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三国毁灭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sp; “陛下……驾崩了!”
-
大概只过了十天时间,“袁绍毒害天子皇后及公卿百官”的消息就传遍了大汉的每一个州郡,就连远在天涯海角的士燮,也通过潜伏在荆州的细作得到了这个劲爆新闻。
一时之间,只要没有公然谋反的军阀,都做出了两个选择。
第一,全员披麻戴孝,为大汉皇帝致哀。
第二,公开谴责袁绍大逆不道、丧心病狂、穷凶极恶。
刘表、刘璋、刘繇等大汉宗室自然首当其冲,他们充分发动手下的文人骚客,将袁绍批判得一文不值,尤其是刘表,这几年他招揽了那么多中原名士,供养多年,总算能够发挥作用!
以陈王刘宠为首的各地诸侯王们,也紧随其后,痛哭大汉失去了百年难遇的英明之主,同时很悲观地感叹:大汉想要再次复兴,又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而主力几乎全灭、只能龟缩于易京城内等待死亡的公孙瓒,却迎来了翻盘的曙光。
他先是发表了催人泪下的檄文,痛斥袁绍不仁不义,之前明明联合自己讨灭叛乱,却趁机逼死了冀州牧韩馥,霸占冀州,而后又害怕阴谋暴露,这才对公孙瓒痛下杀手,简直无耻至极!
然后他派出了亲儿子和大侄子,分别联系各地势力,号召各路诸侯对袁氏群起而攻之,恢复河北大地的和平!
而有些诸侯,明明地盘很小、势力很弱,平时也根本没有存在感,但在这个时候,却表现得格外积极主动,甚至成为了批判袁绍的领军人物。
比如……青州的北海相,孔融。
这位孔子嫡系后裔,就发表了一篇洋洋洒洒的檄文,他引经据典,糅合春秋、论语、诗经、周易等经典著作,将中华历史上所有恶名昭彰的反贼,全都与袁绍一一呼应、对号入座!
他的檄文写得实在十分精彩,以至于尚书令陈纪看完之后,都觉得有点羞愧:
【明明我陈纪……才是亲眼目睹事实惨剧的第一人啊!】
【千年以后,孔文举这篇讨贼檄文必然能够留名青史、永远供后世传送,而我陈元方的这封诏书……恐怕只能淹没于浩瀚的历史大河之中!】
对于这些或慷慨激昂、或义愤填膺、或热血沸腾的文章,陈飞大多都懒得看一眼。
他一直在等待,青州刺史曹操的态度。
荀攸、郭嘉、徐庶等人其实已经分析过了,但都没办法确定最后的结果。
曹操与袁绍算是青梅竹马、总角之交,三十来年一直都处于同一阵营——准确的来说,是曹操依附于袁绍,抱着袁家的大腿——曹操赖以起家的东郡太守,都是袁绍赏赐来的。
但如今形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如今曹操拥有青州三郡之地,袁绍的长子袁谭却也渴望拿下整个青州,双方之间的矛盾已经初步产生。
谁也不能断定,究竟是袁绍会容忍曹操接管青州,从而获得一大助力,还是曹操向袁谭献出青州,从而换来袁氏的庇护?
陈飞并没有等待太久,仅仅两天之后,洛阳就收到了来自与东方的檄文。
“袁绍有七大罪!
一、绍少为郎,除濮阳长,遭母忧去官,三年礼竟,追感幼孤,又行父服,前后相连,总计六载,士人为之称赞。然其长子谭、次子袁熙,皆生于服孝期间!其沽名钓誉如此,愿为世人所共知!
二、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州郡。而绍屡征不应,以养士闻名。时太傅隗闻而呼绍,以忠言责之,绍终不改。至于大将军何进征辟,方为侍御史、羽林中郎将。其非不愿为官也,实乃不愿为郎令小吏尔!
三、绍为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袁绍与叔父隗矫诏,斩杀司隶校尉樊陵、河南尹许相,又献策招引河东太守董卓,以至京师大乱,天下失序。乱大汉者,实乃袁氏!
四、绍为讨董盟主,集结兵马数十万,却不图出兵平乱,日日置会宴饮。唯有操与豫州刺史孙坚,勠力西向,驱逐董卓,克复京畿。至于袁绍,不过借此而邀名矣!
五、绍为渤海太守,却擅杀冀州牧韩馥,得以霸占冀州,而后不经朝廷肆意封赏郡县,又遣三子分取青、幽、并三州,各为都督,以仿效大汉诸侯王之礼。其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六、先皇乃灵帝嫡子,英明睿智,深得民心,然绍以天子之立并非己意,阴谋欲立幽州牧刘虞,然虞宗室长者,怒斥不从,绍乃连结公孙瓒,至虞身死,而大汉痛失宗亲!
七、故陈留太守张邈,慷慨豪侠,当世八厨,尝责绍傲慢,绍深恨之。及有冀州,屡遣使至操,令杀孟卓。操数次责绍,绍终不从,其心胸狭隘至此,又岂能成就大事?!
袁绍其人,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然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又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如今更悍然毒杀天子百官,三皇五帝以来,凶恶逆臣未有如此者!
曹操不才,忝居青州,地不过三郡,兵马不过万余,然激愤于凶徒,义理实且难容!愿与州郡诸侯,同讨袁氏于冀州!”
sp; “陛下……驾崩了!”
-
大概只过了十天时间,“袁绍毒害天子皇后及公卿百官”的消息就传遍了大汉的每一个州郡,就连远在天涯海角的士燮,也通过潜伏在荆州的细作得到了这个劲爆新闻。
一时之间,只要没有公然谋反的军阀,都做出了两个选择。
第一,全员披麻戴孝,为大汉皇帝致哀。
第二,公开谴责袁绍大逆不道、丧心病狂、穷凶极恶。
刘表、刘璋、刘繇等大汉宗室自然首当其冲,他们充分发动手下的文人骚客,将袁绍批判得一文不值,尤其是刘表,这几年他招揽了那么多中原名士,供养多年,总算能够发挥作用!
以陈王刘宠为首的各地诸侯王们,也紧随其后,痛哭大汉失去了百年难遇的英明之主,同时很悲观地感叹:大汉想要再次复兴,又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而主力几乎全灭、只能龟缩于易京城内等待死亡的公孙瓒,却迎来了翻盘的曙光。
他先是发表了催人泪下的檄文,痛斥袁绍不仁不义,之前明明联合自己讨灭叛乱,却趁机逼死了冀州牧韩馥,霸占冀州,而后又害怕阴谋暴露,这才对公孙瓒痛下杀手,简直无耻至极!
然后他派出了亲儿子和大侄子,分别联系各地势力,号召各路诸侯对袁氏群起而攻之,恢复河北大地的和平!
而有些诸侯,明明地盘很小、势力很弱,平时也根本没有存在感,但在这个时候,却表现得格外积极主动,甚至成为了批判袁绍的领军人物。
比如……青州的北海相,孔融。
这位孔子嫡系后裔,就发表了一篇洋洋洒洒的檄文,他引经据典,糅合春秋、论语、诗经、周易等经典著作,将中华历史上所有恶名昭彰的反贼,全都与袁绍一一呼应、对号入座!
他的檄文写得实在十分精彩,以至于尚书令陈纪看完之后,都觉得有点羞愧:
【明明我陈纪……才是亲眼目睹事实惨剧的第一人啊!】
【千年以后,孔文举这篇讨贼檄文必然能够留名青史、永远供后世传送,而我陈元方的这封诏书……恐怕只能淹没于浩瀚的历史大河之中!】
对于这些或慷慨激昂、或义愤填膺、或热血沸腾的文章,陈飞大多都懒得看一眼。
他一直在等待,青州刺史曹操的态度。
荀攸、郭嘉、徐庶等人其实已经分析过了,但都没办法确定最后的结果。
曹操与袁绍算是青梅竹马、总角之交,三十来年一直都处于同一阵营——准确的来说,是曹操依附于袁绍,抱着袁家的大腿——曹操赖以起家的东郡太守,都是袁绍赏赐来的。
但如今形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如今曹操拥有青州三郡之地,袁绍的长子袁谭却也渴望拿下整个青州,双方之间的矛盾已经初步产生。
谁也不能断定,究竟是袁绍会容忍曹操接管青州,从而获得一大助力,还是曹操向袁谭献出青州,从而换来袁氏的庇护?
陈飞并没有等待太久,仅仅两天之后,洛阳就收到了来自与东方的檄文。
“袁绍有七大罪!
一、绍少为郎,除濮阳长,遭母忧去官,三年礼竟,追感幼孤,又行父服,前后相连,总计六载,士人为之称赞。然其长子谭、次子袁熙,皆生于服孝期间!其沽名钓誉如此,愿为世人所共知!
二、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州郡。而绍屡征不应,以养士闻名。时太傅隗闻而呼绍,以忠言责之,绍终不改。至于大将军何进征辟,方为侍御史、羽林中郎将。其非不愿为官也,实乃不愿为郎令小吏尔!
三、绍为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袁绍与叔父隗矫诏,斩杀司隶校尉樊陵、河南尹许相,又献策招引河东太守董卓,以至京师大乱,天下失序。乱大汉者,实乃袁氏!
四、绍为讨董盟主,集结兵马数十万,却不图出兵平乱,日日置会宴饮。唯有操与豫州刺史孙坚,勠力西向,驱逐董卓,克复京畿。至于袁绍,不过借此而邀名矣!
五、绍为渤海太守,却擅杀冀州牧韩馥,得以霸占冀州,而后不经朝廷肆意封赏郡县,又遣三子分取青、幽、并三州,各为都督,以仿效大汉诸侯王之礼。其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六、先皇乃灵帝嫡子,英明睿智,深得民心,然绍以天子之立并非己意,阴谋欲立幽州牧刘虞,然虞宗室长者,怒斥不从,绍乃连结公孙瓒,至虞身死,而大汉痛失宗亲!
七、故陈留太守张邈,慷慨豪侠,当世八厨,尝责绍傲慢,绍深恨之。及有冀州,屡遣使至操,令杀孟卓。操数次责绍,绍终不从,其心胸狭隘至此,又岂能成就大事?!
袁绍其人,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然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又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如今更悍然毒杀天子百官,三皇五帝以来,凶恶逆臣未有如此者!
曹操不才,忝居青州,地不过三郡,兵马不过万余,然激愤于凶徒,义理实且难容!愿与州郡诸侯,同讨袁氏于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