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浴火重生大同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卫青这阵子忙得不可开交,原因是他正在主持开发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银河计划。自从高纯硅提炼成功以后,这项计划就进入了冲刺阶段,方舟研究院为此专门在上海市郊设立了一个‘硅谷‘研究所,由卫青担任所长,他手下的40名大学生也被他集体收编,成了‘硅谷‘的研究员。
高纯硅的提炼只解决了设备制造的瓶颈,卫青主要负责操作系统的开发。仍然是软硬件齐上,方舟一边制造原型机,卫青一边设计电脑的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这两种语言都是提供人机交流的最基础环节,机器语言实际上就是二进制机器码,汇编则提升为助记符号形式。万事开头难,所有工作都要一点一滴地从头开始干。
事实上无论机器码或汇编语言,在方舟电脑中都是现成的,直接套用即可,但任安平坚持认为,只有从一开始就彻底抛弃以英文字母为基础的汇编语言,纯以汉语表达,才能真正确立中国信息产业的主导权。
这个想法自然是很不错的,但实践起来难度也不小。这是由于英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仅凭二十六个字母就能组成千变万化的词组,十分便利;而中国文字局限于方块字型,光汉字输入就很复杂。不过这难不倒卫青这位电脑天才。
所谓人机交流,无非两个环节--输入和输出。简单地说,就是让只认得1和0这两个代号的计算机充当中介,以人为规定的格式将数据还原为0和1,交给计算机进行高速简单运算,再用人类能够理解的格式输出运算结果。
先说输出环节,最佳的输出设备自然是显示器。为了节约成本,方舟研究院直接采用了德国人费迪南德·布劳恩在1897年发明的阴极射线显像管。用云母等绝缘材料制成光电靶,把光电靶装在阴极射线管内。再在光电靶的背面涂上一层金属,正面分布有许多光电金属的‘小岛‘,这种光电金属受到光照射时就会放射出电子。当光线聚焦到光电靶的正面时,每个小岛放射出的电子数目就会同投射光强弱成正比,这样在光电靶上就构成了一幅电荷图像。
根据这一原理,方舟专家们研制的第一代显示器工作原理是:以电子枪对光电靶进行扫描,扫过每个圆点的时间正好是足以摄取其电荷的时间,使光电靶的金属正背两面的小岛形成一个个小型电容器,每个都带有一定的电荷。当扫描电子束取代了失去的电子时,每个小岛就会连续向金属背面反射它自己的电荷,在金属板上产生的电压变化的顺序,也就是得到了代表图像的视频信号。这些信号再通过电线传递到接收机上,由另一支电子枪把图像画上荧光屏。虽然这种电子扫描装置所产生的图像暗而模糊,但也足以应用了。
至于汉字内码方面,方舟电脑中有现成的字模和点阵字库,本来只需与银河原型机的存储磁盘对接即可实现传输,但限于工业水平,实在生产不出符合方舟电脑标准的高级接口,所以只得以人工输入来完成这项工作,将五千多个汉字字模一个一个输入原型机磁盘中,工作量相当大。好在卫青手下有40个人一起干,倒也不算什么难事。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实现汉字指令及文本的输入?在这方面卫青费了不少脑细胞。经深思熟虑,卫青首先修改了方舟的标准键盘,取消了所有英文字母,代之以简洁的中文,如‘ESC‘改为‘取消‘、‘ENTER‘改为‘确定‘。
问题的关键在于,英文键盘上的二十六个字母怎么改?卫青首先想到的方案是,自创一套汉语注音符,以拼音法输入。但随即意识到,汉语中同音字过多,如果以此作为中文录入的基本手段,难免占用过多系统资源。这点资源在现代计算机上可能不算什么,但用在原始的晶体管计算机上实在很不划算,于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经过卫青长时间的反复比较,分析各种输入法的优劣,最终选定了‘五笔字形‘。原因很简单,五笔字型最符合汉字的构造原理,输入过程相当于用键盘在计算机上拼字。只要把系统内置的点阵字模逐字标记,一一对应到所属的键盘位置和顺序,即可实现汉字的快速输入。这项工作看起来极其繁重,实际上第一代计算机所要求的功能仅限于数学模型的运算,所以真正需要用到的汉字指令很少,编程语言也可以设计得很简洁,因此只需要二百多个常用字而已,其余的可以留待日后慢慢补充。
平心而论,第一代计算机以中文为基础语言,客观上是舍近求远的行为。其主要缺点是虚耗系统资源,在操作上也不如英语编程那么便利。之所以刻意如此,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为了便于国民学习。在这些现代人曾经经历过的时代中,几乎任何一台电脑都以英语为基础语言,一个中国人如果不熟悉英语,就很难掌握电脑核心技术,这一点令中国人在起点上就落后于英语国家,任安平等人深知其危害,自然不肯重蹈覆辙。经过此项改良,无论编程还是应用,接受过初等教育的中国人就能轻易学习电脑技术,从总体上衡量,可以极大节约学习成本和学习时间。而随着电脑运算速度的提高,拼音等各种输入法也会相继得到应用。反之,外国人要学习这种先进科技的结晶,就必须先掌握汉语,否则一切无从谈起,进而可以促进汉语在全世界的推广。
第二,抢先制定工业标准。任安平保守估计,国外至少需要十到二十年时间才能提炼出高纯硅,到时候中国的信息产业早已发展到了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这方面不论哪个国家都很难赶上,平等竞争更无从谈起。即使发生意外,比如技术资料外泄,或某大国实现了超常规发展,那么软件方面他们也不可能另起炉灶。
**的整体思路是:第一,任何操作程序都必须构建在汉语基础上,外国文字只能在操作程序基础上编写输入法程序;第二,中国生产的计算机全部捆绑销售,即任何基础操作程序、核心程序都必须烧制成只读文件(工作原理上必须可写的文件除外),不使其被篡改,拒绝运行未经中方认证的程序,不单独出售操作系统。简单地说,使用中国电脑必须同时购买操作系统,软件只能随硬件一同升级,并且从源头上排除病毒对操作系统的威胁;第三,有计划提升技术含量,分阶段推出新产品,以寻求计算机产业的最大利润为最高目标。简单地说,既要保持技术绝对领先,升级换代的速度也不能过快,在每一个技术水平上都要先赚足钱再发展,以经济效益而不是以科技发展为最终目的。
这种宏观政策如果放在二十一世纪,等于是自断臂膀,但是对于拥有海量超时空科技的方舟研究院来说,却是最佳的选择。
1919年6月,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终于诞生了,正式名称是银河-1型计算机。第一代银河机的运算速度虽然只有每秒五十三次,但卫青和他的学生们爱愈性命。有了这个宝贝,卫青上起课来格外精神,再也不用纸上谈兵了。不过高纯硅提炼不易,银河机造价十分高昂,所以只得小批量生产,首先满足各类科学研究和国家重点基础建设的需要。同年,国家工业部增设信息产业司,专司扶持有关计算机产业的一系列工业链的建设。
银河计算机的出现,主要是由于陆少阳等人的高瞻远瞩,更为高速发展中的中国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此时的中国国库十分充实,从欧战爆发之日起,整个同盟国集团就都成了中国军工业的衣食父母,汉阳兵工厂年年扩建,却无时无刻不在超负荷运转。为了满足雪片般从各国飞来的军火订单,国投(中国国家投资基金)又先后在南京、沈阳、成都三地斥巨资兴建了大型综合军工企业。由于国际市场上钢铁价格爆涨,为抓住有利时机,武钢和攀钢两大冶金基地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尤其是攀钢,提前三年完成了第三期工程的建设任务,1919年的年产钢能力已超过八十万吨。
苏俄十月革命后,协约国集团视苏维埃为非法政权,前俄罗斯帝国又长期与同盟国集团敌对,苏维埃政府强力推行的社会主义制度也与各国格格不入,可以说被整个西方世界孤立了。所以,急于恢复国内经济的列宁政府在各方面都不得不依赖中国,加上中俄之间低关税的贸易协定,使得庞大的俄罗斯几乎成了中国一家独占的商品倾销地。从农产品、纺织品一直到机器设备、土建工程,中国产品无孔不入,这进... -->>
卫青这阵子忙得不可开交,原因是他正在主持开发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银河计划。自从高纯硅提炼成功以后,这项计划就进入了冲刺阶段,方舟研究院为此专门在上海市郊设立了一个‘硅谷‘研究所,由卫青担任所长,他手下的40名大学生也被他集体收编,成了‘硅谷‘的研究员。
高纯硅的提炼只解决了设备制造的瓶颈,卫青主要负责操作系统的开发。仍然是软硬件齐上,方舟一边制造原型机,卫青一边设计电脑的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这两种语言都是提供人机交流的最基础环节,机器语言实际上就是二进制机器码,汇编则提升为助记符号形式。万事开头难,所有工作都要一点一滴地从头开始干。
事实上无论机器码或汇编语言,在方舟电脑中都是现成的,直接套用即可,但任安平坚持认为,只有从一开始就彻底抛弃以英文字母为基础的汇编语言,纯以汉语表达,才能真正确立中国信息产业的主导权。
这个想法自然是很不错的,但实践起来难度也不小。这是由于英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仅凭二十六个字母就能组成千变万化的词组,十分便利;而中国文字局限于方块字型,光汉字输入就很复杂。不过这难不倒卫青这位电脑天才。
所谓人机交流,无非两个环节--输入和输出。简单地说,就是让只认得1和0这两个代号的计算机充当中介,以人为规定的格式将数据还原为0和1,交给计算机进行高速简单运算,再用人类能够理解的格式输出运算结果。
先说输出环节,最佳的输出设备自然是显示器。为了节约成本,方舟研究院直接采用了德国人费迪南德·布劳恩在1897年发明的阴极射线显像管。用云母等绝缘材料制成光电靶,把光电靶装在阴极射线管内。再在光电靶的背面涂上一层金属,正面分布有许多光电金属的‘小岛‘,这种光电金属受到光照射时就会放射出电子。当光线聚焦到光电靶的正面时,每个小岛放射出的电子数目就会同投射光强弱成正比,这样在光电靶上就构成了一幅电荷图像。
根据这一原理,方舟专家们研制的第一代显示器工作原理是:以电子枪对光电靶进行扫描,扫过每个圆点的时间正好是足以摄取其电荷的时间,使光电靶的金属正背两面的小岛形成一个个小型电容器,每个都带有一定的电荷。当扫描电子束取代了失去的电子时,每个小岛就会连续向金属背面反射它自己的电荷,在金属板上产生的电压变化的顺序,也就是得到了代表图像的视频信号。这些信号再通过电线传递到接收机上,由另一支电子枪把图像画上荧光屏。虽然这种电子扫描装置所产生的图像暗而模糊,但也足以应用了。
至于汉字内码方面,方舟电脑中有现成的字模和点阵字库,本来只需与银河原型机的存储磁盘对接即可实现传输,但限于工业水平,实在生产不出符合方舟电脑标准的高级接口,所以只得以人工输入来完成这项工作,将五千多个汉字字模一个一个输入原型机磁盘中,工作量相当大。好在卫青手下有40个人一起干,倒也不算什么难事。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实现汉字指令及文本的输入?在这方面卫青费了不少脑细胞。经深思熟虑,卫青首先修改了方舟的标准键盘,取消了所有英文字母,代之以简洁的中文,如‘ESC‘改为‘取消‘、‘ENTER‘改为‘确定‘。
问题的关键在于,英文键盘上的二十六个字母怎么改?卫青首先想到的方案是,自创一套汉语注音符,以拼音法输入。但随即意识到,汉语中同音字过多,如果以此作为中文录入的基本手段,难免占用过多系统资源。这点资源在现代计算机上可能不算什么,但用在原始的晶体管计算机上实在很不划算,于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经过卫青长时间的反复比较,分析各种输入法的优劣,最终选定了‘五笔字形‘。原因很简单,五笔字型最符合汉字的构造原理,输入过程相当于用键盘在计算机上拼字。只要把系统内置的点阵字模逐字标记,一一对应到所属的键盘位置和顺序,即可实现汉字的快速输入。这项工作看起来极其繁重,实际上第一代计算机所要求的功能仅限于数学模型的运算,所以真正需要用到的汉字指令很少,编程语言也可以设计得很简洁,因此只需要二百多个常用字而已,其余的可以留待日后慢慢补充。
平心而论,第一代计算机以中文为基础语言,客观上是舍近求远的行为。其主要缺点是虚耗系统资源,在操作上也不如英语编程那么便利。之所以刻意如此,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为了便于国民学习。在这些现代人曾经经历过的时代中,几乎任何一台电脑都以英语为基础语言,一个中国人如果不熟悉英语,就很难掌握电脑核心技术,这一点令中国人在起点上就落后于英语国家,任安平等人深知其危害,自然不肯重蹈覆辙。经过此项改良,无论编程还是应用,接受过初等教育的中国人就能轻易学习电脑技术,从总体上衡量,可以极大节约学习成本和学习时间。而随着电脑运算速度的提高,拼音等各种输入法也会相继得到应用。反之,外国人要学习这种先进科技的结晶,就必须先掌握汉语,否则一切无从谈起,进而可以促进汉语在全世界的推广。
第二,抢先制定工业标准。任安平保守估计,国外至少需要十到二十年时间才能提炼出高纯硅,到时候中国的信息产业早已发展到了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这方面不论哪个国家都很难赶上,平等竞争更无从谈起。即使发生意外,比如技术资料外泄,或某大国实现了超常规发展,那么软件方面他们也不可能另起炉灶。
**的整体思路是:第一,任何操作程序都必须构建在汉语基础上,外国文字只能在操作程序基础上编写输入法程序;第二,中国生产的计算机全部捆绑销售,即任何基础操作程序、核心程序都必须烧制成只读文件(工作原理上必须可写的文件除外),不使其被篡改,拒绝运行未经中方认证的程序,不单独出售操作系统。简单地说,使用中国电脑必须同时购买操作系统,软件只能随硬件一同升级,并且从源头上排除病毒对操作系统的威胁;第三,有计划提升技术含量,分阶段推出新产品,以寻求计算机产业的最大利润为最高目标。简单地说,既要保持技术绝对领先,升级换代的速度也不能过快,在每一个技术水平上都要先赚足钱再发展,以经济效益而不是以科技发展为最终目的。
这种宏观政策如果放在二十一世纪,等于是自断臂膀,但是对于拥有海量超时空科技的方舟研究院来说,却是最佳的选择。
1919年6月,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终于诞生了,正式名称是银河-1型计算机。第一代银河机的运算速度虽然只有每秒五十三次,但卫青和他的学生们爱愈性命。有了这个宝贝,卫青上起课来格外精神,再也不用纸上谈兵了。不过高纯硅提炼不易,银河机造价十分高昂,所以只得小批量生产,首先满足各类科学研究和国家重点基础建设的需要。同年,国家工业部增设信息产业司,专司扶持有关计算机产业的一系列工业链的建设。
银河计算机的出现,主要是由于陆少阳等人的高瞻远瞩,更为高速发展中的中国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此时的中国国库十分充实,从欧战爆发之日起,整个同盟国集团就都成了中国军工业的衣食父母,汉阳兵工厂年年扩建,却无时无刻不在超负荷运转。为了满足雪片般从各国飞来的军火订单,国投(中国国家投资基金)又先后在南京、沈阳、成都三地斥巨资兴建了大型综合军工企业。由于国际市场上钢铁价格爆涨,为抓住有利时机,武钢和攀钢两大冶金基地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尤其是攀钢,提前三年完成了第三期工程的建设任务,1919年的年产钢能力已超过八十万吨。
苏俄十月革命后,协约国集团视苏维埃为非法政权,前俄罗斯帝国又长期与同盟国集团敌对,苏维埃政府强力推行的社会主义制度也与各国格格不入,可以说被整个西方世界孤立了。所以,急于恢复国内经济的列宁政府在各方面都不得不依赖中国,加上中俄之间低关税的贸易协定,使得庞大的俄罗斯几乎成了中国一家独占的商品倾销地。从农产品、纺织品一直到机器设备、土建工程,中国产品无孔不入,这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