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篡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开。
“大哥爱兵如子,小弟实在佩服的很!”朱光昭看到此情此景,大发感慨“当年父皇急于求成,刚愎自用,先用杨嗣昌,后用袁承焕,终究不能挽救我大明日暮之势。”
“兄弟噤声!”李辉小声提醒“咱们现在兵不精,战不利,还不能向天下告示你就是太子,以后只能称呼自己为朱光昭,切莫在外人面前显示你的身份。”
“是!”朱光昭向李辉一抱拳“这一路来吃了不少苦,也让我在处事上学会许多。”
“如此便是好的。”李辉笑笑“论起大明的灭亡,当先从万历年开始算起,要不是万历皇帝怠于政事,官吏人浮于事,内有连年灾祸,外有倭寇入侵,壬辰之战,救朝鲜于虎狼倭寇,却耗尽了我大明精锋,天启年宦官专权,东林党争,官吏只以朝堂争辩为事,不以百姓疾苦为虑。关外建奴叛乱,任用文臣执掌军务,陕北流寇肆虐,却屡屡以招降为计,不思痛下杀手。有道是攘外必先安内,若没有一个稳定的后方,如何能维持两线作战?”李辉叹了口气“强如德意志,兵精将悍,仍不免于两线而亡,奈我大明何?”
朱光昭听得胆寒,细细思索,李辉虽然不过一山野村夫,见识竟然这深入腠理,实在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若大哥临君位,面临此等处境,当作何策略?”
“如果是我”李辉顿了顿“我自然无觊觎帝位之心,但是纸上谈兵,聊作空想。”他咽下唾沫“首先与满清讲和,换来东北战线安定,之后派遣一部分兵力在辽东构筑深沟高垒,蓄积粮草,派遣名将防守关隘,进行备战。之后以大军入关内,痛剿流贼,务必赶尽杀绝,将其连根铲除,以绝后患。同时减免百姓税费,发展海运,海运可得十倍之利,弃此厚利而厉行海禁,不明之甚也!于国内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推广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摒弃黍麦等低产作物,百姓得三餐温饱,定不会从于流贼。再以五年为限,休养生息,重振国力,交好蒙古,同抗满清,最后以重利买通辽东兀良哈三部,自东北西部出兵,我以辽西一线全线动员,两面夹击,定能一举剪灭建奴,重定关东大好江山,之后步步为营,将关内无地少地居民迁徙关东,充实其地,十年之后,关东沃土尽为我所有,那满酋失去根本之地,饥寒之下定然全族覆灭,祸患永除,岂不妙哉!”李辉款款说道。
“如此妙计,听来令人心神激荡,不知运作起来效果如何?”朱光昭听得两眼直冒火“当年若有兄长辅佐父,父亲大人,定不会有此亡国之痛!”
“兄弟抬爱了,听闻你和李自成相处多日,此人如何?”李辉现在觉得这文言文真拗口。
“李自成乃大丈夫是也,进得北京城,却日日饺子为食,但牛金星,刘宗敏皆大奸臣,顺贼天下,说灭于二人之手,怕不为过。”
“哦,李自成现在已经死了吧!”李辉眼珠转了转“张献忠现在也已经被包围了,但是还有部将李定国,孙可望,艾能奇等人抗争。两年之内,清兵主力是不大可能移师江南的,这两年时间是咱们最好的发展时机,如果能收拢民心,招徕流民,开荒战备,我想两年之后我们东山军一定能发展壮大。”
“万一两年之后满酋主力移至江南,我军又当作何打算?”朱光昭插嘴道。
“到那个时候,清兵恐怕已经吃不下我们了吧!哈哈哈!”李辉仰天大笑。
他这样笑也是有理由的,现在生产火药的工匠已经培训出三十多熟练工,按照李辉所规划的分工生产,每天生产火药达五十余斤,还在准备扩大生产,石灰窑也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不但很多当地人买来盖房子,更多的商人将这些用贝壳烧制的优质石灰运送到大江南北,获利甚多。
在李辉的建议下,这些商人们组成了商队,集中资金进行货物贩运,一来二去基本资金逐渐扩大,而李辉的股份在其中占据相当大一部分,一个挂靠于地方割据势力的商业集团正在逐渐形成。
李辉还想着成立董事会,便于控制商队,但是时间太过匆忙,还没来得及实施。
在商队的带动下,很多被剥夺了土地的地主们将窑藏的银子拿出来投入到商队中来获取红利,用银子买地的可能基本上不存在了,只好将银子投到其他地方,要不然只能放在地底下烂掉,听说银子埋藏久了还会跑掉,这种传言让这些资本拥有者们很是恐惧,倒不如拿出来做点事了。
“满清推行的政策是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的,相比于他们,我们有一样制胜的法宝。”李辉笑着对朱光昭说道。
“那是什么?”
“开明。”李辉把手拍在那石灰修筑的边墙上“我们所做的适应整个社会和百姓的需要,而他们推行的努力政策不得人心,早晚会自食恶果,还会被历史扔进垃圾堆。这就是例证!”
“边墙,嗯,边墙。”朱光昭若有所思的拍怕石灰墙“我相信我们会胜利的。”
夕阳西下,漫天的红霞将漂浮的朵朵白云映成火红的颜色,在太阳升起的东方,一轮弯月正在冉冉升起。
黑沉沉的夜幕慢慢侵据了整个天空,在海天一线,光明与黑暗交错的地方,一面绣着“李”字的大旗正在迎着寒风猎猎飘扬
华夏一族,最重春节,又名“除夕“、”守岁”等。乃于仲春之始,万物复苏之日,家家挂红灯,贴春联,于声声爆竹中辞旧岁,迎新年。“年”者,上古猛兽也,先祖以爆竹明火驱之,后传以为习俗。春节来到,万物初生,新春伊始。俗语云:一年之计在于春,寒冬已过,农时将到,百姓当备一年之计也。
——华夏新录诸节
(第一卷江南血完毕。第二卷长风烈即将登场。)!
开。
“大哥爱兵如子,小弟实在佩服的很!”朱光昭看到此情此景,大发感慨“当年父皇急于求成,刚愎自用,先用杨嗣昌,后用袁承焕,终究不能挽救我大明日暮之势。”
“兄弟噤声!”李辉小声提醒“咱们现在兵不精,战不利,还不能向天下告示你就是太子,以后只能称呼自己为朱光昭,切莫在外人面前显示你的身份。”
“是!”朱光昭向李辉一抱拳“这一路来吃了不少苦,也让我在处事上学会许多。”
“如此便是好的。”李辉笑笑“论起大明的灭亡,当先从万历年开始算起,要不是万历皇帝怠于政事,官吏人浮于事,内有连年灾祸,外有倭寇入侵,壬辰之战,救朝鲜于虎狼倭寇,却耗尽了我大明精锋,天启年宦官专权,东林党争,官吏只以朝堂争辩为事,不以百姓疾苦为虑。关外建奴叛乱,任用文臣执掌军务,陕北流寇肆虐,却屡屡以招降为计,不思痛下杀手。有道是攘外必先安内,若没有一个稳定的后方,如何能维持两线作战?”李辉叹了口气“强如德意志,兵精将悍,仍不免于两线而亡,奈我大明何?”
朱光昭听得胆寒,细细思索,李辉虽然不过一山野村夫,见识竟然这深入腠理,实在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若大哥临君位,面临此等处境,当作何策略?”
“如果是我”李辉顿了顿“我自然无觊觎帝位之心,但是纸上谈兵,聊作空想。”他咽下唾沫“首先与满清讲和,换来东北战线安定,之后派遣一部分兵力在辽东构筑深沟高垒,蓄积粮草,派遣名将防守关隘,进行备战。之后以大军入关内,痛剿流贼,务必赶尽杀绝,将其连根铲除,以绝后患。同时减免百姓税费,发展海运,海运可得十倍之利,弃此厚利而厉行海禁,不明之甚也!于国内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推广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摒弃黍麦等低产作物,百姓得三餐温饱,定不会从于流贼。再以五年为限,休养生息,重振国力,交好蒙古,同抗满清,最后以重利买通辽东兀良哈三部,自东北西部出兵,我以辽西一线全线动员,两面夹击,定能一举剪灭建奴,重定关东大好江山,之后步步为营,将关内无地少地居民迁徙关东,充实其地,十年之后,关东沃土尽为我所有,那满酋失去根本之地,饥寒之下定然全族覆灭,祸患永除,岂不妙哉!”李辉款款说道。
“如此妙计,听来令人心神激荡,不知运作起来效果如何?”朱光昭听得两眼直冒火“当年若有兄长辅佐父,父亲大人,定不会有此亡国之痛!”
“兄弟抬爱了,听闻你和李自成相处多日,此人如何?”李辉现在觉得这文言文真拗口。
“李自成乃大丈夫是也,进得北京城,却日日饺子为食,但牛金星,刘宗敏皆大奸臣,顺贼天下,说灭于二人之手,怕不为过。”
“哦,李自成现在已经死了吧!”李辉眼珠转了转“张献忠现在也已经被包围了,但是还有部将李定国,孙可望,艾能奇等人抗争。两年之内,清兵主力是不大可能移师江南的,这两年时间是咱们最好的发展时机,如果能收拢民心,招徕流民,开荒战备,我想两年之后我们东山军一定能发展壮大。”
“万一两年之后满酋主力移至江南,我军又当作何打算?”朱光昭插嘴道。
“到那个时候,清兵恐怕已经吃不下我们了吧!哈哈哈!”李辉仰天大笑。
他这样笑也是有理由的,现在生产火药的工匠已经培训出三十多熟练工,按照李辉所规划的分工生产,每天生产火药达五十余斤,还在准备扩大生产,石灰窑也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不但很多当地人买来盖房子,更多的商人将这些用贝壳烧制的优质石灰运送到大江南北,获利甚多。
在李辉的建议下,这些商人们组成了商队,集中资金进行货物贩运,一来二去基本资金逐渐扩大,而李辉的股份在其中占据相当大一部分,一个挂靠于地方割据势力的商业集团正在逐渐形成。
李辉还想着成立董事会,便于控制商队,但是时间太过匆忙,还没来得及实施。
在商队的带动下,很多被剥夺了土地的地主们将窑藏的银子拿出来投入到商队中来获取红利,用银子买地的可能基本上不存在了,只好将银子投到其他地方,要不然只能放在地底下烂掉,听说银子埋藏久了还会跑掉,这种传言让这些资本拥有者们很是恐惧,倒不如拿出来做点事了。
“满清推行的政策是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的,相比于他们,我们有一样制胜的法宝。”李辉笑着对朱光昭说道。
“那是什么?”
“开明。”李辉把手拍在那石灰修筑的边墙上“我们所做的适应整个社会和百姓的需要,而他们推行的努力政策不得人心,早晚会自食恶果,还会被历史扔进垃圾堆。这就是例证!”
“边墙,嗯,边墙。”朱光昭若有所思的拍怕石灰墙“我相信我们会胜利的。”
夕阳西下,漫天的红霞将漂浮的朵朵白云映成火红的颜色,在太阳升起的东方,一轮弯月正在冉冉升起。
黑沉沉的夜幕慢慢侵据了整个天空,在海天一线,光明与黑暗交错的地方,一面绣着“李”字的大旗正在迎着寒风猎猎飘扬
华夏一族,最重春节,又名“除夕“、”守岁”等。乃于仲春之始,万物复苏之日,家家挂红灯,贴春联,于声声爆竹中辞旧岁,迎新年。“年”者,上古猛兽也,先祖以爆竹明火驱之,后传以为习俗。春节来到,万物初生,新春伊始。俗语云:一年之计在于春,寒冬已过,农时将到,百姓当备一年之计也。
——华夏新录诸节
(第一卷江南血完毕。第二卷长风烈即将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