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孙悟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隋末天下大乱之际,许多隋朝的官吏也纷纷造反,拥兵自立,其中以李渊父子的太原起兵为盛,最终建立唐朝。李渊的次子李世民是诸子中最有才能、胆识过人的一个。他眼见隋朝大势已去,便暗结俊杰,蓄意经略天下。当天下大乱之时,李世民乘机劝父亲起兵。
李渊依李世民及晋阳令刘文静之计,起兵太原,自任大将军,率兵三万余人进攻关中,并于大业十四年在长安建立唐朝。当时割据一方的群雄彼此相互攻伐,人人都想君临全国。唐高祖即位后,乃以李世民为帅,领兵征服群雄。到太宗贞观二年,铲除了割据朔方的梁师都,全国终归统一。
唐朝建立后不久,就爆发一场骨肉相残的政变,即所谓的「玄武门之变」。唐高祖正妻窦后生有四子,三子李玄霸早亡,其余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四子李元吉都随父亲打天下。唐朝建立后,高祖以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秦王李世民自太原起兵到统一全国,战功显赫,早为其兄弟所猜忌。
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是酒色之徒。李建成虽然因是长子而当上太子,但由于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人对打下江山没有贡献,所以时时想陷害功臣李世民。
高祖起兵时,曾与李世民约定,将来一立他为太子,等到高祖即位之后,李世民一再推辞,高祖于是立李建成为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三个人当中,数李世民功劳最大。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谋,而且手下有一批人才。在秦王府中,文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号称十八学士;武有尉迟恭、秦叔宝、程咬金等著名勇将。太子李建成知道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有妒忌,就和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李世民。
李建成、李元吉知道唐高祖宠爱一些妃子,就经常在这些妃面前拍马屁送礼,讨她们的欢喜。于是妃们常常在高祖面前说太子的好话,讲秦王的坏话。唐高祖听信宠妃的话,跟李世民渐渐疏远。
李建成与李元吉多次阴谋陷害李世民,曾联络东宫侍卫长杨文干一同谋害李世民,一日,李世民和唐高祖去李元吉的宅第,李元吉令护军宇文宝等埋伏室内,想借此机会杀了李世民;因李建成担心唐高祖也在,投鼠忌器才没能成功。
后来李建成私下招募壮士二千多人作为东宫卫士,又一面推荐杨文干为庆州总管。高祖出巡仁智宫时,李建成留守,李世民、李元吉随行。于是李建成就密谋想和杨文干里应外合造反预谋篡夺王位。事情败露后,杨文干既道:「一不做,二不休,我不如造反。」
遂引兵攻打宁州。宁州警报,已如雪片般到来,初说被围,继说被陷。高祖慌忙急召李世民请教对策,并允诺李世民回来之后改立李世民为太子。高祖说:「此事有关建成,恐怕多有响应,不如由你亲自前行,等到平乱回来,一定改立你为太子,黜免建成为蜀王。蜀兵脆弱,不足为惧,若再敢跋扈作乱,你也比较容易出兵扫平。」
李世民奉命出兵大败杨文干回朝之后。唐高祖已经还朝,明明知道李建成涉足谋反一事,却不提及改立太子之事。李世民猜到其中已经有了变化,乃付诸一笑。原来是李元吉、李建成靠贿赂拜托嫔妃,高祖被嫔妃之话所迷惑,仍然命令李建成留守京师,只是责备他兄弟不和睦,须当痛改前非。天子无戏言,更何况是易储的问题,事关重大,如何能轻易应许?又如能轻易忘记呢?
有一次,李建成请李世民到东宫喝酒。李世民喝了几盅,忽然感到肚子痛。别人把他扶回家里,他一阵疼痛,竟然呕出血来。李世民此时才明白,原来是李建成在酒里下毒,请医服药总算慢慢好了。
还有一次城南出猎,李建成、李元吉故意让李世民骑一匹悍马想暗算他,李世民一跃上马,追逐一只野鹿,鹿将追到,悍马突然地仆倒。李世民不待马倒下,已经跳出鞍外,等待马仆倒再起,又跃上马身,三仆三跃,丝毫不受伤。向左右之人言道:「生死有命,岂是暗算所能致死?」
李建成听闻其言,不禁失色。等到校猎完毕,又去贿赂尹、张二妃,尹、张二妃向高祖撒娇说:「秦王自言天命所归,将成为真主,他自夸不会有早死的道理。」
高祖听了顿时大怒,先召李建成、李元吉到身边,然后再召李世民当面斥道:「天子自有天命,不是智力就可追求,你为什么专想天子此位?」
世民连忙脱下侯冠低头,向高祖请罪。高祖的忿怒尚未解,突然有一位内监报道:「突厥军大举入寇,前锋已经到达豳州。」
此报恰是李世民的救星。高祖被这消息一惊,才将怒意打消,脸色转变慰勉世民,令他仍戴起侯冠,与他商讨战守事宜。李世民说:「火来水淹,兵来将挡,儿臣愿意出去一战。」
李建成、李元吉想害李世民,但是又怕李世民手下勇将众多,真的动起手来,占不到便宜,就想先把这些勇将收买过来。李建成私下派人送一封信给秦王手下的勇将尉迟恭,表示要跟尉迟恭交朋友,还给尉迟恭送去一车金银。
尉迟恭跟李建成的使者说:「我是秦王的部下,如果私下跟太子来往,而对秦王三心二意,我就成了一个贪利忘义的小人,这样的人对太子又有什么用呢?」说着,他就把一车金银原封不动地退还李建成。
李建成遭到尉迟恭的拒绝,气得要命。当天夜里,李元吉派了一个刺客到尉迟恭家去行刺。尉迟恭早就料到李建成他们不会放过他。一到晚上,故意把大门打开。刺客溜进院子,隔着窗户偷看,只见尉迟恭斜靠在,身边放着长矛。刺客知道他的名气,怕他早有防备,不敢动手,偷偷地溜回去。
李建成、李元吉知道事情失败,接着就入宫见高祖,诬告尉迟恭有谋反之意,高祖竟然欲杀尉迟恭,幸亏李世民入朝请命,才得免罪。
李元吉又派程咬金为康州刺史。程咬金告诉李世民说:「秦王身边之羽翼,若尽被折断,又能存活多久?咬金誓死不去康州,希望秦王能早下决定。」
李世民仍然踌躇无法决定,突然间又接到诏敕,命令房玄龄、杜如晦两人,离开秦王府,于是秦王府的幕僚,人人自危。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妻舅,与房玄龄是莫逆之交,房玄龄私下对他说:「今秦王与太子嫌隙已成,祸乱将要发生,如果不早一点谋策,将祸及社稷。你与秦王关系匪浅,若不劝秦王学周公起兵,保全国家,存亡安危,就在今日。」
长孙无忌告知李世民,李世民又召问杜如晦,杜如晦亦劝李世民听从房玄龄所言。其他的秦王府门客,无不怂恿李世民,赶快订定大计,只有李靖、李世绩两人,不发一言。
那时突厥兵又来犯边界。李建成推荐李元吉为大元帅率军北讨,高祖就将军队交给李元吉。李元吉请调尉迟恭为先锋,并调派秦王府精兵,一同讨伐突厥军,尉迟恭与长孙无忌,秦王府向李世民说道:「秦王,再不做决定,祸事就在眼前。」
李世民说:「同是兄弟,如何忍心下手?」
尉迟恭回答:「谁能不怕死?众人都愿意以死事奉秦王,这就是所谓的天意。天意如此却不争取,必定招殃,秦王何必因为小小仁慈,而不顾大局?」
李世民沉默不答。之后有率更丞唐府官名王晊王府,王晊好像有话要说,但是因为看见长孙无忌与尉迟恭两人在李世民身旁,一时不敢说出。李世民发现王晊脸色有异,于是起身与王晊到密室密谈。王晊说了几句话,就立刻退出王府。
李世民告诉长孙无忌说:「刚才王晊来报,齐王已经跟太子计谋,欲引我与太子到昆明池,为齐王饯行,然后在席前埋伏勇士,置我于死地,太子答应死后以兄弟禅让,立齐王为皇太弟。」
长孙无忌不等待李世民说毕,便向李世民说道:「先发制人,后发为人制。」
李世民叹道:「骨肉相残,古今之大恶,我明明知道祸在旦夕,但需要等待他们先发,然后再仗义出兵征讨,才能出师有名。」
尉迟恭在旁边接着说道:「秦王若再不听敬德的话,敬德就不能留在秦王的左右,与其我们等人束手就杀,还不如就此请辞。」
长孙无忌接着说:「秦王若不听从敬德的话,无忌只有跟从敬德一起离去。」
在一推一扯之间,世民不得不依。李世民再召集秦王府幕僚会议,大家齐声说道:「秦王认为舜的为人如何?」
李世民笑道:「舜是古时圣人,何必这样问?」
众人再说:「假使舜依照他父亲的命令,凿井而不出,必定全身覆盖泥沼而死;修补屋而不下,必定被火烧成灰烬,怎能恩泽于天下,施法于后世?秦王既然知... -->>
在隋末天下大乱之际,许多隋朝的官吏也纷纷造反,拥兵自立,其中以李渊父子的太原起兵为盛,最终建立唐朝。李渊的次子李世民是诸子中最有才能、胆识过人的一个。他眼见隋朝大势已去,便暗结俊杰,蓄意经略天下。当天下大乱之时,李世民乘机劝父亲起兵。
李渊依李世民及晋阳令刘文静之计,起兵太原,自任大将军,率兵三万余人进攻关中,并于大业十四年在长安建立唐朝。当时割据一方的群雄彼此相互攻伐,人人都想君临全国。唐高祖即位后,乃以李世民为帅,领兵征服群雄。到太宗贞观二年,铲除了割据朔方的梁师都,全国终归统一。
唐朝建立后不久,就爆发一场骨肉相残的政变,即所谓的「玄武门之变」。唐高祖正妻窦后生有四子,三子李玄霸早亡,其余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四子李元吉都随父亲打天下。唐朝建立后,高祖以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秦王李世民自太原起兵到统一全国,战功显赫,早为其兄弟所猜忌。
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是酒色之徒。李建成虽然因是长子而当上太子,但由于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人对打下江山没有贡献,所以时时想陷害功臣李世民。
高祖起兵时,曾与李世民约定,将来一立他为太子,等到高祖即位之后,李世民一再推辞,高祖于是立李建成为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三个人当中,数李世民功劳最大。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谋,而且手下有一批人才。在秦王府中,文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号称十八学士;武有尉迟恭、秦叔宝、程咬金等著名勇将。太子李建成知道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有妒忌,就和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李世民。
李建成、李元吉知道唐高祖宠爱一些妃子,就经常在这些妃面前拍马屁送礼,讨她们的欢喜。于是妃们常常在高祖面前说太子的好话,讲秦王的坏话。唐高祖听信宠妃的话,跟李世民渐渐疏远。
李建成与李元吉多次阴谋陷害李世民,曾联络东宫侍卫长杨文干一同谋害李世民,一日,李世民和唐高祖去李元吉的宅第,李元吉令护军宇文宝等埋伏室内,想借此机会杀了李世民;因李建成担心唐高祖也在,投鼠忌器才没能成功。
后来李建成私下招募壮士二千多人作为东宫卫士,又一面推荐杨文干为庆州总管。高祖出巡仁智宫时,李建成留守,李世民、李元吉随行。于是李建成就密谋想和杨文干里应外合造反预谋篡夺王位。事情败露后,杨文干既道:「一不做,二不休,我不如造反。」
遂引兵攻打宁州。宁州警报,已如雪片般到来,初说被围,继说被陷。高祖慌忙急召李世民请教对策,并允诺李世民回来之后改立李世民为太子。高祖说:「此事有关建成,恐怕多有响应,不如由你亲自前行,等到平乱回来,一定改立你为太子,黜免建成为蜀王。蜀兵脆弱,不足为惧,若再敢跋扈作乱,你也比较容易出兵扫平。」
李世民奉命出兵大败杨文干回朝之后。唐高祖已经还朝,明明知道李建成涉足谋反一事,却不提及改立太子之事。李世民猜到其中已经有了变化,乃付诸一笑。原来是李元吉、李建成靠贿赂拜托嫔妃,高祖被嫔妃之话所迷惑,仍然命令李建成留守京师,只是责备他兄弟不和睦,须当痛改前非。天子无戏言,更何况是易储的问题,事关重大,如何能轻易应许?又如能轻易忘记呢?
有一次,李建成请李世民到东宫喝酒。李世民喝了几盅,忽然感到肚子痛。别人把他扶回家里,他一阵疼痛,竟然呕出血来。李世民此时才明白,原来是李建成在酒里下毒,请医服药总算慢慢好了。
还有一次城南出猎,李建成、李元吉故意让李世民骑一匹悍马想暗算他,李世民一跃上马,追逐一只野鹿,鹿将追到,悍马突然地仆倒。李世民不待马倒下,已经跳出鞍外,等待马仆倒再起,又跃上马身,三仆三跃,丝毫不受伤。向左右之人言道:「生死有命,岂是暗算所能致死?」
李建成听闻其言,不禁失色。等到校猎完毕,又去贿赂尹、张二妃,尹、张二妃向高祖撒娇说:「秦王自言天命所归,将成为真主,他自夸不会有早死的道理。」
高祖听了顿时大怒,先召李建成、李元吉到身边,然后再召李世民当面斥道:「天子自有天命,不是智力就可追求,你为什么专想天子此位?」
世民连忙脱下侯冠低头,向高祖请罪。高祖的忿怒尚未解,突然有一位内监报道:「突厥军大举入寇,前锋已经到达豳州。」
此报恰是李世民的救星。高祖被这消息一惊,才将怒意打消,脸色转变慰勉世民,令他仍戴起侯冠,与他商讨战守事宜。李世民说:「火来水淹,兵来将挡,儿臣愿意出去一战。」
李建成、李元吉想害李世民,但是又怕李世民手下勇将众多,真的动起手来,占不到便宜,就想先把这些勇将收买过来。李建成私下派人送一封信给秦王手下的勇将尉迟恭,表示要跟尉迟恭交朋友,还给尉迟恭送去一车金银。
尉迟恭跟李建成的使者说:「我是秦王的部下,如果私下跟太子来往,而对秦王三心二意,我就成了一个贪利忘义的小人,这样的人对太子又有什么用呢?」说着,他就把一车金银原封不动地退还李建成。
李建成遭到尉迟恭的拒绝,气得要命。当天夜里,李元吉派了一个刺客到尉迟恭家去行刺。尉迟恭早就料到李建成他们不会放过他。一到晚上,故意把大门打开。刺客溜进院子,隔着窗户偷看,只见尉迟恭斜靠在,身边放着长矛。刺客知道他的名气,怕他早有防备,不敢动手,偷偷地溜回去。
李建成、李元吉知道事情失败,接着就入宫见高祖,诬告尉迟恭有谋反之意,高祖竟然欲杀尉迟恭,幸亏李世民入朝请命,才得免罪。
李元吉又派程咬金为康州刺史。程咬金告诉李世民说:「秦王身边之羽翼,若尽被折断,又能存活多久?咬金誓死不去康州,希望秦王能早下决定。」
李世民仍然踌躇无法决定,突然间又接到诏敕,命令房玄龄、杜如晦两人,离开秦王府,于是秦王府的幕僚,人人自危。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妻舅,与房玄龄是莫逆之交,房玄龄私下对他说:「今秦王与太子嫌隙已成,祸乱将要发生,如果不早一点谋策,将祸及社稷。你与秦王关系匪浅,若不劝秦王学周公起兵,保全国家,存亡安危,就在今日。」
长孙无忌告知李世民,李世民又召问杜如晦,杜如晦亦劝李世民听从房玄龄所言。其他的秦王府门客,无不怂恿李世民,赶快订定大计,只有李靖、李世绩两人,不发一言。
那时突厥兵又来犯边界。李建成推荐李元吉为大元帅率军北讨,高祖就将军队交给李元吉。李元吉请调尉迟恭为先锋,并调派秦王府精兵,一同讨伐突厥军,尉迟恭与长孙无忌,秦王府向李世民说道:「秦王,再不做决定,祸事就在眼前。」
李世民说:「同是兄弟,如何忍心下手?」
尉迟恭回答:「谁能不怕死?众人都愿意以死事奉秦王,这就是所谓的天意。天意如此却不争取,必定招殃,秦王何必因为小小仁慈,而不顾大局?」
李世民沉默不答。之后有率更丞唐府官名王晊王府,王晊好像有话要说,但是因为看见长孙无忌与尉迟恭两人在李世民身旁,一时不敢说出。李世民发现王晊脸色有异,于是起身与王晊到密室密谈。王晊说了几句话,就立刻退出王府。
李世民告诉长孙无忌说:「刚才王晊来报,齐王已经跟太子计谋,欲引我与太子到昆明池,为齐王饯行,然后在席前埋伏勇士,置我于死地,太子答应死后以兄弟禅让,立齐王为皇太弟。」
长孙无忌不等待李世民说毕,便向李世民说道:「先发制人,后发为人制。」
李世民叹道:「骨肉相残,古今之大恶,我明明知道祸在旦夕,但需要等待他们先发,然后再仗义出兵征讨,才能出师有名。」
尉迟恭在旁边接着说道:「秦王若再不听敬德的话,敬德就不能留在秦王的左右,与其我们等人束手就杀,还不如就此请辞。」
长孙无忌接着说:「秦王若不听从敬德的话,无忌只有跟从敬德一起离去。」
在一推一扯之间,世民不得不依。李世民再召集秦王府幕僚会议,大家齐声说道:「秦王认为舜的为人如何?」
李世民笑道:「舜是古时圣人,何必这样问?」
众人再说:「假使舜依照他父亲的命令,凿井而不出,必定全身覆盖泥沼而死;修补屋而不下,必定被火烧成灰烬,怎能恩泽于天下,施法于后世?秦王既然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