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穿在1977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他说着看向陈凡,脸上露出微笑,“幸运的是,就在刚刚过去的77年,我们江南文坛有一位小将横空出世,他就是只用了一篇文章,就成为我们《江南文艺》杂志专栏作家的陈凡同志。” 话音刚落,从领导到最后一排的作协普通职工,都纷纷抬手鼓掌。
陈凡确实是给江南文坛挣了天大的面子。
虽然前年年底就拨乱反正,可是文学不是那么容易恢复的。
一部分回到工作岗位的老同志,要从千头万绪中重建单位,还要各方奔走为老朋友脱困而努力,自然就没那么多时间去搞创作,而新一代的年轻作者,无论是生活阅历、创作技巧,还是创作思路都有很大的局限性。
如此一来,每一篇“稚嫩”的文章,都会格外受到各家杂志社的重视。
可惜,即便是这样稚嫩的文章也非常少见,更多时候还是靠当年那批文笔有限的老作者在支撑着。
所以现在各家文学杂志社都是“求贤若渴”,盼望能从新人中发掘出几个优秀的苗子。
而《江南文艺》运气好啊,还没正式复刊,就收到来自陈凡的投稿,何青生力主推荐,杂志发行之后,果然一炮而红。
本来江南文艺杂志只在周边几个省份发行,如今却逐渐打开全国市场,有好多外省的新华书店主动过来订货,找当地邮局订阅杂志的读者更是数不胜数。
更难得的,是陈凡除了一部长篇《在希望的田野上》,还出过几篇短篇小说,都很受读者欢迎,证明他不是靠一本书吃饭、只有三板斧的“程咬金”。
有陈凡在,就证明江南文坛后继有人。这也是这次各地区作家代表都对他表达好感的最根本原因。
否则自古“文人相轻”,尤其有不少人总喜欢倚老卖老,哪有那么容易接纳一个新人。
除非他能为集体增光!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那些作家代表,才会对陈凡选择新题材而忧心忡忡。
即便是昨天讨论会上反对他写作的几位代表,也已经做好跟外省同行打笔仗的准备。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们打算这次会议回去之后,就开始好好研究,先把自己反对的意见全部梳理出来,再自己逐条反驳,绝对能打得那些外人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与之相对的,后来其他各省市的文学杂志都有质量上乘的文章刊登,却都是以笔名示人。
江南文坛表示:有本事不用笔名,用真名试试!
其他杂志:那笔名都是陈凡的,傻逼才公开真名!
有鉴于此,全国很多文学爱好者都觉得那些用笔名的好文章,应该是出自他们本省某位老作家之手笔,就是为了推出来抗衡陈凡的,否则哪有那么巧,一下子多出十几个文笔上佳的新人?
摆明就是“以大欺斜嘛。
所以针对那些用笔名发表的文章,很多人都表示喜欢,但是仅限于文章,至于作者嘛,还是休提为妙!
呸,老匹夫不知羞。
唯有陈凡,以真名示人,还公布了地址,这才是真正的青年作家啊!
正是这种情况下,几乎所有人都在为陈凡鼓掌加油。
等掌声停歇,何青生左右看了看领导,见他们都满脸微笑地点头赞同,便也笑了笑,继续说道,“所以借着这次机会,我建议,召开作协复建后第一次新会员审核会议,我作为陈凡的入会推荐人,”
说着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张纸,“这个是陈凡的入会申请书。呃,我念一下陈凡的基本资料,姓名:陈凡,笔名……,出版或发表的主要作品情况:长篇小说《在希望的田野上》、短篇小说……”
其他人都聚精会神地听着,同时在为陈凡的年纪和本职工作感到惊讶,原来陈凡竟然是一名医生,那个急救法就是他发明的?这样的情况下,他还创作出如此优秀的作品?
等等等等。
而陈凡自己也在懵逼,这张入会申请书是谁写的?我怎么不知道?
等何青生念完,他将申请书放到一旁,干咳了两声,左右看了看,“两位领导觉得如何?”
早在几天前就沟通过的事情,他们当然说好埃
何青生便一本正经地走流程,“现在进行表决,本次评委会成员是……”
一番流程走下来,陈凡以全员赞成的票数,顺利被接纳为全国作协江南省分会会员。
热烈的祝贺掌声之后,何青生瞟了一眼老郭。
老郭收到信号,当即一声干咳,将众人的目光吸引过来,随即抬头挺胸、正色说道,“是这样埃刚才何主席也说过,当前全国各地文坛最大的问题,就是青黄不接,而我们江南省有幸,有以陈凡同志为代表的青年作家崛起,这是非常难得的。
恰逢3月份,要在首都举行全国作协的复建会议,我个人觉得,这是展现我们江南文坛、江南新一代作家最好的舞台。
我个人建议,推荐陈凡同志以青年作家的身份前往首都参加会议,同时,我个人愿意作为推荐人,推荐他加入全国作协、成为全国会员。”
何青生满脸严肃地点头,“郭副主席这个建议非常好,吧啦吧啦吧啦……”
所有作协成员和相关单位的领导都很是赞同,一次又一次地鼓掌,表达了对何主席的赞同,对陈凡同志的爱护……
角落里一直在做记录的江南日报资深记者赶紧提醒同事,“赶紧用摄像机拍。”
摄影师很不乐意,小声说道,“已经拍了一盘带子了。”
记者,“刚才我大意了,以为就是例行公事,没想到还有跌宕起伏,这可是高潮啊,错过太可惜了!这一幕要是放到电视台播出,绝对爆1
摄影师虽然很无奈,可他们还兼着给江南电视台采集素材的重任,而且他也知道这一段确实比之前拍的素材更出彩,便重新打开摄像机开拍。
同时还没忘了举起挂在脖子上的照相机,咔嚓咔嚓个不停。
尤其是那个话题中心的年轻人……,tui,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凭什么你就长得那么帅?还那么聪明?
什么?
他是《在希望的田野上》的作者?那没事了。
偶像啊,必须得多拍几张!
(本章完)
。”
他说着看向陈凡,脸上露出微笑,“幸运的是,就在刚刚过去的77年,我们江南文坛有一位小将横空出世,他就是只用了一篇文章,就成为我们《江南文艺》杂志专栏作家的陈凡同志。” 话音刚落,从领导到最后一排的作协普通职工,都纷纷抬手鼓掌。
陈凡确实是给江南文坛挣了天大的面子。
虽然前年年底就拨乱反正,可是文学不是那么容易恢复的。
一部分回到工作岗位的老同志,要从千头万绪中重建单位,还要各方奔走为老朋友脱困而努力,自然就没那么多时间去搞创作,而新一代的年轻作者,无论是生活阅历、创作技巧,还是创作思路都有很大的局限性。
如此一来,每一篇“稚嫩”的文章,都会格外受到各家杂志社的重视。
可惜,即便是这样稚嫩的文章也非常少见,更多时候还是靠当年那批文笔有限的老作者在支撑着。
所以现在各家文学杂志社都是“求贤若渴”,盼望能从新人中发掘出几个优秀的苗子。
而《江南文艺》运气好啊,还没正式复刊,就收到来自陈凡的投稿,何青生力主推荐,杂志发行之后,果然一炮而红。
本来江南文艺杂志只在周边几个省份发行,如今却逐渐打开全国市场,有好多外省的新华书店主动过来订货,找当地邮局订阅杂志的读者更是数不胜数。
更难得的,是陈凡除了一部长篇《在希望的田野上》,还出过几篇短篇小说,都很受读者欢迎,证明他不是靠一本书吃饭、只有三板斧的“程咬金”。
有陈凡在,就证明江南文坛后继有人。这也是这次各地区作家代表都对他表达好感的最根本原因。
否则自古“文人相轻”,尤其有不少人总喜欢倚老卖老,哪有那么容易接纳一个新人。
除非他能为集体增光!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那些作家代表,才会对陈凡选择新题材而忧心忡忡。
即便是昨天讨论会上反对他写作的几位代表,也已经做好跟外省同行打笔仗的准备。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们打算这次会议回去之后,就开始好好研究,先把自己反对的意见全部梳理出来,再自己逐条反驳,绝对能打得那些外人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与之相对的,后来其他各省市的文学杂志都有质量上乘的文章刊登,却都是以笔名示人。
江南文坛表示:有本事不用笔名,用真名试试!
其他杂志:那笔名都是陈凡的,傻逼才公开真名!
有鉴于此,全国很多文学爱好者都觉得那些用笔名的好文章,应该是出自他们本省某位老作家之手笔,就是为了推出来抗衡陈凡的,否则哪有那么巧,一下子多出十几个文笔上佳的新人?
摆明就是“以大欺斜嘛。
所以针对那些用笔名发表的文章,很多人都表示喜欢,但是仅限于文章,至于作者嘛,还是休提为妙!
呸,老匹夫不知羞。
唯有陈凡,以真名示人,还公布了地址,这才是真正的青年作家啊!
正是这种情况下,几乎所有人都在为陈凡鼓掌加油。
等掌声停歇,何青生左右看了看领导,见他们都满脸微笑地点头赞同,便也笑了笑,继续说道,“所以借着这次机会,我建议,召开作协复建后第一次新会员审核会议,我作为陈凡的入会推荐人,”
说着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张纸,“这个是陈凡的入会申请书。呃,我念一下陈凡的基本资料,姓名:陈凡,笔名……,出版或发表的主要作品情况:长篇小说《在希望的田野上》、短篇小说……”
其他人都聚精会神地听着,同时在为陈凡的年纪和本职工作感到惊讶,原来陈凡竟然是一名医生,那个急救法就是他发明的?这样的情况下,他还创作出如此优秀的作品?
等等等等。
而陈凡自己也在懵逼,这张入会申请书是谁写的?我怎么不知道?
等何青生念完,他将申请书放到一旁,干咳了两声,左右看了看,“两位领导觉得如何?”
早在几天前就沟通过的事情,他们当然说好埃
何青生便一本正经地走流程,“现在进行表决,本次评委会成员是……”
一番流程走下来,陈凡以全员赞成的票数,顺利被接纳为全国作协江南省分会会员。
热烈的祝贺掌声之后,何青生瞟了一眼老郭。
老郭收到信号,当即一声干咳,将众人的目光吸引过来,随即抬头挺胸、正色说道,“是这样埃刚才何主席也说过,当前全国各地文坛最大的问题,就是青黄不接,而我们江南省有幸,有以陈凡同志为代表的青年作家崛起,这是非常难得的。
恰逢3月份,要在首都举行全国作协的复建会议,我个人觉得,这是展现我们江南文坛、江南新一代作家最好的舞台。
我个人建议,推荐陈凡同志以青年作家的身份前往首都参加会议,同时,我个人愿意作为推荐人,推荐他加入全国作协、成为全国会员。”
何青生满脸严肃地点头,“郭副主席这个建议非常好,吧啦吧啦吧啦……”
所有作协成员和相关单位的领导都很是赞同,一次又一次地鼓掌,表达了对何主席的赞同,对陈凡同志的爱护……
角落里一直在做记录的江南日报资深记者赶紧提醒同事,“赶紧用摄像机拍。”
摄影师很不乐意,小声说道,“已经拍了一盘带子了。”
记者,“刚才我大意了,以为就是例行公事,没想到还有跌宕起伏,这可是高潮啊,错过太可惜了!这一幕要是放到电视台播出,绝对爆1
摄影师虽然很无奈,可他们还兼着给江南电视台采集素材的重任,而且他也知道这一段确实比之前拍的素材更出彩,便重新打开摄像机开拍。
同时还没忘了举起挂在脖子上的照相机,咔嚓咔嚓个不停。
尤其是那个话题中心的年轻人……,tui,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凭什么你就长得那么帅?还那么聪明?
什么?
他是《在希望的田野上》的作者?那没事了。
偶像啊,必须得多拍几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