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沉鹄轻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如此强大的天赋。
感谢身边好友给出的意见,无咎奋斗路上的艰辛,我的着墨还不够浓重,看我在这里夸夸其谈,但书中呈现出的,的确是有些过分放大了天赋,缩小了努力的作用,但这本书很难再有空隙添加,如果还有下一部作品,我会尽可能做到更好。
冰儿和无咎,本身就是徜徉在作者笔下,带有一定理想主义色彩的产物,这样的人物在现实中或许也有,但即便有,也是极其可怜的百分比,2020年全世界总人口数约为76亿,总之不会是你,也不会是我。
所以,请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如果没有冰儿过目过耳不忘的记忆力、缜密的观察力、敏捷的应变力,又没有无咎在某一特定领域的超凡悟性,那么,请好好努力,共勉。
5.关于均衡
我在全书创作过程中,均衡思想贯穿始终,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
①善恶均衡
无咎作为全书男一,当然属于正面人物,但也有他自私的一面,而且还不止一处。
弱小时为纤纤一家两度未经大脑而冲动杀人,太白山巅想要蹬踏奚清和的断腿,汉水边对其时尚未相认的母亲不管不顾;强大后强暴玄炎,重创穆氏父子,甚至差点对佛门弟子痛下杀手。
也许会有读者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奚清和、穆氏父子、佛门弟子本非善类,或许在“爽文”的观念中,对待恶人就该赶尽杀绝,但关乎是非,还请理性判断,比如以法律为参考标准。
其他主要正面人物,如玄炎下定决心追随无咎为碧痕报仇,碧痕多次大开杀戒,凌寒意欲退隐,冰儿私藏《易筋经》等等,都是善中有恶的体现。
至于反面人物,周子鱼对姚千龄、沈墨渊对儿女的舔犊之情,穆笛对亡妻的追念,夏氏兄弟虽然软骨头,但也对爱人专一,对沈家忠诚。
慧宁也曾面对沈碧辰的威逼,在大是大非上不肯屈服,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她一个人的,而非上帝视角下的大是大非,慧宁乃至整个峨眉,最终也是毁在她自以为是的是非观下,若不考虑是非本身,单看宁死不屈的应对,可说非中有是,恶中有善。
这也是我对人性善恶的理解,有善有恶,才更真实。
②长短均衡
在一维的理解方式中,我们可以认为无咎和凌寒没脑子,什么都要女人出主意,可以认为冰儿只会动嘴皮子,遇到危险不能自救。
如果我们有更广阔的视角,无咎有一览众山的武功,凌寒兼备武功和领导才能,冰儿又有过人的智慧。
随意举例先生笔下的人物。《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的优柔寡断和拖延症;《天龙八部》中段誉的“贪”、萧峰的“嗔”、虚竹的“痴”;《笑傲江湖》中,令狐冲的酗酒成性,责任心不足。
其余诸如胡斐的概念化人格、郭靖的理念化人格、杨过的反社会人格,等等等等,不一一枚举了。
我想说的是,有长有短,才是现实,有长无短,那是歪歪。
③阴阳均衡
从生命活力而言,阴阳平衡为消长转化保持协调,既不过分也不偏衰,平衡则健康有神,失衡则患病早衰甚至死亡,书中主要体现为魔神人仙四界武学。
人界和仙界大部分弟子衣不蔽体,玄炎身为女一同样不能幸免,所不同者只在于修为虽到,却受体质所困,而不得不承受更多,碧痕和冰儿又远较常人惧寒,说到底都是阴阳失衡的结果。
不过设计盘龙武学的本意,更多是一种“慎独”的儒家思想,在这里先不说太多。
④攻防均衡
我将攻防均衡类比为能量守恒,一个人的攻击性太强,ta的防御性一定很弱,无论是谁,如果平日言语尖锐行事刻薄,同时又自称有很强的承受能力,那么两种可能,一是ta在说谎,二是从小到大,身边的人都在向下兼容ta。
我也有不止一个这样的朋友,一般面对攻击性较强者,我说话会比普通时候更委婉些,倒不是欺软怕硬,而是为了避免发生口角,采用一种“您说的都对”的相处态度。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爱的宽窄,爱的深浅,简单说来,每个人爱的能量都是恒定的,爱的人多了,分配给每一个人的爱就少了,所不同者在于,同样的“博爱”,有的人是大爱,有的人只是单纯的花心。
纵观全书,能让无咎在意的人只有七个:太极公、琼姑娘、凌寒、冰儿、玄炎、碧痕、纤纤,正因为儿时的缺失,让他不可能拥有博爱的胸怀,但是对于这七个人,无咎会为他们奋不顾身。
6.关于因果
除了前文提到的那些,我会尽可能遵循人物的成长经历,综合考量人物本身性格和身边亲友的影响,去设计ta们如何应对特定事件,算得上是一种因果。
提到这个就不得不说,金庸先生这方面的能力高在云端,我只知仰望模仿,但是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每塑造一个新的人物,我也有认真思考这些问题,无奈这些真是需要千锤百炼,非一日一夜可以顿悟。
无咎算得上是大器晚成,除了编辑好友,身边还有不止一个读者指出,废柴时期的无咎,表现出了超出以他经历应有的智商和情商,经历的坎坷太少,建议我让他再多碰些壁,这样会更真实,更能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
对此,我深表赞同,无咎不像我们,没有接触过全日制教育,7至18岁的经历,注定他要比普通人晚熟很多,如果那时的他就有凌寒的处世能力,我是认为这样的书不写也罢。
此后为了剧情需要,让他在短短三年间练就通天彻地,万军之中来去自如的武功,事后看来的确有些仓促,如果把时间跨度增加为十三年甚至三十年,会让作品本身更加厚重。
让我想到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非常喜欢的一部世界名著——虽然据说这部作品在法国地位不高——推荐给广大读者朋友们。
三十年太久,无咎玄炎都老了,和我本人肤浅的审美情怀不大吻合,但十三年似乎真的可以考虑,那时无咎三十二岁,玄炎二十九岁,现代人眼里正是有魅力的年龄段,反正读书的都是现代人。
怎么办呢?又是一个很困惑的问题,将来也许大改,也许不改,现在还不好说。
~~
不管《沉鹄轻鸾》本身价值怎样,对我个人而言,写作能力是一次巨大的提升,之前常常捧着自己的十二部推理孤芳自赏,但在完成这部武侠后,那十二本书变得黯然失色,说明我的确进步了。
从小到大,我的每一部小说,编辑好友都有看过,但这是她第一次三阅通篇,并且亲笔书评,又是开心又是激动,谢了又谢。
期待有一天,我看这部作品也会索然无味,那将是我的又一次成长。
在小说三要素中,我采用的大致是992分配(即人物、剧情、环境分别占通篇45%、45%、10%),相比于我理想中的442分配(即人物、剧情、环境分别占通篇40%、40%、20%),环境描写毕竟还是少了,不过姑且由它去吧,就现在这个版本,还有读者觉得环境描写占比过高,我愿意成全更多的读者朋友们,但是很肯定的告诉大家,这样的作品浮躁了,文学性低了。
一直以来我执着的,就是在维持在文学性不减的前提下,将可读性追求到极至,我对文学鉴赏能力的自信,要远远超过文学创作能力,“前言”中也有提到,很多细微之处我知道好坏,可惜功力所限,好的我做不到,最终只能选择退而求其次,每每想到,还是会有些许失落。
读者朋友们在提意见时,一定都是怀着善意,但只要我认为影响到作品文学性,基本都是不会考虑的,借此机会表达歉意,也敬请读者朋友们原谅我这点小小的任性。
真正从文学鉴赏角度读过《红楼梦》和《金庸全集》的读者朋友们,一定会对其中的心理描写和对话描写深有感触,尤其是心理描写,诸如内心独白、诗词、氛围烘托、梦,等等。
中国古典小说一个显著的特征是描写的单纯性和客观性,作者原原本本按顺序把故事过程和人物言行叙述出来,绝不用主观分析去干扰读者对故事发展的倾注,这与我们民族整个艺术的朴素性是一脉相通的。
但是《红楼梦》颠覆了国人对于小说文学性的认知,可谓曹雪芹先生在艺术描写上的一大功绩。
《红楼梦》中处处可见更真实,更接近生活面目的描写,细节描写因之更加强化,这种日常生活的描写,给予作者比较深沉冷静的思考头脑,使得曹雪芹先生有可能致力于对生活更加深入细密的体察,对人物内心世界做更深的挖掘和分析。
《金庸全集》亦然。
就我本人而言,对二位大师刻画人物的手法深表赞同,要想读懂一个人物,“行”不过是表象,是最容易迷惑人的,“言”是由脑至手的一座桥梁,“思”才是真正反应人物性格本质,才是最真实的一面,细想就是这个道理,不是么?
总之,越是流于表面的,可能越是肤浅,越是看不见的,越可能接近真相。
所以我设计的盘龙武学,蕴含了儒家“慎独”思想,惟有“思”是骗不了人,也骗不了己的。
~~
寥落风于2020年6月28日
如此强大的天赋。
感谢身边好友给出的意见,无咎奋斗路上的艰辛,我的着墨还不够浓重,看我在这里夸夸其谈,但书中呈现出的,的确是有些过分放大了天赋,缩小了努力的作用,但这本书很难再有空隙添加,如果还有下一部作品,我会尽可能做到更好。
冰儿和无咎,本身就是徜徉在作者笔下,带有一定理想主义色彩的产物,这样的人物在现实中或许也有,但即便有,也是极其可怜的百分比,2020年全世界总人口数约为76亿,总之不会是你,也不会是我。
所以,请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如果没有冰儿过目过耳不忘的记忆力、缜密的观察力、敏捷的应变力,又没有无咎在某一特定领域的超凡悟性,那么,请好好努力,共勉。
5.关于均衡
我在全书创作过程中,均衡思想贯穿始终,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
①善恶均衡
无咎作为全书男一,当然属于正面人物,但也有他自私的一面,而且还不止一处。
弱小时为纤纤一家两度未经大脑而冲动杀人,太白山巅想要蹬踏奚清和的断腿,汉水边对其时尚未相认的母亲不管不顾;强大后强暴玄炎,重创穆氏父子,甚至差点对佛门弟子痛下杀手。
也许会有读者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奚清和、穆氏父子、佛门弟子本非善类,或许在“爽文”的观念中,对待恶人就该赶尽杀绝,但关乎是非,还请理性判断,比如以法律为参考标准。
其他主要正面人物,如玄炎下定决心追随无咎为碧痕报仇,碧痕多次大开杀戒,凌寒意欲退隐,冰儿私藏《易筋经》等等,都是善中有恶的体现。
至于反面人物,周子鱼对姚千龄、沈墨渊对儿女的舔犊之情,穆笛对亡妻的追念,夏氏兄弟虽然软骨头,但也对爱人专一,对沈家忠诚。
慧宁也曾面对沈碧辰的威逼,在大是大非上不肯屈服,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她一个人的,而非上帝视角下的大是大非,慧宁乃至整个峨眉,最终也是毁在她自以为是的是非观下,若不考虑是非本身,单看宁死不屈的应对,可说非中有是,恶中有善。
这也是我对人性善恶的理解,有善有恶,才更真实。
②长短均衡
在一维的理解方式中,我们可以认为无咎和凌寒没脑子,什么都要女人出主意,可以认为冰儿只会动嘴皮子,遇到危险不能自救。
如果我们有更广阔的视角,无咎有一览众山的武功,凌寒兼备武功和领导才能,冰儿又有过人的智慧。
随意举例先生笔下的人物。《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的优柔寡断和拖延症;《天龙八部》中段誉的“贪”、萧峰的“嗔”、虚竹的“痴”;《笑傲江湖》中,令狐冲的酗酒成性,责任心不足。
其余诸如胡斐的概念化人格、郭靖的理念化人格、杨过的反社会人格,等等等等,不一一枚举了。
我想说的是,有长有短,才是现实,有长无短,那是歪歪。
③阴阳均衡
从生命活力而言,阴阳平衡为消长转化保持协调,既不过分也不偏衰,平衡则健康有神,失衡则患病早衰甚至死亡,书中主要体现为魔神人仙四界武学。
人界和仙界大部分弟子衣不蔽体,玄炎身为女一同样不能幸免,所不同者只在于修为虽到,却受体质所困,而不得不承受更多,碧痕和冰儿又远较常人惧寒,说到底都是阴阳失衡的结果。
不过设计盘龙武学的本意,更多是一种“慎独”的儒家思想,在这里先不说太多。
④攻防均衡
我将攻防均衡类比为能量守恒,一个人的攻击性太强,ta的防御性一定很弱,无论是谁,如果平日言语尖锐行事刻薄,同时又自称有很强的承受能力,那么两种可能,一是ta在说谎,二是从小到大,身边的人都在向下兼容ta。
我也有不止一个这样的朋友,一般面对攻击性较强者,我说话会比普通时候更委婉些,倒不是欺软怕硬,而是为了避免发生口角,采用一种“您说的都对”的相处态度。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爱的宽窄,爱的深浅,简单说来,每个人爱的能量都是恒定的,爱的人多了,分配给每一个人的爱就少了,所不同者在于,同样的“博爱”,有的人是大爱,有的人只是单纯的花心。
纵观全书,能让无咎在意的人只有七个:太极公、琼姑娘、凌寒、冰儿、玄炎、碧痕、纤纤,正因为儿时的缺失,让他不可能拥有博爱的胸怀,但是对于这七个人,无咎会为他们奋不顾身。
6.关于因果
除了前文提到的那些,我会尽可能遵循人物的成长经历,综合考量人物本身性格和身边亲友的影响,去设计ta们如何应对特定事件,算得上是一种因果。
提到这个就不得不说,金庸先生这方面的能力高在云端,我只知仰望模仿,但是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每塑造一个新的人物,我也有认真思考这些问题,无奈这些真是需要千锤百炼,非一日一夜可以顿悟。
无咎算得上是大器晚成,除了编辑好友,身边还有不止一个读者指出,废柴时期的无咎,表现出了超出以他经历应有的智商和情商,经历的坎坷太少,建议我让他再多碰些壁,这样会更真实,更能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
对此,我深表赞同,无咎不像我们,没有接触过全日制教育,7至18岁的经历,注定他要比普通人晚熟很多,如果那时的他就有凌寒的处世能力,我是认为这样的书不写也罢。
此后为了剧情需要,让他在短短三年间练就通天彻地,万军之中来去自如的武功,事后看来的确有些仓促,如果把时间跨度增加为十三年甚至三十年,会让作品本身更加厚重。
让我想到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非常喜欢的一部世界名著——虽然据说这部作品在法国地位不高——推荐给广大读者朋友们。
三十年太久,无咎玄炎都老了,和我本人肤浅的审美情怀不大吻合,但十三年似乎真的可以考虑,那时无咎三十二岁,玄炎二十九岁,现代人眼里正是有魅力的年龄段,反正读书的都是现代人。
怎么办呢?又是一个很困惑的问题,将来也许大改,也许不改,现在还不好说。
~~
不管《沉鹄轻鸾》本身价值怎样,对我个人而言,写作能力是一次巨大的提升,之前常常捧着自己的十二部推理孤芳自赏,但在完成这部武侠后,那十二本书变得黯然失色,说明我的确进步了。
从小到大,我的每一部小说,编辑好友都有看过,但这是她第一次三阅通篇,并且亲笔书评,又是开心又是激动,谢了又谢。
期待有一天,我看这部作品也会索然无味,那将是我的又一次成长。
在小说三要素中,我采用的大致是992分配(即人物、剧情、环境分别占通篇45%、45%、10%),相比于我理想中的442分配(即人物、剧情、环境分别占通篇40%、40%、20%),环境描写毕竟还是少了,不过姑且由它去吧,就现在这个版本,还有读者觉得环境描写占比过高,我愿意成全更多的读者朋友们,但是很肯定的告诉大家,这样的作品浮躁了,文学性低了。
一直以来我执着的,就是在维持在文学性不减的前提下,将可读性追求到极至,我对文学鉴赏能力的自信,要远远超过文学创作能力,“前言”中也有提到,很多细微之处我知道好坏,可惜功力所限,好的我做不到,最终只能选择退而求其次,每每想到,还是会有些许失落。
读者朋友们在提意见时,一定都是怀着善意,但只要我认为影响到作品文学性,基本都是不会考虑的,借此机会表达歉意,也敬请读者朋友们原谅我这点小小的任性。
真正从文学鉴赏角度读过《红楼梦》和《金庸全集》的读者朋友们,一定会对其中的心理描写和对话描写深有感触,尤其是心理描写,诸如内心独白、诗词、氛围烘托、梦,等等。
中国古典小说一个显著的特征是描写的单纯性和客观性,作者原原本本按顺序把故事过程和人物言行叙述出来,绝不用主观分析去干扰读者对故事发展的倾注,这与我们民族整个艺术的朴素性是一脉相通的。
但是《红楼梦》颠覆了国人对于小说文学性的认知,可谓曹雪芹先生在艺术描写上的一大功绩。
《红楼梦》中处处可见更真实,更接近生活面目的描写,细节描写因之更加强化,这种日常生活的描写,给予作者比较深沉冷静的思考头脑,使得曹雪芹先生有可能致力于对生活更加深入细密的体察,对人物内心世界做更深的挖掘和分析。
《金庸全集》亦然。
就我本人而言,对二位大师刻画人物的手法深表赞同,要想读懂一个人物,“行”不过是表象,是最容易迷惑人的,“言”是由脑至手的一座桥梁,“思”才是真正反应人物性格本质,才是最真实的一面,细想就是这个道理,不是么?
总之,越是流于表面的,可能越是肤浅,越是看不见的,越可能接近真相。
所以我设计的盘龙武学,蕴含了儒家“慎独”思想,惟有“思”是骗不了人,也骗不了己的。
~~
寥落风于2020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