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嘉靖攻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郑光都有些惊讶,在苏州府这样考生水平素质极高地区使用这种较为简单的题目,是不是太过于温和了?
按照唐顺之的说法,整个南直隶的府试题目的难度都是地狱级别的,少数还有噩梦级别的,原因无他,只是考生太多,水平素质更高,加上本朝洪武初年所发生的“南北榜”事件,使得大明朝廷上下达成了共识,东南地区的官员们都刻意的增加了这些地区考试的难度,以平衡文化差距较大的南北之分。
但是这一次是怎么了?难度如此之低?所有题目都中规中矩,没有出现偏题怪题,甚至于这个难度还不如县试的时候所出的那道无情搭,到底是什么情况?
不过既然这道题目出了,不写白不写,郑光不相信自己是钻了空子,正好拿到了简单级别的卷子,所有六套题目的难度一定是一样的,否则范庆这个知府就别想做下去了,口水都能淹死他,自己也会面临及其不妙的境地,范庆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规矩而不以也,惟恃此明与巧矣。
简单的题目,自然不难,破题破的也很轻松,一念至此,郑光吃光了烧卖,迅速净手,然后拿起笔就开始打草稿——夫规也、矩也,不可不以者也;不可不以而不以焉,殆深恃此明与巧乎……
大明朝写八股文的字数要求不高,最多也别超过五百字,否则就会落了下乘,文章以短小精悍为最佳,再说了,考官都是真正的官员,寻常事物也繁忙,看那么多的文章,也会产生疲劳感,适当缩短文章,使之更加紧凑,容易得到考官的好感。
郑光觉得没有必要在考试里做出头鸟,把文章写得锋芒毕露,这样只会在无根基的时候就做出头鸟,那结果自然不言而喻,无论是自己还是前任,郑光总是习惯于隐藏锋芒,把实力全部隐藏起来,在没有足够把握的时候,不能贸然出头,否则下场会很不好,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更赞扬“中庸之道”,以至于出现一个改革家,都像是异端。
中庸之道是大明帝国治国的基本思想,那么,为国选材的科举考试自然也把持着这样的思想,官员们也都把持着这种想法,他们乐于见到后辈们继承他们的衣钵,混日子,得过且过,绝对不愿意看到锋芒毕露的热血青年搅乱这一池浑水。
一片八股文,郑光写了四百余字,中规中矩,中正平和,完全按照圣人思想所写,没有自己的东西在里面,再挑剔的考官也找不出这篇文章的缺点,虽然不太可能出彩,不过绝对是没有问题的,就看范庆怎么处理了……想到这里,郑光又把目光投向了范庆所在地,私下里贪杯好酒的“范伟”,此时正端正地坐在桌前,拿着一本书在看……
一定要找他讨个说法!
郑光完全不在意他的知府身份,或者说下意识的不在意。
使用标准字体把文章誊写完毕,看着工工整整的卷面,标准的如同印刷一般的字体,郑光自己都对卷面表示满意,再次检查了一番,确保没有任何错误之后,郑光看了看天色,大约是下午三四点钟的天色,按照本次考试的要求,交了卷子就可以回去等消息了,不过考场里目前还没有别人交卷,郑光觉得第一个交卷似乎不太好。
以前考试的时候,郑光也从未第一个交卷,总要等到有人交卷了,自己才跟上去,这样可以不那么引人注目,不过吃完了食盒里最后的酱肉之后,却还没有人交卷,眼看着夕阳西下,郑光绝对不想挑灯夜等,于是果断打理了一下自己,站起身子,众目睽睽之下拿起卷纸走到范庆面前,双手递上考卷:“学生郑光交卷。”
范庆饶有兴趣的看着眼前明明知道自己是范伟还一本正经的小兄弟郑光,心里觉得好笑,不过面上也不表现出来,两人的关系在郑光真的做官之前不能暴露,范庆自然也不会做这样的事情,于是面带威严之色的接过考卷,扫视一眼,便被漂亮工整的卷面吸引,十分满意,不过嘴上却问道:“第一个交卷,胸有成竹否?”
郑光回答道:“惟问心无愧耳。”
郑光都有些惊讶,在苏州府这样考生水平素质极高地区使用这种较为简单的题目,是不是太过于温和了?
按照唐顺之的说法,整个南直隶的府试题目的难度都是地狱级别的,少数还有噩梦级别的,原因无他,只是考生太多,水平素质更高,加上本朝洪武初年所发生的“南北榜”事件,使得大明朝廷上下达成了共识,东南地区的官员们都刻意的增加了这些地区考试的难度,以平衡文化差距较大的南北之分。
但是这一次是怎么了?难度如此之低?所有题目都中规中矩,没有出现偏题怪题,甚至于这个难度还不如县试的时候所出的那道无情搭,到底是什么情况?
不过既然这道题目出了,不写白不写,郑光不相信自己是钻了空子,正好拿到了简单级别的卷子,所有六套题目的难度一定是一样的,否则范庆这个知府就别想做下去了,口水都能淹死他,自己也会面临及其不妙的境地,范庆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规矩而不以也,惟恃此明与巧矣。
简单的题目,自然不难,破题破的也很轻松,一念至此,郑光吃光了烧卖,迅速净手,然后拿起笔就开始打草稿——夫规也、矩也,不可不以者也;不可不以而不以焉,殆深恃此明与巧乎……
大明朝写八股文的字数要求不高,最多也别超过五百字,否则就会落了下乘,文章以短小精悍为最佳,再说了,考官都是真正的官员,寻常事物也繁忙,看那么多的文章,也会产生疲劳感,适当缩短文章,使之更加紧凑,容易得到考官的好感。
郑光觉得没有必要在考试里做出头鸟,把文章写得锋芒毕露,这样只会在无根基的时候就做出头鸟,那结果自然不言而喻,无论是自己还是前任,郑光总是习惯于隐藏锋芒,把实力全部隐藏起来,在没有足够把握的时候,不能贸然出头,否则下场会很不好,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更赞扬“中庸之道”,以至于出现一个改革家,都像是异端。
中庸之道是大明帝国治国的基本思想,那么,为国选材的科举考试自然也把持着这样的思想,官员们也都把持着这种想法,他们乐于见到后辈们继承他们的衣钵,混日子,得过且过,绝对不愿意看到锋芒毕露的热血青年搅乱这一池浑水。
一片八股文,郑光写了四百余字,中规中矩,中正平和,完全按照圣人思想所写,没有自己的东西在里面,再挑剔的考官也找不出这篇文章的缺点,虽然不太可能出彩,不过绝对是没有问题的,就看范庆怎么处理了……想到这里,郑光又把目光投向了范庆所在地,私下里贪杯好酒的“范伟”,此时正端正地坐在桌前,拿着一本书在看……
一定要找他讨个说法!
郑光完全不在意他的知府身份,或者说下意识的不在意。
使用标准字体把文章誊写完毕,看着工工整整的卷面,标准的如同印刷一般的字体,郑光自己都对卷面表示满意,再次检查了一番,确保没有任何错误之后,郑光看了看天色,大约是下午三四点钟的天色,按照本次考试的要求,交了卷子就可以回去等消息了,不过考场里目前还没有别人交卷,郑光觉得第一个交卷似乎不太好。
以前考试的时候,郑光也从未第一个交卷,总要等到有人交卷了,自己才跟上去,这样可以不那么引人注目,不过吃完了食盒里最后的酱肉之后,却还没有人交卷,眼看着夕阳西下,郑光绝对不想挑灯夜等,于是果断打理了一下自己,站起身子,众目睽睽之下拿起卷纸走到范庆面前,双手递上考卷:“学生郑光交卷。”
范庆饶有兴趣的看着眼前明明知道自己是范伟还一本正经的小兄弟郑光,心里觉得好笑,不过面上也不表现出来,两人的关系在郑光真的做官之前不能暴露,范庆自然也不会做这样的事情,于是面带威严之色的接过考卷,扫视一眼,便被漂亮工整的卷面吸引,十分满意,不过嘴上却问道:“第一个交卷,胸有成竹否?”
郑光回答道:“惟问心无愧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