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quanben.ac,逆天换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郭大人以后也将在辽东采取一样的战术?”崔孝一开口问道:“建虏放弃沿海,要深入陆地袭扰,恐怕会有很多困难,比如粮草物资。不能解决的话,自带干粮只能活动十天左右。”
郭大靖点了点头,说道:“我准备建立密营,在其内屯积物资,以此为依托,深入到陆地对建虏进行袭扰,并解救辽民……”
密营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秘密营地,东北抗联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下能长期坚持,便得益于密营的建立。
在郭大靖的设想中,密营不需要很大,储存的粮食物资也不必很多,但分布要广。
这样就摆脱了随身带干粮,不能长期作战的问题。郭大靖是不用愁,他本身就是军火库、粮库。但袭扰的小队会很多,他不可能每个都跟随。
建虏虽然放弃了沿海地带,以期形成无人区,或者是缓冲区。但这无奈的招数,也使建虏无法侦悉东江军登陆的准确情报。
你弃我取,郭大靖准备先把沿海无人区变成游击区,再步步深入,向建虏统治区渗透。
“先是存储粮草物资,再视情况完善,使其能容袭扰小队休整、伤员医治,以及收集情报、隐藏辽人……”
崔孝一听着郭大靖的讲述说明,心中惊诧,本以为郭大靖已经想得够多够细了。可不问不知道,人家思虑之长远,设想之周到,远不是他以为的那样。
密营乍听起来就是山洞、地窖之类的存储粮食物资的所在,可要按郭大靖所说的那样完善起来,就是一个个的营地,或者说是根据地。
哈哈哈哈,郭大靖突然笑了起来,摆着手说道:“纸上谈兵,只是设想而已,崔兄见笑了。”
崔孝一赶忙说道:“非也,非也。郭大人的设想令人耳目一新,却又有实现的可能,绝不是空想妄想。”
停顿了一下,他又接着说道:“可惜,密营只适辽东,在朝鲜却不必如此。若有能让朝鲜抗衡建虏之法,还望郭大人多多赐教。”
密营是在建虏统治区,逐渐向周边蚕食渗透,或是袭扰伏击;朝鲜是你们的本土,当然不用搞得如此偷偷摸摸。
郭大靖沉吟了一下,把身上背着的摆样子的弩弓摘下,递给了崔孝一,说道:“崔大人若有能力,可大量制造,分发给朝鲜青壮,以全民皆兵抗衡建虏的悍勇武技。”
崔孝一接过弩弓,摆弄了一下,便说道:“射程不及弓箭,但却简便易用。”
郭大靖颌首道:“崔大人是行家,一眼便看出优缺点。在郭某想来,要训练出能与建虏对射,且不落下风的弓箭手,是件很难的事情。但此物简便易用,哪怕是刚放下锄头的农夫,甚至是女人,稍加训练也能熟练使用。”
崔孝一微微颌首,思索着弩弓的用途,以及对朝鲜军力增强的影响。
“建虏不过十万能战之兵,可这弩弓若普及,崔大人觉得,在平安北道能武装起多少士兵?”
郭大靖继续说道:“正面交战当然是以卵击石,可躲在山林中、大路旁,或是掘壕坚守,弩弓也未必就不能与弓箭抗衡。说白了,若人人都有反抗之力,建虏再想肆意抢掠烧杀,便要让他们付出代价。”
“藏兵于民,全民皆兵。”崔孝一眼睛亮了起来,朗声说道:“朝鲜义兵在战后也可散于民间,在农闲时对百姓进行训练。一旦战起,便可组织起军队,对建虏进行反击。”
郭大靖笑了笑,说道:“其实,这与东江镇的情形差不多。那些岛上的辽人,荷锄为民,披甲为兵,只是需要吃饱肚子,加以训练而已。”
“郭大人的思路——实在是令人赞叹。”崔孝一连连点头,精神再次振奋起来。
比弓箭,肯定不如建虏;比刀枪,建虏的悍勇和武技,也不是短时间能超过的。
只有这弩弓,训练时间短,很快就能组织起数量可观的部队。且这弩弓的杀伤力,也是相当不错。
而且,郭大靖制作的弩弓显然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比如加大弩臂的张力,用蹶张来拉弦,在射程上就并不一定比弓箭差,只是速度上较慢而已。
但无论怎样,郭大靖拿出的不只是弩弓,而是一种用数量优势抗衡强悍建虏的思路。
什么地雷、抛石机、木炮,再加上弩弓,都是比较简单易造的武器,很容易形成数量上的规模,以此来弥补战力上的差距。
说话间,他们已经来到了第二处截击的地点。郭大靖却觉得不必在此袭扰,只留下些许地雷后,便带人继续撤退。
崔孝一大概明白郭大靖的想法,有没有人埋伏,对于建虏来说,都会小心翼翼,派出人搜索后再清除路障。
也就是说,通过一次袭击行动,已经达到了迟滞敌人的目的。虽然之后有花样儿,却不必冒险。
来到第三个截击地点后,郭大靖布置人手,在路障之前的拐弯处设置了伏击阵地,后面安排了接应人马。
建虏看到路障时,会想到可能有埋伏。但这次不让他们看到,就提前打一下再撤。
敌人可能想到的,可能防范的,那就出乎他们的意料。按郭大靖的话就是:要预判敌人的预判。
…………………
小铁山。
阵地的布置已经全部完成,守军虽只有千人,却是颇有信心。
刘兴祚和几个军官巡视着阵地,交代着防御的注意事项,以及反击的时机。
尽管山不算高险,且阵地就设在山顶,从山下到山腰,基本上是不设防的状态。
但也就在山腰到山顶这几百米的距离,却是防御严密,陷阱密布,足以令进攻的建虏伤亡惨重。
山下驰来报告的哨探,使得刘兴祚等人获悉龙川之敌出动的情报,以及郭大靖带人迟滞敌军的消息。
“两千左右的建虏。”刘兴祚微微颌首,对身旁的众将说道:“攻山不比攻城,建虏常用的楯车肯定是没有的。而且,辎重带得不多,不太可能夜晚宿营。”
停顿了一下,刘兴祚呵呵笑道:“也就多半天的时间,或者还要看建虏能承受多少伤亡。说不定,一次进攻后便丧气而退。”
>
“郭大人以后也将在辽东采取一样的战术?”崔孝一开口问道:“建虏放弃沿海,要深入陆地袭扰,恐怕会有很多困难,比如粮草物资。不能解决的话,自带干粮只能活动十天左右。”
郭大靖点了点头,说道:“我准备建立密营,在其内屯积物资,以此为依托,深入到陆地对建虏进行袭扰,并解救辽民……”
密营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秘密营地,东北抗联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下能长期坚持,便得益于密营的建立。
在郭大靖的设想中,密营不需要很大,储存的粮食物资也不必很多,但分布要广。
这样就摆脱了随身带干粮,不能长期作战的问题。郭大靖是不用愁,他本身就是军火库、粮库。但袭扰的小队会很多,他不可能每个都跟随。
建虏虽然放弃了沿海地带,以期形成无人区,或者是缓冲区。但这无奈的招数,也使建虏无法侦悉东江军登陆的准确情报。
你弃我取,郭大靖准备先把沿海无人区变成游击区,再步步深入,向建虏统治区渗透。
“先是存储粮草物资,再视情况完善,使其能容袭扰小队休整、伤员医治,以及收集情报、隐藏辽人……”
崔孝一听着郭大靖的讲述说明,心中惊诧,本以为郭大靖已经想得够多够细了。可不问不知道,人家思虑之长远,设想之周到,远不是他以为的那样。
密营乍听起来就是山洞、地窖之类的存储粮食物资的所在,可要按郭大靖所说的那样完善起来,就是一个个的营地,或者说是根据地。
哈哈哈哈,郭大靖突然笑了起来,摆着手说道:“纸上谈兵,只是设想而已,崔兄见笑了。”
崔孝一赶忙说道:“非也,非也。郭大人的设想令人耳目一新,却又有实现的可能,绝不是空想妄想。”
停顿了一下,他又接着说道:“可惜,密营只适辽东,在朝鲜却不必如此。若有能让朝鲜抗衡建虏之法,还望郭大人多多赐教。”
密营是在建虏统治区,逐渐向周边蚕食渗透,或是袭扰伏击;朝鲜是你们的本土,当然不用搞得如此偷偷摸摸。
郭大靖沉吟了一下,把身上背着的摆样子的弩弓摘下,递给了崔孝一,说道:“崔大人若有能力,可大量制造,分发给朝鲜青壮,以全民皆兵抗衡建虏的悍勇武技。”
崔孝一接过弩弓,摆弄了一下,便说道:“射程不及弓箭,但却简便易用。”
郭大靖颌首道:“崔大人是行家,一眼便看出优缺点。在郭某想来,要训练出能与建虏对射,且不落下风的弓箭手,是件很难的事情。但此物简便易用,哪怕是刚放下锄头的农夫,甚至是女人,稍加训练也能熟练使用。”
崔孝一微微颌首,思索着弩弓的用途,以及对朝鲜军力增强的影响。
“建虏不过十万能战之兵,可这弩弓若普及,崔大人觉得,在平安北道能武装起多少士兵?”
郭大靖继续说道:“正面交战当然是以卵击石,可躲在山林中、大路旁,或是掘壕坚守,弩弓也未必就不能与弓箭抗衡。说白了,若人人都有反抗之力,建虏再想肆意抢掠烧杀,便要让他们付出代价。”
“藏兵于民,全民皆兵。”崔孝一眼睛亮了起来,朗声说道:“朝鲜义兵在战后也可散于民间,在农闲时对百姓进行训练。一旦战起,便可组织起军队,对建虏进行反击。”
郭大靖笑了笑,说道:“其实,这与东江镇的情形差不多。那些岛上的辽人,荷锄为民,披甲为兵,只是需要吃饱肚子,加以训练而已。”
“郭大人的思路——实在是令人赞叹。”崔孝一连连点头,精神再次振奋起来。
比弓箭,肯定不如建虏;比刀枪,建虏的悍勇和武技,也不是短时间能超过的。
只有这弩弓,训练时间短,很快就能组织起数量可观的部队。且这弩弓的杀伤力,也是相当不错。
而且,郭大靖制作的弩弓显然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比如加大弩臂的张力,用蹶张来拉弦,在射程上就并不一定比弓箭差,只是速度上较慢而已。
但无论怎样,郭大靖拿出的不只是弩弓,而是一种用数量优势抗衡强悍建虏的思路。
什么地雷、抛石机、木炮,再加上弩弓,都是比较简单易造的武器,很容易形成数量上的规模,以此来弥补战力上的差距。
说话间,他们已经来到了第二处截击的地点。郭大靖却觉得不必在此袭扰,只留下些许地雷后,便带人继续撤退。
崔孝一大概明白郭大靖的想法,有没有人埋伏,对于建虏来说,都会小心翼翼,派出人搜索后再清除路障。
也就是说,通过一次袭击行动,已经达到了迟滞敌人的目的。虽然之后有花样儿,却不必冒险。
来到第三个截击地点后,郭大靖布置人手,在路障之前的拐弯处设置了伏击阵地,后面安排了接应人马。
建虏看到路障时,会想到可能有埋伏。但这次不让他们看到,就提前打一下再撤。
敌人可能想到的,可能防范的,那就出乎他们的意料。按郭大靖的话就是:要预判敌人的预判。
…………………
小铁山。
阵地的布置已经全部完成,守军虽只有千人,却是颇有信心。
刘兴祚和几个军官巡视着阵地,交代着防御的注意事项,以及反击的时机。
尽管山不算高险,且阵地就设在山顶,从山下到山腰,基本上是不设防的状态。
但也就在山腰到山顶这几百米的距离,却是防御严密,陷阱密布,足以令进攻的建虏伤亡惨重。
山下驰来报告的哨探,使得刘兴祚等人获悉龙川之敌出动的情报,以及郭大靖带人迟滞敌军的消息。
“两千左右的建虏。”刘兴祚微微颌首,对身旁的众将说道:“攻山不比攻城,建虏常用的楯车肯定是没有的。而且,辎重带得不多,不太可能夜晚宿营。”
停顿了一下,刘兴祚呵呵笑道:“也就多半天的时间,或者还要看建虏能承受多少伤亡。说不定,一次进攻后便丧气而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