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背上的童年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dai随心缘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人到一定的年龄阶段总喜欢怀旧。进入不惑之年的我,时常怀念童年时代与牛相伴快乐而温馨的时光。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江汉平原农村。那时候农村很穷,缺吃少穿,也没有什么文化娱乐活动;远远没有现在孩子生活学习的条件。上小学的娃儿能帮家里放牛是一件很开心的事,那种骑在牛背上放牛的心情是城里的孩子无法体会到的。
记得上小学三年级时,我爸一直在大队当会计,为了多挣工分兼职给生产队放牛。我在家里排行老幺,小时候的我很乖巧粘人,每逢星期天我总是缠着父亲要跟着一起去放牛。因为放牛可以骑在牛背上,靠在父亲的怀里听他讲总也讲不完的故事。如徐三爹的故事天门民间故事与传说,还有我最爱听的西游记。父亲讲到兴头上,我总会在他的口袋里掏出一支“大鸡公”香烟,替他用火柴点上。看着父亲陶醉的样子,幸福从心底油然而生,感觉时光不知不觉从脚底下溜走。父亲能给与身边的人带来欢乐,仅从周围村民崇拜的眼神与爽朗的笑声中我就能读出,村民对于文化人的尊敬。父亲俨然又是一位民间说书艺人。
我曾一度认为,能拥有这样一位爱我的父亲而感到自豪。父亲在带我玩的同时叩开了我文学兴趣之门,也教我学到了不少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我热爱文学并逐步走上创作之路,父亲对我的影响可以说是密不可分的。
我九岁的那一年夏天早上。正值“双抢”割麦与插秧的农忙季节,学校放三天农忙假。在当时农村,队里割麦与插秧大部分都是人工作业,农业机械化还处于低级阶段。农事耽误不得,父亲叫我替他放牛。
“从娃,把牛放饱、喝水之后拴在村西头的老杨树底下,一定要拴好,可不能叫它吃了队里的秧苗!那是生产队一头壮年母水牛,正在河岸边吃草。”父亲对我交代一下就出工了。
我第一次单独放牛,说实在的,心里根本没底。“要是牛儿用犄角攻击我怎么办?还好不是那种好斗的公牛。”我看见牛儿头上尖尖的牛角,心里确实有点害怕。
牛儿在河边专注地吃着夏天的露水草,一只鹭鸟悠闲地站牛背上。河里的蒲草与荷叶长势正茂,时不时传来几声鸟鸣,几只不知名的红嘴水鸟在蒲草间觅食。
堤岸边是一片刚插过秧苗的稻田。早就听大人讲过,秧苗与荷叶都是水牛爱吃的食物,稍不注意水牛就会偷吃,吃了队里的庄稼是要挨批评的。我当然不敢粗心大意,小心翼翼地跟在牛身后。
“要是能骑在牛背上放牛该多美啊!既可以欣赏这美丽的田园风光,又可以舒舒服服感受到驾驭水牛的快感。”可惜在我身边就没有一个人。
我试图把牛赶到地势低洼之处,然后在爬上牛背。没等我抓起牛绳,牛就扬起犄角向我袭来,我扔下牛绳撒腿就跑。“好家伙,你咋不认识我了?没有我爸在我身边你就敢欺负我了!我就不相信收拾不了你!”
“你甭说,这牛还真欺生,平日里我和父亲把它养得膘肥肉满,现在它却翻脸不认人了。它不会是吓唬我吧,父亲是怎样把它调教得服服帖帖的呢?”我在心里回想父亲放牛时的细节,就近折断了一根长柳枝和一把带叶的树枝跟在牛屁股后。
夏天的大头苍蝇和蚊虫疯狂地叮咬着母牛。我想牛儿一定是被叮咬的慌,才不断地用牛角和尾巴驱赶蚊虫。父母常说“公牛打架斗红了眼才会伤人,一般是不会攻击人的。人畜一般,人与牛都怕蚊虫叮咬,牛只是不会说话。”我想“我跟你赶蚊虫你总不至于伤害我。”
我学着大人的样子,一手持长棍,一手拿把带叶树枝,大胆地走到牛身边。牛儿好像明白我的替它驱赶蚊虫心思,竟然接受了我的美意。我把牛赶到一条小水沟内,站在沟埂上顺利地爬上牛背。直到牛儿吃饱喝足之后,我唱起父亲教我唱过的歌往家走。“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还有闪闪的红星主题歌“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快乐在我心间荡漾。我能帮家长干活,小小的成就感驱使我爱上了放牛的差事。父亲把这份轻活儿慢慢交给了我,牛儿成了我的伙伴。每逢下午放学回家,我就约上村里要好的小伙伴,结伴成群去放牛。在放牛的同时,我们顺便挖一些蒲公英、地骨皮捎回去晒干,积攒多了便拿到药材收购站卖钱,然后去买自己喜欢的小人书。时常几本小人书与少年文艺便成了我和伙伴们争先阅读的课外读物。
儿时,最有趣的事就是与村里的好伙伴一起去看斗牛或者去捅马蜂窝。那场面惊心动魄,绝对够刺激,胆小的女孩都不敢看。说起捅马蜂窝,草帽、胶靴、棉手套、遮颜头巾、厚实的上下棉衣,绑有火把的长竹竿,行头一样不可少。虽然是“全副武装”有时也难免被马蜂蛰得鼻青脸肿,可依然乐此不彼。收获的战利品——马蜂窝同样是上好的药材。那一幅幅画面定格在我脑海,成为我儿时最美好的回忆。
人啊,干什么事全凭心情!心情好,吃粗菜团子也觉得香;有时候创作完成一件作品就像病过一场,可仍然痴迷其中。我经历了那缺吃少穿的童年时代,现在回想起来,苦也是甜的。
人到一定的年龄阶段总喜欢怀旧。进入不惑之年的我,时常怀念童年时代与牛相伴快乐而温馨的时光。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江汉平原农村。那时候农村很穷,缺吃少穿,也没有什么文化娱乐活动;远远没有现在孩子生活学习的条件。上小学的娃儿能帮家里放牛是一件很开心的事,那种骑在牛背上放牛的心情是城里的孩子无法体会到的。
记得上小学三年级时,我爸一直在大队当会计,为了多挣工分兼职给生产队放牛。我在家里排行老幺,小时候的我很乖巧粘人,每逢星期天我总是缠着父亲要跟着一起去放牛。因为放牛可以骑在牛背上,靠在父亲的怀里听他讲总也讲不完的故事。如徐三爹的故事天门民间故事与传说,还有我最爱听的西游记。父亲讲到兴头上,我总会在他的口袋里掏出一支“大鸡公”香烟,替他用火柴点上。看着父亲陶醉的样子,幸福从心底油然而生,感觉时光不知不觉从脚底下溜走。父亲能给与身边的人带来欢乐,仅从周围村民崇拜的眼神与爽朗的笑声中我就能读出,村民对于文化人的尊敬。父亲俨然又是一位民间说书艺人。
我曾一度认为,能拥有这样一位爱我的父亲而感到自豪。父亲在带我玩的同时叩开了我文学兴趣之门,也教我学到了不少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我热爱文学并逐步走上创作之路,父亲对我的影响可以说是密不可分的。
我九岁的那一年夏天早上。正值“双抢”割麦与插秧的农忙季节,学校放三天农忙假。在当时农村,队里割麦与插秧大部分都是人工作业,农业机械化还处于低级阶段。农事耽误不得,父亲叫我替他放牛。
“从娃,把牛放饱、喝水之后拴在村西头的老杨树底下,一定要拴好,可不能叫它吃了队里的秧苗!那是生产队一头壮年母水牛,正在河岸边吃草。”父亲对我交代一下就出工了。
我第一次单独放牛,说实在的,心里根本没底。“要是牛儿用犄角攻击我怎么办?还好不是那种好斗的公牛。”我看见牛儿头上尖尖的牛角,心里确实有点害怕。
牛儿在河边专注地吃着夏天的露水草,一只鹭鸟悠闲地站牛背上。河里的蒲草与荷叶长势正茂,时不时传来几声鸟鸣,几只不知名的红嘴水鸟在蒲草间觅食。
堤岸边是一片刚插过秧苗的稻田。早就听大人讲过,秧苗与荷叶都是水牛爱吃的食物,稍不注意水牛就会偷吃,吃了队里的庄稼是要挨批评的。我当然不敢粗心大意,小心翼翼地跟在牛身后。
“要是能骑在牛背上放牛该多美啊!既可以欣赏这美丽的田园风光,又可以舒舒服服感受到驾驭水牛的快感。”可惜在我身边就没有一个人。
我试图把牛赶到地势低洼之处,然后在爬上牛背。没等我抓起牛绳,牛就扬起犄角向我袭来,我扔下牛绳撒腿就跑。“好家伙,你咋不认识我了?没有我爸在我身边你就敢欺负我了!我就不相信收拾不了你!”
“你甭说,这牛还真欺生,平日里我和父亲把它养得膘肥肉满,现在它却翻脸不认人了。它不会是吓唬我吧,父亲是怎样把它调教得服服帖帖的呢?”我在心里回想父亲放牛时的细节,就近折断了一根长柳枝和一把带叶的树枝跟在牛屁股后。
夏天的大头苍蝇和蚊虫疯狂地叮咬着母牛。我想牛儿一定是被叮咬的慌,才不断地用牛角和尾巴驱赶蚊虫。父母常说“公牛打架斗红了眼才会伤人,一般是不会攻击人的。人畜一般,人与牛都怕蚊虫叮咬,牛只是不会说话。”我想“我跟你赶蚊虫你总不至于伤害我。”
我学着大人的样子,一手持长棍,一手拿把带叶树枝,大胆地走到牛身边。牛儿好像明白我的替它驱赶蚊虫心思,竟然接受了我的美意。我把牛赶到一条小水沟内,站在沟埂上顺利地爬上牛背。直到牛儿吃饱喝足之后,我唱起父亲教我唱过的歌往家走。“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还有闪闪的红星主题歌“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快乐在我心间荡漾。我能帮家长干活,小小的成就感驱使我爱上了放牛的差事。父亲把这份轻活儿慢慢交给了我,牛儿成了我的伙伴。每逢下午放学回家,我就约上村里要好的小伙伴,结伴成群去放牛。在放牛的同时,我们顺便挖一些蒲公英、地骨皮捎回去晒干,积攒多了便拿到药材收购站卖钱,然后去买自己喜欢的小人书。时常几本小人书与少年文艺便成了我和伙伴们争先阅读的课外读物。
儿时,最有趣的事就是与村里的好伙伴一起去看斗牛或者去捅马蜂窝。那场面惊心动魄,绝对够刺激,胆小的女孩都不敢看。说起捅马蜂窝,草帽、胶靴、棉手套、遮颜头巾、厚实的上下棉衣,绑有火把的长竹竿,行头一样不可少。虽然是“全副武装”有时也难免被马蜂蛰得鼻青脸肿,可依然乐此不彼。收获的战利品——马蜂窝同样是上好的药材。那一幅幅画面定格在我脑海,成为我儿时最美好的回忆。
人啊,干什么事全凭心情!心情好,吃粗菜团子也觉得香;有时候创作完成一件作品就像病过一场,可仍然痴迷其中。我经历了那缺吃少穿的童年时代,现在回想起来,苦也是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