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官途风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魏四海听完康明的汇报,哈哈大笑一声,拍着康明的肩膀说:“小牙仔哎,真他娘的有一套,什么事你一出马,就能马到成功,赶明儿这事搞成了,我要好好地感谢你!”
谢中成被叫到魏四海办公室,他看着那些照片和资料,弄出了一身汗水,最后摇摇头说:“这东西我还没搞过,这机器也不对,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搞的,只怕改起来难。”原来,谢中成只不过前些年在浙江打工,*作过竹胶板生产机器,魏四海办厂的时候,请他来当技术员,在他的引导下,从浙江买来了那厂里一套退下生产线的旧机器,就这么开张了。对于新生产线,他见都没见过。
魏四海一直将谢中成看成是厂里的一个宝,见他也一筹莫展,心一下子阴沉起来。花了那么多的钱,费了那么大的力搞来的这些资料,竟然派不上用场,这技术改造眼看又搞不下去了,心里哪里好过的起来?一双眼睛看着康明,似乎只有从康明那眼睛里,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康明摸出吴寒教授写的那张纸条,递给魏四海:“魏乡长,也不是完全没路,这个人叫席亚夫,是湖西大学有名的材料学教授吴寒的研究生,他同意帮我们来搞技术改造,只是,他们出马,恐怕就不会小打小闹,很有可能一步就改进到最先进的生产工艺,新机器的购置费是很贵的,我怕……”
魏四海知道康明下面想说什么,他扬手止住康明,将手掌停留在半空想了几十秒钟,好象做了一个什么重大决定似的大手一挥,说:“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他娘的他们能搞得那么风风火火,我们凭什么只能当小娘崽?干!钱的事,我去想办法。”
康明原来还以为魏四海的意思是小农思想,最担心的就是他不愿意出大钱,就将湖西大学之行隐瞒了下来,也想考考谢中成是不是能胜任改造大事,行就算了,不行再搬出吴教授他们来。现在将事和盘托出,没想到那魏四海竟然会有这么大的决心,看来浙江之行让他大开了眼界,也深深触动了他那颗心。这样看来,魏四海还是个干大事的人,难怪只凭小学文化,能从千百万农民中脱颖而出,他那些小农意思,只不过是受环境影响形成的意思,一旦他心里有了新认识,就会大刀阔斧地干下去。
席亚夫是十五天后到的,他看了一圈竹艺厂,脑袋摇得货郎鼓似的:“这怎么弄,基本设备都没有,没办法搞下去。”
魏四海从来没与这么高级的知识分子打交道,对席亚夫有点盲目崇拜,见他根本看不上厂里的设备,也就不再为那套旧设备感到骄傲了,也认为设备太陈旧了,就客气地问:“席研究,那你说,要什么设备,大不了出钱买,要多少钱,你只管说。”
席亚夫伸出一根中指撑了撑眼镜,说:“这个,我对机械不太内行,如果钱不成问题,那就好办。我有个师弟,专门从事机械方面的研究,我去跟他商量一下,造个清单出来,等你们将设备安装好了,我再来。”
春节前,席亚夫寄来了一封特大号的信,信里的改造方案扬扬五万多字,还附有一张设备清单。魏四海一看那清单就傻了眼:“七百多万元?!他娘的我卖了祖宗也没这么多钱!康明,你说怎么办?”
康明也没想到要这么多钱,一下子也愣住了,想了一会儿,感到这竹艺厂不改造又实在不行,只能狠心干了,就说:“分三条路走,一,你去搞钱,集资也好,贷款也好,总之越多越好;二,谢中成负责去采购一些必须设备,这回我们不要旧机械,要全新的,最好的;三,我再到省里跑一躺,见一见这个机械大师,看能不能对现有设备进行一些改造,省下一些机械购置费。这回要就不干,要干,买血也要搞起来。”
“好,就这么干!”魏四海又开始崇拜康明了,毕竟康明也是湖西大学的毕业生。
康明又跑了一次湖西大学,找到了席亚夫的师弟林青元,细问之下,竟然是同城人,就显得格外亲热。谈了半个小时,康明也将前因后果都说得明明白白了。林青元深为康明的精神感动,当即表示,春节假期的时候,到米仙桥去实地看一看,尽量做到花最少的钱,将改造项目拿下来。
当大家燃起鞭炮辞旧迎新的时候,米仙桥竹艺厂的技术改造正进行得热火朝天。魏四海将自己所有的存款都拿了出来,发动亲朋戚友集资了七十多万,又向银行贷款了二百万,凑了四百五十万元。谢中成将必要的而又缺少的破筒、施胶、热干燥等设备买了回来。林青元带来了两个机械工人,席亚夫将一个师弟也带到了现场。在林青元的指挥下,分篾机、组坯、切边等机械等做了前连后接形式的改造。累了整整七天七夜,终于组装完成,等待试机。
试机又从大年初三进行到了大年初七,当第一批产品通过试压器检测后,魏四海手里拿着几个新年的红包走进车间,准备叫康明、席亚夫、林青元、谢中成和魏双河等十几个人去补吃一顿年饭。
车间里一片宁静,热烘机盖子上、出风口地板上睡了一片又一片累扒下的人。魏四海刚刚喊出“大家”两字,就哑然止声,两眼里含着泪花,拿红包的... -->>
魏四海听完康明的汇报,哈哈大笑一声,拍着康明的肩膀说:“小牙仔哎,真他娘的有一套,什么事你一出马,就能马到成功,赶明儿这事搞成了,我要好好地感谢你!”
谢中成被叫到魏四海办公室,他看着那些照片和资料,弄出了一身汗水,最后摇摇头说:“这东西我还没搞过,这机器也不对,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搞的,只怕改起来难。”原来,谢中成只不过前些年在浙江打工,*作过竹胶板生产机器,魏四海办厂的时候,请他来当技术员,在他的引导下,从浙江买来了那厂里一套退下生产线的旧机器,就这么开张了。对于新生产线,他见都没见过。
魏四海一直将谢中成看成是厂里的一个宝,见他也一筹莫展,心一下子阴沉起来。花了那么多的钱,费了那么大的力搞来的这些资料,竟然派不上用场,这技术改造眼看又搞不下去了,心里哪里好过的起来?一双眼睛看着康明,似乎只有从康明那眼睛里,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康明摸出吴寒教授写的那张纸条,递给魏四海:“魏乡长,也不是完全没路,这个人叫席亚夫,是湖西大学有名的材料学教授吴寒的研究生,他同意帮我们来搞技术改造,只是,他们出马,恐怕就不会小打小闹,很有可能一步就改进到最先进的生产工艺,新机器的购置费是很贵的,我怕……”
魏四海知道康明下面想说什么,他扬手止住康明,将手掌停留在半空想了几十秒钟,好象做了一个什么重大决定似的大手一挥,说:“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他娘的他们能搞得那么风风火火,我们凭什么只能当小娘崽?干!钱的事,我去想办法。”
康明原来还以为魏四海的意思是小农思想,最担心的就是他不愿意出大钱,就将湖西大学之行隐瞒了下来,也想考考谢中成是不是能胜任改造大事,行就算了,不行再搬出吴教授他们来。现在将事和盘托出,没想到那魏四海竟然会有这么大的决心,看来浙江之行让他大开了眼界,也深深触动了他那颗心。这样看来,魏四海还是个干大事的人,难怪只凭小学文化,能从千百万农民中脱颖而出,他那些小农意思,只不过是受环境影响形成的意思,一旦他心里有了新认识,就会大刀阔斧地干下去。
席亚夫是十五天后到的,他看了一圈竹艺厂,脑袋摇得货郎鼓似的:“这怎么弄,基本设备都没有,没办法搞下去。”
魏四海从来没与这么高级的知识分子打交道,对席亚夫有点盲目崇拜,见他根本看不上厂里的设备,也就不再为那套旧设备感到骄傲了,也认为设备太陈旧了,就客气地问:“席研究,那你说,要什么设备,大不了出钱买,要多少钱,你只管说。”
席亚夫伸出一根中指撑了撑眼镜,说:“这个,我对机械不太内行,如果钱不成问题,那就好办。我有个师弟,专门从事机械方面的研究,我去跟他商量一下,造个清单出来,等你们将设备安装好了,我再来。”
春节前,席亚夫寄来了一封特大号的信,信里的改造方案扬扬五万多字,还附有一张设备清单。魏四海一看那清单就傻了眼:“七百多万元?!他娘的我卖了祖宗也没这么多钱!康明,你说怎么办?”
康明也没想到要这么多钱,一下子也愣住了,想了一会儿,感到这竹艺厂不改造又实在不行,只能狠心干了,就说:“分三条路走,一,你去搞钱,集资也好,贷款也好,总之越多越好;二,谢中成负责去采购一些必须设备,这回我们不要旧机械,要全新的,最好的;三,我再到省里跑一躺,见一见这个机械大师,看能不能对现有设备进行一些改造,省下一些机械购置费。这回要就不干,要干,买血也要搞起来。”
“好,就这么干!”魏四海又开始崇拜康明了,毕竟康明也是湖西大学的毕业生。
康明又跑了一次湖西大学,找到了席亚夫的师弟林青元,细问之下,竟然是同城人,就显得格外亲热。谈了半个小时,康明也将前因后果都说得明明白白了。林青元深为康明的精神感动,当即表示,春节假期的时候,到米仙桥去实地看一看,尽量做到花最少的钱,将改造项目拿下来。
当大家燃起鞭炮辞旧迎新的时候,米仙桥竹艺厂的技术改造正进行得热火朝天。魏四海将自己所有的存款都拿了出来,发动亲朋戚友集资了七十多万,又向银行贷款了二百万,凑了四百五十万元。谢中成将必要的而又缺少的破筒、施胶、热干燥等设备买了回来。林青元带来了两个机械工人,席亚夫将一个师弟也带到了现场。在林青元的指挥下,分篾机、组坯、切边等机械等做了前连后接形式的改造。累了整整七天七夜,终于组装完成,等待试机。
试机又从大年初三进行到了大年初七,当第一批产品通过试压器检测后,魏四海手里拿着几个新年的红包走进车间,准备叫康明、席亚夫、林青元、谢中成和魏双河等十几个人去补吃一顿年饭。
车间里一片宁静,热烘机盖子上、出风口地板上睡了一片又一片累扒下的人。魏四海刚刚喊出“大家”两字,就哑然止声,两眼里含着泪花,拿红包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