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五代之乱世豪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修路当然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不过修整道路则是另一回事,而且为了赶进度,王魁尽力是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改造。挖高填低,碎石添平即可,所以速度上也算满意。
三天时间,从平村到竹林差不多十六里路其中已经完成了六里左右的铺设,不过随着距离的拉长,运输碎石也变得困难,村民们居然连一辆推车都没有(原先的道路又窄有烂,谁家傻到去弄个推车呢?),搬运和填土全用背蒌,于是道路的改建也变得比开始的时候缓慢多了。
除了修的那边出问题,出料的这边也出了不协调。以前采石场的碎石储备快用完了,而开采的进度赶不上消耗,何况王魁希望用采石场开采的是大石料,现在却修路的碎石都供不上,那筑坝的时候还得了,直接停工算了。
“并文,说说怎么回事?”王魁找到管采石场的并文。
“爷,您用得也太快了,石场的工人都请了两波了,可是……”并文低着头,仿佛对自己很不满意。
“我又没怪你,这不是你的错。”王魁看他情绪很低落,只好安慰一下,不过闷然间发现,怎么这几天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几句话了。
无论如何,不能因为原料的问题耽搁了工期,毕竟自己就有三个月人工而已,如果到时不能完成主体,说什么自己的小家底也请不起人完成后续工作.
“现在的的工钱是多少?有多少人?会不会是少了他们有意见?”王魁问到.
“每人每月四百五十文.请的都是平村的老匠人,总共三十七人,再说也都是实在人,我每天和他们一起上工,没有人会偷懒。”并文对自己的工作还是很有自信的。
“是上一天工给一天钱吗?现在大概每天能出多少碎石料?”王魁又问。
“是啊!不然怎么发?现在平均每天能出大概十篓(人家用手敲出来的,别闲少)”并文奇怪的想。
老工人,那就不是手艺问题,平均每娄石头四十五文,但是也不少了,除了自己家的家丁,整个竹林及周遍十八村找不到更好待遇的工作。看来还是有其他问题的。
“改一改,人手最少找足五十,将石场分成两半,一边二十五人,告诉他们,从明天开始,工钱不再每月结了,每出一背篓料背到出工的路段(工艺简陋,石场的工人连推车都没有一辆),我就给三十文,每五天一算,出多料的一边我每人给五文钱的做奖励。出多得多!”按记件式计算,王魁觉得大家应该能更积极吧。
“还有,让他们从新分工……”
小家丁并文听王魁说得也是眼前一亮,觉得新鲜不已。不过他们都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做法引来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
由于采石的工艺王魁不知道怎么改良,他只好采取了提高效率的办法来提高出产速度,没想到的是,王魁刚提出来,石场的出产量一下子从十背篓提高到了二十三四,而且还是运输都改成了石场负责。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这样一来,王魁每个月在石场的开销从原来的不到四两一下子变成了近三十两,要知道王魁总共能拿出来的钱也就六百两而已,这么一算现在采石场的工钱开支就要占掉十分之一,余下可不能再出现意外了。但钱是死的,人是活的,有了水利以后,竹林的农业可以上一个台阶,自己能从中获得长久的利益也还是划算的,想到此王魁也就释然了。
既然采石场那边的效率可以如此提高,那是不是修路那边也可以呢?王魁招来修路那边的负责人,其实也都是老熟人了,李德钢,村正的长子,中等个子,体形中干,留着小小的胡须,为人挺和善的,王魁到竹林后买地他也是第一批卖掉自己的人家。现在王魁想要修路他自然也要出工,王魁对他也算了解得比其他人多些所以安排他来带队负责。
没有什么好罗嗦的,王魁把自己的激励制度大体讲了一下,不过将出料改成了铺路的工期上,除了出工低租的条件不变外,同样分成两组,一组早上上工,一组下午上工,每天那一组完成的路长那就是那一组胜,每天一记,胜出的一组可以每人三文的奖励,月底结算。不过如果那一组为了赶速度出现工程不达标的话,那么哪天你们一组就直接判负,再扣掉当天一半的工钱。
起初一天到王魁的计划的时候李德刚还觉得没有必要,不过等听到有钱可拿的时候他也就不能说什么了。回去以后就... -->>
修路当然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不过修整道路则是另一回事,而且为了赶进度,王魁尽力是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改造。挖高填低,碎石添平即可,所以速度上也算满意。
三天时间,从平村到竹林差不多十六里路其中已经完成了六里左右的铺设,不过随着距离的拉长,运输碎石也变得困难,村民们居然连一辆推车都没有(原先的道路又窄有烂,谁家傻到去弄个推车呢?),搬运和填土全用背蒌,于是道路的改建也变得比开始的时候缓慢多了。
除了修的那边出问题,出料的这边也出了不协调。以前采石场的碎石储备快用完了,而开采的进度赶不上消耗,何况王魁希望用采石场开采的是大石料,现在却修路的碎石都供不上,那筑坝的时候还得了,直接停工算了。
“并文,说说怎么回事?”王魁找到管采石场的并文。
“爷,您用得也太快了,石场的工人都请了两波了,可是……”并文低着头,仿佛对自己很不满意。
“我又没怪你,这不是你的错。”王魁看他情绪很低落,只好安慰一下,不过闷然间发现,怎么这几天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几句话了。
无论如何,不能因为原料的问题耽搁了工期,毕竟自己就有三个月人工而已,如果到时不能完成主体,说什么自己的小家底也请不起人完成后续工作.
“现在的的工钱是多少?有多少人?会不会是少了他们有意见?”王魁问到.
“每人每月四百五十文.请的都是平村的老匠人,总共三十七人,再说也都是实在人,我每天和他们一起上工,没有人会偷懒。”并文对自己的工作还是很有自信的。
“是上一天工给一天钱吗?现在大概每天能出多少碎石料?”王魁又问。
“是啊!不然怎么发?现在平均每天能出大概十篓(人家用手敲出来的,别闲少)”并文奇怪的想。
老工人,那就不是手艺问题,平均每娄石头四十五文,但是也不少了,除了自己家的家丁,整个竹林及周遍十八村找不到更好待遇的工作。看来还是有其他问题的。
“改一改,人手最少找足五十,将石场分成两半,一边二十五人,告诉他们,从明天开始,工钱不再每月结了,每出一背篓料背到出工的路段(工艺简陋,石场的工人连推车都没有一辆),我就给三十文,每五天一算,出多料的一边我每人给五文钱的做奖励。出多得多!”按记件式计算,王魁觉得大家应该能更积极吧。
“还有,让他们从新分工……”
小家丁并文听王魁说得也是眼前一亮,觉得新鲜不已。不过他们都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做法引来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
由于采石的工艺王魁不知道怎么改良,他只好采取了提高效率的办法来提高出产速度,没想到的是,王魁刚提出来,石场的出产量一下子从十背篓提高到了二十三四,而且还是运输都改成了石场负责。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这样一来,王魁每个月在石场的开销从原来的不到四两一下子变成了近三十两,要知道王魁总共能拿出来的钱也就六百两而已,这么一算现在采石场的工钱开支就要占掉十分之一,余下可不能再出现意外了。但钱是死的,人是活的,有了水利以后,竹林的农业可以上一个台阶,自己能从中获得长久的利益也还是划算的,想到此王魁也就释然了。
既然采石场那边的效率可以如此提高,那是不是修路那边也可以呢?王魁招来修路那边的负责人,其实也都是老熟人了,李德钢,村正的长子,中等个子,体形中干,留着小小的胡须,为人挺和善的,王魁到竹林后买地他也是第一批卖掉自己的人家。现在王魁想要修路他自然也要出工,王魁对他也算了解得比其他人多些所以安排他来带队负责。
没有什么好罗嗦的,王魁把自己的激励制度大体讲了一下,不过将出料改成了铺路的工期上,除了出工低租的条件不变外,同样分成两组,一组早上上工,一组下午上工,每天那一组完成的路长那就是那一组胜,每天一记,胜出的一组可以每人三文的奖励,月底结算。不过如果那一组为了赶速度出现工程不达标的话,那么哪天你们一组就直接判负,再扣掉当天一半的工钱。
起初一天到王魁的计划的时候李德刚还觉得没有必要,不过等听到有钱可拿的时候他也就不能说什么了。回去以后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