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金鳞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朱慈烺得到游击营军报的时候,已经离开了莱州。在得知高杰的死讯同时,他更在意的是那个李成栋。如果没有记错,此人先从贼,后降明,然后降清,最后反清……实在是将这个时代反复无常的小人行径发挥到了极致。
朱慈烺没有道德洁癖,说穿了就是个实用主义者。只要有能力,愿意遵从他制定的规则,哪怕是欺金盗嫂之辈也不是不能接纳。甚至于吴三桂以及三顺王那样的大汉奸,若是愿意弃暗投明,无论内心有怎样的龌蹉想法,看在消弭内战的份上,他也能够给个善终……只是李成栋,这个为满洲主子三屠嘉定的刽子手,实在有些太重口了。
在这个时空,李成栋还没有犯下那等滔天大罪,能否因此而定罪?
朱慈烺最后还是迈不过心中的坎,道:“这等临阵斩杀主帅的不义之人,实在令人齿冷。念在他及时投降也算保全了我东宫兵士,就让他带人去挖矿吧。罗部呈请的其他奖惩,一应许可。让他们尽快上交战斗总结,交总参谋部刊印发行各局。所获战利品,入徐州府库,造册进呈。”
军令部很快就将朱慈烺的命令传送出去。
朱慈烺这才回到会议室,席间只坐了一人,正是大明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
李邦华作为崇祯朝的重臣,经历过了太多风风雨雨,无论在地方还是中央都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如今每天都有士子赶来投奔皇帝行在,许多也是李邦华的门生故旧。然而这位老臣年纪实在太大了,经历了甲申剧变后,更是满头白发,步履阑珊。
今天李邦华来见朱慈烺,是来商量致仕的事。
朱慈烺优先处理了军务,再回到会客室中已经有了计较。从他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言,能够在工作中结束生命是人生的最好归宿。再从实际角度出发,在这个人力资源匮乏的时期,与其让忠于自己的能臣闲死家中,不如累死在办公室。
他看着李邦华,道:“我实在不舍得放先生回去。论私情,先生在我刚出宫时颇有指导,使我一介稚子能够用人听事,不至于被人蒙蔽,这是大恩。”
“论公,先生历经地方、科道、戎政,通达枢辅,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国家重臣。”朱慈烺叹了口气道:“我看先生还是健朗如故,怎舍得先生致仕呢?”
“人生七十古来稀,老臣如今已经年至古稀,也是历朝致仕的年限,不敢贪恋权位。”李邦华道。
朱慈烺立刻道:“贪恋权位?这从何说起!如今国势不振,神京沦陷,先生若非大忠之心,焉能留在朝堂?”
李邦华苦笑道:“老臣实在不堪驱驰……”
“姜尚八十方拜相,先生才七十……哦!对了!”朱慈烺抚掌站起:“先生的确不宜四处奔走。是这,我正想单独成立一个司署,将朝廷大略方针、各地要事集于一纸,刊行天下,要人统筹,先生正当得此任。”
“殿下,”李邦华略有吃惊:“这不就是通政司和邸报了么?”
朱慈烺笑道:“其实就是要从通政司手里将这差事独立出来,也不称邸报,只称《皇明通报》。以后银台只做收受内外奏章的事,简单来说,只进不出。”
邸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汉早期,唐朝时出现了雕版邸报,宋朝时固定了发行时间。明朝的邸报发行归通政使司负责,到了崇祯十一年开始用活字印刷术,虽然质量较之雕版的邸报差了许多,但胜在刊印及时。
作为自己的喉舌,朱慈烺当然不能允许别人染指。只要《皇明通报》能够打开市场,确立舆论界的地位,成为公认的朝堂风向标,那么日后无论皇帝做出何等动作,都扼制不了东宫传出的声音,也无法削弱东宫在士林的影响力。
... -->>
朱慈烺得到游击营军报的时候,已经离开了莱州。在得知高杰的死讯同时,他更在意的是那个李成栋。如果没有记错,此人先从贼,后降明,然后降清,最后反清……实在是将这个时代反复无常的小人行径发挥到了极致。
朱慈烺没有道德洁癖,说穿了就是个实用主义者。只要有能力,愿意遵从他制定的规则,哪怕是欺金盗嫂之辈也不是不能接纳。甚至于吴三桂以及三顺王那样的大汉奸,若是愿意弃暗投明,无论内心有怎样的龌蹉想法,看在消弭内战的份上,他也能够给个善终……只是李成栋,这个为满洲主子三屠嘉定的刽子手,实在有些太重口了。
在这个时空,李成栋还没有犯下那等滔天大罪,能否因此而定罪?
朱慈烺最后还是迈不过心中的坎,道:“这等临阵斩杀主帅的不义之人,实在令人齿冷。念在他及时投降也算保全了我东宫兵士,就让他带人去挖矿吧。罗部呈请的其他奖惩,一应许可。让他们尽快上交战斗总结,交总参谋部刊印发行各局。所获战利品,入徐州府库,造册进呈。”
军令部很快就将朱慈烺的命令传送出去。
朱慈烺这才回到会议室,席间只坐了一人,正是大明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
李邦华作为崇祯朝的重臣,经历过了太多风风雨雨,无论在地方还是中央都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如今每天都有士子赶来投奔皇帝行在,许多也是李邦华的门生故旧。然而这位老臣年纪实在太大了,经历了甲申剧变后,更是满头白发,步履阑珊。
今天李邦华来见朱慈烺,是来商量致仕的事。
朱慈烺优先处理了军务,再回到会客室中已经有了计较。从他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言,能够在工作中结束生命是人生的最好归宿。再从实际角度出发,在这个人力资源匮乏的时期,与其让忠于自己的能臣闲死家中,不如累死在办公室。
他看着李邦华,道:“我实在不舍得放先生回去。论私情,先生在我刚出宫时颇有指导,使我一介稚子能够用人听事,不至于被人蒙蔽,这是大恩。”
“论公,先生历经地方、科道、戎政,通达枢辅,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国家重臣。”朱慈烺叹了口气道:“我看先生还是健朗如故,怎舍得先生致仕呢?”
“人生七十古来稀,老臣如今已经年至古稀,也是历朝致仕的年限,不敢贪恋权位。”李邦华道。
朱慈烺立刻道:“贪恋权位?这从何说起!如今国势不振,神京沦陷,先生若非大忠之心,焉能留在朝堂?”
李邦华苦笑道:“老臣实在不堪驱驰……”
“姜尚八十方拜相,先生才七十……哦!对了!”朱慈烺抚掌站起:“先生的确不宜四处奔走。是这,我正想单独成立一个司署,将朝廷大略方针、各地要事集于一纸,刊行天下,要人统筹,先生正当得此任。”
“殿下,”李邦华略有吃惊:“这不就是通政司和邸报了么?”
朱慈烺笑道:“其实就是要从通政司手里将这差事独立出来,也不称邸报,只称《皇明通报》。以后银台只做收受内外奏章的事,简单来说,只进不出。”
邸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汉早期,唐朝时出现了雕版邸报,宋朝时固定了发行时间。明朝的邸报发行归通政使司负责,到了崇祯十一年开始用活字印刷术,虽然质量较之雕版的邸报差了许多,但胜在刊印及时。
作为自己的喉舌,朱慈烺当然不能允许别人染指。只要《皇明通报》能够打开市场,确立舆论界的地位,成为公认的朝堂风向标,那么日后无论皇帝做出何等动作,都扼制不了东宫传出的声音,也无法削弱东宫在士林的影响力。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