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快意恩仇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自由中国的伟大贡献轻轻带过,把殷海光为自由民主的努力,反独裁反极权的努力都轻轻带过,甚至把殷海光描绘成一个临终的悔罪者似的。这是对殷海光最卑鄙的诬蔑。参加这种诬蔑活动的,除陈鼓应这批人外,国民党文化特务徐复观和头脑不清的韦政通等也都在内。这些人显然是别有用心的。因为我们知人论事,必须从他成熟时期、健康时期、神智清明时期的长时期均衡表现为准则,怎可以拿衰病侵寻的行将就木者的言论来作准?古代凡是皇帝死前的诏命,都不被轻信,认为是乱命,其理在此。何况,陈鼓应这批人从来没有任何殷海光的亲笔或录音以证明他的转变(连一片"你办事,我放心"式的小条都没有),我认为"春蚕吐丝"中许多话,根本是捏造的、加工的,或有意重描浓写的,这显然是一本为取悦某方面而供自己做敲门砖的伪书。第二批利用殷海光的是殷太太这批人。殷太太夏君略是非常贤慧的女性。她长得比殷海光又高又大,待人亲切有礼。
她在永不能忘的日子里写道:"事实上我对我丈夫的思想一点也不懂。"这话倒很近实情。我在殷海光家无数次,大家上天下地的谈,但殷太太从没参加过。我对她了解很少,直到殷海光死前头一天,我才惊讶地知道她参加的是教会活动-她是一个虔诚得近乎狂热的基督徒!那天她拿出一本笔记给我看,说:"这是殷老师最后信了上帝的证明。"我翻了一下,说:"这些笔迹不是殷老师的啊!"她说:"是我记录的。"我当然怀疑,可是正忙着替殷海光准备后事,我并没重视这本笔记。但我觉得很荒谬:殷海光从没跟我提过他有一个信上帝的老婆,他自己也从不信这一套,怎么今天忽然冒出一个信上帝的,并且还说他也跟着信了,这不是趁病打劫吗?第二天下午,殷海光死了。殷太太后来在"这必死的,总要变成不死的!"中说:"到家不久,李敖及孟祥柯和我一齐去怀恩堂商量一些事情及决定追思礼拜的日子。"她这段话,是长话短说了。因为头一天笔记的事,使我感到一批教棍可能利用殷海光,我该特别防范一下,果然回到殷家,殷太大就坚持以宗教仪式办后事,并说已跟怀恩堂的周联华牧师约好,现在就去。殷太太大概没想到我是个激烈反对者,她约我一起去怀恩堂,要我代他们润色一下已写好的殷海光"安息在主的怀里"的通告稿。不料我一见周联华,就把他责备一顿,我说你给国民党的达官贵人做后事吧,何必又来糟蹋殷海光!孟绝子在旁也支持我的责备。我坚持删掉"安息在主的怀里"等鬼话,争执不下。最后我只同意用"永生"字眼,"永生"不算是宗教字眼,但可使教棍们自以为是,殷太太总算同意了。再回殷家,殷太太在廖融融等许多人面前向我说:"李敖,你是战士,可是殷海光不是了,殷海光已属于上帝!"王晓波在殷海光先生临终日志中记这天晚上"廖融融言,殷师母告其得上帝启示,殷先生遗稿概不出版。并言其与殷先生结婚以来,每日担惊受怕,不愿殷先生阴影再笼罩她。殷先生死了,她应该要得到解脱。"王晓波的记录,告诉了我们:思想家是不宜有"对我丈夫的思想一点也不懂"的太大的,思想家讨错了者婆,在他死后,对他思想的流传必是一种妨碍,从托尔斯泰到胡适,无一例外。殷太太是我尊敬的女性,但是教棍生涯使她把最后一年的殷海光"夏君珊化",这显然更使思想家警惕。诗经有一句是: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用来做有趣的曲解,正好对这段殷夏婚姻,有了先知式的预言。
一九六九年,我知道殷海光的病情,我还想做一次挽救。
我告诉黄三三点意见,如能这样做,我还愿试一下,可是没有结果。九月十二日,殷海光病情恶化,送入台大医院,那时黄三已离台,由王晓波通知我。十四日,我把一封信托王晓波交殷太太,里面说:
海光先生今年病情转剧,我性前年去年两次送殷先生就医,反落埋怨,埋怨倒不重要,重要的是处理殷先生的病况,技术问题不易统一,人多口杂,责任不清,反易误事。所以今天之事,我一开始即面告黄三三点,表示如此三点不能实行,我再介入,是与人扶同误殷先生,我绝不干。
我曾面告黄三,殷先生既住人台大医院,不宜再出院,更不可乱投医吃药。今既出院无效,再回台大医院,不可再事更张。如不幸不起,遗体应捐给医院,全权委由医院代办丧事。医院方面,最后骨灰宜交由家属领回。至于立碑台东,灰洒太平洋等议,如无技术困难,自应照办。
殷先生如去世,真正有意义的纪念方法是整理遗稿,保管遗物,以备发扬殷先生思想及筹议纪念馆。
殷先生死后,当尽量避免伪自由主义者利用。故所谓治丧委员会之类,当一律避免。不能组织维护殷海光学术自由者(如毛子水),不配为治丧委员。
当天深夜里,我进入台大医院,去探望多日不见的殷海光,护士小姐们泄漏了我来的消息,所以第二天,大家都知道李敖来过了。王晓波在殷海光先生临终日记中说,殷海光第二天"闻李敖曾来访露出微笑"。我想,这一"微笑",就是他跟我之间的最后灵犀了。这天晚上,我又到医院一次。殷海光死在九月十六日下午,王晓波通知我,我立刻赶去,碰到齐世英。齐世英对我说:"殷先生生前说李敖是最够义气的人。我知道,殷先生能拖到今天才死,都是你义气的结果。我听了,没有说话。公道死在活人心中,公道活在死人心里。陈鼓应这批人跑到国民党的中央日报社,要求发消息。中央日报、说殷先生是我们的同志,我们的主笔,我们愿意。消息发出来,竟只提他是中央日报主笔,自由中国上的事迹一笔抹杀。我真不明白陈鼓应他们为什么让殷海光这样被"尸奸",真大不懂事了!文德殷海光教授年谱简编写着:
九月二十一日在怀恩堂追思礼拜,由周联华牧师主持,数百人参加。李敖没参加追思礼拜,因他反对在教堂作追思礼拜,怕殷会被教会拿作宣传。
当时国民党的刊物,却大力宣传说,李敖是个无情的人,因为殷海光的追思礼拜,他都不参加。我不但不参加这一次,一年以后的怀恩堂周年追思会我也不参加。我是特立独行的人,不参加就是不参加。"波澜起落无痕迹,似此奇情古所无。"这两行诗句,也许正是我的写照了。殷海光死后三个月,我家门口也被治安机关站了哨,一连十四个月,直到我被捕,以叛乱罪被判十年在人鬼之间、在生死线外、永隔的幽明与重泉之中,殷海光和我,自然更是遥远了。
殷海光死后,我和王晓波、王小明、盂绝子一起去看解剖,出来孟绝子对我说:"你看到老殷那个鸟了吗?那么小!我想,殷海光可能在这方面不行,他的婚姻情况,他的教棍太太,都该从这一不行上来观察。他服膺罗素,但罗素写的婚姻与道德(marriageandmorals)之书,他绝口不提,这可真怪也。
在殷海光死去一周年,殷太太在教堂为他做礼拜的前夜,我有长信给她:
殷师母:
海光先生去世周年,明天你们在教堂的仪式,我仍比照去年——不参加了。我这种不参加我不赞成的方式的态度,想早蒙您的谅解。
关于海光先生后事,去年九月十四日我曾有千字长信给您。其中关于遗著方面,我曾建议:"格于现状,需在保密及无保证条件下进行。"虽近不情,然非此不足有效。"当时也许您考虑得大周到,所以蹉跎经年,反无成绩,我的建议与自告奋勇,也就白费。
在那封信中我又忧虑海光先生死后恐被利用,结果都不出我所料。海光先生死后,"党化"者有之(如去年九月十七号国民党的thechinanews说他"hewroteeditorialsforthecentraldailynewsforawhileinnanking",但却只字不提他在自由中国的壮烈举动!),"国化"者有之(如把他描写成固有文化的回头浪子!),"神化"者亦有之(如把他收归上帝名下,做信教者的死证),其他歪曲他、窄化他的,更属不少。海光先生一生,困学知变,认识他,理当从他健康时期的理智表现着眼,这一时期的高xdx潮,当然是自由中国时代。这一时代过后,海光先生日渐孤立,幢康情形日坏,尤其死前一大段日子,接近他的人,谁都可以摆出一堆笔录语录之类,俨然得海光先生真传,其实在我看来,这些非造谣即乱命。胡乱传布一个思想家心神衰退时的吃语,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我为海光先生悲哀!
去年九月十五号晚上,您向我说:"李敖你是斗士,可是殷老师不是了,他已属于上帝。"如今一年过去了,感情的因素应该平静些了,殷师母,我向您说,您错了。海光先生仍然是斗士,只可惜能够陪他一起斗的人大少了,能够认识他这一斗士性格的人也太少了。所以当同他一起斗争的朋友坐了牢,包围他的,都是比他软弱的人,或是对他这一斗士性格缺少帮助和鼓动的人。大家不阻挠他,即倚靠他,以致海光先生精神负荷日益加重,同时他又是不善于调节精神与身体均衡的人(两次被我强制送进医院,即为一例),又最容易被小人利用,以致好恶无定,愁绪难排,最后终告不起。
我常常想,海光先生当年若陪雷震先生一起坐牢,也许他还不会死。这次接雷先生出狱,看到他气概非凡,器字轩昂,更印证了我这一假设。海光先生和雷震先生一样,他们都是斗士型的伟大人物,斗士的生涯就是斗,不停的斗,劝他不要斗的人,动机尽管好,可惜是妇人之仁,爱之适足以害之。海光先生英灵不泯,在斗士的行列里,他是先烈,他将永生!我们没死的人,虽然遗憾要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来纪念他,但对死后的海光先生说来,却并没有被"分裂"-海光先生仍是完整的海光先生,有人以为抓到了他的什么,其实只是利用死尸而已。真正海光先生的灵魂,不是二流以下人儿所能了解的!
一九七0、九、十五李敖
附上糖一盒送给文丽,一年不见,她一定长得更高了。
当然,殷太太不会回我的信,我也不会参加她的宗教仪式。那时我已经一天二十四小时被治安当局跟踪,我自然也不会去看殷太太了。
二十年后,有一件妙事发生了。一九八九年八月二十四日下午,我家来了不速之客,来的是殷海光的太太夏君潞,是由陈宏正陪她来的。殷太太与我二十年不见,如今重晤,大家都很高兴。二十年前殷海光老师来过我家多次,可是殷太太并没来过;二十年来殷太大自美返台一次,这是第二次,是应自立报系举办所谓"纪念殷海光先生逝世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而来的。殷太太抵台前,陈宏正到我家跟我说:"殷先生的朋友学生每人出一千元,联合请殷太大吃饭,盼你参加。"
我说:"我才不要同这些人吃饭!他们有几个配称殷海光的朋友?又有几个配称殷海光的学生?今天国民党尸居余气了、局面没有危险了,他们这些懦夫,才敢钻出来打殷海光的旗号了,试问当年殷海光挺身与国民党相抗的时候,这些人又在哪儿?当年我挺身声援殷海光、冒险为殷海光印书、出钱为殷海光治病的时候,这些人又在哪儿?至于殷师母,她与殷海光共患难那么多年,是我尊敬的女性,但是她把殷海光硬推进教会,并且不能辨别谁是真正在殷海光生前死后有爱于殷海光的人,未免令人遗憾。她上次回台湾,为什么不来见见我这位真正的义人。她整天在教会里找义人,其实真正的义人是不进教会的。"殷太太毕竟是有服善之勇的女性,她居然带着洋酒为礼,登门来看李敖了。她不介意我写文章攻击过她,她的度量宽大,也非常人所及。二十多年前殷海光生病,他的朋友学生袖手旁观,惟有我肯在自己负债的艰苦下援之以手,送他住院看病,出院后,殷太太特别亲手做蛋糕送我。接下殷太太送来的酒,我特别回忆二十多年前她亲手做蛋糕的往事,她还能记得。她说:"李先生,你的为人,上帝最知道。你并不孤单,上帝是和你在一起的。"我听了,哈哈大笑(一星期后,我在电话中告诉了黄三这段话,并说:
"三三你看,二十年后,她终于把殷海光从上帝手里放出来啦!可是又把我给拖进上帝手里啦!"黄三听了,也哈哈大笑)。殷大太又谈到殷海光全集的事,二十年前,我是主张出全集的人,但是格于殷太太感情上的阻挠,未能实现。如今,二十年过去了,殷大太"感情的因素"终告解除,她同意全集由佳冠出版公司的赖阿胜出版了。我很高兴"已属于上帝"的殷海光,又属于了我们,虽然上帝已离我又愈来愈近了。在聊天中,我笑着向殷太太说:"这年头儿真变了!雷震死后十年,忽然冒出了许多雷震的知己,跑出来做雷震秀;殷海光死后二十年,忽然钻出了许多殷海光的朋友和学生,跑出来作殷海光秀-殷海光死后的朋友和学生,比他生前多,你说怪不怪?"殷太太听了,为之苦笑。二十年过去了,由于国民党的强弩之未,由于殷太太的一元复始,殷海光已不再被禁铜,已从封闭中解放出来。但是,各种利用他的秀局,却方兴未文。连吴丰山、张忠栋、杨国枢、胡佛、李鸿禧、何怀硕、郑钦仁等跟殷海光毫不相干的胆小鬼都敢抛头露面了,士林怪态,可真殷鉴不远呢!自立报系大做殷海光秀,由它的头了吴丰山接见殷海光夫人,即时表示:"任何国家或社会的光行者,在争取言论自由上总要忍受一些痛苦,一些煎熬。
现在,来自海内外数十位杰出的学者,一齐纪念殷海光先生的贡献,证实了人间自有公道。"其实,所谓"海内外数十位杰出的学者",他们在殷海光受难之际、苦难之际、危难之际,不但没援之以手,甚至是殷海光的敌人的同路人,这些人今天以知己嘴脸,重现江湖,江湖之中,可没有这种不要脸。另一方面,当年真正对殷海光援之以手的人。二十年来一直为殷海光"吾道一,以贯之"的人,却被伪君子们视而不见并且大加排斥。伪君子们抹杀他们,上因为他们不是别的,而是"国家或社会的先行者"。如今先行者们如彼、伪君子们如此,正好证实了人间没有公道。
殷海光生在一一九一九年十二月,死在一九六九年九月,活了不足五十岁就得胃癌而死,可谓不善养生。殷太太回忆:
"一九七一年,九月里的有一天,我去看才出狱不久的雷震,他一见面就对我大声他说:"殷太太,你看,殷海光爱生气,就被同民党气死了!""雷震的话,让我想起海光生前的骂。他喜欢骂人,尤其常常骂蒋介石。他被迫离开台大后,每天吃晚饭时间,常对着我跟abby骂蒋介石,又骂又气,又气又骂,然后饭也吃不下了-不久,他得了胃癌。殷海光真的给满腔的愤怒气病了、气死了。"殷海光这种搞法,不是骂人之道,而是找死之道。他曾告诉我,他师服的熊十力老先生最恨蒋介石,熊十力骂蒋介石,一边骂一边拿上有蒋介石照片的报纸,揉成一团,在自己生殖器下面擦,然后哈哈大笑,以化怒气。殷海光显然忘了老革命党熊十力的身教,结果一个高龄、一个短命,殷海光竟先被骂者而死。也许殷海光察觉出骂人时应该伴之以团报纸,但在饭桌前难以仿行。纵仿行成功,则得胃癌者将是女眷,因为她们"饭也吃不下了"。结论是:殷海光舍己为人、自我牺牲,还是自己得了胃癌。殷海光生前对黄三说:"我不要死,我要睁着眼睛看他们如何收场。"可是他不善养生如此,又如何活得过敌人呢?一九六七年五月十二日,我在殷海光的病床边跟他聊天,我把"中国文化学院"("中国文化大学,,前身)
的巧立名目说给殷海光听,在旁边的一个学生谈到"中国文化学院"的哲学系,我在这位哲学教授面前,开玩笑说:"你看,中国文化学院也有哲学系,这个学院,除了水肥系以外,简直什么系都有!"殷海光冷冷他说:"他们的哲学系,就是水肥系!"看到殷海光躺在那儿,我心里想:学哲学的人要看得开才是,怎能得了胃癌这种病?胃癌的原因虽多,但老是心情不好是原因之一。哲学家怎可以老是心情不好?哲学家得了胃癌,就好像神父得了梅毒,斯人也,不可有斯疾也!不过,哲学家倒可以得梅毒,叔本华是也。但殷海光当然不会,他的胃癌,就是梅毒!殷海光生"梅毒"时,群医还没束手,群友群学生却先束起手来。那时候,"负债救人、义重如山"的,只有李敖一人而已。在整个的殷海光住院过程中,我只见过一个小书商赖中兴送过一把香蕉。我在殷海光病床边夸奖赖中兴,我说穷人有穷人的做法,穷人尽他全力只能买一把香蕉送殷先生,这种情义,不可埋没。赖中兴后来自杀了,在大人物们大做殷海光秀的当儿,我想起这个小人物,我真怀念他。并不是说一定有钱才能表现这一情义,东吴大学学生陈平景没有钱,但他为殷海光擦身捶背,几达不眠不休的地步,这种义人,又有谁能比啊?耐人寻味的是,赖中兴、陈平景都不是殷海光的学生,而殷海光的学生反倒如我所讽刺的:殷门弟子与殷海光的关系,多是"单向会",多是靠殷海光提拔而不能有像样的反馈的。张灏、林毓生等等,无一例外。林毓生口口声声骂李敖,但是为了发表文章,却不能不托殷海光,到文星来借光。他们这些所谓学人,写起信来,骂文星"轻挑"(该是"佻")、骂文垦,不上不四"(殷海光林敏生书信录页七十七),但是为什么要到"轻挑"的、"不三不四"的杂志来投稿呢?这不显然是伪君子吗?何况,这种人的文章根本都写不通的,殷海光收到后,写信给他:"你的作品和译文,我收到时当即看了一下,可恶之声,脱口而出。盖因小的毛病大多,恐需花我三天修改,且需重抄。你应请我吃一顿好饭以补心血。"(殷海光林毓生书信录页八十三)结果殷海光没有重抄,就给了我,我为之好笑!"殷海光的得意门生的中文,原来是这样子的!"我在给书呆子上一课一文中,曾经把这篇由殷海光逐字逐句修改的不通文章第一页制版发表,铁证如此,林毓生还能赖吗?不但文章不通,他们看家的方法学也是无所施其技的。殷门弟子不知天高地厚,以为会了方法学就一通百通,但在实际遭遇困境的时候,就不得不发出哀鸣。一九六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国民党林毓生在美国,写信给海光我师,呜呜他说:"我最近读书,思想有一个新境界,愿意向您报告一下从前我对methodology(方法论)有一项迷信,认为弄学问必先把方法搞好,这一方固然是受了logicalempiricism(逻辑经验论)的影响,另一方面更是因为看到新亚书院型的糊涂虫对方法学不了解,以致搞出自欺欺人的谬论的强烈reaction(反应),事实上,事情并不是这么机械,学问绝不是应该把方法学完了以后再弄的,方法学如能学完,也并不能一定使人成为大学者。"(殷海光林坑生书信录页八十三)殷海光看了这一段,批注"不谋而合版",可见这种方法学的万能论,在几年以后,就发现是"迷信"的、是"机械"的、"学问绝不是应该把方法学完了以后再弄的"——他们念了那么多年的书,才恍然大悟到这一浅显的真理!但是,尽管恍然大悟,殷门弟子受了才气所限,他们再在学海里挣扎,结果也不过乃尔。以多年后张灏、林毓生拿国民党的钱,跑回台湾做演讲秀为例,讲来讲去,也不过是故弄玄虚、不知所云而已。他们的功力与成绩,几十年下来,竟如此可怜,真教我们无法看得起了!
正因为空谈方法而实学粗疏,所以一碰到硬碰硬的实学,他们便要闹笑话,例如林毓生写漫谈胡适思想及其他,说他初中时"细看"过胡适文存,看过胡适文选自序一文云云,事实上,胡适文选自序只是"介绍我自己的思想"一篇文章的副标题,又何能把它作为题目?何况,当时此文并没收入胡适文存,只收入胡适论学近著,收入胡适文存,是到台湾来以后的事。当时既没收入胡适文存,林毓生又从何自胡适文存中看到这篇文章、可见他是凭空胡吹、自炫年少博学也!又如张灏写烈士精神与批判意识,作者俨然谭嗣同专家,但书中一开头就说谭嗣同活了三十六年,事实上,谭嗣同生在一八六五,死在一八九八,何来二十六年?这些人今天还是中央研究院院士呢!真是骗局呀。他们徒知抱洋书谈中国,但一还原就闹笑话。这种情况。
殷海光也不能免。他曾从洋书中看到chin-ssulu,他猜这是"亲疏录",问我对个对,我笑说,此即大名鼎鼎之近思录也,根本没有什么"亲疏录"这种书哟,其实殷海光没能成功的成为学者,并不是一件值得遗憾的事。而殷门弟子以学者姿态到处骗人,才真上是遗憾的事。殷海光一生的最大事功在勇敢反同民党,而殷门弟子在这一点上连个屁都不敢放,如此殷门弟子,丢人丢死也!台大教授刘福增是我同学,我们因打笔仗疏远,已不来往。他在首部早报写冲出自由的警戒区纪念殷海光光中逝世二十周年,指出殷海光"以最严峻的言论批评国民党极权的特务统治",这种"深入自由的警戒区去冲锋陷阵","今天在台湾(包括常在台湾和国外之间来往的)所有号称自由派学者的殷海光的学生或学生辈的人,都差多了。"不过刘福增补了一句:
"李敖也许算是例外。"我很欣赏我的老问学敢讲这种公道话,虽然他不公道的用了"也许"两个字。事实上,得殷海光勇敢反国民党真传并青出于蓝的,只李敖一人而已。
一九九八年六月十六日到二十一日,湖北大学主办了"海峡两岸殷海光学术研讨会",陈宏正带回一篇论文提要吸引了我,那是湖北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唐琳写的李敖与殷海光,提要说:
五四运动的香火,在国民党失掉大陆后,沿着由胡适-殷海光-李敖的次序在宝岛台湾代代相传。就殷海光与李敖的关系来讲,他们是师生关系;就个人感情来讲,李敖热爱老师、尊敬老师、拯救老师于危难之中。在殷门弟子中,李敖是最能体现殷海光狂进不已鲜明姿态的人。在始终不渝追求自由主义的过程中,他曾两度下狱,尽管如此,在李敖与殷海光师承关系的表层下,两人之间的迥异也是很明显的,表现在:
1.自由民主气质上的差异
殷海光所处的特殊历史条件,使其民主自由思想带有"救亡式自由主义"的倾向。即欲以自由主义来挽救国家危亡,对抗专制政权,以自由主义作为其关心国家、民族的启蒙工具和反共救亡的思想利器。因此,他的自由主义含有国家主义的色彩。它具体表现为"一种单调的、片断的、高高在卜的、革命党式"的气质。它的斗争性是显见的。但这种带有很强的权威性和专断性的自由民主气质应该说与他提倡的自由民主是不协调的。
李敖的自由民主观与西方自由主义的特质相似,都以个人价值作为出发点。李敖的自由民主表现出"一种自然的、从俗的、快乐的、嘻嘻哈哈的"气质,它表面上很随意,但其实具有很强的斗争性。在使自由民主生活化、大众化方面,李敖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他似乎又走得太远了,超越了现世的社会和思想,这也正是李敖自由民主气质之不足的一面。
2.角色与人格动力的差异
表面上看,殷海光是一个单纯地道的学者。剥开这层"外衣".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在纯真道德热情驱使下奋斗一生的灵魂。在殷海光用心最勤的学术专业逻辑与分析哲学上并没有原创的贡献。相反,大众记忆中殷海光最鲜明的形象主要就是自由中国的一支健笔,一位不畏逆横的勇士。殷海光最终的成就是人格上的。
李敖是一个怪物作家。他是知识分子与文化商人的混合物。一方面,他学识渊博、学贯中两,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同时,他又十分注重商业活动的效益原则和交换竞争原则。在某种程度上,他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分子。
这一隔海的文字,可说是殷海光与李敖的最好论断了。
一个插曲颇为有趣。殷和光在世时,有一次笔仗,是同劳思光打的。劳思光最后批评殷海光,说他曲学而不阿世,殷海光很气,跟我痛骂劳思光,说此人头脑欠清。多年以后,劳思光自香港移台,台北市东丰街原有一家电玩店,我路过时,在窗外常见里面有一矮小枯瘦的穿西装打领结小老头在玩,其矮小枯瘦,与殷海光有几分神似,原来就是劳思光。有时高信疆也和他一起。我笑问信疆:"你怎么这么无聊、这么与民同乐,怎么带劳思光做起你们身份不该去的地方、玩起你们身份不该有的娱乐?"信疆笑着说:"谁带他来了,是他带我来的呀!"听了信疆之言,我们相互大笑。后来东丰街电玩店关门了,久矣不见"劳"苦功"高"了。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晚饭后,与小屯在东丰街,一人走过,忽闻大宙叹息一声,小屯注意一看,说:"那不是劳思光吗?"果然是他。我说:"这个书呆子,又出没东丰街了,哲学学到徘徊于电玩之中、叹息于马路之上,哲学可真无计可施了。"虽然此光非彼光,但我每次碰到劳思光,就想到殷海光,光怪陆离,此之谓也。
自由中国的伟大贡献轻轻带过,把殷海光为自由民主的努力,反独裁反极权的努力都轻轻带过,甚至把殷海光描绘成一个临终的悔罪者似的。这是对殷海光最卑鄙的诬蔑。参加这种诬蔑活动的,除陈鼓应这批人外,国民党文化特务徐复观和头脑不清的韦政通等也都在内。这些人显然是别有用心的。因为我们知人论事,必须从他成熟时期、健康时期、神智清明时期的长时期均衡表现为准则,怎可以拿衰病侵寻的行将就木者的言论来作准?古代凡是皇帝死前的诏命,都不被轻信,认为是乱命,其理在此。何况,陈鼓应这批人从来没有任何殷海光的亲笔或录音以证明他的转变(连一片"你办事,我放心"式的小条都没有),我认为"春蚕吐丝"中许多话,根本是捏造的、加工的,或有意重描浓写的,这显然是一本为取悦某方面而供自己做敲门砖的伪书。第二批利用殷海光的是殷太太这批人。殷太太夏君略是非常贤慧的女性。她长得比殷海光又高又大,待人亲切有礼。
她在永不能忘的日子里写道:"事实上我对我丈夫的思想一点也不懂。"这话倒很近实情。我在殷海光家无数次,大家上天下地的谈,但殷太太从没参加过。我对她了解很少,直到殷海光死前头一天,我才惊讶地知道她参加的是教会活动-她是一个虔诚得近乎狂热的基督徒!那天她拿出一本笔记给我看,说:"这是殷老师最后信了上帝的证明。"我翻了一下,说:"这些笔迹不是殷老师的啊!"她说:"是我记录的。"我当然怀疑,可是正忙着替殷海光准备后事,我并没重视这本笔记。但我觉得很荒谬:殷海光从没跟我提过他有一个信上帝的老婆,他自己也从不信这一套,怎么今天忽然冒出一个信上帝的,并且还说他也跟着信了,这不是趁病打劫吗?第二天下午,殷海光死了。殷太太后来在"这必死的,总要变成不死的!"中说:"到家不久,李敖及孟祥柯和我一齐去怀恩堂商量一些事情及决定追思礼拜的日子。"她这段话,是长话短说了。因为头一天笔记的事,使我感到一批教棍可能利用殷海光,我该特别防范一下,果然回到殷家,殷太大就坚持以宗教仪式办后事,并说已跟怀恩堂的周联华牧师约好,现在就去。殷太太大概没想到我是个激烈反对者,她约我一起去怀恩堂,要我代他们润色一下已写好的殷海光"安息在主的怀里"的通告稿。不料我一见周联华,就把他责备一顿,我说你给国民党的达官贵人做后事吧,何必又来糟蹋殷海光!孟绝子在旁也支持我的责备。我坚持删掉"安息在主的怀里"等鬼话,争执不下。最后我只同意用"永生"字眼,"永生"不算是宗教字眼,但可使教棍们自以为是,殷太太总算同意了。再回殷家,殷太太在廖融融等许多人面前向我说:"李敖,你是战士,可是殷海光不是了,殷海光已属于上帝!"王晓波在殷海光先生临终日志中记这天晚上"廖融融言,殷师母告其得上帝启示,殷先生遗稿概不出版。并言其与殷先生结婚以来,每日担惊受怕,不愿殷先生阴影再笼罩她。殷先生死了,她应该要得到解脱。"王晓波的记录,告诉了我们:思想家是不宜有"对我丈夫的思想一点也不懂"的太大的,思想家讨错了者婆,在他死后,对他思想的流传必是一种妨碍,从托尔斯泰到胡适,无一例外。殷太太是我尊敬的女性,但是教棍生涯使她把最后一年的殷海光"夏君珊化",这显然更使思想家警惕。诗经有一句是: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用来做有趣的曲解,正好对这段殷夏婚姻,有了先知式的预言。
一九六九年,我知道殷海光的病情,我还想做一次挽救。
我告诉黄三三点意见,如能这样做,我还愿试一下,可是没有结果。九月十二日,殷海光病情恶化,送入台大医院,那时黄三已离台,由王晓波通知我。十四日,我把一封信托王晓波交殷太太,里面说:
海光先生今年病情转剧,我性前年去年两次送殷先生就医,反落埋怨,埋怨倒不重要,重要的是处理殷先生的病况,技术问题不易统一,人多口杂,责任不清,反易误事。所以今天之事,我一开始即面告黄三三点,表示如此三点不能实行,我再介入,是与人扶同误殷先生,我绝不干。
我曾面告黄三,殷先生既住人台大医院,不宜再出院,更不可乱投医吃药。今既出院无效,再回台大医院,不可再事更张。如不幸不起,遗体应捐给医院,全权委由医院代办丧事。医院方面,最后骨灰宜交由家属领回。至于立碑台东,灰洒太平洋等议,如无技术困难,自应照办。
殷先生如去世,真正有意义的纪念方法是整理遗稿,保管遗物,以备发扬殷先生思想及筹议纪念馆。
殷先生死后,当尽量避免伪自由主义者利用。故所谓治丧委员会之类,当一律避免。不能组织维护殷海光学术自由者(如毛子水),不配为治丧委员。
当天深夜里,我进入台大医院,去探望多日不见的殷海光,护士小姐们泄漏了我来的消息,所以第二天,大家都知道李敖来过了。王晓波在殷海光先生临终日记中说,殷海光第二天"闻李敖曾来访露出微笑"。我想,这一"微笑",就是他跟我之间的最后灵犀了。这天晚上,我又到医院一次。殷海光死在九月十六日下午,王晓波通知我,我立刻赶去,碰到齐世英。齐世英对我说:"殷先生生前说李敖是最够义气的人。我知道,殷先生能拖到今天才死,都是你义气的结果。我听了,没有说话。公道死在活人心中,公道活在死人心里。陈鼓应这批人跑到国民党的中央日报社,要求发消息。中央日报、说殷先生是我们的同志,我们的主笔,我们愿意。消息发出来,竟只提他是中央日报主笔,自由中国上的事迹一笔抹杀。我真不明白陈鼓应他们为什么让殷海光这样被"尸奸",真大不懂事了!文德殷海光教授年谱简编写着:
九月二十一日在怀恩堂追思礼拜,由周联华牧师主持,数百人参加。李敖没参加追思礼拜,因他反对在教堂作追思礼拜,怕殷会被教会拿作宣传。
当时国民党的刊物,却大力宣传说,李敖是个无情的人,因为殷海光的追思礼拜,他都不参加。我不但不参加这一次,一年以后的怀恩堂周年追思会我也不参加。我是特立独行的人,不参加就是不参加。"波澜起落无痕迹,似此奇情古所无。"这两行诗句,也许正是我的写照了。殷海光死后三个月,我家门口也被治安机关站了哨,一连十四个月,直到我被捕,以叛乱罪被判十年在人鬼之间、在生死线外、永隔的幽明与重泉之中,殷海光和我,自然更是遥远了。
殷海光死后,我和王晓波、王小明、盂绝子一起去看解剖,出来孟绝子对我说:"你看到老殷那个鸟了吗?那么小!我想,殷海光可能在这方面不行,他的婚姻情况,他的教棍太太,都该从这一不行上来观察。他服膺罗素,但罗素写的婚姻与道德(marriageandmorals)之书,他绝口不提,这可真怪也。
在殷海光死去一周年,殷太太在教堂为他做礼拜的前夜,我有长信给她:
殷师母:
海光先生去世周年,明天你们在教堂的仪式,我仍比照去年——不参加了。我这种不参加我不赞成的方式的态度,想早蒙您的谅解。
关于海光先生后事,去年九月十四日我曾有千字长信给您。其中关于遗著方面,我曾建议:"格于现状,需在保密及无保证条件下进行。"虽近不情,然非此不足有效。"当时也许您考虑得大周到,所以蹉跎经年,反无成绩,我的建议与自告奋勇,也就白费。
在那封信中我又忧虑海光先生死后恐被利用,结果都不出我所料。海光先生死后,"党化"者有之(如去年九月十七号国民党的thechinanews说他"hewroteeditorialsforthecentraldailynewsforawhileinnanking",但却只字不提他在自由中国的壮烈举动!),"国化"者有之(如把他描写成固有文化的回头浪子!),"神化"者亦有之(如把他收归上帝名下,做信教者的死证),其他歪曲他、窄化他的,更属不少。海光先生一生,困学知变,认识他,理当从他健康时期的理智表现着眼,这一时期的高xdx潮,当然是自由中国时代。这一时代过后,海光先生日渐孤立,幢康情形日坏,尤其死前一大段日子,接近他的人,谁都可以摆出一堆笔录语录之类,俨然得海光先生真传,其实在我看来,这些非造谣即乱命。胡乱传布一个思想家心神衰退时的吃语,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我为海光先生悲哀!
去年九月十五号晚上,您向我说:"李敖你是斗士,可是殷老师不是了,他已属于上帝。"如今一年过去了,感情的因素应该平静些了,殷师母,我向您说,您错了。海光先生仍然是斗士,只可惜能够陪他一起斗的人大少了,能够认识他这一斗士性格的人也太少了。所以当同他一起斗争的朋友坐了牢,包围他的,都是比他软弱的人,或是对他这一斗士性格缺少帮助和鼓动的人。大家不阻挠他,即倚靠他,以致海光先生精神负荷日益加重,同时他又是不善于调节精神与身体均衡的人(两次被我强制送进医院,即为一例),又最容易被小人利用,以致好恶无定,愁绪难排,最后终告不起。
我常常想,海光先生当年若陪雷震先生一起坐牢,也许他还不会死。这次接雷先生出狱,看到他气概非凡,器字轩昂,更印证了我这一假设。海光先生和雷震先生一样,他们都是斗士型的伟大人物,斗士的生涯就是斗,不停的斗,劝他不要斗的人,动机尽管好,可惜是妇人之仁,爱之适足以害之。海光先生英灵不泯,在斗士的行列里,他是先烈,他将永生!我们没死的人,虽然遗憾要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来纪念他,但对死后的海光先生说来,却并没有被"分裂"-海光先生仍是完整的海光先生,有人以为抓到了他的什么,其实只是利用死尸而已。真正海光先生的灵魂,不是二流以下人儿所能了解的!
一九七0、九、十五李敖
附上糖一盒送给文丽,一年不见,她一定长得更高了。
当然,殷太太不会回我的信,我也不会参加她的宗教仪式。那时我已经一天二十四小时被治安当局跟踪,我自然也不会去看殷太太了。
二十年后,有一件妙事发生了。一九八九年八月二十四日下午,我家来了不速之客,来的是殷海光的太太夏君潞,是由陈宏正陪她来的。殷太太与我二十年不见,如今重晤,大家都很高兴。二十年前殷海光老师来过我家多次,可是殷太太并没来过;二十年来殷太大自美返台一次,这是第二次,是应自立报系举办所谓"纪念殷海光先生逝世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而来的。殷太太抵台前,陈宏正到我家跟我说:"殷先生的朋友学生每人出一千元,联合请殷太大吃饭,盼你参加。"
我说:"我才不要同这些人吃饭!他们有几个配称殷海光的朋友?又有几个配称殷海光的学生?今天国民党尸居余气了、局面没有危险了,他们这些懦夫,才敢钻出来打殷海光的旗号了,试问当年殷海光挺身与国民党相抗的时候,这些人又在哪儿?当年我挺身声援殷海光、冒险为殷海光印书、出钱为殷海光治病的时候,这些人又在哪儿?至于殷师母,她与殷海光共患难那么多年,是我尊敬的女性,但是她把殷海光硬推进教会,并且不能辨别谁是真正在殷海光生前死后有爱于殷海光的人,未免令人遗憾。她上次回台湾,为什么不来见见我这位真正的义人。她整天在教会里找义人,其实真正的义人是不进教会的。"殷太太毕竟是有服善之勇的女性,她居然带着洋酒为礼,登门来看李敖了。她不介意我写文章攻击过她,她的度量宽大,也非常人所及。二十多年前殷海光生病,他的朋友学生袖手旁观,惟有我肯在自己负债的艰苦下援之以手,送他住院看病,出院后,殷太太特别亲手做蛋糕送我。接下殷太太送来的酒,我特别回忆二十多年前她亲手做蛋糕的往事,她还能记得。她说:"李先生,你的为人,上帝最知道。你并不孤单,上帝是和你在一起的。"我听了,哈哈大笑(一星期后,我在电话中告诉了黄三这段话,并说:
"三三你看,二十年后,她终于把殷海光从上帝手里放出来啦!可是又把我给拖进上帝手里啦!"黄三听了,也哈哈大笑)。殷大太又谈到殷海光全集的事,二十年前,我是主张出全集的人,但是格于殷太太感情上的阻挠,未能实现。如今,二十年过去了,殷大太"感情的因素"终告解除,她同意全集由佳冠出版公司的赖阿胜出版了。我很高兴"已属于上帝"的殷海光,又属于了我们,虽然上帝已离我又愈来愈近了。在聊天中,我笑着向殷太太说:"这年头儿真变了!雷震死后十年,忽然冒出了许多雷震的知己,跑出来做雷震秀;殷海光死后二十年,忽然钻出了许多殷海光的朋友和学生,跑出来作殷海光秀-殷海光死后的朋友和学生,比他生前多,你说怪不怪?"殷太太听了,为之苦笑。二十年过去了,由于国民党的强弩之未,由于殷太太的一元复始,殷海光已不再被禁铜,已从封闭中解放出来。但是,各种利用他的秀局,却方兴未文。连吴丰山、张忠栋、杨国枢、胡佛、李鸿禧、何怀硕、郑钦仁等跟殷海光毫不相干的胆小鬼都敢抛头露面了,士林怪态,可真殷鉴不远呢!自立报系大做殷海光秀,由它的头了吴丰山接见殷海光夫人,即时表示:"任何国家或社会的光行者,在争取言论自由上总要忍受一些痛苦,一些煎熬。
现在,来自海内外数十位杰出的学者,一齐纪念殷海光先生的贡献,证实了人间自有公道。"其实,所谓"海内外数十位杰出的学者",他们在殷海光受难之际、苦难之际、危难之际,不但没援之以手,甚至是殷海光的敌人的同路人,这些人今天以知己嘴脸,重现江湖,江湖之中,可没有这种不要脸。另一方面,当年真正对殷海光援之以手的人。二十年来一直为殷海光"吾道一,以贯之"的人,却被伪君子们视而不见并且大加排斥。伪君子们抹杀他们,上因为他们不是别的,而是"国家或社会的先行者"。如今先行者们如彼、伪君子们如此,正好证实了人间没有公道。
殷海光生在一一九一九年十二月,死在一九六九年九月,活了不足五十岁就得胃癌而死,可谓不善养生。殷太太回忆:
"一九七一年,九月里的有一天,我去看才出狱不久的雷震,他一见面就对我大声他说:"殷太太,你看,殷海光爱生气,就被同民党气死了!""雷震的话,让我想起海光生前的骂。他喜欢骂人,尤其常常骂蒋介石。他被迫离开台大后,每天吃晚饭时间,常对着我跟abby骂蒋介石,又骂又气,又气又骂,然后饭也吃不下了-不久,他得了胃癌。殷海光真的给满腔的愤怒气病了、气死了。"殷海光这种搞法,不是骂人之道,而是找死之道。他曾告诉我,他师服的熊十力老先生最恨蒋介石,熊十力骂蒋介石,一边骂一边拿上有蒋介石照片的报纸,揉成一团,在自己生殖器下面擦,然后哈哈大笑,以化怒气。殷海光显然忘了老革命党熊十力的身教,结果一个高龄、一个短命,殷海光竟先被骂者而死。也许殷海光察觉出骂人时应该伴之以团报纸,但在饭桌前难以仿行。纵仿行成功,则得胃癌者将是女眷,因为她们"饭也吃不下了"。结论是:殷海光舍己为人、自我牺牲,还是自己得了胃癌。殷海光生前对黄三说:"我不要死,我要睁着眼睛看他们如何收场。"可是他不善养生如此,又如何活得过敌人呢?一九六七年五月十二日,我在殷海光的病床边跟他聊天,我把"中国文化学院"("中国文化大学,,前身)
的巧立名目说给殷海光听,在旁边的一个学生谈到"中国文化学院"的哲学系,我在这位哲学教授面前,开玩笑说:"你看,中国文化学院也有哲学系,这个学院,除了水肥系以外,简直什么系都有!"殷海光冷冷他说:"他们的哲学系,就是水肥系!"看到殷海光躺在那儿,我心里想:学哲学的人要看得开才是,怎能得了胃癌这种病?胃癌的原因虽多,但老是心情不好是原因之一。哲学家怎可以老是心情不好?哲学家得了胃癌,就好像神父得了梅毒,斯人也,不可有斯疾也!不过,哲学家倒可以得梅毒,叔本华是也。但殷海光当然不会,他的胃癌,就是梅毒!殷海光生"梅毒"时,群医还没束手,群友群学生却先束起手来。那时候,"负债救人、义重如山"的,只有李敖一人而已。在整个的殷海光住院过程中,我只见过一个小书商赖中兴送过一把香蕉。我在殷海光病床边夸奖赖中兴,我说穷人有穷人的做法,穷人尽他全力只能买一把香蕉送殷先生,这种情义,不可埋没。赖中兴后来自杀了,在大人物们大做殷海光秀的当儿,我想起这个小人物,我真怀念他。并不是说一定有钱才能表现这一情义,东吴大学学生陈平景没有钱,但他为殷海光擦身捶背,几达不眠不休的地步,这种义人,又有谁能比啊?耐人寻味的是,赖中兴、陈平景都不是殷海光的学生,而殷海光的学生反倒如我所讽刺的:殷门弟子与殷海光的关系,多是"单向会",多是靠殷海光提拔而不能有像样的反馈的。张灏、林毓生等等,无一例外。林毓生口口声声骂李敖,但是为了发表文章,却不能不托殷海光,到文星来借光。他们这些所谓学人,写起信来,骂文星"轻挑"(该是"佻")、骂文垦,不上不四"(殷海光林敏生书信录页七十七),但是为什么要到"轻挑"的、"不三不四"的杂志来投稿呢?这不显然是伪君子吗?何况,这种人的文章根本都写不通的,殷海光收到后,写信给他:"你的作品和译文,我收到时当即看了一下,可恶之声,脱口而出。盖因小的毛病大多,恐需花我三天修改,且需重抄。你应请我吃一顿好饭以补心血。"(殷海光林毓生书信录页八十三)结果殷海光没有重抄,就给了我,我为之好笑!"殷海光的得意门生的中文,原来是这样子的!"我在给书呆子上一课一文中,曾经把这篇由殷海光逐字逐句修改的不通文章第一页制版发表,铁证如此,林毓生还能赖吗?不但文章不通,他们看家的方法学也是无所施其技的。殷门弟子不知天高地厚,以为会了方法学就一通百通,但在实际遭遇困境的时候,就不得不发出哀鸣。一九六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国民党林毓生在美国,写信给海光我师,呜呜他说:"我最近读书,思想有一个新境界,愿意向您报告一下从前我对methodology(方法论)有一项迷信,认为弄学问必先把方法搞好,这一方固然是受了logicalempiricism(逻辑经验论)的影响,另一方面更是因为看到新亚书院型的糊涂虫对方法学不了解,以致搞出自欺欺人的谬论的强烈reaction(反应),事实上,事情并不是这么机械,学问绝不是应该把方法学完了以后再弄的,方法学如能学完,也并不能一定使人成为大学者。"(殷海光林坑生书信录页八十三)殷海光看了这一段,批注"不谋而合版",可见这种方法学的万能论,在几年以后,就发现是"迷信"的、是"机械"的、"学问绝不是应该把方法学完了以后再弄的"——他们念了那么多年的书,才恍然大悟到这一浅显的真理!但是,尽管恍然大悟,殷门弟子受了才气所限,他们再在学海里挣扎,结果也不过乃尔。以多年后张灏、林毓生拿国民党的钱,跑回台湾做演讲秀为例,讲来讲去,也不过是故弄玄虚、不知所云而已。他们的功力与成绩,几十年下来,竟如此可怜,真教我们无法看得起了!
正因为空谈方法而实学粗疏,所以一碰到硬碰硬的实学,他们便要闹笑话,例如林毓生写漫谈胡适思想及其他,说他初中时"细看"过胡适文存,看过胡适文选自序一文云云,事实上,胡适文选自序只是"介绍我自己的思想"一篇文章的副标题,又何能把它作为题目?何况,当时此文并没收入胡适文存,只收入胡适论学近著,收入胡适文存,是到台湾来以后的事。当时既没收入胡适文存,林毓生又从何自胡适文存中看到这篇文章、可见他是凭空胡吹、自炫年少博学也!又如张灏写烈士精神与批判意识,作者俨然谭嗣同专家,但书中一开头就说谭嗣同活了三十六年,事实上,谭嗣同生在一八六五,死在一八九八,何来二十六年?这些人今天还是中央研究院院士呢!真是骗局呀。他们徒知抱洋书谈中国,但一还原就闹笑话。这种情况。
殷海光也不能免。他曾从洋书中看到chin-ssulu,他猜这是"亲疏录",问我对个对,我笑说,此即大名鼎鼎之近思录也,根本没有什么"亲疏录"这种书哟,其实殷海光没能成功的成为学者,并不是一件值得遗憾的事。而殷门弟子以学者姿态到处骗人,才真上是遗憾的事。殷海光一生的最大事功在勇敢反同民党,而殷门弟子在这一点上连个屁都不敢放,如此殷门弟子,丢人丢死也!台大教授刘福增是我同学,我们因打笔仗疏远,已不来往。他在首部早报写冲出自由的警戒区纪念殷海光光中逝世二十周年,指出殷海光"以最严峻的言论批评国民党极权的特务统治",这种"深入自由的警戒区去冲锋陷阵","今天在台湾(包括常在台湾和国外之间来往的)所有号称自由派学者的殷海光的学生或学生辈的人,都差多了。"不过刘福增补了一句:
"李敖也许算是例外。"我很欣赏我的老问学敢讲这种公道话,虽然他不公道的用了"也许"两个字。事实上,得殷海光勇敢反国民党真传并青出于蓝的,只李敖一人而已。
一九九八年六月十六日到二十一日,湖北大学主办了"海峡两岸殷海光学术研讨会",陈宏正带回一篇论文提要吸引了我,那是湖北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唐琳写的李敖与殷海光,提要说:
五四运动的香火,在国民党失掉大陆后,沿着由胡适-殷海光-李敖的次序在宝岛台湾代代相传。就殷海光与李敖的关系来讲,他们是师生关系;就个人感情来讲,李敖热爱老师、尊敬老师、拯救老师于危难之中。在殷门弟子中,李敖是最能体现殷海光狂进不已鲜明姿态的人。在始终不渝追求自由主义的过程中,他曾两度下狱,尽管如此,在李敖与殷海光师承关系的表层下,两人之间的迥异也是很明显的,表现在:
1.自由民主气质上的差异
殷海光所处的特殊历史条件,使其民主自由思想带有"救亡式自由主义"的倾向。即欲以自由主义来挽救国家危亡,对抗专制政权,以自由主义作为其关心国家、民族的启蒙工具和反共救亡的思想利器。因此,他的自由主义含有国家主义的色彩。它具体表现为"一种单调的、片断的、高高在卜的、革命党式"的气质。它的斗争性是显见的。但这种带有很强的权威性和专断性的自由民主气质应该说与他提倡的自由民主是不协调的。
李敖的自由民主观与西方自由主义的特质相似,都以个人价值作为出发点。李敖的自由民主表现出"一种自然的、从俗的、快乐的、嘻嘻哈哈的"气质,它表面上很随意,但其实具有很强的斗争性。在使自由民主生活化、大众化方面,李敖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他似乎又走得太远了,超越了现世的社会和思想,这也正是李敖自由民主气质之不足的一面。
2.角色与人格动力的差异
表面上看,殷海光是一个单纯地道的学者。剥开这层"外衣".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在纯真道德热情驱使下奋斗一生的灵魂。在殷海光用心最勤的学术专业逻辑与分析哲学上并没有原创的贡献。相反,大众记忆中殷海光最鲜明的形象主要就是自由中国的一支健笔,一位不畏逆横的勇士。殷海光最终的成就是人格上的。
李敖是一个怪物作家。他是知识分子与文化商人的混合物。一方面,他学识渊博、学贯中两,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同时,他又十分注重商业活动的效益原则和交换竞争原则。在某种程度上,他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分子。
这一隔海的文字,可说是殷海光与李敖的最好论断了。
一个插曲颇为有趣。殷和光在世时,有一次笔仗,是同劳思光打的。劳思光最后批评殷海光,说他曲学而不阿世,殷海光很气,跟我痛骂劳思光,说此人头脑欠清。多年以后,劳思光自香港移台,台北市东丰街原有一家电玩店,我路过时,在窗外常见里面有一矮小枯瘦的穿西装打领结小老头在玩,其矮小枯瘦,与殷海光有几分神似,原来就是劳思光。有时高信疆也和他一起。我笑问信疆:"你怎么这么无聊、这么与民同乐,怎么带劳思光做起你们身份不该去的地方、玩起你们身份不该有的娱乐?"信疆笑着说:"谁带他来了,是他带我来的呀!"听了信疆之言,我们相互大笑。后来东丰街电玩店关门了,久矣不见"劳"苦功"高"了。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晚饭后,与小屯在东丰街,一人走过,忽闻大宙叹息一声,小屯注意一看,说:"那不是劳思光吗?"果然是他。我说:"这个书呆子,又出没东丰街了,哲学学到徘徊于电玩之中、叹息于马路之上,哲学可真无计可施了。"虽然此光非彼光,但我每次碰到劳思光,就想到殷海光,光怪陆离,此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