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2/2)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汉末烽烟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哥报仇,外甥不给舅舅报仇的道理?
当他拿这话去问蹇硕时,对方示意他附耳过来,在他耳边轻声说了一句话。
"当真!"张让脸上的震惊,丝毫不比听到要诛杀何进时少。
"我会拿自己的命开玩笑么?"蹇硕道。
思索片刻,张让也一咬牙:"就这么办!我去找其他中常..."
"万万不可!此事你知我知就行,一旦宣扬开去,难保不会泄露!这宫中是你掌管,我先前已经派人去封锁宫门,你赶紧下令,叫你的人不要阻拦!稍后我调人马进来,你也放行!剩下的,交给我!"
张让也不迟疑,当即应下,便去准备。蹇硕又想一阵,召过一名侍卫:"去,叫潘隐来见我!"
就在宫中密谋准备之时,大将军何进的官邸,突然来了黄门内侍,言说天子宣召。
一听这消息,何进也大感意外。天子病重,已经许久不见大臣,怎么突然就要召见自己?内侍催促甚急,他却不急着出发。
思前想后,忽意识到,这是皇帝妹夫要托孤啊!自己那外甥乃是嫡长子,一旦今上崩殂,他就是理所当然的新君,只因年少,皇后妹妹定要临朝听政,自己不正是最合适的托孤大臣么?
一念至此,再不怀疑。当即坐上车,直奔皇宫而去。
但在路上,大将军又起疑心,天子病了这许久,若说托孤,早就该托了,何至于拖到现在?便问那传诏的内侍,现在是谁侍奉在天子近前?当听说是中常侍张让时,心下便有些犹豫。
"大将军,到了。"
这一声唤,把何进从繁杂的思绪中惊醒,迷迷糊糊地下得车来,一望前头宫门,便有些踌躇不前。
"大将军,请。"传诏的内侍催促着。
都到了这里,不进宫是不行了。何进深吸一口气,紧攥着剑柄挪动了脚步。
那宫门前,有一人,正长身负手而立,见何进到,急忙趋步上前去迎。何进一见他,心中稍稍安定了些,对方是西园上军司马潘隐,跟他多年的交情了。他既在此处,想必不会有事。
"潘司马,许久不见,近来可好?"何进打着招呼。
潘隐并不说话,只侧身躬迎,却偏抬起头,直视着他。事出突然,何进也无暇多想,脚下一动,便要朝宫门内去。
那步子迈出去,却停在半空,很快又收回来了。拿眼角余光去看潘隐时,却见对方还保持着那姿势。
他这是...
突然,一个念头在脑海中升起,何进攥着剑柄的手竟捏出一把冷汗来!
见宫门内外,执戟的卫士林立,他直感一颗心快到了嗓子眼。不敢转身,只后退着向马车方向过去。他的护从武士们都没弄明白,大将军作甚?宫门前还玩倒退呢?
就在一刹那,何进突然转身,几个大步就窜上马车,那赶车的只感觉一阵风刮过,随即便听得大将军刻意压低的吼声:"去北军大营!叫袁绍马上来!"
汉中平六年,公元一年,四月十一日,大汉皇帝刘宏病逝,谥"孝灵",葬陵。
十三日,嫡长子刘辩即皇帝位,尊其母何氏为皇太后,临朝听政。何太后旋即命其兄大将军何进参录尚书事,又任命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与何进共掌朝政。袁隗,是袁绍的叔叔。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
世人只道是旧君逝世,新君即位,却不知这其间有着多少凶险诡诈,亦不知随后,将会有多少刀光剑影,数百年未有之大乱,已酝酿许久,即将爆发!
七月,在遥远的北方幽州,灵帝去世的消息才刚刚传开。刘虞率武戴孝哭祭,据说那天太尉哭得很伤心。也不知道是为灵帝去世悲伤,还是为即将到来的乱世而忧心?
朱广仍旧在为母亲守丧,在这期间,他没出过一次门,也不见任何客人,郡中都称道。田畴劝了刘虞好几次,尤其是在灵帝去世的消息传来以后,他力谏刘太尉,新君即年幼,太后听政,外戚把持了权柄,势必与宦官水火不容,朝中局势无法预测。地方上,又纷乱四起,幽州不得不防。
在这种时候,勇武善战,颇有见识,且在塞外塞内都有一定影响力的朱广不可或缺。太尉应该以恩义感之,以利害说之,以兵柄授之,请朱广出来帮忙。
刘虞虽然也动过心,但最终却没有采纳。不是他不信任朱广,而是因为,怎么好叫一个正在替母亲守丧的孝子出来奔波?
这一日,身兼太尉与幽州牧的刘伯安正与幕僚们商议加开胡市。上谷宁城的胡市自重开以来,客商云集,诸胡欢悦。而渔阳的盐铁开采也进展顺利,如果再开加一处胡市,乐观地估计,明年,幽州就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再从冀州青州调官费来补贴。
幕僚们意见不一,有人建议就近开在渔阳,也有人说,应该开在代郡。但最合适的右北平却没有人说。
正讨论时,一假左抢入堂中,刘太尉顿时不喜,正要申斥时,那佐吏倒抢在前头:"太尉!朝廷的使者到了!"
堂上顿时议论四起,自青徐黄巾复起,冀州黑山为患以来,道路几乎隔绝,向来不闻有朝廷使者能达到幽州的,这是所为何来?
刘虞也觉得不可思议:"朝廷使者?现在何处?"
"已进了城!正投幕府而来!"
刘虞略一思索,即起身道:"快,跟我去迎!"
东曹掾程绪立马劝住:"太尉位列三公,掌州牧之重,又是大汉宗亲,且来的并非天使,何必亲自去迎?"
刘虞看他一眼,正色道:"天下纷争不断,我这是要叫使者知道,我刘虞敬畏朝廷!"语毕,大步朝外走去。
幕僚们面面相觑,赶紧跟上。
齐周田畴对视一眼,都觉得意外,莫非,是新君即位,来封赏太尉这位元老大臣的?
当刘虞引一班幕僚列在府门前时,便见几辆马车,在铠甲鲜明,衣袍灿烂的骑士护卫之下,投这边过来。
马车停住,那最前一辆上下来的人,颇有姿仪,腰间佩着印绥,一见刘虞,便加快了脚步。到刘虞跟前,执礼甚恭:"太尉,别来无恙否?"
刘虞显然是认识他的,还礼道:"有劳挂怀,一切都好,堂上请。"
那使者姓许,如今在光禄勋下作议郎,刘虞在洛任宗正时就相识。当时请到堂上坐定,那许议郎将他好一顿推崇。
备说自己此次北来,沿途所见,不是盗贼四起,就是黄巾猖獗,山河残破,民不聊生。独一入幽州地界,却见秩序井然,百姓安居,真乃世外之净土也。刘太尉,不愧是朝廷重臣!国家元勋!
刘虞再三谦让,归功于自己的幕僚和幽州官员们。
闲话说毕,那堂上众人都等着他说明来意,却见这位许议郎的眼光四处游动,好像在寻找着什么。刘虞见状,便替他介绍,许议郎客气地应承着,并没有多余的话。
"太尉的幕僚,都在此处?"
"太尉,州牧,两府幕僚俱在此处。"
许议郎眉头一皱:"不是,有一位两辞议郎而不就的高人么?"
堂上一时沉默,幕僚们你看我,我看你,什么情况?这人说的,该是朱广?齐周田畴悄悄交换眼色,不知道为什么,两人眼中都有一丝欣喜的色彩在。
刘虞反应慢一拍,但也很快回过神来,他说的是朱广?怪了,朱广这两年在幽州确实是声名鹊起,但也不至于连光禄勋的清贵们也熟知至此?
"我幕下武猛从事朱广,之前因破贼平叛之功,朝廷曾两度召为议郎,但皆因故辞不就。眼下,正居家守丧,不问他事。怎么?许议郎也知道朱广之名?"
许议郎闻言笑道:"别人或许不知,光禄勋之下却是无人不晓。辞议郎不就的,有,但辞两回的,倒是仅见。"语至此处,他脸上笑容一敛"守丧?莫非,家中有变故?"
刘虞还未及回答,那东曹掾程绪已不耐道:"议郎此来,专为朱广?"
许议郎一怔,什么人这是?我堂堂朝廷使者,官居议郎,我这正跟刘太尉说话,有你插嘴的份?
但碍着刘虞的面子,也不便发作,清清嗓子,遂道:"新君即位,大赦天下,封赏群臣。太尉帝室之胄,身份尊崇,历官皆有政声,大将军也是素来仰慕的。之前,大将军已奏明了天子,加太尉官爵食邑,奈何群贼四起,道路隔绝,天使中道而还。此番,我受命赴各州公干,临行前,大将军特意嘱咐,若到幽州,定向太尉言明。"
幕僚们听了,才知这位是来安抚地方的。刘虞自然要表个态,谦虚几句,那许议郎又褒奖了幕僚们,极力称赞幽州地处边陲,却能与鲜卑讲和,平定二张乌丸叛乱,在青徐冀诸州动乱的情况下,幽州却是一枝独秀,难能可贵。闲话说了好一阵,他又旧事重掉:"呃,那位朱从事..."(未完待续)
哥报仇,外甥不给舅舅报仇的道理?
当他拿这话去问蹇硕时,对方示意他附耳过来,在他耳边轻声说了一句话。
"当真!"张让脸上的震惊,丝毫不比听到要诛杀何进时少。
"我会拿自己的命开玩笑么?"蹇硕道。
思索片刻,张让也一咬牙:"就这么办!我去找其他中常..."
"万万不可!此事你知我知就行,一旦宣扬开去,难保不会泄露!这宫中是你掌管,我先前已经派人去封锁宫门,你赶紧下令,叫你的人不要阻拦!稍后我调人马进来,你也放行!剩下的,交给我!"
张让也不迟疑,当即应下,便去准备。蹇硕又想一阵,召过一名侍卫:"去,叫潘隐来见我!"
就在宫中密谋准备之时,大将军何进的官邸,突然来了黄门内侍,言说天子宣召。
一听这消息,何进也大感意外。天子病重,已经许久不见大臣,怎么突然就要召见自己?内侍催促甚急,他却不急着出发。
思前想后,忽意识到,这是皇帝妹夫要托孤啊!自己那外甥乃是嫡长子,一旦今上崩殂,他就是理所当然的新君,只因年少,皇后妹妹定要临朝听政,自己不正是最合适的托孤大臣么?
一念至此,再不怀疑。当即坐上车,直奔皇宫而去。
但在路上,大将军又起疑心,天子病了这许久,若说托孤,早就该托了,何至于拖到现在?便问那传诏的内侍,现在是谁侍奉在天子近前?当听说是中常侍张让时,心下便有些犹豫。
"大将军,到了。"
这一声唤,把何进从繁杂的思绪中惊醒,迷迷糊糊地下得车来,一望前头宫门,便有些踌躇不前。
"大将军,请。"传诏的内侍催促着。
都到了这里,不进宫是不行了。何进深吸一口气,紧攥着剑柄挪动了脚步。
那宫门前,有一人,正长身负手而立,见何进到,急忙趋步上前去迎。何进一见他,心中稍稍安定了些,对方是西园上军司马潘隐,跟他多年的交情了。他既在此处,想必不会有事。
"潘司马,许久不见,近来可好?"何进打着招呼。
潘隐并不说话,只侧身躬迎,却偏抬起头,直视着他。事出突然,何进也无暇多想,脚下一动,便要朝宫门内去。
那步子迈出去,却停在半空,很快又收回来了。拿眼角余光去看潘隐时,却见对方还保持着那姿势。
他这是...
突然,一个念头在脑海中升起,何进攥着剑柄的手竟捏出一把冷汗来!
见宫门内外,执戟的卫士林立,他直感一颗心快到了嗓子眼。不敢转身,只后退着向马车方向过去。他的护从武士们都没弄明白,大将军作甚?宫门前还玩倒退呢?
就在一刹那,何进突然转身,几个大步就窜上马车,那赶车的只感觉一阵风刮过,随即便听得大将军刻意压低的吼声:"去北军大营!叫袁绍马上来!"
汉中平六年,公元一年,四月十一日,大汉皇帝刘宏病逝,谥"孝灵",葬陵。
十三日,嫡长子刘辩即皇帝位,尊其母何氏为皇太后,临朝听政。何太后旋即命其兄大将军何进参录尚书事,又任命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与何进共掌朝政。袁隗,是袁绍的叔叔。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
世人只道是旧君逝世,新君即位,却不知这其间有着多少凶险诡诈,亦不知随后,将会有多少刀光剑影,数百年未有之大乱,已酝酿许久,即将爆发!
七月,在遥远的北方幽州,灵帝去世的消息才刚刚传开。刘虞率武戴孝哭祭,据说那天太尉哭得很伤心。也不知道是为灵帝去世悲伤,还是为即将到来的乱世而忧心?
朱广仍旧在为母亲守丧,在这期间,他没出过一次门,也不见任何客人,郡中都称道。田畴劝了刘虞好几次,尤其是在灵帝去世的消息传来以后,他力谏刘太尉,新君即年幼,太后听政,外戚把持了权柄,势必与宦官水火不容,朝中局势无法预测。地方上,又纷乱四起,幽州不得不防。
在这种时候,勇武善战,颇有见识,且在塞外塞内都有一定影响力的朱广不可或缺。太尉应该以恩义感之,以利害说之,以兵柄授之,请朱广出来帮忙。
刘虞虽然也动过心,但最终却没有采纳。不是他不信任朱广,而是因为,怎么好叫一个正在替母亲守丧的孝子出来奔波?
这一日,身兼太尉与幽州牧的刘伯安正与幕僚们商议加开胡市。上谷宁城的胡市自重开以来,客商云集,诸胡欢悦。而渔阳的盐铁开采也进展顺利,如果再开加一处胡市,乐观地估计,明年,幽州就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再从冀州青州调官费来补贴。
幕僚们意见不一,有人建议就近开在渔阳,也有人说,应该开在代郡。但最合适的右北平却没有人说。
正讨论时,一假左抢入堂中,刘太尉顿时不喜,正要申斥时,那佐吏倒抢在前头:"太尉!朝廷的使者到了!"
堂上顿时议论四起,自青徐黄巾复起,冀州黑山为患以来,道路几乎隔绝,向来不闻有朝廷使者能达到幽州的,这是所为何来?
刘虞也觉得不可思议:"朝廷使者?现在何处?"
"已进了城!正投幕府而来!"
刘虞略一思索,即起身道:"快,跟我去迎!"
东曹掾程绪立马劝住:"太尉位列三公,掌州牧之重,又是大汉宗亲,且来的并非天使,何必亲自去迎?"
刘虞看他一眼,正色道:"天下纷争不断,我这是要叫使者知道,我刘虞敬畏朝廷!"语毕,大步朝外走去。
幕僚们面面相觑,赶紧跟上。
齐周田畴对视一眼,都觉得意外,莫非,是新君即位,来封赏太尉这位元老大臣的?
当刘虞引一班幕僚列在府门前时,便见几辆马车,在铠甲鲜明,衣袍灿烂的骑士护卫之下,投这边过来。
马车停住,那最前一辆上下来的人,颇有姿仪,腰间佩着印绥,一见刘虞,便加快了脚步。到刘虞跟前,执礼甚恭:"太尉,别来无恙否?"
刘虞显然是认识他的,还礼道:"有劳挂怀,一切都好,堂上请。"
那使者姓许,如今在光禄勋下作议郎,刘虞在洛任宗正时就相识。当时请到堂上坐定,那许议郎将他好一顿推崇。
备说自己此次北来,沿途所见,不是盗贼四起,就是黄巾猖獗,山河残破,民不聊生。独一入幽州地界,却见秩序井然,百姓安居,真乃世外之净土也。刘太尉,不愧是朝廷重臣!国家元勋!
刘虞再三谦让,归功于自己的幕僚和幽州官员们。
闲话说毕,那堂上众人都等着他说明来意,却见这位许议郎的眼光四处游动,好像在寻找着什么。刘虞见状,便替他介绍,许议郎客气地应承着,并没有多余的话。
"太尉的幕僚,都在此处?"
"太尉,州牧,两府幕僚俱在此处。"
许议郎眉头一皱:"不是,有一位两辞议郎而不就的高人么?"
堂上一时沉默,幕僚们你看我,我看你,什么情况?这人说的,该是朱广?齐周田畴悄悄交换眼色,不知道为什么,两人眼中都有一丝欣喜的色彩在。
刘虞反应慢一拍,但也很快回过神来,他说的是朱广?怪了,朱广这两年在幽州确实是声名鹊起,但也不至于连光禄勋的清贵们也熟知至此?
"我幕下武猛从事朱广,之前因破贼平叛之功,朝廷曾两度召为议郎,但皆因故辞不就。眼下,正居家守丧,不问他事。怎么?许议郎也知道朱广之名?"
许议郎闻言笑道:"别人或许不知,光禄勋之下却是无人不晓。辞议郎不就的,有,但辞两回的,倒是仅见。"语至此处,他脸上笑容一敛"守丧?莫非,家中有变故?"
刘虞还未及回答,那东曹掾程绪已不耐道:"议郎此来,专为朱广?"
许议郎一怔,什么人这是?我堂堂朝廷使者,官居议郎,我这正跟刘太尉说话,有你插嘴的份?
但碍着刘虞的面子,也不便发作,清清嗓子,遂道:"新君即位,大赦天下,封赏群臣。太尉帝室之胄,身份尊崇,历官皆有政声,大将军也是素来仰慕的。之前,大将军已奏明了天子,加太尉官爵食邑,奈何群贼四起,道路隔绝,天使中道而还。此番,我受命赴各州公干,临行前,大将军特意嘱咐,若到幽州,定向太尉言明。"
幕僚们听了,才知这位是来安抚地方的。刘虞自然要表个态,谦虚几句,那许议郎又褒奖了幕僚们,极力称赞幽州地处边陲,却能与鲜卑讲和,平定二张乌丸叛乱,在青徐冀诸州动乱的情况下,幽州却是一枝独秀,难能可贵。闲话说了好一阵,他又旧事重掉:"呃,那位朱从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