让王静辉的心中对大宋的未来感到十分的担心:赵顼在政治上的不成熟最终不仅会使他本人作为一个有着复兴大宋皇帝的雄心壮志重归尘土外,更重要的是连累这个国家也跟着一起受罪。看着现在的赵顼,王静辉就不难想象历史上受到王安石以罢相相威胁的场面了。
“至于怎么让这个未来的神宗皇帝在继位前变得成熟一些的问题是以后的事情了,反正现在想要得到这个当代愤青的支持是不可能了。现在最要紧的便是解决韩琦,取得他的支持来建立自己所需要的防疫体系来对付八月雨涝灾害后的瘟疫。”王静辉定下心来后便想到了现在的最问题。
王静辉立刻赶往徐氏在郊区制作玻璃的作坊,他自从建立平民医馆后就再也没有来到这里,不过还好是徐氏的老人宏叔还在这里镇守负责所有事务。王静辉找到宏叔说要在这里紧急定做几样玻璃制品,虽然是徐氏在这里负责玻璃作坊的生产销售,但严格的说他还是这家玻璃作坊的大股东,宏叔当然没有什么迟疑,叫来两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看着王静辉画在纸上的简图,听他解说制作要领。
王静辉要订做的玻璃制品便是玻璃跳棋和玻璃象棋,这些都是送给韩琦的,人家韩琦身为两朝宰相,家中富有自不必说,王静辉若是拿着金银黄白之物上门只能让人家瞧不起你,所以他便想出了用这两样小东西来当敲门砖。
这玻璃象棋是送给韩琦的,但此时的象棋还不是后世那样的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