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定诸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虏兵百年来一直从教于游牧族,兵种多以骑兵为主,速度极快,又配以长枪、短刀,是赵军步兵的天敌,后因汉西主力训练弩兵,这才有所改观,然而观起效果却并不太好,毕竟弩兵之列也只有几十年的经验,与游牧族的骑兵相比,还是相差不少,何况如今敌方士气正盛,而赵军内部又有所分歧,势必影响军心,若再托下去,即便能守住亳山口,怕也是要耗上大半人的性命。
秦权怒不可揭,却又无计可施,一来他并非赵军将领,说不上话,二来赵启汉被督军束缚过重,凡事都不能下定论,致使原本偏向他的将领渐渐失去耐性,开始有所抱怨,自然是对二公子赵战西怀念不已,毕竟他在的时候曾连连击退北虏,而这位大公子,虽有些才学,却不堪用到军队里,又是个优柔寡断之辈,难让人信服。
事态拖延至一个月后,形式开始逆转,胡庞山守军不听将令,单股出战,结果大败,若非援军及时赶到,怕是深湖早已被人凿开。
祸不单行,粮草告急,局势开始有些控制不住。我托守卫帮忙带了封信与秦权,他们不但不理,反倒对我横生指责,将大军的颓势怪责到了我这女子身份上,虽然委屈,却也能理解他们的心情,这种时刻,必然是要找些人来扑灭心中那股无名之火,谁让我赶上了呢。
这些守卫虽对我有些不敬,到底还是把我的信送了出去,关于信中的内容,我只能说,如果秦权看了之后能认真想想,那便已经达到了目的,其实在我来说,那也只是个设想,关于怎样实施,我目前还不敢做肯定,毕竟只是纸上谈兵,与现实之差还很遥远。
根据那张“汉西北虏”地图,我想了近一个月,北虏羌氏的人马其实并不多,而且身居大漠与重山之间,兼受大岳与游牧族双层打压,民生极为困苦,然而就是因为这份困苦,给了虏族人莫大的斗志,他们谨记着祖辈们的富裕生活,向往着有朝一日回到南土,重建家园,如今赵军不仅阻断他们的南归梦,还将他们仅有的水源也给截了,等同于截了他们的生命之脉,可想而知,虏人必然会与王室齐心,拼死抗击赵军,也就难怪虽然连连失败,他们却依然不屈不饶地前来攻袭,原因就在于他们已经没有退路,背水一战的军民是难以抵挡的,即便是挡住了,那也是两败俱伤,然而对秦权与我来说,赵启汉此时不能输,他若输了,我们来汉西的意义就去了大半,所以他必然要赢,但是此人又是个懦弱性子,放不开父亲的嘱咐,不愿与弟弟的人结仇,不能像斩杀胡庞守将那样斩了贺瑱派来的督军,为今之计只能先帮他除去障碍,这就要看秦权的本事了,他既然在京城那狼窝里待过,想来不会不知道怎么处理这种状况。
接着便是如何大败虏军,这些日子我一直在地图上寻找虏军大营的具体位置,以他们屡次突袭的速度来看,他们的大营离亳山不会太远,而亳山以北,能扎营的地势不过十多处,排除几处地势不利的,还剩四处可大规模驻扎军队,这四处又有两处是孤山,周围都是平坦的荒漠,对后备粮草补给,以及马匹喂养都不利,所以我暂且猜测他们不会犯这兵家大忌,那么眼前就只剩下两处可驻扎大营,一处为胡庞山东北二十里的山涧,此涧南面接近胡庞,东面连着亳山,南可以骑兵快速突袭,东可绕山路反抄,却是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好地方!另一处是胡庞山西北十五里的凹地,此凹地低地面近十米,即便在其中搭设营帐,从地面上来看依然是一无所获,而且时值深秋,草木还未凋落,正好掩蔽,何况其地势低凹,更好聚水,正适合大军储存饮水,后面又是重叠的低岭,便于骑兵通行,也是个极好的安营之处。若是虏军驻扎此地,那就只能说是天助我也了,正好可以引下深湖水,冲过胡庞,直淹敌军大营,我曾问过秦权,深湖聚水已逾百年,湖底有多深,至今无人能测,以其边长来算,怕是只需凿一缺口,就可事半功倍。
当然,这一切也只是我的猜测,至于虏军安营之处到底在哪儿,我并不知晓,这还需要探马去查,而若不在那低凹处,就只能看领军统帅的本事了,谋略只是一个方法,永远替代不了真正的行动,这就是谋士与统帅的差别。
赵启汉应该不是愚笨之辈,只是性情迂腐了些,我想以秦权的脾气,是不会继续让他这样犹豫下去的吧,至于我这水淹北虏的区区小谋能否被用,那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不管用什么方法,这一仗必须快些打,再不做些事来安定军心,赵军怕是要乱。
粮草一事,在我的想法里,并不需要大费周折,贺瑱、赵战西之辈我虽没见过,也没听说过,可身为汉西的权臣,又是过去十多年中力主武力解决北虏的要臣,他们应该不会眼看着虏人冲破亳山不管,要知道亳山这道天然屏障若是失了,再想收回来,那就难了!他们只是想夺权,应该不愿意将汉西双手奉送给人家。
此时大军士气低落,上泽怕是已经家喻户晓了吧,也许赵战西的病已经好了也说不定,或许正主动请缨来助北疆,粮草怕是早已运到了跟前,还有什么好愁的?
随手揪了根野草握在手心,遥望向辽阔的北天!我还真想看看他们怎么解决眼前这副窘况。
三日之后的深夜,亳山之外杀声直传到了茅庐里,我一骨碌从床上爬了起来,裹了件外衣冲出门,守卫们也都惊得跑到空地上眺望北天!那里正火红满天,只是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是敌军来侵,还是赵军出击?
十几个守卫聚在一起窃窃私语,懒得多看我一眼,在他们的心里,我依然是霉运的制造者,他们能在这里保护我,完全是因为军令所迫,否则才不会管我是谁,这种地方是不允许有弱者存在的,即便我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那又怎样呢?女子就应该倍受保护吗?这里的男人怕是并不这么想,尤其在这种时候。
迟疑着回到茅庐,关上门,倚在门栓上,多希望会有人来告诉我,我的猜测是否正确
我该感激赵战西才是,若不是他有心拿我来为难赵启汉,我想我怎么也见识不到这一场亳山对决!
我的猜测没错,虏军大营驻扎在胡庞东北的山涧之中,只可惜这么一来,水攻便行不通了,我那一篮子的想法也随之付之东流,只是秦权却让赵启汉连夜偷袭敌军大营,致使虏军慌忙西撤,这一撤,便撤出了眉目。
放眼望去,西北一片,既能进,又能退的去处就只有那片凹地,我想他是有意让敌军撤进凹地的吧。
赵战西确是个人物,单以外表来看,完全符合世人对汉西赵氏子孙的描述,身材魁梧、... -->>
虏兵百年来一直从教于游牧族,兵种多以骑兵为主,速度极快,又配以长枪、短刀,是赵军步兵的天敌,后因汉西主力训练弩兵,这才有所改观,然而观起效果却并不太好,毕竟弩兵之列也只有几十年的经验,与游牧族的骑兵相比,还是相差不少,何况如今敌方士气正盛,而赵军内部又有所分歧,势必影响军心,若再托下去,即便能守住亳山口,怕也是要耗上大半人的性命。
秦权怒不可揭,却又无计可施,一来他并非赵军将领,说不上话,二来赵启汉被督军束缚过重,凡事都不能下定论,致使原本偏向他的将领渐渐失去耐性,开始有所抱怨,自然是对二公子赵战西怀念不已,毕竟他在的时候曾连连击退北虏,而这位大公子,虽有些才学,却不堪用到军队里,又是个优柔寡断之辈,难让人信服。
事态拖延至一个月后,形式开始逆转,胡庞山守军不听将令,单股出战,结果大败,若非援军及时赶到,怕是深湖早已被人凿开。
祸不单行,粮草告急,局势开始有些控制不住。我托守卫帮忙带了封信与秦权,他们不但不理,反倒对我横生指责,将大军的颓势怪责到了我这女子身份上,虽然委屈,却也能理解他们的心情,这种时刻,必然是要找些人来扑灭心中那股无名之火,谁让我赶上了呢。
这些守卫虽对我有些不敬,到底还是把我的信送了出去,关于信中的内容,我只能说,如果秦权看了之后能认真想想,那便已经达到了目的,其实在我来说,那也只是个设想,关于怎样实施,我目前还不敢做肯定,毕竟只是纸上谈兵,与现实之差还很遥远。
根据那张“汉西北虏”地图,我想了近一个月,北虏羌氏的人马其实并不多,而且身居大漠与重山之间,兼受大岳与游牧族双层打压,民生极为困苦,然而就是因为这份困苦,给了虏族人莫大的斗志,他们谨记着祖辈们的富裕生活,向往着有朝一日回到南土,重建家园,如今赵军不仅阻断他们的南归梦,还将他们仅有的水源也给截了,等同于截了他们的生命之脉,可想而知,虏人必然会与王室齐心,拼死抗击赵军,也就难怪虽然连连失败,他们却依然不屈不饶地前来攻袭,原因就在于他们已经没有退路,背水一战的军民是难以抵挡的,即便是挡住了,那也是两败俱伤,然而对秦权与我来说,赵启汉此时不能输,他若输了,我们来汉西的意义就去了大半,所以他必然要赢,但是此人又是个懦弱性子,放不开父亲的嘱咐,不愿与弟弟的人结仇,不能像斩杀胡庞守将那样斩了贺瑱派来的督军,为今之计只能先帮他除去障碍,这就要看秦权的本事了,他既然在京城那狼窝里待过,想来不会不知道怎么处理这种状况。
接着便是如何大败虏军,这些日子我一直在地图上寻找虏军大营的具体位置,以他们屡次突袭的速度来看,他们的大营离亳山不会太远,而亳山以北,能扎营的地势不过十多处,排除几处地势不利的,还剩四处可大规模驻扎军队,这四处又有两处是孤山,周围都是平坦的荒漠,对后备粮草补给,以及马匹喂养都不利,所以我暂且猜测他们不会犯这兵家大忌,那么眼前就只剩下两处可驻扎大营,一处为胡庞山东北二十里的山涧,此涧南面接近胡庞,东面连着亳山,南可以骑兵快速突袭,东可绕山路反抄,却是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好地方!另一处是胡庞山西北十五里的凹地,此凹地低地面近十米,即便在其中搭设营帐,从地面上来看依然是一无所获,而且时值深秋,草木还未凋落,正好掩蔽,何况其地势低凹,更好聚水,正适合大军储存饮水,后面又是重叠的低岭,便于骑兵通行,也是个极好的安营之处。若是虏军驻扎此地,那就只能说是天助我也了,正好可以引下深湖水,冲过胡庞,直淹敌军大营,我曾问过秦权,深湖聚水已逾百年,湖底有多深,至今无人能测,以其边长来算,怕是只需凿一缺口,就可事半功倍。
当然,这一切也只是我的猜测,至于虏军安营之处到底在哪儿,我并不知晓,这还需要探马去查,而若不在那低凹处,就只能看领军统帅的本事了,谋略只是一个方法,永远替代不了真正的行动,这就是谋士与统帅的差别。
赵启汉应该不是愚笨之辈,只是性情迂腐了些,我想以秦权的脾气,是不会继续让他这样犹豫下去的吧,至于我这水淹北虏的区区小谋能否被用,那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不管用什么方法,这一仗必须快些打,再不做些事来安定军心,赵军怕是要乱。
粮草一事,在我的想法里,并不需要大费周折,贺瑱、赵战西之辈我虽没见过,也没听说过,可身为汉西的权臣,又是过去十多年中力主武力解决北虏的要臣,他们应该不会眼看着虏人冲破亳山不管,要知道亳山这道天然屏障若是失了,再想收回来,那就难了!他们只是想夺权,应该不愿意将汉西双手奉送给人家。
此时大军士气低落,上泽怕是已经家喻户晓了吧,也许赵战西的病已经好了也说不定,或许正主动请缨来助北疆,粮草怕是早已运到了跟前,还有什么好愁的?
随手揪了根野草握在手心,遥望向辽阔的北天!我还真想看看他们怎么解决眼前这副窘况。
三日之后的深夜,亳山之外杀声直传到了茅庐里,我一骨碌从床上爬了起来,裹了件外衣冲出门,守卫们也都惊得跑到空地上眺望北天!那里正火红满天,只是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是敌军来侵,还是赵军出击?
十几个守卫聚在一起窃窃私语,懒得多看我一眼,在他们的心里,我依然是霉运的制造者,他们能在这里保护我,完全是因为军令所迫,否则才不会管我是谁,这种地方是不允许有弱者存在的,即便我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那又怎样呢?女子就应该倍受保护吗?这里的男人怕是并不这么想,尤其在这种时候。
迟疑着回到茅庐,关上门,倚在门栓上,多希望会有人来告诉我,我的猜测是否正确
我该感激赵战西才是,若不是他有心拿我来为难赵启汉,我想我怎么也见识不到这一场亳山对决!
我的猜测没错,虏军大营驻扎在胡庞东北的山涧之中,只可惜这么一来,水攻便行不通了,我那一篮子的想法也随之付之东流,只是秦权却让赵启汉连夜偷袭敌军大营,致使虏军慌忙西撤,这一撤,便撤出了眉目。
放眼望去,西北一片,既能进,又能退的去处就只有那片凹地,我想他是有意让敌军撤进凹地的吧。
赵战西确是个人物,单以外表来看,完全符合世人对汉西赵氏子孙的描述,身材魁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