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重生东汉末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趁着给黄叙疗病的空儿,郭斌自也与刘辟、黄邵等人进行了深入的交谈。都是风里来雨里去,江湖上挣扎搏命的汉子,一餐饭、一碗酒,便可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更何况郭斌与张角如此渊源?
随着与刘辟等人的交流,郭斌也了解到了他们的苦衷。这一切,说到底还是穷害的。
他们本是流落在颍川南部的太平道人,因为颍川郡中皇甫嵩与朱儁卖力地剿灭太平道,刘辟便带着残部往南方而来。一路南下,过了汝南,到了长江一线。原本长江一线土地尚算肥沃,种下种子便可长出粮食,民众生活会更加轻松一点。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病,使得南方人口骤减,交“保护费”的人少了,他们这山寨的日子当然也不好过。
可毕竟是老老少少共千把人要吃饭,黄巾军起事并非全是可战之士,其中裹挟的老幼,乃至士兵的家属,又岂能放弃?因此,刘辟便不得不在山寨中粮食即将告罄之时派人出来筹粮。
黄邵受命出来筹粮,可长江两岸的村镇许多都成了死村,连个人影也见不到,却哪里去筹粮?就这样,筹粮的队伍反而要饿死在半路上。等到了此处,发现了这个小渔村中竟还有人烟,黄邵方仗着人多做起了没本钱的买卖。
后面的事情便清楚了,黄忠带着儿子在此,因其受村民收留的大恩,更兼天生的英雄侠气,便挺身而出,却被黄邵以村民为要挟,最后也被制服了。不过黄邵也不敢过为己甚,只是将村民聚集起来,方便看管。这不,当日黄昏时分,郭斌便出现了。
黄邵见这些人一个个高头大马,马上行囊鼓鼓囊囊的,以为是南下的行商,便想着做点儿劫富济贫的勾当,却被郭斌识破,导致了一番混战。
事情的来龙去脉已经明了,既然刘辟和黄邵一伙人不是穷凶极恶,丧了良心的恶徒,郭斌便也不为己甚。可是若从张角的关系来说,郭斌却也不能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刘辟这一寨人在此吃苦受罪。若是任其如此发展,时间一长,便是好人也不得不干坏事了。资源有限,为了生存,大家就要竞争嘛,到了最后自然是拳头硬的说话。
郭斌给出的主意是北迁。将寨子中的老弱妇孺迁到颍川,然后青壮男子则在颍川郡内找个活干。至于是什么活,郭斌也早给他们想好了。
连年的自然灾害和黄巾之乱,使得天下动荡,各地盗贼并起。如今黄巾之乱虽已经基本平定,可那被剿灭了的只是黄巾军的主力部队而已,许多被打散的黄巾军却流落四方。这些人本便多是混迹江湖的好汉子,打打杀杀虽不在话下,可要种田、经商怕也没有那个本事,舞惯了刀枪的人更耐不下性子来做顺民。再加上汉朝廷在战后并未对老百姓做出抚恤,百姓生活依旧穷困。因此,第二次黄巾之乱,亦可说是黄巾起义的第二个阶段,便这样出现了。
这一阶段的黄巾起义,并非如张角时那么声势浩大,也并非以推翻汉朝廷为根本目标,而是小股的人马分散各地,占山为王。说是黄巾起义,许多人不过假托了这么个名字罢了。
这样分散而零星的起义,虽非何人有意为之,也不是原太平道人相互串联沟通所致,而纯粹是星散于中原大地上的太平道人和江湖人士为了混口饭吃,而不得不揭竿而起,占山为王。然而,正是这种极分散的战争方式,愈发使得东汉朝廷焦头烂额。
看到这样遍地都是刘辟所部一样散兵游勇般小股部队的状况,郭斌愈发感觉到,东汉朝廷在黄巾之乱后,原本集中在中央政府的权力逐渐下放,是大势所趋。其中,朝廷任命自己为破鲜卑中郎将,并给了自己开帐设府的权力,便是这一政治大势下的产物。
这种遍地开花的战争形式,使得东汉原本集中在一起的政府军无法进行征讨。你想想,天下这么多山寨,若是都要派遣正规军前往征讨,先不说以现在腐 朽的官僚体制能否成功,单是大军征发的成本便不是如今内忧外患,再加上财政危机的东汉朝廷所能承受的。
因此,既然有了当初黄巾之乱时征发乡间豪绅部曲的先例,那盘踞在各地的贼寇,便都交给他们吧,反正这些山贼都是困守一地的小股力量,虽可扰乱地方,却绝没有进攻中央政府的能力。就这样,郡、县一级的地方政府的权力便大大增强了,郡县长官非但享有一地的经济和政治权力,连军事权力也开始松动了。如今,朝中更是有了增强刺史权力的呼声,中央权力下放,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维持社会稳定的必然选择。而从郭斌的权力被放大的例子便可看出,天子刘宏对于个选择,似乎是颇赞同的,至少已经在开始进行试点了,郭斌便是试点之一。
虽然如今天下是如此动荡不安的局势,可阳翟县乃至整个颍川郡的根本是工商业,而工商业的根本,则是快速而安全的物流系统。郭斌有责任,也有需要,保证与颍川郡保持业务往来的商旅的安全,更有必要保证几条重要贸易路线的安全。至少,颍川连接京师洛阳-... -->>
趁着给黄叙疗病的空儿,郭斌自也与刘辟、黄邵等人进行了深入的交谈。都是风里来雨里去,江湖上挣扎搏命的汉子,一餐饭、一碗酒,便可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更何况郭斌与张角如此渊源?
随着与刘辟等人的交流,郭斌也了解到了他们的苦衷。这一切,说到底还是穷害的。
他们本是流落在颍川南部的太平道人,因为颍川郡中皇甫嵩与朱儁卖力地剿灭太平道,刘辟便带着残部往南方而来。一路南下,过了汝南,到了长江一线。原本长江一线土地尚算肥沃,种下种子便可长出粮食,民众生活会更加轻松一点。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病,使得南方人口骤减,交“保护费”的人少了,他们这山寨的日子当然也不好过。
可毕竟是老老少少共千把人要吃饭,黄巾军起事并非全是可战之士,其中裹挟的老幼,乃至士兵的家属,又岂能放弃?因此,刘辟便不得不在山寨中粮食即将告罄之时派人出来筹粮。
黄邵受命出来筹粮,可长江两岸的村镇许多都成了死村,连个人影也见不到,却哪里去筹粮?就这样,筹粮的队伍反而要饿死在半路上。等到了此处,发现了这个小渔村中竟还有人烟,黄邵方仗着人多做起了没本钱的买卖。
后面的事情便清楚了,黄忠带着儿子在此,因其受村民收留的大恩,更兼天生的英雄侠气,便挺身而出,却被黄邵以村民为要挟,最后也被制服了。不过黄邵也不敢过为己甚,只是将村民聚集起来,方便看管。这不,当日黄昏时分,郭斌便出现了。
黄邵见这些人一个个高头大马,马上行囊鼓鼓囊囊的,以为是南下的行商,便想着做点儿劫富济贫的勾当,却被郭斌识破,导致了一番混战。
事情的来龙去脉已经明了,既然刘辟和黄邵一伙人不是穷凶极恶,丧了良心的恶徒,郭斌便也不为己甚。可是若从张角的关系来说,郭斌却也不能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刘辟这一寨人在此吃苦受罪。若是任其如此发展,时间一长,便是好人也不得不干坏事了。资源有限,为了生存,大家就要竞争嘛,到了最后自然是拳头硬的说话。
郭斌给出的主意是北迁。将寨子中的老弱妇孺迁到颍川,然后青壮男子则在颍川郡内找个活干。至于是什么活,郭斌也早给他们想好了。
连年的自然灾害和黄巾之乱,使得天下动荡,各地盗贼并起。如今黄巾之乱虽已经基本平定,可那被剿灭了的只是黄巾军的主力部队而已,许多被打散的黄巾军却流落四方。这些人本便多是混迹江湖的好汉子,打打杀杀虽不在话下,可要种田、经商怕也没有那个本事,舞惯了刀枪的人更耐不下性子来做顺民。再加上汉朝廷在战后并未对老百姓做出抚恤,百姓生活依旧穷困。因此,第二次黄巾之乱,亦可说是黄巾起义的第二个阶段,便这样出现了。
这一阶段的黄巾起义,并非如张角时那么声势浩大,也并非以推翻汉朝廷为根本目标,而是小股的人马分散各地,占山为王。说是黄巾起义,许多人不过假托了这么个名字罢了。
这样分散而零星的起义,虽非何人有意为之,也不是原太平道人相互串联沟通所致,而纯粹是星散于中原大地上的太平道人和江湖人士为了混口饭吃,而不得不揭竿而起,占山为王。然而,正是这种极分散的战争方式,愈发使得东汉朝廷焦头烂额。
看到这样遍地都是刘辟所部一样散兵游勇般小股部队的状况,郭斌愈发感觉到,东汉朝廷在黄巾之乱后,原本集中在中央政府的权力逐渐下放,是大势所趋。其中,朝廷任命自己为破鲜卑中郎将,并给了自己开帐设府的权力,便是这一政治大势下的产物。
这种遍地开花的战争形式,使得东汉原本集中在一起的政府军无法进行征讨。你想想,天下这么多山寨,若是都要派遣正规军前往征讨,先不说以现在腐 朽的官僚体制能否成功,单是大军征发的成本便不是如今内忧外患,再加上财政危机的东汉朝廷所能承受的。
因此,既然有了当初黄巾之乱时征发乡间豪绅部曲的先例,那盘踞在各地的贼寇,便都交给他们吧,反正这些山贼都是困守一地的小股力量,虽可扰乱地方,却绝没有进攻中央政府的能力。就这样,郡、县一级的地方政府的权力便大大增强了,郡县长官非但享有一地的经济和政治权力,连军事权力也开始松动了。如今,朝中更是有了增强刺史权力的呼声,中央权力下放,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维持社会稳定的必然选择。而从郭斌的权力被放大的例子便可看出,天子刘宏对于个选择,似乎是颇赞同的,至少已经在开始进行试点了,郭斌便是试点之一。
虽然如今天下是如此动荡不安的局势,可阳翟县乃至整个颍川郡的根本是工商业,而工商业的根本,则是快速而安全的物流系统。郭斌有责任,也有需要,保证与颍川郡保持业务往来的商旅的安全,更有必要保证几条重要贸易路线的安全。至少,颍川连接京师洛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