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独墅湖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
第一次听到阳澄湖的名字还是起于大闸蟹的缘故,在北方人的印象中,江南是小桥流水,烟雨迷蒙,绵软而悠长的。记得曾经见到过几只阳澄湖大闸蟹,威武雄壮,八足挺立,双螯腾空,向人们显示着自已的威仪,像披甲执锐的大将军傲视群雄,便感慨江南清丽之地竟有如此出产,便记得了阳澄湖。
1996年的初冬,出差到上海,火车到苏州时我心血来潮,临时决定下车,去探望心仪已久的阳澄湖和居住在阳澄湖畔的一位朋友。这时天色已晚,夜暮四合,强劲的北风裹着星星点点的雨滴,打在脸上、身上。走出车站,在站前广场租下一辆车子,出了城便向东北方向驶去,小路狭小而曲弯,路面凸凹不平,少有行人也少路灯。虽然事先和朋友通过电话,可我还是担心迷了路,再三与司机确认地点方向。过了许久,感觉汽车行驶到一个半岛上,两旁的湖水在微弱灯光下浪花翻腾,一排排波涛拍打堤岸,气势磅礴如万马奔腾!好一个江南的冬天。我正沉浸在这雄浑壮观的气势中,隐隐约约看到前方一束灯光摇晃着,像一盏导航的灯塔,指引着方向。汔车慢慢停下来,在车灯的照耀下,我发现一个身着黑色雨披的男子手执电筒,站立在风雨中,雨披下摆被风刮得战旗般猎猎作响。这人也向我走来,高声招呼着,我这才认出正是我朋友---老李。原来,老李怕我风雨夜找不到家门,放下我的电话后便到村南口等我,让我内心感动不已!老李是我一个早些年认识感觉不错却交往不多的朋友,犹如收藏的一本好书久未翻阅。我这次冒昧前来打扰,没想到他如此热情而细心周到!几句问候过后,老李让我到家中,一家人也非常热情,沏一杯热茶,上来几样精细江南小菜,一壶老酒,两只黄灿灿的湖蟹,我知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阳澄湖大闸蟹了,我一边感谢着,一边又好奇地拿起大闸蟹上下左右地鉴赏,验证着所谓“青背、黄肚、金爪、黄毛”的阳澄湖大闸蟹的特色。老李也就此展开话题,娓娓道来:阳澄湖是古太湖的一部分,水面开阔呈漏斗状,四周水浅中部湖水较深,湖蟹在这里生长,一年四季总能找得到适宜的水温与水深处,又加上湖水清澄透澈,水草丰茂,食物丰富,所以这里的大闸蟹便成了湖蟹中的上品。在老李的指导、示范下,我轻轻地掰开蟹壳,把桔红的卵块,似白璧的脂膏,如白雪的蟹肉拌姜蘸醋急切切地送往嘴里时,感觉这真是天下最难得的美味!老李说秋天才是吃蟹的最好季节,可惜我来的不是时候,话语里有些许的惋惜!
这一夜,确切地说,我是在波涛声中入梦的,早上醒来却是风和日丽碧空如洗,空气十分清新,起来在村子里随便走走,村里的女人们已早早起来,赶鹅喂鸡,侍弄菜地、燃火做饭了,一片世外田园风光。有意思的是她们都身着江南水乡特色服饰:扎包头巾,穿拼接衫,拼裆裤,脚穿绣花鞋,色调搭配错落有致,庄重而富有情趣,像刚刚从史书中走来,给人古朴持重之感。擦肩而过时,她们微笑示意,友好而真诚!这里家家临水而居,屋后河道里系着小船,房前晾晒着鱼网,以湖为生计,是典型的水上人家。
走出村子,三两步便到了阳澄湖边,朝阳下的湖水微波荡漾,,明净端庄,开阔的湖面被一条绿色长堤分隔开来,堤上满是苍翠的树木和碧绿的菜地“青山隐隐水遥遥,秋到江南草未凋”是杜牧的诗句吧,说的是江南的秋日景色,可现在应该是冬天了,这里依然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真让我有点嫉妒了,湖面在温暖阳光的妆扮下,仿佛一个田间劳作的村姑,朴实而秀美,眸子里闪动着晶莹与纯洁,让人远观而没有亵玩的念头。用过早餐,到了与老李及家人告别的时候了,好客的女主人用苇杆编织成精美的小筐,小筐里装着几个大闸蟹作为礼物,让我带回去,捎给家人。
人总是最美丽的风景,虽然后来在秋天里多次吃到过阳澄湖大闸蟹,但总感觉没有朋友老李家的美味,以至于回到北方多年后,时常想起江南的阳澄湖,湖畔的村子和村了里的人们。每当北方寒风怒吼,千里冰封的时候,看着窗外拥挤的写字楼间纷扬飘落的雪花,眼前便展现出激昂或明媚的湖水、碧绿的长堤和温暖了人生旅途的友情!世事纷扰,俗务缠身,一晃多少年过去了,不知何时再踏上江南的旅程。
(二)
当再次来到阳澄湖时,已是十多年后的事情了。
2009年的仲秋,我驾车从苏州北环高架路往东走,一条宽阔平整的大道从苏城一路延伸过来,路边花红草绿,惬意而舒畅,经过一座大桥后便进入半岛长堤,路边的巨大广告牌告诉我这里现在已开发成阳澄湖生态休闲旅游区。据说从空中俯瞰,半岛长堤宛如佳人玉腿,故美其名曰“美人腿”两旁水面辽阔、碧水如镜、湖光水色、格外秀丽,两岸垂柳依依,郁郁葱葱,树木空隙处,是大片大片的各色花卉,争奇斗艳,分外美丽,宾馆饭店依水而建,农家小楼焕然一新,让人不得不感慨这里巨大的时代变迁。来到当年的村子,村子里热闹非凡,老老小小忙碌着,为一年一度的大闸蟹的开捕准备着。
在这里小住了几日,终于等来了大闸蟹开捕的日子,渔民们纷纷驾船向湖中驶去“起网啦,起网啦-----”期盼的人们湖边等待着,在嘴里、心里呐喊。一只只螃蟹爬上网,在一只大木桶中拥挤着,古灵精怪,肥大身... -->>
(一)
第一次听到阳澄湖的名字还是起于大闸蟹的缘故,在北方人的印象中,江南是小桥流水,烟雨迷蒙,绵软而悠长的。记得曾经见到过几只阳澄湖大闸蟹,威武雄壮,八足挺立,双螯腾空,向人们显示着自已的威仪,像披甲执锐的大将军傲视群雄,便感慨江南清丽之地竟有如此出产,便记得了阳澄湖。
1996年的初冬,出差到上海,火车到苏州时我心血来潮,临时决定下车,去探望心仪已久的阳澄湖和居住在阳澄湖畔的一位朋友。这时天色已晚,夜暮四合,强劲的北风裹着星星点点的雨滴,打在脸上、身上。走出车站,在站前广场租下一辆车子,出了城便向东北方向驶去,小路狭小而曲弯,路面凸凹不平,少有行人也少路灯。虽然事先和朋友通过电话,可我还是担心迷了路,再三与司机确认地点方向。过了许久,感觉汽车行驶到一个半岛上,两旁的湖水在微弱灯光下浪花翻腾,一排排波涛拍打堤岸,气势磅礴如万马奔腾!好一个江南的冬天。我正沉浸在这雄浑壮观的气势中,隐隐约约看到前方一束灯光摇晃着,像一盏导航的灯塔,指引着方向。汔车慢慢停下来,在车灯的照耀下,我发现一个身着黑色雨披的男子手执电筒,站立在风雨中,雨披下摆被风刮得战旗般猎猎作响。这人也向我走来,高声招呼着,我这才认出正是我朋友---老李。原来,老李怕我风雨夜找不到家门,放下我的电话后便到村南口等我,让我内心感动不已!老李是我一个早些年认识感觉不错却交往不多的朋友,犹如收藏的一本好书久未翻阅。我这次冒昧前来打扰,没想到他如此热情而细心周到!几句问候过后,老李让我到家中,一家人也非常热情,沏一杯热茶,上来几样精细江南小菜,一壶老酒,两只黄灿灿的湖蟹,我知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阳澄湖大闸蟹了,我一边感谢着,一边又好奇地拿起大闸蟹上下左右地鉴赏,验证着所谓“青背、黄肚、金爪、黄毛”的阳澄湖大闸蟹的特色。老李也就此展开话题,娓娓道来:阳澄湖是古太湖的一部分,水面开阔呈漏斗状,四周水浅中部湖水较深,湖蟹在这里生长,一年四季总能找得到适宜的水温与水深处,又加上湖水清澄透澈,水草丰茂,食物丰富,所以这里的大闸蟹便成了湖蟹中的上品。在老李的指导、示范下,我轻轻地掰开蟹壳,把桔红的卵块,似白璧的脂膏,如白雪的蟹肉拌姜蘸醋急切切地送往嘴里时,感觉这真是天下最难得的美味!老李说秋天才是吃蟹的最好季节,可惜我来的不是时候,话语里有些许的惋惜!
这一夜,确切地说,我是在波涛声中入梦的,早上醒来却是风和日丽碧空如洗,空气十分清新,起来在村子里随便走走,村里的女人们已早早起来,赶鹅喂鸡,侍弄菜地、燃火做饭了,一片世外田园风光。有意思的是她们都身着江南水乡特色服饰:扎包头巾,穿拼接衫,拼裆裤,脚穿绣花鞋,色调搭配错落有致,庄重而富有情趣,像刚刚从史书中走来,给人古朴持重之感。擦肩而过时,她们微笑示意,友好而真诚!这里家家临水而居,屋后河道里系着小船,房前晾晒着鱼网,以湖为生计,是典型的水上人家。
走出村子,三两步便到了阳澄湖边,朝阳下的湖水微波荡漾,,明净端庄,开阔的湖面被一条绿色长堤分隔开来,堤上满是苍翠的树木和碧绿的菜地“青山隐隐水遥遥,秋到江南草未凋”是杜牧的诗句吧,说的是江南的秋日景色,可现在应该是冬天了,这里依然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真让我有点嫉妒了,湖面在温暖阳光的妆扮下,仿佛一个田间劳作的村姑,朴实而秀美,眸子里闪动着晶莹与纯洁,让人远观而没有亵玩的念头。用过早餐,到了与老李及家人告别的时候了,好客的女主人用苇杆编织成精美的小筐,小筐里装着几个大闸蟹作为礼物,让我带回去,捎给家人。
人总是最美丽的风景,虽然后来在秋天里多次吃到过阳澄湖大闸蟹,但总感觉没有朋友老李家的美味,以至于回到北方多年后,时常想起江南的阳澄湖,湖畔的村子和村了里的人们。每当北方寒风怒吼,千里冰封的时候,看着窗外拥挤的写字楼间纷扬飘落的雪花,眼前便展现出激昂或明媚的湖水、碧绿的长堤和温暖了人生旅途的友情!世事纷扰,俗务缠身,一晃多少年过去了,不知何时再踏上江南的旅程。
(二)
当再次来到阳澄湖时,已是十多年后的事情了。
2009年的仲秋,我驾车从苏州北环高架路往东走,一条宽阔平整的大道从苏城一路延伸过来,路边花红草绿,惬意而舒畅,经过一座大桥后便进入半岛长堤,路边的巨大广告牌告诉我这里现在已开发成阳澄湖生态休闲旅游区。据说从空中俯瞰,半岛长堤宛如佳人玉腿,故美其名曰“美人腿”两旁水面辽阔、碧水如镜、湖光水色、格外秀丽,两岸垂柳依依,郁郁葱葱,树木空隙处,是大片大片的各色花卉,争奇斗艳,分外美丽,宾馆饭店依水而建,农家小楼焕然一新,让人不得不感慨这里巨大的时代变迁。来到当年的村子,村子里热闹非凡,老老小小忙碌着,为一年一度的大闸蟹的开捕准备着。
在这里小住了几日,终于等来了大闸蟹开捕的日子,渔民们纷纷驾船向湖中驶去“起网啦,起网啦-----”期盼的人们湖边等待着,在嘴里、心里呐喊。一只只螃蟹爬上网,在一只大木桶中拥挤着,古灵精怪,肥大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