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quanben.ac,神棍贾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保佑自己考运亨通,没准真能沾上些好运。
听起来是有些玄幻,不过,人人都拜你不拜,是为心不诚,被迁怒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如果说拜魁星是天下读书人必须做的事,那么,女儿家也跑不了要在这日拜织女。乞巧节当天,姑娘们同闺中密友或者街坊邻里约在一起,少则五六人,多则十几位,联合祭拜。她们在月下摆张桌子,将酒水瓜果桂圆红枣之类装盘摆好。提前斋戒,焚香沐浴,在案前礼拜,然后围坐在一起吃瓜子剥花生,对着织女说自己的心事,求她赐福在来年觅得好郎君,或是早生贵子一举得男。
嫡母死了,未嫁女守孝三年,这个活动迎春是没法子参加的,王熙凤也不可以,就剩下黛玉一人,邢夫人是她大舅母,为她哀思这么久已经很给脸面,总不好拘她三年。在某些方面,贾赦的想法是很传统的,就好像他奉行男主外女主内,不喜欢妇人过问爷儿的事,没有紧急情况也不会插手后院。
大房这边,从前是邢夫人管的,贾赦立威之后,变成邢氏与王熙凤合理,头年邢氏死了,重担就完全压到王熙凤肩头上。
贾赦有过三个儿子,老大贾瑚,老二贾琏,老三贾琮。因为种种原因头尾都没了,只余贾琏一个,他婆娘王熙凤虽然被称作二奶奶,却是天师府实际意义上的长媳,在没有老夫人约束又无太太当家的情况下,内宅由她接管是合情合理的。
按理说,迎春和黛玉应该她去关怀,衣食方面也得不时的去过问,入孝期之前,王熙凤是官家太太竞相邀约的对象,隔三岔五就要出门小聚,同自个儿府上的往来反而不那么密切……之后嘛,她将更多的时间用在琢磨事情以及夫妻对谈上,到别的院子走动也不频繁。生活上倒是没苛待,无论吃穿就紧着好的安排,公公贾赦是什么德行王熙凤明白得很,若拎不清在这上面动手脚,自个儿倒霉不说,还得牵连相公。
因为还在孝期,王熙凤脑子里就没装这些欢喜热闹的东西,也忘了给林黛玉安排,到初四这日,闫笙说起外头多热闹,都盼着乞巧节到来,贾赦才想起,府上还有个要过节的,他没去找林黛玉说道,而是让贾琏给王熙凤传话,让她给自家伯母,也就是王家太太传信,她府上也有姐儿,左右要拜织女,托人情捎带一个不算什么。
贾赦不亲自修书过去是出于两方面考虑,这是妇人家的事,他一个大老爷们指手画脚做什么;更重要的是,由他出面的话会前一笔账,王家若出点什么事,立刻就会想到让他“还人情”。都是亲戚,关系虽然隔着一层,贾赦也乐得帮助他们,却不能是无偿的。让王熙凤来安排就会免除许多麻烦,她本身就是王家姑娘,将林黛玉托给娘家人,由她们带着过节根本不算什么事……贾琏没说是父亲交代,只是提醒王熙凤,说林妹妹没在孝期,乞巧节还是要过的,是不是在府上安排?
王熙凤最会过日子最精打细算的,会为林黛玉一个人拜祭台?
当然不。
她想了想,说:“拜织女还是人多些好,摆在咱们府上未免太过冷清?爷帮我参详参详,将林妹妹托去我娘家如何?我想着林姑爷官拜正三品,当的又是肥差,膝下只得一个姐儿,不用我去叮嘱,伯娘就不会亏待她。”说到这里,她顿了顿,补充道,“史家那边也可以,只是分了家,不好攀交情。”
的确,那是史太君的娘家,自然与二房同气连枝,找过去是自取其辱。再说,史湘云和林黛玉之间还有隔阂,她们一个不拘小节一个讲究颇多,处得来才怪,以前就闹过矛盾的,凑作堆万一又闹起来岂不败兴?
无论怎么看,让她同王家姑娘一道过节都是最好的,王家的身份说不得高贵,好歹也是官宦士族,同林家基本是同一阶层,不存在借光这个说法。贾赦的确本事大,轻轻松松就能找到更好的人家托情,无论胤褆、胤禛或者别的高门大户,都不如王家合适,受贾赦的影响,林黛玉一直在改变,即便如此她本性尚在,骨子里就是个感情纤细的,别说难听的话,就算接到异样的眼神就能让她反复琢磨,想着自己哪里不好,是不是有失格的举动……这样的个性,放到同林家相当的门第还好,加上是王熙凤的娘家,倒不会让她瞎想。
王熙凤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立刻就得到贾琏的认可。
不是对把人送去王家过节这个事,而是对她智慧的肯定。
内宅妇人能想到这个层面上很难得了,父亲找他过去就是交代这个事,让他知会自家婆娘修书回王家。贾琏没直接说是不想让王熙凤惭愧,如今后院当家的是她,这种事早该安排好却让老爷子来提醒,传出去是对她管家能力的否定……贾琏为媳妇考虑,想出这个招,引导王熙凤想到这个层面上来,直到事情定下,她都不知道公公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天师府的事能瞒得过大老爷?贾赦知道儿子干了什么,只要能达到目的,过程如何他不在意,本来这也不是爷们管的事,稍微点拨之后王熙凤就能想到这么多,脑子算是很灵光了。
王熙凤口述,贾琏执笔,小两口合作写好家书,内容比贾赦预想的更精彩,王熙凤压根没提人情,而是以王家人的姿态,说自己在天师府并不是那么光鲜,从前不错是因为有太太邢氏对比,自己显得很能干……现在呢?邢氏死了一年多,公公再次成为黄金单身汉,再续弦是迟早的事,若新太太是个精明能干的,那还有得折腾。与其等到那天再想办法,不如早点奠定地位,她必须做点什么,拉拢关系,稳固地位。给林黛玉安排地方拜织女是她这个后院当家应该做的,反正跑不掉,让她去王家是一箭三雕。
让天师府众人看到自己的办事能力。
拉近与林妹妹的关系。
以她为跳板,同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搭线。
……
要达到这三点并不容易,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总是没错。
王熙凤做的是求人的事,摆的却是“安排人过去那是看得起你们”的姿态。
以贾天师超然的地位,作为儿媳,她这么叼也是应该。就算没有回报,王家也乐得同天师府交好,多个朋友多条路,这么炫酷狂霸拽的朋友旁人求也求不来。
王家太太读完信以后脸都笑烂了,立刻吩咐管家去安排,将本来就很浓重的仪式搞得更加高大上。她还庆幸凤姐是王家姑娘,这种时候最先想到娘家,否则就要被别人捷足先登了。且不说林黛玉长期借住天师府,是个颇有分量的人物,光看她的身份,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的嫡长女……答应这个事就百利而无一害。
也就是一个半时辰,王熙凤就收到回信,伯娘果然很上道,她欣然同意了自个儿的请求,表示已经吩咐人去安排,准备初六下午派人过来接,过了节再把人送回来。这样周到的服务自然求之不得,还是贾琏代笔,又一封感谢信传到王家,王熙凤多聪明?她没代表天师府说什么,而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多些伯娘仗义帮忙,否则还得去求别家。
将事情安排好以后,贾琏去大老爷的院子里报告,王熙凤找到黛玉,与她说起这事。说不感动是假的,对姑娘们来说,乞巧节有非常特殊的意义,就算黛玉如今方才八岁,就算她离嫁人还早,就算她性格清冷不爱凑什么热闹。
“真是麻烦二嫂子,我年纪尚轻,不过这个节也没关系。”
王熙凤嗔道:“……太太去后,后院就是我在管,这是分内之事,妹妹无需多想。本来拜织女就要热闹才好,我那伯娘性子好,又是极为好客的,你就当在咱们府上,不用拘谨,好生过节。”
保佑自己考运亨通,没准真能沾上些好运。
听起来是有些玄幻,不过,人人都拜你不拜,是为心不诚,被迁怒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如果说拜魁星是天下读书人必须做的事,那么,女儿家也跑不了要在这日拜织女。乞巧节当天,姑娘们同闺中密友或者街坊邻里约在一起,少则五六人,多则十几位,联合祭拜。她们在月下摆张桌子,将酒水瓜果桂圆红枣之类装盘摆好。提前斋戒,焚香沐浴,在案前礼拜,然后围坐在一起吃瓜子剥花生,对着织女说自己的心事,求她赐福在来年觅得好郎君,或是早生贵子一举得男。
嫡母死了,未嫁女守孝三年,这个活动迎春是没法子参加的,王熙凤也不可以,就剩下黛玉一人,邢夫人是她大舅母,为她哀思这么久已经很给脸面,总不好拘她三年。在某些方面,贾赦的想法是很传统的,就好像他奉行男主外女主内,不喜欢妇人过问爷儿的事,没有紧急情况也不会插手后院。
大房这边,从前是邢夫人管的,贾赦立威之后,变成邢氏与王熙凤合理,头年邢氏死了,重担就完全压到王熙凤肩头上。
贾赦有过三个儿子,老大贾瑚,老二贾琏,老三贾琮。因为种种原因头尾都没了,只余贾琏一个,他婆娘王熙凤虽然被称作二奶奶,却是天师府实际意义上的长媳,在没有老夫人约束又无太太当家的情况下,内宅由她接管是合情合理的。
按理说,迎春和黛玉应该她去关怀,衣食方面也得不时的去过问,入孝期之前,王熙凤是官家太太竞相邀约的对象,隔三岔五就要出门小聚,同自个儿府上的往来反而不那么密切……之后嘛,她将更多的时间用在琢磨事情以及夫妻对谈上,到别的院子走动也不频繁。生活上倒是没苛待,无论吃穿就紧着好的安排,公公贾赦是什么德行王熙凤明白得很,若拎不清在这上面动手脚,自个儿倒霉不说,还得牵连相公。
因为还在孝期,王熙凤脑子里就没装这些欢喜热闹的东西,也忘了给林黛玉安排,到初四这日,闫笙说起外头多热闹,都盼着乞巧节到来,贾赦才想起,府上还有个要过节的,他没去找林黛玉说道,而是让贾琏给王熙凤传话,让她给自家伯母,也就是王家太太传信,她府上也有姐儿,左右要拜织女,托人情捎带一个不算什么。
贾赦不亲自修书过去是出于两方面考虑,这是妇人家的事,他一个大老爷们指手画脚做什么;更重要的是,由他出面的话会前一笔账,王家若出点什么事,立刻就会想到让他“还人情”。都是亲戚,关系虽然隔着一层,贾赦也乐得帮助他们,却不能是无偿的。让王熙凤来安排就会免除许多麻烦,她本身就是王家姑娘,将林黛玉托给娘家人,由她们带着过节根本不算什么事……贾琏没说是父亲交代,只是提醒王熙凤,说林妹妹没在孝期,乞巧节还是要过的,是不是在府上安排?
王熙凤最会过日子最精打细算的,会为林黛玉一个人拜祭台?
当然不。
她想了想,说:“拜织女还是人多些好,摆在咱们府上未免太过冷清?爷帮我参详参详,将林妹妹托去我娘家如何?我想着林姑爷官拜正三品,当的又是肥差,膝下只得一个姐儿,不用我去叮嘱,伯娘就不会亏待她。”说到这里,她顿了顿,补充道,“史家那边也可以,只是分了家,不好攀交情。”
的确,那是史太君的娘家,自然与二房同气连枝,找过去是自取其辱。再说,史湘云和林黛玉之间还有隔阂,她们一个不拘小节一个讲究颇多,处得来才怪,以前就闹过矛盾的,凑作堆万一又闹起来岂不败兴?
无论怎么看,让她同王家姑娘一道过节都是最好的,王家的身份说不得高贵,好歹也是官宦士族,同林家基本是同一阶层,不存在借光这个说法。贾赦的确本事大,轻轻松松就能找到更好的人家托情,无论胤褆、胤禛或者别的高门大户,都不如王家合适,受贾赦的影响,林黛玉一直在改变,即便如此她本性尚在,骨子里就是个感情纤细的,别说难听的话,就算接到异样的眼神就能让她反复琢磨,想着自己哪里不好,是不是有失格的举动……这样的个性,放到同林家相当的门第还好,加上是王熙凤的娘家,倒不会让她瞎想。
王熙凤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立刻就得到贾琏的认可。
不是对把人送去王家过节这个事,而是对她智慧的肯定。
内宅妇人能想到这个层面上很难得了,父亲找他过去就是交代这个事,让他知会自家婆娘修书回王家。贾琏没直接说是不想让王熙凤惭愧,如今后院当家的是她,这种事早该安排好却让老爷子来提醒,传出去是对她管家能力的否定……贾琏为媳妇考虑,想出这个招,引导王熙凤想到这个层面上来,直到事情定下,她都不知道公公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天师府的事能瞒得过大老爷?贾赦知道儿子干了什么,只要能达到目的,过程如何他不在意,本来这也不是爷们管的事,稍微点拨之后王熙凤就能想到这么多,脑子算是很灵光了。
王熙凤口述,贾琏执笔,小两口合作写好家书,内容比贾赦预想的更精彩,王熙凤压根没提人情,而是以王家人的姿态,说自己在天师府并不是那么光鲜,从前不错是因为有太太邢氏对比,自己显得很能干……现在呢?邢氏死了一年多,公公再次成为黄金单身汉,再续弦是迟早的事,若新太太是个精明能干的,那还有得折腾。与其等到那天再想办法,不如早点奠定地位,她必须做点什么,拉拢关系,稳固地位。给林黛玉安排地方拜织女是她这个后院当家应该做的,反正跑不掉,让她去王家是一箭三雕。
让天师府众人看到自己的办事能力。
拉近与林妹妹的关系。
以她为跳板,同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搭线。
……
要达到这三点并不容易,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总是没错。
王熙凤做的是求人的事,摆的却是“安排人过去那是看得起你们”的姿态。
以贾天师超然的地位,作为儿媳,她这么叼也是应该。就算没有回报,王家也乐得同天师府交好,多个朋友多条路,这么炫酷狂霸拽的朋友旁人求也求不来。
王家太太读完信以后脸都笑烂了,立刻吩咐管家去安排,将本来就很浓重的仪式搞得更加高大上。她还庆幸凤姐是王家姑娘,这种时候最先想到娘家,否则就要被别人捷足先登了。且不说林黛玉长期借住天师府,是个颇有分量的人物,光看她的身份,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的嫡长女……答应这个事就百利而无一害。
也就是一个半时辰,王熙凤就收到回信,伯娘果然很上道,她欣然同意了自个儿的请求,表示已经吩咐人去安排,准备初六下午派人过来接,过了节再把人送回来。这样周到的服务自然求之不得,还是贾琏代笔,又一封感谢信传到王家,王熙凤多聪明?她没代表天师府说什么,而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多些伯娘仗义帮忙,否则还得去求别家。
将事情安排好以后,贾琏去大老爷的院子里报告,王熙凤找到黛玉,与她说起这事。说不感动是假的,对姑娘们来说,乞巧节有非常特殊的意义,就算黛玉如今方才八岁,就算她离嫁人还早,就算她性格清冷不爱凑什么热闹。
“真是麻烦二嫂子,我年纪尚轻,不过这个节也没关系。”
王熙凤嗔道:“……太太去后,后院就是我在管,这是分内之事,妹妹无需多想。本来拜织女就要热闹才好,我那伯娘性子好,又是极为好客的,你就当在咱们府上,不用拘谨,好生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