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quanben.ac,回到汉末篡江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如今人人为佃农的局面。
他们底租高赁,将原本二十租一的皇田沦为牟利的工具。
他们巧立名目,收所谓“火耗”、“鼠耗”、“运费”、“临尖踢斗”、“茶水钱”压榨百姓剩余价值。
他们才是毁灭这个国家、毁灭这个政权的罪魁祸首。
即便在未来的那本《三国演义》春秋美化之下。即便将来打着勤王的正义旗号。也无法掩盖他们自举官职、组建私军、拥兵自重、割据地方、越境出兵、互相攻伐的不臣之举。
更何况,彼时董卓已杀少帝,他们陈兵河内、酸枣、南阳之时,便不怕董卓一怒之下再杀献帝?
这哪里是甚英雄辈出的年代?这分明便是野心家四起的年代啊!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即便羊安再如何崇拜说此话之人,也不敢苟同其观点。
再富有智慧的人,其言论也会受限于时代眼光和所处阶级。
而当今天子又有何错?是以十五税一、二十税一、甚至三十税一的低额税赋压榨百姓?还是以二十余次大赦天下的仁政迫害百姓?
第二次党锢、扶持宦官、鸿都门学、卖官鬻爵。又有多少人能看清,这些永远无法论证初始用意,且看似昏庸的举措,实质于对抗士族阶带来的积极影响?
东汉到了非要改革之时。多么轻巧的一句话?只是不知当抬眼瞧去,满朝文武,天下官员皆为既得利益的改革拦路虎时。持此言论之人可还有勇气继续?
理智来说,即便站在上帝视角,后世诸多公知仍看不清,道不明的此时状况。即便集魏、晋两代,亦未曾根本解决,甚至于至其早亡的士族之祸,
又如何指望凡胎肉身的刘宏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若定要治刘宏个错,怕也只是他突然暴毙。由此,何进与宦官的矛盾公开化,并两败俱伤。由此,董卓黄雀在后,兵不血刃的谋夺大权。由此,天下诸侯名正言顺的举兵割据。
若非他英年早逝,即便东汉终将走向衰败,又何至于灭亡的如此突然?
羊安晓得,历代文人喜欢将亡国之罪归咎于天子。然理清头绪的他却难纠结于此。眼下距离天子驾崩不过半年,此后天下将乱。
历史的分叉点前,摆在羊安眼前的路有三条。
若是放到四、五年前,他大概会选择做一条随波逐流的咸鱼。然时过境迁、白衣苍狗,此时境况,却再难叫他放平心态,甘愿如此。
匡扶汉室,短期来看,只要保何进不死,天下便不至于大乱。然其后,即便他刘辩姐夫的身份有极大优势,欲根治国家弊疾,也将困难重重。
若欲一劳永逸唯有破而后立。然这个看似最佳的答案,却是风险极大。一旦卷入群雄争霸,指不定大志未成而先万劫不复。
利弊与风险在天平两端左右摇摆,难分伯仲。两难之间,羊安一时难以取舍,唯有选择暂时静观其变。
…………
按汉礼,纳征之后,天子需宴请群臣。然在此之前,羊安将娶蔡家姐妹的定礼,随同一本《伯喈先生集》送到了蔡府。
—————————————————————————
按理说这两章大量主观的观点很有可能成为小说的败笔。本来确实是想写在相关内容里的。
然前文一百多章做了大量的铺垫,其实就是为了写清楚东汉灭亡的主要原因。而与后文内容也有一定关联。不写有点可惜。故冒险写在正文中。
虽然笔者也反省铺垫仍显不够,譬如地方征收的各种苛捐杂税等。
最后这两章内容只代表笔者个人观点,如有冒犯还请见谅。
如今人人为佃农的局面。
他们底租高赁,将原本二十租一的皇田沦为牟利的工具。
他们巧立名目,收所谓“火耗”、“鼠耗”、“运费”、“临尖踢斗”、“茶水钱”压榨百姓剩余价值。
他们才是毁灭这个国家、毁灭这个政权的罪魁祸首。
即便在未来的那本《三国演义》春秋美化之下。即便将来打着勤王的正义旗号。也无法掩盖他们自举官职、组建私军、拥兵自重、割据地方、越境出兵、互相攻伐的不臣之举。
更何况,彼时董卓已杀少帝,他们陈兵河内、酸枣、南阳之时,便不怕董卓一怒之下再杀献帝?
这哪里是甚英雄辈出的年代?这分明便是野心家四起的年代啊!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即便羊安再如何崇拜说此话之人,也不敢苟同其观点。
再富有智慧的人,其言论也会受限于时代眼光和所处阶级。
而当今天子又有何错?是以十五税一、二十税一、甚至三十税一的低额税赋压榨百姓?还是以二十余次大赦天下的仁政迫害百姓?
第二次党锢、扶持宦官、鸿都门学、卖官鬻爵。又有多少人能看清,这些永远无法论证初始用意,且看似昏庸的举措,实质于对抗士族阶带来的积极影响?
东汉到了非要改革之时。多么轻巧的一句话?只是不知当抬眼瞧去,满朝文武,天下官员皆为既得利益的改革拦路虎时。持此言论之人可还有勇气继续?
理智来说,即便站在上帝视角,后世诸多公知仍看不清,道不明的此时状况。即便集魏、晋两代,亦未曾根本解决,甚至于至其早亡的士族之祸,
又如何指望凡胎肉身的刘宏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若定要治刘宏个错,怕也只是他突然暴毙。由此,何进与宦官的矛盾公开化,并两败俱伤。由此,董卓黄雀在后,兵不血刃的谋夺大权。由此,天下诸侯名正言顺的举兵割据。
若非他英年早逝,即便东汉终将走向衰败,又何至于灭亡的如此突然?
羊安晓得,历代文人喜欢将亡国之罪归咎于天子。然理清头绪的他却难纠结于此。眼下距离天子驾崩不过半年,此后天下将乱。
历史的分叉点前,摆在羊安眼前的路有三条。
若是放到四、五年前,他大概会选择做一条随波逐流的咸鱼。然时过境迁、白衣苍狗,此时境况,却再难叫他放平心态,甘愿如此。
匡扶汉室,短期来看,只要保何进不死,天下便不至于大乱。然其后,即便他刘辩姐夫的身份有极大优势,欲根治国家弊疾,也将困难重重。
若欲一劳永逸唯有破而后立。然这个看似最佳的答案,却是风险极大。一旦卷入群雄争霸,指不定大志未成而先万劫不复。
利弊与风险在天平两端左右摇摆,难分伯仲。两难之间,羊安一时难以取舍,唯有选择暂时静观其变。
…………
按汉礼,纳征之后,天子需宴请群臣。然在此之前,羊安将娶蔡家姐妹的定礼,随同一本《伯喈先生集》送到了蔡府。
—————————————————————————
按理说这两章大量主观的观点很有可能成为小说的败笔。本来确实是想写在相关内容里的。
然前文一百多章做了大量的铺垫,其实就是为了写清楚东汉灭亡的主要原因。而与后文内容也有一定关联。不写有点可惜。故冒险写在正文中。
虽然笔者也反省铺垫仍显不够,譬如地方征收的各种苛捐杂税等。
最后这两章内容只代表笔者个人观点,如有冒犯还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