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虎贲铳的威力! (1/2)
800小说网 quanben.ac,刺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0093)
【今天的第四更送到,求收藏,求推荐】
以浮山所匠作坊目前的工艺,什么时候能够制造出满足设计需要的枪管,还是个未知数。同时,由于枪管是卷制的问题,在射程和精确度上,肯定不如机械制造出来的枪管。同时,炸膛的几率依然比较高。不过,这没有关系。历史上的米尼式步枪,最大射程达到918米,在550米之内基本能够准确的命中目标。即使是各项指标完全减半,最大射程只有500米,在300米范围内准确射击,也是划时代的武器了。
解释清楚膛线的制作原理,还有米尼弹的特点以后,剩下的工艺,就没有什么复杂性了。燧发枪是明朝自身就有的,工艺难度并不复杂,关键是舍不舍得成本而已。燧石算不上是稀缺物资,只要用心找,还是能够找到的。铅矿石也是一样。实在不行,就用软木或石墨代替。
刺刀的问题就更加容易解决了。现有的三棱刺,经过改造以后,就可以套在枪管上使用。卡座的加工有一点点的难度,却也不是很大。枪托和护手,更是一点难度都没有。崂山最不缺的是什么?木材!质地极好的榆木、楸木、柞木、杉木、胡桃木,要多少有多少。
“如此说来,这个米尼式步枪还真是可行的。”
周石文和罗大山两人亲手用纸张仔细的探讨了膛线的制造以后,又做出了米尼弹的模型,最终两人确信,张准的建议理论上是可行的。至于工艺上的事情,就是他们两个的业务范围了。
其他的工匠,也对米尼式步枪进行了充分的质疑,从各个细节进行质疑,然后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大家想到了很多细节上的问题,也全部解决了这些细节上的问题。不过,这依然是理论上的。到底能不能制造出来,还要亲自试验过才可以。
“现在就开工吧!”
张准说到做到。
时间一分都不能耽误。
在明末这个纷繁复杂的环境下,米尼式步枪自然是越早装备越好。
张准将国产的米尼式步枪命名为“虎贲铳”。
借我三千虎贲,复我浩荡中华!
张准最后确定的虎贲铳规格:枪管长度是36寸(约1200毫米),枪管口径036寸(约12毫米),米尼弹的重量是6钱(约20克)。配套用的刺刀全长380毫米,由三棱刺改装。虎贲铳不配刺刀全长1520毫米,配刺刀全长1900毫米。虎贲铳的长度数据,基本上和英国著名的滑膛枪“褐贝丝”相似。
为了统筹虎贲铳生产的各项要素,张准成立了装备司,由周石文和罗大山两人担任管事。张准一次就给了周石文和罗大山一千五百两白银,作为虎贲铳的启动资金。如果这个资金不够,还可以继续问张准要。根据三人的测算,在技术相对成熟的前提下,每支虎贲铳的成本,应该是二十两银子左右,大约相当于一支纯钢长矛的价格。同样的价格,威力却要比长矛厉害多了,可见技术发明的重要性。
确定生产虎贲铳以后,李奉来等人生产出来的第一批优质钢,很快被送到了匠作坊。周石文和罗大山等人,立刻忙碌起来,制造第一批的枪管。其他的工匠,也都集中过来,首先攻克膛线这个拦路虎。即使大家经过了反复论证,对于膛线,有信心的人还是没有几个。
果然,即使明白了膛线的制作原理,又有张准在旁边亲自指点,在制造膛线的时候,工匠们还是感受到了非常强大的阻力。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实际上,只要有一点点的误差,膛线就无法接上了。而无法接上的膛线,根本无法产生作用。李奉来送来的几十斤钢片,基本上都被毁掉了。幸好,随着技术的不断熟练,误差越来越小,希望越来越大。否则,大家的信心,还真是要受到严重的打击了。
差不多五天以后,第一根带膛线的枪管,才终于生产出来了。膛线的确是完全对上了。张准用这根枪管进行测试,其强度用来肉搏还是足够的。不过,这样的枪管,能不能用于实战,还必须经过多次试验。
同时,米尼弹的制作也在进行中。相对于膛线而言,米尼弹的制造,就要简单多了。至于燧石的击发,也有工匠解决了技术难题。本来大明朝自己就有燧发枪,有些工匠是知道击发原理的,照搬过来就是了。颗粒状火药的制作,开始时有些麻烦,后来也被聪明的工匠解决了,《纪效新书》和《武备志》都是有记载的。此外,一些上了年纪的工匠,也知道大体的制作方法,仔细回忆起来,反复试验,颗粒状火药就出来了。
枪托、护木、背带、准星、照门,同样是没有什么技术难度的。其实,明军的很多火铳,甚至是火炮,都按照有准星和照门,还有详细的刻度,可以根据刻度来调整射击角度。这些,都是徐光启改进的。可惜他去年就去世了。提到徐光启,后世的人都承认,此人乃大明第一科学家,可惜一直不怎么受到重用,郁郁不得志。否则,明军的火器装备,肯定会更加的厉害。
很快,第一支虎贲铳需要的所有部件,都全部具备了。
周石文小心翼翼的将所有的部件,都组装起来,形成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支虎贲铳。经过反复检查以后,周石文将米尼弹用推弹杆送入了枪管里面,然后在火药池撒入颗粒状火药。... -->>
(0093)
【今天的第四更送到,求收藏,求推荐】
以浮山所匠作坊目前的工艺,什么时候能够制造出满足设计需要的枪管,还是个未知数。同时,由于枪管是卷制的问题,在射程和精确度上,肯定不如机械制造出来的枪管。同时,炸膛的几率依然比较高。不过,这没有关系。历史上的米尼式步枪,最大射程达到918米,在550米之内基本能够准确的命中目标。即使是各项指标完全减半,最大射程只有500米,在300米范围内准确射击,也是划时代的武器了。
解释清楚膛线的制作原理,还有米尼弹的特点以后,剩下的工艺,就没有什么复杂性了。燧发枪是明朝自身就有的,工艺难度并不复杂,关键是舍不舍得成本而已。燧石算不上是稀缺物资,只要用心找,还是能够找到的。铅矿石也是一样。实在不行,就用软木或石墨代替。
刺刀的问题就更加容易解决了。现有的三棱刺,经过改造以后,就可以套在枪管上使用。卡座的加工有一点点的难度,却也不是很大。枪托和护手,更是一点难度都没有。崂山最不缺的是什么?木材!质地极好的榆木、楸木、柞木、杉木、胡桃木,要多少有多少。
“如此说来,这个米尼式步枪还真是可行的。”
周石文和罗大山两人亲手用纸张仔细的探讨了膛线的制造以后,又做出了米尼弹的模型,最终两人确信,张准的建议理论上是可行的。至于工艺上的事情,就是他们两个的业务范围了。
其他的工匠,也对米尼式步枪进行了充分的质疑,从各个细节进行质疑,然后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大家想到了很多细节上的问题,也全部解决了这些细节上的问题。不过,这依然是理论上的。到底能不能制造出来,还要亲自试验过才可以。
“现在就开工吧!”
张准说到做到。
时间一分都不能耽误。
在明末这个纷繁复杂的环境下,米尼式步枪自然是越早装备越好。
张准将国产的米尼式步枪命名为“虎贲铳”。
借我三千虎贲,复我浩荡中华!
张准最后确定的虎贲铳规格:枪管长度是36寸(约1200毫米),枪管口径036寸(约12毫米),米尼弹的重量是6钱(约20克)。配套用的刺刀全长380毫米,由三棱刺改装。虎贲铳不配刺刀全长1520毫米,配刺刀全长1900毫米。虎贲铳的长度数据,基本上和英国著名的滑膛枪“褐贝丝”相似。
为了统筹虎贲铳生产的各项要素,张准成立了装备司,由周石文和罗大山两人担任管事。张准一次就给了周石文和罗大山一千五百两白银,作为虎贲铳的启动资金。如果这个资金不够,还可以继续问张准要。根据三人的测算,在技术相对成熟的前提下,每支虎贲铳的成本,应该是二十两银子左右,大约相当于一支纯钢长矛的价格。同样的价格,威力却要比长矛厉害多了,可见技术发明的重要性。
确定生产虎贲铳以后,李奉来等人生产出来的第一批优质钢,很快被送到了匠作坊。周石文和罗大山等人,立刻忙碌起来,制造第一批的枪管。其他的工匠,也都集中过来,首先攻克膛线这个拦路虎。即使大家经过了反复论证,对于膛线,有信心的人还是没有几个。
果然,即使明白了膛线的制作原理,又有张准在旁边亲自指点,在制造膛线的时候,工匠们还是感受到了非常强大的阻力。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实际上,只要有一点点的误差,膛线就无法接上了。而无法接上的膛线,根本无法产生作用。李奉来送来的几十斤钢片,基本上都被毁掉了。幸好,随着技术的不断熟练,误差越来越小,希望越来越大。否则,大家的信心,还真是要受到严重的打击了。
差不多五天以后,第一根带膛线的枪管,才终于生产出来了。膛线的确是完全对上了。张准用这根枪管进行测试,其强度用来肉搏还是足够的。不过,这样的枪管,能不能用于实战,还必须经过多次试验。
同时,米尼弹的制作也在进行中。相对于膛线而言,米尼弹的制造,就要简单多了。至于燧石的击发,也有工匠解决了技术难题。本来大明朝自己就有燧发枪,有些工匠是知道击发原理的,照搬过来就是了。颗粒状火药的制作,开始时有些麻烦,后来也被聪明的工匠解决了,《纪效新书》和《武备志》都是有记载的。此外,一些上了年纪的工匠,也知道大体的制作方法,仔细回忆起来,反复试验,颗粒状火药就出来了。
枪托、护木、背带、准星、照门,同样是没有什么技术难度的。其实,明军的很多火铳,甚至是火炮,都按照有准星和照门,还有详细的刻度,可以根据刻度来调整射击角度。这些,都是徐光启改进的。可惜他去年就去世了。提到徐光启,后世的人都承认,此人乃大明第一科学家,可惜一直不怎么受到重用,郁郁不得志。否则,明军的火器装备,肯定会更加的厉害。
很快,第一支虎贲铳需要的所有部件,都全部具备了。
周石文小心翼翼的将所有的部件,都组装起来,形成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支虎贲铳。经过反复检查以后,周石文将米尼弹用推弹杆送入了枪管里面,然后在火药池撒入颗粒状火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