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quanben.ac,东方冕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烂漫青光的簇拥下,我来到“中国白茶第一县”政和。于政和宾馆甫定,服务员就送来真空包装的白茶和功夫茶,码放在茶几上。取一包白毫银针倒进玻璃杯,倾入开水,白绒绒的叶芽随着水流翻滚旋转,欢快地舞蹈;稍顷,叶芽徐徐下沉,根根芽尖朝上立于杯底,秀美异常。凝视杯口,袅袅的热气腾腾上逸,一股淡淡的茶香沁入心脾,浑身顿感一振,旅途的疲惫逐渐漫漶。捧杯浅啜,清爽与淡香裹舌润喉,美妙的感受瞬间在身体内游走荡漾。放下茶杯,静静望着根根叶芽和由淡绿变成浅黄的茶水,我想到了茶园,看到了十指尖尖采茶忙的采茶妹子的身影
心中有了茶园和采茶妹子的影像,就有了寻访的念想。次日,我咀嚼着白毫银针的余香,乘车来到政和白茶主产区东平镇,在凤头村的一个茶园边停下。茶园连绵几个山丘,一畦畦薿薿的茶树顺着山势延展,将山丘覆盖的严严实实,远远望去一片葱绿,充满生机。茶园内40多个采茶妹子,正腰挎竹篓忙采茶,姿态优美,动作娴熟。采茶妹子一律是利用双休日勤工俭学的学生,她们边采茶边有说有笑,俏丽的脸庞洋溢着乡村孩子质朴的热情和青春的活力。她们窈窕的身材点缀在一畦畦的茶树间,宛如一个个音符在曲谱上移动、跳跃,为静态的茶园增添了音乐的律动。我走近一位头戴白色遮阳帽的采茶妹子,她抬起头,落落大方地与我打招呼,明眸清纯,声音甜美。她向我介绍了政和白茶的历史,她说:“政和白茶产生至今已有近千年。宋朝初期,政和白茶已被选作贡品,成为帝王杯中的佳茗,雅称为‘御苑玉芽’、‘长寿玉圭’等。宋徽宗政和年间,徽宗皇帝喝了选送上去的白毫银针茶,心情大悦,便将年号‘政和’赐给当时称为关隶县的政和作县名。”政和县因茶而得名,记载了政和白茶生产的传奇历史,而采茶妹子对白茶的历史熟烂于心,则显示了白茶在当地乡民的心里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和乡民对白茶的缠绵情愫。碧绿的茶园在采茶妹子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生机勃勃,采茶妹子在茶园的衬托下更加楚楚动人。茶的雅,人的美,将平凡的山丘濡染成一幅明媚的画卷。
在采茶妹子的指引下,我沿着山坡间的小径往山岗攀去,一阵阵的锣鼓、锁呐和钹的声响隐隐约约从远处传来。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疾行,在山梁的一处不大的平地上正在表演茶灯戏——一男四女五个乡民穿着戏服载歌载舞。尽管他们没有专业剧团演员表演的那样有艺术气息,但举手投足间展现的是劳动场面,让人体会到原生态的美感。四位女子已入中年,然而她们也曾年轻过,也曾是风姿绰约的采茶妹子,她们和先辈一样,在茶园劳作,唱着“正月采茶是新年,包梳头来钱于连。二月采茶龙脱头,小姐南楼抛绣球”的采茶歌,从青春韶华步入中年,再走进暮年。她们感慨道:“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学茶灯戏了,这个传统的东西怕要失传了。”从她们的感慨中我想到,茶灯戏是当地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岁月叠加沉淀下来的精华,茶文化这个筐如若缺少它,无疑内涵会显得寡淡许多。在岁月的年轮中,一代又一代的人和许多的物已零落成泥,茶灯戏却顽强地传 承了下来,如若时至今日因后继无人而悄声凋零,实为一件憾事。望着茶园里远比她们长辈有知识的采茶妹子,我在心里默默地问道:“她们真的会让茶灯戏湮没在岁月的褶皱间吗?”或许这只是我的多虑吧。
在凤头村里,一幢幢裸露着沧桑的古民居扑入眼帘。我们行走在村中的幽巷间,晾茶的清香,一阵阵弥漫而来。茶香在这里具体绵延了多少时光,已难以考证,然而在模糊的时空区间内处处闪烁着晾茶妹子的身影,让古朴的山村氤氲在绵长的茶香里,触发了我无尽的遐思。走进几个大型白茶生产企业,主人都准备了茶水,任由品尝。有一家企业还准备了大碗茶,我尽情大饮一气,惬意盈胸。在品尝过程中,我知道了白茶产品不仅仅只有白毫银针,还有白牡丹、贡眉、寿眉等,其中白毫银针是白茶中的极品。在挑选车间,许多妹子、大婶子、老婆婆忙着将茶叶中不符合要求的废茶和杂质分捡出去,神情专注,双手麻利。她们不仅是在对白茶的品质进行把关,更是在抒发自己对白茶的情感。无论是在古朴的山村里,还是在现代化的厂房内,茶妹子们都在用自己的耕耘延续着白茶的芬芳。
在茂旺茶厂我对当地的茶人有了更深的理解。茂旺茶厂专门修建了茶庄,只要你来到茶庄就是这里的客人,主人便会端一杯香浓的热茶放在你面前,免费让你品茗,让你有家的感觉。我们一行人在茶庄的茶几前坐定,茶艺妹子就开始为我们煎茶,仪态端庄,举止优雅。在我们品茶的间隙,妹子还柔声细语地为我们介绍鉴别好茶与新茶的方法。在不经意间,她让我对政和的白茶有了深刻的印象。我想这种热情,给人以宾至如归的感觉,谁忍心对这里的茶视而不见呢?
白茶妹子妍丽了座座茶山,装点了乡人的梦境,将甜美的笑容融入茶香,把浓浓的茶韵淌入人们的心田,非凡而悠远。
在烂漫青光的簇拥下,我来到“中国白茶第一县”政和。于政和宾馆甫定,服务员就送来真空包装的白茶和功夫茶,码放在茶几上。取一包白毫银针倒进玻璃杯,倾入开水,白绒绒的叶芽随着水流翻滚旋转,欢快地舞蹈;稍顷,叶芽徐徐下沉,根根芽尖朝上立于杯底,秀美异常。凝视杯口,袅袅的热气腾腾上逸,一股淡淡的茶香沁入心脾,浑身顿感一振,旅途的疲惫逐渐漫漶。捧杯浅啜,清爽与淡香裹舌润喉,美妙的感受瞬间在身体内游走荡漾。放下茶杯,静静望着根根叶芽和由淡绿变成浅黄的茶水,我想到了茶园,看到了十指尖尖采茶忙的采茶妹子的身影
心中有了茶园和采茶妹子的影像,就有了寻访的念想。次日,我咀嚼着白毫银针的余香,乘车来到政和白茶主产区东平镇,在凤头村的一个茶园边停下。茶园连绵几个山丘,一畦畦薿薿的茶树顺着山势延展,将山丘覆盖的严严实实,远远望去一片葱绿,充满生机。茶园内40多个采茶妹子,正腰挎竹篓忙采茶,姿态优美,动作娴熟。采茶妹子一律是利用双休日勤工俭学的学生,她们边采茶边有说有笑,俏丽的脸庞洋溢着乡村孩子质朴的热情和青春的活力。她们窈窕的身材点缀在一畦畦的茶树间,宛如一个个音符在曲谱上移动、跳跃,为静态的茶园增添了音乐的律动。我走近一位头戴白色遮阳帽的采茶妹子,她抬起头,落落大方地与我打招呼,明眸清纯,声音甜美。她向我介绍了政和白茶的历史,她说:“政和白茶产生至今已有近千年。宋朝初期,政和白茶已被选作贡品,成为帝王杯中的佳茗,雅称为‘御苑玉芽’、‘长寿玉圭’等。宋徽宗政和年间,徽宗皇帝喝了选送上去的白毫银针茶,心情大悦,便将年号‘政和’赐给当时称为关隶县的政和作县名。”政和县因茶而得名,记载了政和白茶生产的传奇历史,而采茶妹子对白茶的历史熟烂于心,则显示了白茶在当地乡民的心里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和乡民对白茶的缠绵情愫。碧绿的茶园在采茶妹子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生机勃勃,采茶妹子在茶园的衬托下更加楚楚动人。茶的雅,人的美,将平凡的山丘濡染成一幅明媚的画卷。
在采茶妹子的指引下,我沿着山坡间的小径往山岗攀去,一阵阵的锣鼓、锁呐和钹的声响隐隐约约从远处传来。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疾行,在山梁的一处不大的平地上正在表演茶灯戏——一男四女五个乡民穿着戏服载歌载舞。尽管他们没有专业剧团演员表演的那样有艺术气息,但举手投足间展现的是劳动场面,让人体会到原生态的美感。四位女子已入中年,然而她们也曾年轻过,也曾是风姿绰约的采茶妹子,她们和先辈一样,在茶园劳作,唱着“正月采茶是新年,包梳头来钱于连。二月采茶龙脱头,小姐南楼抛绣球”的采茶歌,从青春韶华步入中年,再走进暮年。她们感慨道:“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学茶灯戏了,这个传统的东西怕要失传了。”从她们的感慨中我想到,茶灯戏是当地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岁月叠加沉淀下来的精华,茶文化这个筐如若缺少它,无疑内涵会显得寡淡许多。在岁月的年轮中,一代又一代的人和许多的物已零落成泥,茶灯戏却顽强地传 承了下来,如若时至今日因后继无人而悄声凋零,实为一件憾事。望着茶园里远比她们长辈有知识的采茶妹子,我在心里默默地问道:“她们真的会让茶灯戏湮没在岁月的褶皱间吗?”或许这只是我的多虑吧。
在凤头村里,一幢幢裸露着沧桑的古民居扑入眼帘。我们行走在村中的幽巷间,晾茶的清香,一阵阵弥漫而来。茶香在这里具体绵延了多少时光,已难以考证,然而在模糊的时空区间内处处闪烁着晾茶妹子的身影,让古朴的山村氤氲在绵长的茶香里,触发了我无尽的遐思。走进几个大型白茶生产企业,主人都准备了茶水,任由品尝。有一家企业还准备了大碗茶,我尽情大饮一气,惬意盈胸。在品尝过程中,我知道了白茶产品不仅仅只有白毫银针,还有白牡丹、贡眉、寿眉等,其中白毫银针是白茶中的极品。在挑选车间,许多妹子、大婶子、老婆婆忙着将茶叶中不符合要求的废茶和杂质分捡出去,神情专注,双手麻利。她们不仅是在对白茶的品质进行把关,更是在抒发自己对白茶的情感。无论是在古朴的山村里,还是在现代化的厂房内,茶妹子们都在用自己的耕耘延续着白茶的芬芳。
在茂旺茶厂我对当地的茶人有了更深的理解。茂旺茶厂专门修建了茶庄,只要你来到茶庄就是这里的客人,主人便会端一杯香浓的热茶放在你面前,免费让你品茗,让你有家的感觉。我们一行人在茶庄的茶几前坐定,茶艺妹子就开始为我们煎茶,仪态端庄,举止优雅。在我们品茶的间隙,妹子还柔声细语地为我们介绍鉴别好茶与新茶的方法。在不经意间,她让我对政和的白茶有了深刻的印象。我想这种热情,给人以宾至如归的感觉,谁忍心对这里的茶视而不见呢?
白茶妹子妍丽了座座茶山,装点了乡人的梦境,将甜美的笑容融入茶香,把浓浓的茶韵淌入人们的心田,非凡而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