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春秋我为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s:5000大章顶两章了,慢慢看

    自从平定去年十月的盗患后,赵无恤的势力在鲁国内部斗争中赚得钵盆满盈,声名一时无两,随后他却低调地蛰伏了半年之久。

    鲁国西鄙外表看上去风平浪静,但三邑内部,却经历着巨大的变化。

    名为“维新”的新政已经在三邑每一个乡亭小邑推行开来,一千名全副武装的常备武卒是逼迫乡里地方势力屈服的压力。而无恤暂时允许各宗族对土地的所有权和控制,并从各家提拔年轻子弟进主邑为吏,则是保证三邑合作的纽带。

    软硬皆施之下,新政顺利实行,无恤对封疆之内的控制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最直观的证据就是今年的春种、夏收之高效,还有名为“春搜夏苗”的军事演练。

    “俗言道,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同理,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镰、一耨、一椎、一锃,然后成为农。一女必有一刀、一锥、一箴、一钵,然后成为女。”

    面对男耕女织的春秋社会经济,赵无恤提纲挈领,提出应该改进生产工具。

    女织方面,他前世压根没任何关注,所以不知道该如何改进,只能寻些孤弱的巧妇集中在织造坊做工,鼓励她们发现些能提高效率的法子。

    至于农事方面,这是任何文明的必要支柱,也是无恤势力有经验和基础的事情,做起来自然驾轻就熟。

    卫、鲁两国属于兖州之地,西鄙地形较为低洼卑湿。虽然土地不算特别肥沃,为“厥土中下。土唯黑坟”,但农业水平却走在时代前列。

    毕竟周人祖后稷。本身就是农耕起家的部族,迁到鲁国后也依然如此,一如他们在《鲁颂》里夸耀的“黍稷重穋,稙穉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秬”,总之,这一带有很浓厚的农业基础。

    所以赵无恤来到这里后,看到田亩中的民众使用的工具并不比霸主国晋人差。基本人手都有硬木制作的一耒、一耜,翻土的金属工具铫则少些。

    某些类型甚至比晋人用的更先进,比如他发现,廪丘人居然已经用上了铁犁……

    这并不算一份新发明,早在一百多年前的管仲时代,齐国管夷吾就有“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夷、斧,试诸壤土”的说法。可知春秋时,冶铁已经在中原逐渐发展起来。但冶炼出来的生铁杂质很多,制作铁兵器依然存在无法突破的技术瓶颈。可用来做农具,却是可以的。

    只可惜那廪丘农人的犁没有犁壁,只能松土破土。不能翻土造垄,构造比较简单,比起赵无恤前世在农村亲戚家时见过的曲辕犁差远了。既然还记得那种农具的式样。在晋国时还让人试制过,他自然不会藏着掖着不拿出来。

    无恤虽然能提供一个后世成熟的工具式样。却无法让冶炼技术也跨越百年前人,所以他依然只能走前人的老路。打算先用质量一般的杂质铁来做粗糙的铁农具。

    鲁国虽然极缺铜、锡,但冶铁业却渐渐发展起来了,在鲁城,有两处占地颇大的冶铁区域。同时在封疆之内,还有几座出铁之山,集中在泰沂山系以南的丘陵地带,郓城附近也有较小的一座。这类东西属于山林川泽,一般来说若是没有专门分给某个贵族,那便是邦国公有财产,归大司空孟氏管理。

    对于青铜,孟氏看得极紧,但对于出铁之山却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任由当地邑大夫开挖。究其原因,这时代用铁来制作兵器的例子太少,不足以引起孟氏重视。

    这时代大概只有晋、齐、吴等冶金大国,才注重铁的管理和封禁。

    无恤身为小司寇,又与孟氏关系复杂,虽然双方隐隐防备,却还能坐下来谈合作。何况孟氏也管不住鲁国这么多士大夫,只要无恤钱帛足够,便能将在当地冶炼出的粗铁一车一车往郓城、廪丘运去。

    在那儿,颇有些山林可以提供柴火,而别看郓城沼泽遍布,却也有几座层次较浅的石涅矿(煤炭)。

    原料问题解决了,接下来便是如何制作。

    因为无恤对手工业作坊的重视,从鲁城和宋国要来了不少工匠,与时代水平相同的冶金铸造业便在廪丘建立起来了。共有数十名技艺娴熟的攻金之匠,以及不少被罚为隶臣的被俘盗寇随时听后无恤调遣,开炉冶炼、铸造、锻打。

    不同于一般的卿大夫,赵无恤没让他们铸造华美的礼器,如鼎簋等物,却将攻金之匠分为两大类。一类负责青铜兵器的冶炼和铸造,另一批人则要将铁炼出,在陶模上做成农具,同时研究如何改进冶铁技艺。

    类似的事情,他在晋国时已经做过,因为有了成乡的经验和教训,无恤的农具改进政策在鲁国推行了数月,十分顺利。

    到了春暖花开之时,至少在三邑周边隶属于赵无恤的公田上,木质的耒耜基本被淘汰。在私田劳作前,受雇佣有偿来帮无恤躬耕的农人们用上了中耕用的锄头和铲,还有类似耙子的铁耨(nou),此物可有效地用于除草、松土、复土和培土。

    还有一个大问题是牛马的数量,三邑地处中原,自然比不上晋国与戎狄杂处,有许多牲畜的来源。

    但无恤还将三邑的牛收集了起来,外加子贡从陶邑买来的不少水牛,有偿发放给各乡亭,配合曲辕犁耦犁使用。

    他在公田处示范了一种“耦犁”之法。其操作方法是一人牵牛﹐一人掌曲辕犁,以调节耕地的深浅。曲辕犁的犁头呈v字形,增加了犁壁。使用时可以将深耕和翻土﹑培垄一次进行﹐可以耕出代田法所要求的深一尺﹑宽一尺的犁沟,周边的乡亭纷纷效仿之。

    计侨巡视过后欣喜地向赵无恤汇报:“二牛三人。开春时可管三四百亩田地的翻耕,耕作速度快。不至耽误农时。”

    无恤想到的则是,若是能在接下里一年时间里实现城邑周边田地农具的更新,三年内完全在三邑替换原始的耒耜,再加上代田法,那就能让三邑农稼收成翻一倍!

    生产力的发展也意味着能养活更多的人,更多的兵卒!

    他还很重视郓城地区的稻米种植,春秋中后期属于温暖时期,雨水充沛,气温比后世高了不少。大野泽又近在眼前,所以郓城一直在种植稻米。

    “比起粟、黍、麦,最能养活人口的,其实还是稻米……”

    只不过若单吃稻米,难免会体内蛋白质不足,所幸这时代的农人们还在从事渔猎采集的附属经济。

    有了去岁冬小麦的试种,代田法已经被部分地区接受并且在春耕里付诸实际。春耕时无恤派了不少来源杂糅的子弟去乡亭作巡视的农官,督促各邑和乡亭播种。

    在什伍制度的管理下,这项工作完成得十分能顺利。现如今田里长得青青的粟、稻、黍让民众看得喜滋滋的。今岁若无灾年,等到秋天一定又是个丰收!

    ……

    二月春种过后,就进入了为期两月的农闲之时,无恤也不让民众空闲着。而是准备进行名为“春搜”的军事训练。

    “农事完成的不错,但军事上也不能拉下,要知道。反映一个政权组织度最直观的证据,便是征兵的速度!”

    赵无恤的这番话。让负责去乡亭征召兵卒的军吏们压力极大。

    《司马法》曾言:凡是作战:对全军下达的号令,三天以内就要贯彻执行;对百人小部队下达的号令。半天以内就要贯彻执行;对个别人员的指示,要立即执行。

    从领邑征兵,就晋国赵氏而言,一个里一天之内就能征召完毕,一个乡要三天,一个县得十天,整个卿族集结则要至少半月。这已经算极其高效的了,鲁国的全国集结,至少得提前数月准备,再花一月时间,这还是在三桓不相互掣肘的情况下……

    这也是春秋时代战争低烈度和不持久的原因之一。

    然而“春搜”的演练里,无恤三邑的征召民兵集结,只花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