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携美女闯三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幽州祸乱平息,凉州兵势确愈演愈烈,韩遂、王国等西凉军实力逐渐增强,刘宏派左将军皇甫嵩督前将军董卓各率二万人前往平叛,皇甫嵩率军与敌相持陈仓,数月后大败王国,斩首万余。王国一蹶不振,被韩遂等吞并。西凉军尾大不掉,成为汉帝刘宏一大心病。
除了东北、西北两大战势此起彼伏,令刘宏首尾不能兼顾,派往辽东属国和玄菟郡的官员,全被公孙度赶回了京城,刘宏身心俱疲,已经没有经历与其计较了,只能睁一眼闭一眼,任其自然了。
而其他各州,或民众暴动,或黄巾军死灰复燃,虽然不成气候,却也搅得刘宏不得安宁。
在大汉摇摇欲坠之际,建平又迎来一件令人欢欣鼓舞,精神大振的喜庆之事,沃沮归附了李毅。
沃沮东临大海,南与乐浪郡、濊貊相邻,西交高句丽,北方紧靠挹娄,西北与李毅接壤。沃沮还处于原始氏族社会,挖洞而居,使用的工具因地域不同而迥异,南部临汉地区,青铜器占据主导地位,北方较为落后,还处在石制时代,其生产力极为低下。
在征服扶余之时,李毅等便制定了,对落后民族和地区,施行怀柔同化政策。即不采取武力,又能使弱小势力归顺,而进一步壮大自身的实力,还能有益于提高落后人民的生活生产水平,此乃一举多得的大好事。
此政策最初是针对挹娄而制定的,没想到沃沮确是第一个成功范例。不用武力便扩大了势力,这无疑是上之上策。这种怀柔政策,是通过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对弱小民族实施立体交叉式的影响、笼络,使其的好感度逐渐加强,并产生依赖性和向往力。
不过也不是无原则的赠送,要掌握适度的原则,不能一次性将其喂饱。每次都要留有一定的余地,这样才能增加好感度,又能增大依附性。
此政策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避免了流血事件的发生,不会激起民族仇恨。还能增强民族团结,在民族平等相待的政策下,使汉民族与弱小民族更容易相处。而李毅坚决打击民族以至种族歧视,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政策,这对弱小民族更有诱惑力。
初占扶余之地时,由于本身还比较落后,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发展自身的经济生产上,对挹娄和沃沮等民族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也只能做到不欺凌弱小,使者平等往来之类最易办到的事情。
随着大量汉民落户于松嫩平原,对其进行了大力开发,粮食连年获得丰收,畜禽养殖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手工作坊落地生根,种类从单一走向多元,规模从小到大,实力由弱变强;商品交易日益活跃,从相邻村镇小范围的以物换物,发展到全州范围的贸易往来,这也是运河的建成功劳。
民富军强了,政策才有实施的资本。粮食运不出,价格居低不上,对生产粮食的劳动者造成了伤害,但救助挹娄和沃沮的成本却大大降低了,随着每年赠送的粮米衣物分发到两族民众手中,他们对李毅的好感度逐步增强。
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李毅当然知道这一浅显的道理,他也曾提过:“把先进的耕种经验,以及打造农具的技术传授给两族人民。”
但立即遭到了张英的反对:“如果要挹娄和沃沮人归附,便是授之以渔不如授人鱼。”她的这番道理,却也是至理名言。
李毅对张英的话细加琢磨,心想:如果两个民族把自己会的本事都学去,他们强大后,还会归附我吗?恐怕不但不会,还要成为心腹大患。李毅真心佩服张英的战略眼光,他深深地明白,滥好人是做不得的!
沃沮人归附了李毅,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其在夹缝中求生存,受大汉和高句丽的欺压,而其生产力低下,所产出的必需品,仅限于维持生存。面对两势力的压榨,其生存面临挑战。李毅的乐善好施,与大汉、高句丽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沃沮人为了能生存下去,不得不做出抉择。
接纳沃沮的同时,也树立了两个强敌。但高句丽本是敌对国,大汉内忧外患一大堆,已是自顾不暇,对公孙度明目张胆的占据二郡,都能忍气吞声,又岂会干涉这遥不可及的沃沮?
吸纳了沃沮,当然执行高度政治的政策,但基于其可怜的生产力,李毅必须迅速改变其落后面貌。首先是引进铁器,建立全新的武装力量,抗击强大高句丽,至于被割断联络的乐浪郡,便可以忽略掉。
先进的铁制农具,精心培育的种子,也在沃沮安家落户。因沃沮多山,适于耕作的土地不多。沃沮只能剑走偏锋,多栽种果树,大力发展畜牧业,临海地区结网捕鱼……如此更能促进与平原地区的贸易往来,增强沃沮与汉民族的联系,以增强对其统治。
挹娄虽未全部依附,但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已经有少量的部落投奔过来,形势一片大好,使李毅看到了和平统一东北的美好前景。建立稳固的大后方,已经为时不远了。
全境烽火不断,形势纷乱复杂难于控制,搅得刘宏一病不起,他熬到了中平六年。立夏刚刚过去,刘宏的病情突然恶化,在病榻上挣扎了三天,终于油尽灯枯,一命呜呼了。
刘宏自建宁元年继位以来,做了二十二年皇帝,死去时年仅三十三岁。刘宏在位期间,天下虽不尽如人意,但大多时光还算太平,可以任他尽情享乐。只是最后的五年多,由于张角举起义旗,成为压倒大汉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刘宏的驾崩,使这个摇摇欲坠的政权名存实亡。
中原地区的灾荒兵乱,导致大量流民北逃,以至于李毅治下人口直线上升,现已经超过四百万。经张英、贾诩等人建议,李毅升建平郡为建州。其亲领建州牧,张英为别驾,于冰为治中。(未完待续。)
幽州祸乱平息,凉州兵势确愈演愈烈,韩遂、王国等西凉军实力逐渐增强,刘宏派左将军皇甫嵩督前将军董卓各率二万人前往平叛,皇甫嵩率军与敌相持陈仓,数月后大败王国,斩首万余。王国一蹶不振,被韩遂等吞并。西凉军尾大不掉,成为汉帝刘宏一大心病。
除了东北、西北两大战势此起彼伏,令刘宏首尾不能兼顾,派往辽东属国和玄菟郡的官员,全被公孙度赶回了京城,刘宏身心俱疲,已经没有经历与其计较了,只能睁一眼闭一眼,任其自然了。
而其他各州,或民众暴动,或黄巾军死灰复燃,虽然不成气候,却也搅得刘宏不得安宁。
在大汉摇摇欲坠之际,建平又迎来一件令人欢欣鼓舞,精神大振的喜庆之事,沃沮归附了李毅。
沃沮东临大海,南与乐浪郡、濊貊相邻,西交高句丽,北方紧靠挹娄,西北与李毅接壤。沃沮还处于原始氏族社会,挖洞而居,使用的工具因地域不同而迥异,南部临汉地区,青铜器占据主导地位,北方较为落后,还处在石制时代,其生产力极为低下。
在征服扶余之时,李毅等便制定了,对落后民族和地区,施行怀柔同化政策。即不采取武力,又能使弱小势力归顺,而进一步壮大自身的实力,还能有益于提高落后人民的生活生产水平,此乃一举多得的大好事。
此政策最初是针对挹娄而制定的,没想到沃沮确是第一个成功范例。不用武力便扩大了势力,这无疑是上之上策。这种怀柔政策,是通过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对弱小民族实施立体交叉式的影响、笼络,使其的好感度逐渐加强,并产生依赖性和向往力。
不过也不是无原则的赠送,要掌握适度的原则,不能一次性将其喂饱。每次都要留有一定的余地,这样才能增加好感度,又能增大依附性。
此政策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避免了流血事件的发生,不会激起民族仇恨。还能增强民族团结,在民族平等相待的政策下,使汉民族与弱小民族更容易相处。而李毅坚决打击民族以至种族歧视,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政策,这对弱小民族更有诱惑力。
初占扶余之地时,由于本身还比较落后,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发展自身的经济生产上,对挹娄和沃沮等民族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也只能做到不欺凌弱小,使者平等往来之类最易办到的事情。
随着大量汉民落户于松嫩平原,对其进行了大力开发,粮食连年获得丰收,畜禽养殖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手工作坊落地生根,种类从单一走向多元,规模从小到大,实力由弱变强;商品交易日益活跃,从相邻村镇小范围的以物换物,发展到全州范围的贸易往来,这也是运河的建成功劳。
民富军强了,政策才有实施的资本。粮食运不出,价格居低不上,对生产粮食的劳动者造成了伤害,但救助挹娄和沃沮的成本却大大降低了,随着每年赠送的粮米衣物分发到两族民众手中,他们对李毅的好感度逐步增强。
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李毅当然知道这一浅显的道理,他也曾提过:“把先进的耕种经验,以及打造农具的技术传授给两族人民。”
但立即遭到了张英的反对:“如果要挹娄和沃沮人归附,便是授之以渔不如授人鱼。”她的这番道理,却也是至理名言。
李毅对张英的话细加琢磨,心想:如果两个民族把自己会的本事都学去,他们强大后,还会归附我吗?恐怕不但不会,还要成为心腹大患。李毅真心佩服张英的战略眼光,他深深地明白,滥好人是做不得的!
沃沮人归附了李毅,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其在夹缝中求生存,受大汉和高句丽的欺压,而其生产力低下,所产出的必需品,仅限于维持生存。面对两势力的压榨,其生存面临挑战。李毅的乐善好施,与大汉、高句丽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沃沮人为了能生存下去,不得不做出抉择。
接纳沃沮的同时,也树立了两个强敌。但高句丽本是敌对国,大汉内忧外患一大堆,已是自顾不暇,对公孙度明目张胆的占据二郡,都能忍气吞声,又岂会干涉这遥不可及的沃沮?
吸纳了沃沮,当然执行高度政治的政策,但基于其可怜的生产力,李毅必须迅速改变其落后面貌。首先是引进铁器,建立全新的武装力量,抗击强大高句丽,至于被割断联络的乐浪郡,便可以忽略掉。
先进的铁制农具,精心培育的种子,也在沃沮安家落户。因沃沮多山,适于耕作的土地不多。沃沮只能剑走偏锋,多栽种果树,大力发展畜牧业,临海地区结网捕鱼……如此更能促进与平原地区的贸易往来,增强沃沮与汉民族的联系,以增强对其统治。
挹娄虽未全部依附,但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已经有少量的部落投奔过来,形势一片大好,使李毅看到了和平统一东北的美好前景。建立稳固的大后方,已经为时不远了。
全境烽火不断,形势纷乱复杂难于控制,搅得刘宏一病不起,他熬到了中平六年。立夏刚刚过去,刘宏的病情突然恶化,在病榻上挣扎了三天,终于油尽灯枯,一命呜呼了。
刘宏自建宁元年继位以来,做了二十二年皇帝,死去时年仅三十三岁。刘宏在位期间,天下虽不尽如人意,但大多时光还算太平,可以任他尽情享乐。只是最后的五年多,由于张角举起义旗,成为压倒大汉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刘宏的驾崩,使这个摇摇欲坠的政权名存实亡。
中原地区的灾荒兵乱,导致大量流民北逃,以至于李毅治下人口直线上升,现已经超过四百万。经张英、贾诩等人建议,李毅升建平郡为建州。其亲领建州牧,张英为别驾,于冰为治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