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烧掉自己长袍的一出戏 (1/2)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卡朗诵完诗后,主持人用夸张的动作边走边一个词一个词地报着今晚的压轴戏:祖国还是头巾。
宗教学校学生们坐着的中排和后排,响起了反对声、一两声口哨、一些嘘声,其间还夹杂着前排官员们一两下赞许的掌声。剧院已被塞得满满的,人们抱着一种期待,半是带着好奇,半是带着敬意地看着。剧组先准备了些“轻松的”节目,冯妲?艾塞尔夸张地模仿着广告,毫无必要地跳着肚皮舞,她和苏纳伊?扎伊姆还扮演了前女总理和她受贿的丈夫,这些节目没有让观众们像前排的有些官员们那样感受到夜晚的寒冷,相反,让他们感受到了娱乐。
“祖国还是头巾”也让观众们觉得挺有意思,可是宗教学校学生们的干扰、不断抬高的声音让人觉得心烦。舞台上的对话也根本无法听清了。但这部历时二十分钟的戏既教条又老套,有着如此明显的戏剧结构,就连聋子和哑巴也能明白是怎么回事。
1一个裹在黑袍子里的女人在街上走着,自言自语,想着什么。不知什么原因闷闷不乐。
2女人脱去了黑袍子,宣告获得自由了。现在她是不穿黑袍的,是幸福的。
3她的家人、未婚夫、亲戚、蓄着络腮胡子的穆斯林男子想尽各种理由反对这种自由,让这个女人穿上黑袍子。女人一气之下烧掉了黑袍。
4手拿念珠,蓄着络腮胡的宗教狂们对她的这种反抗进行了无情的镇压,正当他们揪住女人的头发要把她打死的时候
5共和国年轻的军人们救了她。
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政府主张西化,要把妇女们从宗教压迫中解放出来,主张妇女们应该脱去黑袍。在政府的鼓励下,这个短剧曾多次在安纳多鲁的高中和人民之家里演出过,1950年后,随着民主化进程的发展和凯末尔主义势头的减弱,它逐渐被人遗忘了。多年后,扮演穿黑袍女人的冯妲?艾塞尔在伊斯坦布尔的一个录音棚里对我说,她母亲1948年在屈塔希亚高中曾演过同一个角色,她为此感到骄傲,然而随后发生的事情使她没能像母亲一样感受到应有的喜悦。尽管她的样子就像那些因为吸毒而变得憔悴、疲惫和怯懦的舞台演员们一样,几乎什么都记不得了,但我还是想尽办法让她原原本本说出了那天晚上所发生的一切。加上我对其他目击者的采访,我可以详细地写写那晚发生的事情:
第一幕时,民族剧院里卡尔斯的观众们有些不知所措。“祖国还是头巾”这个名字让他们认为这部戏也就是日常的政治性的一个短剧。可除了几个能回忆起这部短剧的老人外,谁也没想到剧中会有一个穿黑袍的女人出现。在他们看来,伊斯兰政教徒的标志仅是头巾而已。黑袍中这个神秘的女人来来回回果决地行走时,许多人被她的那份矜持甚至是傲气吸引了。就连那些对宗教服饰根本瞧不起的“激进的”官员们也对她产生了敬意。一个聪明的宗教学校学生猜到了黑袍里的是谁而大笑了起来,使坐在前排的那些人非常气愤。
第二幕中,因为觉醒和对自由的追求,穿黑袍的女人要脱去黑袍,所有人对此都感到了恐惧。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这么来解释:就连主张西化的世俗主义者们都害怕他们自己的思想所造成的结果。事实上,这些人因为害怕伊斯兰政教徒,他们早就默许在卡尔斯一切都像过去那样按部就班发展就行了。他们根本就没想过要像共和国早期那样由政府来强迫妇女们脱掉黑袍,他们认为“只要不像伊朗那样,不穿黑袍的妇女不要因为受伊斯兰教徒们的强迫或是害怕伊斯兰教徒们而一定要穿上黑袍就行了”
图尔古特先生后来对卡说:“实际上那些坐在前排的阿塔图尔克主义者,根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阿塔图尔克主义者,他们是懦夫。”大家都担心,一个女人在舞台上做作地脱掉黑袍,不仅会刺激宗教分子们,也会刺激剧院里的失业者们和其他的社会底层。正在这时,在前排坐着的一位教师站了起来,开始向正在优雅而果决地脱着黑袍的冯妲?艾塞尔鼓起掌来。有些人认为这不是进步分子的什么政治举动,完全是这个家伙喝晕后看到女人裸露出来的丰满的胳膊、漂亮的脖子才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的。回答这位可怜教师的是后排一小撮年轻人们的怒吼。实际上坐在前排的共和主义者们对这一形势也不满意。他们搞不明白,从黑袍里出来的原本应该是一位戴着眼镜、文文静静、向往知识的纯洁的农村少女,怎么会是妖艳风骚的肚皮舞演员冯妲?艾塞尔呢?难道这意味着只有妓女和没有道德的人才会脱去黑袍吗?那这就成宗教狂们发出的信息了。前排有人听到副市长喊:“错了,完全错了。”其他人可能为了讨好他,也对他的话加以附和,但却没能使冯妲?艾塞尔停止演出。前排的人们不安地看着这位已觉醒了的追求自由的共和国女子,宗教学校学生中也发出了零星的恐吓声,而这也没能吓唬住谁。坐在前排的副市长,当时正忙着把库尔德工人党斩草除根的勇敢的警局副局长卡瑟姆先生,其他的一些高层官员,市土管局局长,负责收缴库尔德语歌曲磁带送到安卡拉的文化局长(他妻子,两个女儿,系着领带的四个儿子,还有三个侄子都来了),还有些穿着便装的军官和他们的妻子,根本不把这些来挑事儿的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放在眼里。也可以说他们相信四散分布在剧院里的便衣,相信角落里穿着制服的警察,相信那些据说在后台待命的士兵。但更重要的是,演出是通过电视直播的,尽管只是地方台的直播,这也让他们觉得似乎整个土耳其和安卡拉都在看着他们。前排就座的上层人物们和剧院里其他所有的观众一样,一边想着舞台上发生的一切都被电视转播着,一边欣赏着节目,纯粹出... -->>
卡朗诵完诗后,主持人用夸张的动作边走边一个词一个词地报着今晚的压轴戏:祖国还是头巾。
宗教学校学生们坐着的中排和后排,响起了反对声、一两声口哨、一些嘘声,其间还夹杂着前排官员们一两下赞许的掌声。剧院已被塞得满满的,人们抱着一种期待,半是带着好奇,半是带着敬意地看着。剧组先准备了些“轻松的”节目,冯妲?艾塞尔夸张地模仿着广告,毫无必要地跳着肚皮舞,她和苏纳伊?扎伊姆还扮演了前女总理和她受贿的丈夫,这些节目没有让观众们像前排的有些官员们那样感受到夜晚的寒冷,相反,让他们感受到了娱乐。
“祖国还是头巾”也让观众们觉得挺有意思,可是宗教学校学生们的干扰、不断抬高的声音让人觉得心烦。舞台上的对话也根本无法听清了。但这部历时二十分钟的戏既教条又老套,有着如此明显的戏剧结构,就连聋子和哑巴也能明白是怎么回事。
1一个裹在黑袍子里的女人在街上走着,自言自语,想着什么。不知什么原因闷闷不乐。
2女人脱去了黑袍子,宣告获得自由了。现在她是不穿黑袍的,是幸福的。
3她的家人、未婚夫、亲戚、蓄着络腮胡子的穆斯林男子想尽各种理由反对这种自由,让这个女人穿上黑袍子。女人一气之下烧掉了黑袍。
4手拿念珠,蓄着络腮胡的宗教狂们对她的这种反抗进行了无情的镇压,正当他们揪住女人的头发要把她打死的时候
5共和国年轻的军人们救了她。
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政府主张西化,要把妇女们从宗教压迫中解放出来,主张妇女们应该脱去黑袍。在政府的鼓励下,这个短剧曾多次在安纳多鲁的高中和人民之家里演出过,1950年后,随着民主化进程的发展和凯末尔主义势头的减弱,它逐渐被人遗忘了。多年后,扮演穿黑袍女人的冯妲?艾塞尔在伊斯坦布尔的一个录音棚里对我说,她母亲1948年在屈塔希亚高中曾演过同一个角色,她为此感到骄傲,然而随后发生的事情使她没能像母亲一样感受到应有的喜悦。尽管她的样子就像那些因为吸毒而变得憔悴、疲惫和怯懦的舞台演员们一样,几乎什么都记不得了,但我还是想尽办法让她原原本本说出了那天晚上所发生的一切。加上我对其他目击者的采访,我可以详细地写写那晚发生的事情:
第一幕时,民族剧院里卡尔斯的观众们有些不知所措。“祖国还是头巾”这个名字让他们认为这部戏也就是日常的政治性的一个短剧。可除了几个能回忆起这部短剧的老人外,谁也没想到剧中会有一个穿黑袍的女人出现。在他们看来,伊斯兰政教徒的标志仅是头巾而已。黑袍中这个神秘的女人来来回回果决地行走时,许多人被她的那份矜持甚至是傲气吸引了。就连那些对宗教服饰根本瞧不起的“激进的”官员们也对她产生了敬意。一个聪明的宗教学校学生猜到了黑袍里的是谁而大笑了起来,使坐在前排的那些人非常气愤。
第二幕中,因为觉醒和对自由的追求,穿黑袍的女人要脱去黑袍,所有人对此都感到了恐惧。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这么来解释:就连主张西化的世俗主义者们都害怕他们自己的思想所造成的结果。事实上,这些人因为害怕伊斯兰政教徒,他们早就默许在卡尔斯一切都像过去那样按部就班发展就行了。他们根本就没想过要像共和国早期那样由政府来强迫妇女们脱掉黑袍,他们认为“只要不像伊朗那样,不穿黑袍的妇女不要因为受伊斯兰教徒们的强迫或是害怕伊斯兰教徒们而一定要穿上黑袍就行了”
图尔古特先生后来对卡说:“实际上那些坐在前排的阿塔图尔克主义者,根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阿塔图尔克主义者,他们是懦夫。”大家都担心,一个女人在舞台上做作地脱掉黑袍,不仅会刺激宗教分子们,也会刺激剧院里的失业者们和其他的社会底层。正在这时,在前排坐着的一位教师站了起来,开始向正在优雅而果决地脱着黑袍的冯妲?艾塞尔鼓起掌来。有些人认为这不是进步分子的什么政治举动,完全是这个家伙喝晕后看到女人裸露出来的丰满的胳膊、漂亮的脖子才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的。回答这位可怜教师的是后排一小撮年轻人们的怒吼。实际上坐在前排的共和主义者们对这一形势也不满意。他们搞不明白,从黑袍里出来的原本应该是一位戴着眼镜、文文静静、向往知识的纯洁的农村少女,怎么会是妖艳风骚的肚皮舞演员冯妲?艾塞尔呢?难道这意味着只有妓女和没有道德的人才会脱去黑袍吗?那这就成宗教狂们发出的信息了。前排有人听到副市长喊:“错了,完全错了。”其他人可能为了讨好他,也对他的话加以附和,但却没能使冯妲?艾塞尔停止演出。前排的人们不安地看着这位已觉醒了的追求自由的共和国女子,宗教学校学生中也发出了零星的恐吓声,而这也没能吓唬住谁。坐在前排的副市长,当时正忙着把库尔德工人党斩草除根的勇敢的警局副局长卡瑟姆先生,其他的一些高层官员,市土管局局长,负责收缴库尔德语歌曲磁带送到安卡拉的文化局长(他妻子,两个女儿,系着领带的四个儿子,还有三个侄子都来了),还有些穿着便装的军官和他们的妻子,根本不把这些来挑事儿的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放在眼里。也可以说他们相信四散分布在剧院里的便衣,相信角落里穿着制服的警察,相信那些据说在后台待命的士兵。但更重要的是,演出是通过电视直播的,尽管只是地方台的直播,这也让他们觉得似乎整个土耳其和安卡拉都在看着他们。前排就座的上层人物们和剧院里其他所有的观众一样,一边想着舞台上发生的一切都被电视转播着,一边欣赏着节目,纯粹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