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重生东汉末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听了戏志才的话,张世平胸中为一股生平极少见的英雄气所充斥。做了半辈子买卖,他虽亦算是极成功的,可由于世情所限,一直受人瞧不起。况且做生意讲究的是和气生财,若是有什么事情,能过去也就糊弄过去了,他又哪里会计较太多?
后来,他与苏双受到郭斌的看重,被委派到塞外担任三城的主事,受到了万人敬仰。不过,他们二人的心态却是始终没有扭转过来,他们一直以生意人的思想经营塞外三城,这是塞外三城发展如此迅速的原因,同时却也造成了其军事力量的薄弱。
而直到今天,张世平虽成为一个极成功的“市长”,因是“循规蹈矩”而来,郭斌早就为他定下了发展策略,因此他极少感受到作为一个开拓者应有的豪气和自信。直到现在,郭斌率领大军去升龙谷中拼命,塞外三城危如累卵,临危受命之际,张世平方在巨大的压力下完成了人生的蜕变。从今天起,他张世平也是可以号召万民起来反抗侵略者的领袖,是可以掌控万民生死的重要人物了。
戏志才看着张世平气势上的变化,心中极感欣慰。能够得到这样一位颇具才华,如今又于心态上有重大突破的人才镇守北疆,实在是主公的一大幸事。此战之后,有张世平镇守北疆,主公该可以放心南下了。
而戏志才不知道的是,张世平所以有如此心态上的蜕变,盖因郭斌“若事不可为,可动员城中居民起来,保家卫国”之语。这句话相当于给予了张世平于塞外三城中便宜行事的权力,也给予了他极大的信任。
其实,在封建时代,动员平民百姓,是一个极犯忌讳的行为。所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暂且不论这句话因句读的不同而产生的理解上的歧义,无论何种解释,都是要教育统治者如何役使老百姓。
只有顺从听话的绵羊,才会跟着头羊而不会行差踏错,只有愚昧而思想不独立的人,才会受他人思想的掌控。因此,此时的统治者会统一老百姓的思想,会“燔诗书而明法令”,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一旦老百姓有了自己独立而自由的思想,则会发生与“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类似的反效果。
也正是因为统治者们对于陈涉、吴广,乃至张角之流农民起义者自骨子里的忌惮,使得他们对于老百姓的集会、结社等行为发自内心的恐惧。而对于发动老百姓起来,为了保卫城池而战,他们既无此能耐,更无此信心。在当权者看来,这种不受自己掌控的力量,是极可怕而绝不应该出现的,因此统治者会极力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甚至在有的时代,多人集会都是被明令禁止的。
对于这种极犯忌讳的事情,郭斌与张世平是本便没有意识到,而戏志才则是知道,却将其看做是郭斌的雄才大略和强大信心与掌控力的体现。况且,在目前的形势下,这种情况的确是可以掌控的。
不怪张世平没有想到城中居民亦是战斗力远超普通百姓的黄巾军俘虏,实在是他一心沉浸于商业贸易和塞外三城的发展,于军事上虽曾努力学习,却又总是一知半解,方至有此疏漏。
对于这一干战略上的布置,戏志才实在是有意说给张世平听的。因为他与苏双的职位极特殊,若要更好地实施郭斌的计划,便需要充分发挥他们二人的主观能动性,方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张世平与苏双若是对于郭斌于塞外三城的政策理解不到位,则会导致许多事情执行不得力,从而产生许多不必要的内耗。若说得严重一点,甚至会影响郭斌对于整个塞外的布局。
因此,对于张世平与苏双的任命,是很重要的。
因着张世平心态的突破,戏志才方逐渐放下心来,将考虑的重心放到了此次战役上来。看着城外分作两部分的鲜卑大军,戏志才的思绪却渐渐飘远了。此战能否取得理想的战果,说到底,关键还是要看郭斌在升龙谷的战斗。郭斌若是能将鲜卑大军主力阻住,甚至将其击退,那么塞万三城之围自然就解了。可若是一旦连郭斌都无法阻挡由鲜卑大单于和连所率领的主力大军,等到鲜卑大军于塞外三城下会合的话,那么想要守住城池,则是千难万难。
因为若是郭斌战败,则塞外三城一方必然士气大沮,本来便缺乏训练的汉家士兵便会随之进退失据,继而在城市攻防战时产生极多的失误。到时候,以鲜卑人马快刀疾的强大机动性和攻击力,郭斌他们怕是连撤回中原的机会都没有... -->>
听了戏志才的话,张世平胸中为一股生平极少见的英雄气所充斥。做了半辈子买卖,他虽亦算是极成功的,可由于世情所限,一直受人瞧不起。况且做生意讲究的是和气生财,若是有什么事情,能过去也就糊弄过去了,他又哪里会计较太多?
后来,他与苏双受到郭斌的看重,被委派到塞外担任三城的主事,受到了万人敬仰。不过,他们二人的心态却是始终没有扭转过来,他们一直以生意人的思想经营塞外三城,这是塞外三城发展如此迅速的原因,同时却也造成了其军事力量的薄弱。
而直到今天,张世平虽成为一个极成功的“市长”,因是“循规蹈矩”而来,郭斌早就为他定下了发展策略,因此他极少感受到作为一个开拓者应有的豪气和自信。直到现在,郭斌率领大军去升龙谷中拼命,塞外三城危如累卵,临危受命之际,张世平方在巨大的压力下完成了人生的蜕变。从今天起,他张世平也是可以号召万民起来反抗侵略者的领袖,是可以掌控万民生死的重要人物了。
戏志才看着张世平气势上的变化,心中极感欣慰。能够得到这样一位颇具才华,如今又于心态上有重大突破的人才镇守北疆,实在是主公的一大幸事。此战之后,有张世平镇守北疆,主公该可以放心南下了。
而戏志才不知道的是,张世平所以有如此心态上的蜕变,盖因郭斌“若事不可为,可动员城中居民起来,保家卫国”之语。这句话相当于给予了张世平于塞外三城中便宜行事的权力,也给予了他极大的信任。
其实,在封建时代,动员平民百姓,是一个极犯忌讳的行为。所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暂且不论这句话因句读的不同而产生的理解上的歧义,无论何种解释,都是要教育统治者如何役使老百姓。
只有顺从听话的绵羊,才会跟着头羊而不会行差踏错,只有愚昧而思想不独立的人,才会受他人思想的掌控。因此,此时的统治者会统一老百姓的思想,会“燔诗书而明法令”,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一旦老百姓有了自己独立而自由的思想,则会发生与“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类似的反效果。
也正是因为统治者们对于陈涉、吴广,乃至张角之流农民起义者自骨子里的忌惮,使得他们对于老百姓的集会、结社等行为发自内心的恐惧。而对于发动老百姓起来,为了保卫城池而战,他们既无此能耐,更无此信心。在当权者看来,这种不受自己掌控的力量,是极可怕而绝不应该出现的,因此统治者会极力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甚至在有的时代,多人集会都是被明令禁止的。
对于这种极犯忌讳的事情,郭斌与张世平是本便没有意识到,而戏志才则是知道,却将其看做是郭斌的雄才大略和强大信心与掌控力的体现。况且,在目前的形势下,这种情况的确是可以掌控的。
不怪张世平没有想到城中居民亦是战斗力远超普通百姓的黄巾军俘虏,实在是他一心沉浸于商业贸易和塞外三城的发展,于军事上虽曾努力学习,却又总是一知半解,方至有此疏漏。
对于这一干战略上的布置,戏志才实在是有意说给张世平听的。因为他与苏双的职位极特殊,若要更好地实施郭斌的计划,便需要充分发挥他们二人的主观能动性,方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张世平与苏双若是对于郭斌于塞外三城的政策理解不到位,则会导致许多事情执行不得力,从而产生许多不必要的内耗。若说得严重一点,甚至会影响郭斌对于整个塞外的布局。
因此,对于张世平与苏双的任命,是很重要的。
因着张世平心态的突破,戏志才方逐渐放下心来,将考虑的重心放到了此次战役上来。看着城外分作两部分的鲜卑大军,戏志才的思绪却渐渐飘远了。此战能否取得理想的战果,说到底,关键还是要看郭斌在升龙谷的战斗。郭斌若是能将鲜卑大军主力阻住,甚至将其击退,那么塞万三城之围自然就解了。可若是一旦连郭斌都无法阻挡由鲜卑大单于和连所率领的主力大军,等到鲜卑大军于塞外三城下会合的话,那么想要守住城池,则是千难万难。
因为若是郭斌战败,则塞外三城一方必然士气大沮,本来便缺乏训练的汉家士兵便会随之进退失据,继而在城市攻防战时产生极多的失误。到时候,以鲜卑人马快刀疾的强大机动性和攻击力,郭斌他们怕是连撤回中原的机会都没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