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断臂方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统阅了一番百官和三教名流论说佛道二教的奏折后,武帝已经成竹在胸了。
他又令内史官下诏:召集大周文武百官和境内黄老名士、释迦高僧和儒家名流,就释道儒三教于百姓国家的功过利弊进行廷辩。
浩阔的大德殿前隐隐透出一种肃穆而焦灼的气息。今天,众人似乎都有了一种预感,此番廷辩极可能关乎着各教的存亡去留。廷辩开始后,各教首领之间争辩甚是激烈。道教首先攻击佛教奢华不净,佛教则揭露黄老之玄虚不实。儒家名流则从维护朝廷政权、国家稳定和中夏正统文化为本,不仅对佛教的“捐六亲,舍礼义”给以无情驳斥,也对道教的虚幻荒诞发起了激烈的抨击。
三教各自虽引经据典、据理以争,但佛道二教明显已感到了某种不祥的征兆渐渐逼近廷辩结束后,释老二教几家大寺庙的住持不甘罢休,私下的争辩仍在激烈持续着。
后来,两教中几家名寺大庙的掌门和住持竟然向对方公开挑战,最后决定摆下擂阵以决胜负!此番擂阵不以武力制胜,也不以论辩而服人,而是以两教共同修炼的功课——坐禅斗法一决雌雄。
斗法的擂台设在嵩山大法王寺前的开阔地上。
两教各自将本教的主要经卷并排摆列在草地上,封上树枝,周围架上柴堆,然后点火焚烧。
火把投入柴堆后,一股山风骤然而至,风卷火舌呼啸着一下扑向了两教成捆成摞的木竹经卷或是纸绢经卷法物之上。
中岳少室、太室两山七十二峰各寺庙道观的两教住持和弟子数千人,在各自教主的带领下,环围火阵,道徒居东,僧众居西,开始阖目跏趺禅坐,各自或是念咒或是持号。
四处围观的百姓和看客约有近万人之多。众人眼见柴堆上的火苗腾天而起,巨大的浓烟挟着柴草树木的哔剥炸裂声滚滚入云。
每个人的心都提到了喉咙眼里——人们眼见着那熊熊大火中一串串的黑蝴蝶随风而舞飘向半空,也听见那些用竹木所写的经卷书册在火中令人心惊的哔剥炸响声。
整整一个时辰后,众人才把燃烧已尽的烟灰扒开,一齐围上前去瞅时,只见灰烬下面所有佛教经卷法物竟然全部安好无恙!其余各经卷器物全部化为乌有。
周围的观看者和两教徒众无不为之感到惊骇!觉得冥冥之中似有一种无以言说的神秘气息笼罩在这片圣山佛林和神仙福地目睹了两教斗法的全部场景和过程,慧忍陪师父回少林寺的路上,对刚刚发生的一切感到一种不可思议的神奇。他询问大禅师何故?大禅师沉默良久后问他:“柴火点燃时,徒儿心想何事?”慧忍道:“徒儿一心默诵佛号,祈求佛祖佑护那些珍贵的经卷法物。”大禅师点头道:“众僧一心,心诚则灵啊。”武帝志在废黜佛道,独尊儒术。
在决定断除二教之前,武帝先自躬省沉思了数日:佛道二教如此泛滥,朝廷国家其实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一是这些年来朝廷对宗教过于放任;二是国家为了积蓄财力对齐开战,使民间赋役过重。加之瘟疫、旱涝、疾病和其他灾难,百姓们自然想要寻求借助神佛的力量保佑自己并释放身心的压抑和沉重,寄托梦想于来世来生。
然而,黎民百姓想要安居乐业,首先要保证国家不被他国入侵掠夺。而不被他国侵略,必得有足够的兵力抗敌御寇。抗敌举兵,自然会加重民间百姓的赋役;去国伐兵,当然会有生死离别。大周士兵皆是百姓子弟,自从军征战的第一天起生死便系于一旦了。如此,对于前线杀敌的将士,朝廷今后要对其家中格外减免赋税,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百姓不再惧怕子弟出征打仗甚至流血牺牲。
再一样就是继续实行均田制和释放杂户奴隶。佛道二教对国家朝廷利益的损害,主要就是对土地和人口的大量占有。同样的弊端也存在于大周王公大臣和各级地方官吏当中——从前朝大魏至今,因战争被俘的大量他国人口士兵,全被各王公豪门和官府衙门占为私家奴隶,有些王公大臣的府上甚至拥有数以万计的奴隶杂户。虽说朝廷过去已几番诏令释放,但许多王公豪门只是做做样子,仅把年老体弱的奴隶放出去充数罢了。武帝诏令:即日起,无论官府还是个人府第,要尽皆释放所有奴隶杂户,还其自由百姓的身份。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羁留,凡查出仍有家养奴隶者,必从重处罚。
几样新政颁布以后,武帝正式下诏:大周境内各州县郡,一律削减半成以上的寺庙道观和释迦黄老之徒,详细上报各地所削减寺庙道观的名称、数目并还俗教徒名册。同时集中儒、道、佛三家名流、掌门、学士百余人,由朝廷统一供给衣食并中上品官职俸禄,着令探析宏深的“至道”和幽玄的“理极”限期理出一套以儒家为治国之本、汇纳佛道二教精妙义理和博纳众家之长为一体的经世方略。
那场使众僧流离失所、弘法道场也因之寂灭多年的佛门大灾厄到来之前,大禅师事先便有了预感。
自朝廷召集的第二次廷辩结束回到山寺后,大禅师便开始令几位弟子每天夜深人静时,一趟一趟地悄悄往山中隐秘山洞转移祖师们传下的重要经卷和法物法器了。
师父平静地等待着那一天的来临。他说,福祸荣辱皆有定数。该来的总归要来,挡不住也躲不开,一如日月升落、潮汐涨退,一如任何事物都有的兴衰替代、因果轮回。
慧忍也感觉到了寺院僧众的躁动异常。虽说众僧依旧早课晚殿、禅武值守,山寺依旧晨钟暮鼓、烟火袅袅,却分明潜伏着某种不安的气息。自从朝廷先后两次廷辩并下诏削减半数寺庙和教徒之后,一些勘破无常的高僧大德,都在不张不扬地带领弟子悄悄离开,或是南下或是东奔,或是云游异国他乡或是隐遁山林深处。还有一些无处可投、听天由命的,开始造塔刻像、雕经吃斋,准备后事。当然更有一些原本就动机不纯、信念不坚者,纷纷还俗回里或是重返红尘世间去了。
虽说眼下寺中仍旧还有近千僧众,然而往日那种高僧大德动辄云集山寺、三天两头法会不断、男女老少居士成群结队进香朝山的繁华盛景,显然已经不复再现了。
这段日子,师父更加督促慧忍对禅武功课的修习。
此番回归山门之后,虽说慧忍从此不愿再归凡尘,更不想重新领兵杀人了,可是师父仍旧催逼他修炼领兵布阵之术,并反复嘱咐他:他得证菩提的机缘只在世间,不在山寺。
慧忍不敢违逆师命,只得勉力修习,倒也从兵法将术之中渐得智慧。而且,他发觉师父近日秘授给自己的“将兵”之术和禅武修行,更加幽秘高深了。这些天夜晚,他在修炼洗髓经和易筋经两套少林秘传内功时,突然发觉随着入定入境的渐深,似乎听见自己全身的筋骨发出仿如高粱拔节的“咔咔”响声,而全身经脉、骨髓、血液也发出了类似溪流喧响的声音。此时,他突然生出一种妙不可言的大自在,他开始觉得轻盈之灵骤然超越了沉浊之躯,于九霄云外曼妙飞扬、飘逸如云。
这真是一种超越身心的“极乐”体验啊。
师父闻知后惊喜不已:“徒儿果然不负我望啊!坚持下去,你的禅武功夫将来上可为国家朝廷效力御敌,下可治病救苦度化众生,为弘扬佛法建下功德。”慧忍谨记师嘱,越发勤奋修持,不敢有半点松懈骄纵。
寺院虽说恢复了它应有的肃穆和寂寥,但慧忍心下却有些隐隐不安:他不知公主的断发礼佛和拒婚不嫁,与朝廷下诏削减佛寺和僧众有否直接关联?是否因自己之故而牵累了佛门?大禅师劝慰他道:“大周国主宇文邕是一位志在天下、雄心勃勃的帝王,他绝不会仅仅因为儿女之事就作出如此重大甚或动摇国基的决定。真正的缘故只能与他的江山社稷和帝王大业有关,恐怕朝廷最近还会再有一次廷辩的。廷辩结束之时,也许就是我佛传入中夏以来的第二次大灾厄到来之时。”慧忍惊愕万分:“师父,佛法无边。难道就没有办法避免佛门的灾难吗?”“此乃天劫啊”大禅师所料不差:时隔不久,朝廷果然再次下诏,召集儒释道三教名流,就三教教义对于国家百姓的利弊得失再次进行廷辩。
尽管几次廷辩之后,境内佛教高僧和黄老弟子皆有过议论猜测,怀疑朝廷削减二教五成以上寺庙和释老数目的诏令恐怕只是第一步,众人也都预感到了朝廷很可能还会有再次削减二教的诏书发下,但在这么短时间内再次下诏廷辩,事情实在太突然了。
接到诏书后,大禅师带领慧忍等几位弟子,带着干粮,背着行囊,告别寺院众僧,开始一路西行徒步朝京城赶去。
黎明尚未来临时,皇宫内外早已是阵列森严了。
宫中甬道两旁的宫灯映着天上的半钩晨月、数点寥星,显得很是孤寂寥落。半昏半亮中,隐隐约约见有成排成列荷刀扶戟的宫中侍卫们树桩一般层层伫立于皇宫四周各甬道台阶。蓝蒙蒙的天光微曦下,远远近近鳞次栉比的飞檐画栋显得层层叠叠深不可测,各色绣有龙雀虎豹图形的旄旌麾旗于凛冽的风中呼呼猎猎地飘响。
在一阵悦耳庄重的宫廷钟磬鼓乐声中,来自各州郡府县及东西两都的饱学儒士名流大家和各伽蓝寺院、道观庙堂的释道之徒高僧大德一千多人,加上朝廷和地方文武百官一千多人,随着鼓笙钟磬之声缓缓地步上甬道,上阶、下阶,最后聚齐在太极殿前的青砖平台上,依序排列席地而坐。
蓦地,只听一阵鼓乐声响,人们神情也随之一振,就见冕旒龙袍的武帝在一片凤鸾龙驾和鼓... -->>
统阅了一番百官和三教名流论说佛道二教的奏折后,武帝已经成竹在胸了。
他又令内史官下诏:召集大周文武百官和境内黄老名士、释迦高僧和儒家名流,就释道儒三教于百姓国家的功过利弊进行廷辩。
浩阔的大德殿前隐隐透出一种肃穆而焦灼的气息。今天,众人似乎都有了一种预感,此番廷辩极可能关乎着各教的存亡去留。廷辩开始后,各教首领之间争辩甚是激烈。道教首先攻击佛教奢华不净,佛教则揭露黄老之玄虚不实。儒家名流则从维护朝廷政权、国家稳定和中夏正统文化为本,不仅对佛教的“捐六亲,舍礼义”给以无情驳斥,也对道教的虚幻荒诞发起了激烈的抨击。
三教各自虽引经据典、据理以争,但佛道二教明显已感到了某种不祥的征兆渐渐逼近廷辩结束后,释老二教几家大寺庙的住持不甘罢休,私下的争辩仍在激烈持续着。
后来,两教中几家名寺大庙的掌门和住持竟然向对方公开挑战,最后决定摆下擂阵以决胜负!此番擂阵不以武力制胜,也不以论辩而服人,而是以两教共同修炼的功课——坐禅斗法一决雌雄。
斗法的擂台设在嵩山大法王寺前的开阔地上。
两教各自将本教的主要经卷并排摆列在草地上,封上树枝,周围架上柴堆,然后点火焚烧。
火把投入柴堆后,一股山风骤然而至,风卷火舌呼啸着一下扑向了两教成捆成摞的木竹经卷或是纸绢经卷法物之上。
中岳少室、太室两山七十二峰各寺庙道观的两教住持和弟子数千人,在各自教主的带领下,环围火阵,道徒居东,僧众居西,开始阖目跏趺禅坐,各自或是念咒或是持号。
四处围观的百姓和看客约有近万人之多。众人眼见柴堆上的火苗腾天而起,巨大的浓烟挟着柴草树木的哔剥炸裂声滚滚入云。
每个人的心都提到了喉咙眼里——人们眼见着那熊熊大火中一串串的黑蝴蝶随风而舞飘向半空,也听见那些用竹木所写的经卷书册在火中令人心惊的哔剥炸响声。
整整一个时辰后,众人才把燃烧已尽的烟灰扒开,一齐围上前去瞅时,只见灰烬下面所有佛教经卷法物竟然全部安好无恙!其余各经卷器物全部化为乌有。
周围的观看者和两教徒众无不为之感到惊骇!觉得冥冥之中似有一种无以言说的神秘气息笼罩在这片圣山佛林和神仙福地目睹了两教斗法的全部场景和过程,慧忍陪师父回少林寺的路上,对刚刚发生的一切感到一种不可思议的神奇。他询问大禅师何故?大禅师沉默良久后问他:“柴火点燃时,徒儿心想何事?”慧忍道:“徒儿一心默诵佛号,祈求佛祖佑护那些珍贵的经卷法物。”大禅师点头道:“众僧一心,心诚则灵啊。”武帝志在废黜佛道,独尊儒术。
在决定断除二教之前,武帝先自躬省沉思了数日:佛道二教如此泛滥,朝廷国家其实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一是这些年来朝廷对宗教过于放任;二是国家为了积蓄财力对齐开战,使民间赋役过重。加之瘟疫、旱涝、疾病和其他灾难,百姓们自然想要寻求借助神佛的力量保佑自己并释放身心的压抑和沉重,寄托梦想于来世来生。
然而,黎民百姓想要安居乐业,首先要保证国家不被他国入侵掠夺。而不被他国侵略,必得有足够的兵力抗敌御寇。抗敌举兵,自然会加重民间百姓的赋役;去国伐兵,当然会有生死离别。大周士兵皆是百姓子弟,自从军征战的第一天起生死便系于一旦了。如此,对于前线杀敌的将士,朝廷今后要对其家中格外减免赋税,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百姓不再惧怕子弟出征打仗甚至流血牺牲。
再一样就是继续实行均田制和释放杂户奴隶。佛道二教对国家朝廷利益的损害,主要就是对土地和人口的大量占有。同样的弊端也存在于大周王公大臣和各级地方官吏当中——从前朝大魏至今,因战争被俘的大量他国人口士兵,全被各王公豪门和官府衙门占为私家奴隶,有些王公大臣的府上甚至拥有数以万计的奴隶杂户。虽说朝廷过去已几番诏令释放,但许多王公豪门只是做做样子,仅把年老体弱的奴隶放出去充数罢了。武帝诏令:即日起,无论官府还是个人府第,要尽皆释放所有奴隶杂户,还其自由百姓的身份。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羁留,凡查出仍有家养奴隶者,必从重处罚。
几样新政颁布以后,武帝正式下诏:大周境内各州县郡,一律削减半成以上的寺庙道观和释迦黄老之徒,详细上报各地所削减寺庙道观的名称、数目并还俗教徒名册。同时集中儒、道、佛三家名流、掌门、学士百余人,由朝廷统一供给衣食并中上品官职俸禄,着令探析宏深的“至道”和幽玄的“理极”限期理出一套以儒家为治国之本、汇纳佛道二教精妙义理和博纳众家之长为一体的经世方略。
那场使众僧流离失所、弘法道场也因之寂灭多年的佛门大灾厄到来之前,大禅师事先便有了预感。
自朝廷召集的第二次廷辩结束回到山寺后,大禅师便开始令几位弟子每天夜深人静时,一趟一趟地悄悄往山中隐秘山洞转移祖师们传下的重要经卷和法物法器了。
师父平静地等待着那一天的来临。他说,福祸荣辱皆有定数。该来的总归要来,挡不住也躲不开,一如日月升落、潮汐涨退,一如任何事物都有的兴衰替代、因果轮回。
慧忍也感觉到了寺院僧众的躁动异常。虽说众僧依旧早课晚殿、禅武值守,山寺依旧晨钟暮鼓、烟火袅袅,却分明潜伏着某种不安的气息。自从朝廷先后两次廷辩并下诏削减半数寺庙和教徒之后,一些勘破无常的高僧大德,都在不张不扬地带领弟子悄悄离开,或是南下或是东奔,或是云游异国他乡或是隐遁山林深处。还有一些无处可投、听天由命的,开始造塔刻像、雕经吃斋,准备后事。当然更有一些原本就动机不纯、信念不坚者,纷纷还俗回里或是重返红尘世间去了。
虽说眼下寺中仍旧还有近千僧众,然而往日那种高僧大德动辄云集山寺、三天两头法会不断、男女老少居士成群结队进香朝山的繁华盛景,显然已经不复再现了。
这段日子,师父更加督促慧忍对禅武功课的修习。
此番回归山门之后,虽说慧忍从此不愿再归凡尘,更不想重新领兵杀人了,可是师父仍旧催逼他修炼领兵布阵之术,并反复嘱咐他:他得证菩提的机缘只在世间,不在山寺。
慧忍不敢违逆师命,只得勉力修习,倒也从兵法将术之中渐得智慧。而且,他发觉师父近日秘授给自己的“将兵”之术和禅武修行,更加幽秘高深了。这些天夜晚,他在修炼洗髓经和易筋经两套少林秘传内功时,突然发觉随着入定入境的渐深,似乎听见自己全身的筋骨发出仿如高粱拔节的“咔咔”响声,而全身经脉、骨髓、血液也发出了类似溪流喧响的声音。此时,他突然生出一种妙不可言的大自在,他开始觉得轻盈之灵骤然超越了沉浊之躯,于九霄云外曼妙飞扬、飘逸如云。
这真是一种超越身心的“极乐”体验啊。
师父闻知后惊喜不已:“徒儿果然不负我望啊!坚持下去,你的禅武功夫将来上可为国家朝廷效力御敌,下可治病救苦度化众生,为弘扬佛法建下功德。”慧忍谨记师嘱,越发勤奋修持,不敢有半点松懈骄纵。
寺院虽说恢复了它应有的肃穆和寂寥,但慧忍心下却有些隐隐不安:他不知公主的断发礼佛和拒婚不嫁,与朝廷下诏削减佛寺和僧众有否直接关联?是否因自己之故而牵累了佛门?大禅师劝慰他道:“大周国主宇文邕是一位志在天下、雄心勃勃的帝王,他绝不会仅仅因为儿女之事就作出如此重大甚或动摇国基的决定。真正的缘故只能与他的江山社稷和帝王大业有关,恐怕朝廷最近还会再有一次廷辩的。廷辩结束之时,也许就是我佛传入中夏以来的第二次大灾厄到来之时。”慧忍惊愕万分:“师父,佛法无边。难道就没有办法避免佛门的灾难吗?”“此乃天劫啊”大禅师所料不差:时隔不久,朝廷果然再次下诏,召集儒释道三教名流,就三教教义对于国家百姓的利弊得失再次进行廷辩。
尽管几次廷辩之后,境内佛教高僧和黄老弟子皆有过议论猜测,怀疑朝廷削减二教五成以上寺庙和释老数目的诏令恐怕只是第一步,众人也都预感到了朝廷很可能还会有再次削减二教的诏书发下,但在这么短时间内再次下诏廷辩,事情实在太突然了。
接到诏书后,大禅师带领慧忍等几位弟子,带着干粮,背着行囊,告别寺院众僧,开始一路西行徒步朝京城赶去。
黎明尚未来临时,皇宫内外早已是阵列森严了。
宫中甬道两旁的宫灯映着天上的半钩晨月、数点寥星,显得很是孤寂寥落。半昏半亮中,隐隐约约见有成排成列荷刀扶戟的宫中侍卫们树桩一般层层伫立于皇宫四周各甬道台阶。蓝蒙蒙的天光微曦下,远远近近鳞次栉比的飞檐画栋显得层层叠叠深不可测,各色绣有龙雀虎豹图形的旄旌麾旗于凛冽的风中呼呼猎猎地飘响。
在一阵悦耳庄重的宫廷钟磬鼓乐声中,来自各州郡府县及东西两都的饱学儒士名流大家和各伽蓝寺院、道观庙堂的释道之徒高僧大德一千多人,加上朝廷和地方文武百官一千多人,随着鼓笙钟磬之声缓缓地步上甬道,上阶、下阶,最后聚齐在太极殿前的青砖平台上,依序排列席地而坐。
蓦地,只听一阵鼓乐声响,人们神情也随之一振,就见冕旒龙袍的武帝在一片凤鸾龙驾和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