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唐朝那些事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俗话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这句话确实是至理哲言,点出为何“括户”与“括田”的结果会有那么大的差异。
“括田”确实影响很多人的利益,遭到很大的反对。但田地在那里,朝廷的规定也摆着,只要皇帝支持,穷追不舍,最多派人实际丈量,总能揪出来;而人就不同了,没有合适的诱因,天下逃户那么多,他们就是不出来自首,你怎么一个一个抓呢?
但括户没有进展后,却让原来对括田不满的人找到了生事的借口,加上确实有些派往地方的御史为了达成绩效,强迫地方造假数字的情况也偶有发生,朝廷官员对括户的反弹声浪于是有增无减,甚至把两件事情结合在一起反对。
例如河南府阳翟县尉皇甫憬就上书皇帝反对检田及括户。他提出的理由是,各道判官把人聚集在田埂上丈量土地,耗费许多时间,以致误了农忙的时段;而且地方官员为了讨好各道判官,常常不顾实际状况,只根据户籍的名字来征收租调,不管实际的状况,造成摊派之风大盛,百姓不堪其苦。而左拾遗杨相如也上书表示地方都反应“括户”造成很大的不便。
李隆基有鉴于此,于是召开会议讨论。在会议上,因为侍中源乾曜及中书舍人陆坚都积极赞成继续推动括户的政策,加上此时检田已有初步的成效,于是李隆基下定决心继续括户。
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括户所造成的纷争仍然持续,李隆基忧心不已,有时候甚甚至烦恼到晚上睡不着。这时候,他决定再次召见宇文融。来了解实际的情况及建议对策。宇文融这时候刚从外地回来,被召入武英殿面圣,一见到他。皇帝就急着问宇文融检田及括户政策执行的状况。
宇文融很坦白地回答皇帝,检田政策已经有很大的成效。预计可以检出田土约八十万顷,大概是原来登记田土的十分之一以上;但括户的问题则目前确实还没有很好的进展,自首的逃户仍然寥寥无几。
皇帝于是问道:
“那卿以为问题何在?”
宇文融看着皇帝充满血丝的眼睛,想说皇上不知已经几日不能好好安眠,他感动了,这是一个爱民的好皇帝啊!自己一定要尽全力来做好这件事,让圣上没有后顾之忧。
宇文融回答道:
“皇上,自从开元九年微臣上奏,请求检括天下户口。至今已有三年。其间对逃户之责,不可谓不严;所派各地判官,也都善尽督导的责任;包含州县官员,初期虽然有些观望,但如今也都能配合投入。惜三年以来,成效不如预期,臣也常在思考其中原因何在?“
“那如今你思考出来了吗?“
“微臣如今已略知其缘由!“
“卿快快奏来!“
(连载更新)
“是!微臣以为,我们虽然使用严刑要求百姓自首,但如果自首后没有生路,百姓就不会有意愿。“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如果我们没有提供老百姓自首后的出路,以及自首的动机。即使实施再严格的法令,也无法使百姓配合,所以核心在朝廷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政策给百姓。“
“有理!“
“微臣建议,对于流亡自首的百姓,在赋税的优惠上,应当加强。除了每丁(男生)交1500文的税钱外:目前没有占有田地的,免除未来六年的租调;如果已经占有田地的,免除五年的租调。另外对没有田地的客户,政府要协助他们取得土地。可以在原籍/流亡的州县或是土地较宽裕的州县,选择一个地方入籍;刚好臣这次检括田地可以拿来分配给没有土的流民。另外也可鼓励流民开垦荒地。所垦田地,只需适当缴税。无需再负担租调及差役(庸),臣以为,这样的政策必然可以奏效!“
李隆基听了宇文融的陈述后,大为高兴,“嘉其忠谠,堪任以事”,于是马上任命宇文融为“劝农使”,同时颁布“置劝农使诏”,全盘采纳宇文融的提议。
宇文融此次提议,果然产生效果,据史书记载,在宇文融巡行天下,到各地宣读诏书时:“老幼欣悦,唯令是从;多流泪以感朕心,咸吐诚以荷王命”,于是,各州县均有大批逃户自首,“括户”在执行三年后,终于有了一个令人满意的成果。
从数字来看,此次括户大概为国家增加了八十余万的在籍户口数,人口数增加近伍佰万。
在宇文融获得这么大的成就后,他的官位也一路往上升:开元九年,宇文融还只是监察御史(正八品);开元十年,升为殿中侍御史(从七品);开元十一年,升为侍御史(从六品);开元十二年,升为御史中丞(正五品);可以说是一年一迁,以坐直升机的速度上升。
跟官职比起来,上升更大的是他的影响力,因为宇文融掌握天下的户籍跟田土的所有资讯,而且他所派遣出去的判官,职位虽然不高,但州县官员却不能不买账,所以宇文融此时的权势,可以说不下于尚书/侍郎级的中央高官了。
在宇文融如日中天时,朝中的宰相们又是个什么情况呢?
前面说到,开元九年末,张说回锅任相后,形成了三头马车的格局。一开始还算平和,但很快的,张说就找到了一个机会暗算了张嘉贞一把。
这是在开元十年,当时广州都督裴伷先因事下狱,皇帝于是找来几位宰相商量该给他定什么罪。张嘉贞建议皇帝说,打他大板吧!张说在旁说:“不可!”皇帝于是问张说有何建议?张说言道:
“我听说刑罚不应该施展到士大夫的身上,因为他们就在君王的身边,而且这样子才能培养士大夫拥有廉洁的品行与羞耻之心。所... -->>
俗话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这句话确实是至理哲言,点出为何“括户”与“括田”的结果会有那么大的差异。
“括田”确实影响很多人的利益,遭到很大的反对。但田地在那里,朝廷的规定也摆着,只要皇帝支持,穷追不舍,最多派人实际丈量,总能揪出来;而人就不同了,没有合适的诱因,天下逃户那么多,他们就是不出来自首,你怎么一个一个抓呢?
但括户没有进展后,却让原来对括田不满的人找到了生事的借口,加上确实有些派往地方的御史为了达成绩效,强迫地方造假数字的情况也偶有发生,朝廷官员对括户的反弹声浪于是有增无减,甚至把两件事情结合在一起反对。
例如河南府阳翟县尉皇甫憬就上书皇帝反对检田及括户。他提出的理由是,各道判官把人聚集在田埂上丈量土地,耗费许多时间,以致误了农忙的时段;而且地方官员为了讨好各道判官,常常不顾实际状况,只根据户籍的名字来征收租调,不管实际的状况,造成摊派之风大盛,百姓不堪其苦。而左拾遗杨相如也上书表示地方都反应“括户”造成很大的不便。
李隆基有鉴于此,于是召开会议讨论。在会议上,因为侍中源乾曜及中书舍人陆坚都积极赞成继续推动括户的政策,加上此时检田已有初步的成效,于是李隆基下定决心继续括户。
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括户所造成的纷争仍然持续,李隆基忧心不已,有时候甚甚至烦恼到晚上睡不着。这时候,他决定再次召见宇文融。来了解实际的情况及建议对策。宇文融这时候刚从外地回来,被召入武英殿面圣,一见到他。皇帝就急着问宇文融检田及括户政策执行的状况。
宇文融很坦白地回答皇帝,检田政策已经有很大的成效。预计可以检出田土约八十万顷,大概是原来登记田土的十分之一以上;但括户的问题则目前确实还没有很好的进展,自首的逃户仍然寥寥无几。
皇帝于是问道:
“那卿以为问题何在?”
宇文融看着皇帝充满血丝的眼睛,想说皇上不知已经几日不能好好安眠,他感动了,这是一个爱民的好皇帝啊!自己一定要尽全力来做好这件事,让圣上没有后顾之忧。
宇文融回答道:
“皇上,自从开元九年微臣上奏,请求检括天下户口。至今已有三年。其间对逃户之责,不可谓不严;所派各地判官,也都善尽督导的责任;包含州县官员,初期虽然有些观望,但如今也都能配合投入。惜三年以来,成效不如预期,臣也常在思考其中原因何在?“
“那如今你思考出来了吗?“
“微臣如今已略知其缘由!“
“卿快快奏来!“
(连载更新)
“是!微臣以为,我们虽然使用严刑要求百姓自首,但如果自首后没有生路,百姓就不会有意愿。“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如果我们没有提供老百姓自首后的出路,以及自首的动机。即使实施再严格的法令,也无法使百姓配合,所以核心在朝廷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政策给百姓。“
“有理!“
“微臣建议,对于流亡自首的百姓,在赋税的优惠上,应当加强。除了每丁(男生)交1500文的税钱外:目前没有占有田地的,免除未来六年的租调;如果已经占有田地的,免除五年的租调。另外对没有田地的客户,政府要协助他们取得土地。可以在原籍/流亡的州县或是土地较宽裕的州县,选择一个地方入籍;刚好臣这次检括田地可以拿来分配给没有土的流民。另外也可鼓励流民开垦荒地。所垦田地,只需适当缴税。无需再负担租调及差役(庸),臣以为,这样的政策必然可以奏效!“
李隆基听了宇文融的陈述后,大为高兴,“嘉其忠谠,堪任以事”,于是马上任命宇文融为“劝农使”,同时颁布“置劝农使诏”,全盘采纳宇文融的提议。
宇文融此次提议,果然产生效果,据史书记载,在宇文融巡行天下,到各地宣读诏书时:“老幼欣悦,唯令是从;多流泪以感朕心,咸吐诚以荷王命”,于是,各州县均有大批逃户自首,“括户”在执行三年后,终于有了一个令人满意的成果。
从数字来看,此次括户大概为国家增加了八十余万的在籍户口数,人口数增加近伍佰万。
在宇文融获得这么大的成就后,他的官位也一路往上升:开元九年,宇文融还只是监察御史(正八品);开元十年,升为殿中侍御史(从七品);开元十一年,升为侍御史(从六品);开元十二年,升为御史中丞(正五品);可以说是一年一迁,以坐直升机的速度上升。
跟官职比起来,上升更大的是他的影响力,因为宇文融掌握天下的户籍跟田土的所有资讯,而且他所派遣出去的判官,职位虽然不高,但州县官员却不能不买账,所以宇文融此时的权势,可以说不下于尚书/侍郎级的中央高官了。
在宇文融如日中天时,朝中的宰相们又是个什么情况呢?
前面说到,开元九年末,张说回锅任相后,形成了三头马车的格局。一开始还算平和,但很快的,张说就找到了一个机会暗算了张嘉贞一把。
这是在开元十年,当时广州都督裴伷先因事下狱,皇帝于是找来几位宰相商量该给他定什么罪。张嘉贞建议皇帝说,打他大板吧!张说在旁说:“不可!”皇帝于是问张说有何建议?张说言道:
“我听说刑罚不应该施展到士大夫的身上,因为他们就在君王的身边,而且这样子才能培养士大夫拥有廉洁的品行与羞耻之心。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