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问晋风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求支持,求红票,求收藏
李季找王猛商量了半晌,也没有想到什么好主意去拿下邺城,只得回转雁门,李季回到雁门的第一件事,便是当着所有将士之面,将程德革职查办,其后,李季又将这次邺城之战所有有功的人员全部赏赐了一遍。(手打)当然,他如今家底并不丰厚,赏给士卒的,不是那白花花的真金白银,却是他别出心裁的粮米券。
一开始还有人只当李季是忽攸他们的,可看到有人用这张一文不值的纸张换了那沉甸甸的粮食之后,再也没有人有意见了。
这两件事之所以如此重要,那是因为李季清楚的知道,在这个时代,他既不是名门望族,背后甚至连一家像样的士家大族都没有,他唯一能够依靠的,便是这些老百姓。而且那些士族子弟,也未必可靠,在这些将家族利益看得比什么都重士族子弟当中,一旦碰到强敌,倒戈对他们来便是家常便饭一般。
而且李季发现,也许是由于雁门地处边关的缘故,其实这雁门并没有什么士族大家,不少士族搬迁到了内地,剩下的这一些,几乎无法对他的统治构成丁儿威胁,这雁门几乎可以是白纸一张,任他如何去画。
然而,当李季准备大展拳脚之时,他却悲哀的发现,他手下的人才,还不够用,除军师王猛之外,现在他的手下,文有樊垣、牟成、房默三人,武有狗娃、牟皮、房旷,真到用起来,他却发现这几个人,便是连雁门郡下的几个县令的职位都填不满。
三十世纪最缺的是什么?是人才,然而即使换到数千年前,答案依然如此。如今李季声望不足,那些名门大儒未必便肯投奔于他,李季思索半晌之后,他便决定自己提拔人才。
古人有云: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如今雁门好歹也有十余万人,如果连几个县令的人才都找不出,打死李季也不会相信,最重要的还是如何去寻找、发现人才。
汉靠举孝廉取士,若是那个举荐之人品德好,所举之人名符其实,倒也没有问题,但若是品性不好,那便成了**的温床。后来曹丕以九品中正制取仕,可也正是如此,士族大家得以发展壮大,最后乃是左右皇帝兴废,李季想了半天,似乎还是隋唐的科举制更是高上一筹。
李季想了半天之后,终于还是决定找自己手下的首席谋士商量一番,令亲卫找了王猛,李季出心里想法,王猛疑惑不解道:“什么是科举制?”
李季发现,自翠进了王府做主管之后,王猛一身变得干净整齐多了,如今他穿着一身青衣儒服,腰间束着一根黄玉带。
“所谓科举制么,一时半晌,我也不知该如何去,大体便是将便是考核项目细化,全天下所有人都可以过来考试,唯才是举,不分门弟贵贱。”
王猛沉思半晌,反问道:“若是寨主如此取士,那岂不是得罪天下士族?”
“我若是得罪他们,又会如何?”
“若是得罪了他们,只怕以后再也不肯投效过来……”
“哈哈。”李季大笑道:“我与二虎一样,出身寒门,现在他们只怕也未必看得起我,如今他们不肯助我,等到我们飞黄腾达之时,又何必要他们过来锦上添花。”
“可是,寨主是否想过,平民百姓,有几个读得起书,习了得字?”
“读不起书,这有何难?”李季莫测高深的笑道:“二虎,你取下你的印玺一用。”
王猛闻言,将印玺从腰间摘了下来。这印玺在古代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因为有些老百姓平日里大门不出,什么时候换了个官老爷,那个官老爷长得怎么样,那是全然不知的,而这印玺却不一样,无论是哪个当官,它都是那个样子,不怕被人冒名替,因此很多老百姓都是认印不认人的。古代处理事务,常常要将印玺带在身上。
 ... -->>
求支持,求红票,求收藏
李季找王猛商量了半晌,也没有想到什么好主意去拿下邺城,只得回转雁门,李季回到雁门的第一件事,便是当着所有将士之面,将程德革职查办,其后,李季又将这次邺城之战所有有功的人员全部赏赐了一遍。(手打)当然,他如今家底并不丰厚,赏给士卒的,不是那白花花的真金白银,却是他别出心裁的粮米券。
一开始还有人只当李季是忽攸他们的,可看到有人用这张一文不值的纸张换了那沉甸甸的粮食之后,再也没有人有意见了。
这两件事之所以如此重要,那是因为李季清楚的知道,在这个时代,他既不是名门望族,背后甚至连一家像样的士家大族都没有,他唯一能够依靠的,便是这些老百姓。而且那些士族子弟,也未必可靠,在这些将家族利益看得比什么都重士族子弟当中,一旦碰到强敌,倒戈对他们来便是家常便饭一般。
而且李季发现,也许是由于雁门地处边关的缘故,其实这雁门并没有什么士族大家,不少士族搬迁到了内地,剩下的这一些,几乎无法对他的统治构成丁儿威胁,这雁门几乎可以是白纸一张,任他如何去画。
然而,当李季准备大展拳脚之时,他却悲哀的发现,他手下的人才,还不够用,除军师王猛之外,现在他的手下,文有樊垣、牟成、房默三人,武有狗娃、牟皮、房旷,真到用起来,他却发现这几个人,便是连雁门郡下的几个县令的职位都填不满。
三十世纪最缺的是什么?是人才,然而即使换到数千年前,答案依然如此。如今李季声望不足,那些名门大儒未必便肯投奔于他,李季思索半晌之后,他便决定自己提拔人才。
古人有云: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如今雁门好歹也有十余万人,如果连几个县令的人才都找不出,打死李季也不会相信,最重要的还是如何去寻找、发现人才。
汉靠举孝廉取士,若是那个举荐之人品德好,所举之人名符其实,倒也没有问题,但若是品性不好,那便成了**的温床。后来曹丕以九品中正制取仕,可也正是如此,士族大家得以发展壮大,最后乃是左右皇帝兴废,李季想了半天,似乎还是隋唐的科举制更是高上一筹。
李季想了半天之后,终于还是决定找自己手下的首席谋士商量一番,令亲卫找了王猛,李季出心里想法,王猛疑惑不解道:“什么是科举制?”
李季发现,自翠进了王府做主管之后,王猛一身变得干净整齐多了,如今他穿着一身青衣儒服,腰间束着一根黄玉带。
“所谓科举制么,一时半晌,我也不知该如何去,大体便是将便是考核项目细化,全天下所有人都可以过来考试,唯才是举,不分门弟贵贱。”
王猛沉思半晌,反问道:“若是寨主如此取士,那岂不是得罪天下士族?”
“我若是得罪他们,又会如何?”
“若是得罪了他们,只怕以后再也不肯投效过来……”
“哈哈。”李季大笑道:“我与二虎一样,出身寒门,现在他们只怕也未必看得起我,如今他们不肯助我,等到我们飞黄腾达之时,又何必要他们过来锦上添花。”
“可是,寨主是否想过,平民百姓,有几个读得起书,习了得字?”
“读不起书,这有何难?”李季莫测高深的笑道:“二虎,你取下你的印玺一用。”
王猛闻言,将印玺从腰间摘了下来。这印玺在古代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因为有些老百姓平日里大门不出,什么时候换了个官老爷,那个官老爷长得怎么样,那是全然不知的,而这印玺却不一样,无论是哪个当官,它都是那个样子,不怕被人冒名替,因此很多老百姓都是认印不认人的。古代处理事务,常常要将印玺带在身上。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