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回到明朝当太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很快见泓被封为荣王,还要推恩杭贵妃的娘家,只是不高,杭贵妃的父亲杭昱授正五品锦衣卫千户而已,和周贵妃家族是一个待遇。
杭贵妃感激涕零,甚至提出把儿子交给皇后抚养。汪舜华知道她的心意,杭贵妃并不得宠,皇帝一年半载都难得去她宫里一回,能封为贵妃,完全是因为有皇帝唯一的儿子;甚至可以说,景帝后宫除了自己,目前就没有一个有存在感的。为了儿子有更好的前程,这才割舍母子亲情。
不过她没有答应,说:“膝下有两位公主,还有一群忠良后代要照顾;再说孩子还小,不要离了亲娘,再说,不管是不是在我身边养大,他都是我的儿子。”
其实心里还有点隐隐的担心,毕竟杭贵妃所生的儿子历史上夭折,她也怕万一没有保住,自己可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
杭贵妃千恩万谢的走了,汪舜华深深叹气,老天爷关了一道门,总算没忘记开一扇窗,否则她真的可能憋死。
群臣没有反对,他们不怕景帝册封自己的儿子,反正太上皇的儿子差不多年龄都册封了,皇帝自己的儿子不能得到册封,反而奇怪;他们担心的是,皇帝提出要换太子,那么,才真的不好收拾。
中秋节过后,景帝提拔刚做都给事中不满一年的金达为从三品河间府长芦都转盐运使,当然比这更重要的设置漕运总督一职。
漕运就是水运。国家经济重心在江南,行政中心在北京,因此由沿海省份征收米石,沿运河直达北京,故称漕粮。
明朝将元代改造取直后的京杭大运河进一步疏通,通过构筑山东境内号称水脊的南旺分水工程,使京杭运河成为经济流通和政治统治赖以维系的交通生命线。为了确保这条生命线的畅通,明朝几乎是不计成本地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给以保障,这也就体现在对运河事务管理的渐趋规范和加强。
明初沿袭元代的办法,最初时设置京畿都漕运司。洪武元年置漕运使,仅正四品。因为天下财富粮食多出在南方,而京城在南京,漕务不忙,故至十四年罢废。太宗拟迁都北京,自永乐二年,始设漕运总兵官,专门负责治理漕务,当时还设有副总兵、漕运参将,与总兵官一起统领官军海运。后来海运罢废了,便专门督理内河漕运。因为漕运离不开河道,天顺元年又令漕运总兵官兼理河道管理。漕河运粮是有一整套人马的,各省设把总,由漕运总兵官、漕运参将统领把总都指挥,分统各卫所漕运。
第一任漕运总兵官是平江伯陈瑄,他负责整个漕运的全部职责,包括海运、河运和陆运。海运由海路进行,河运则循元人初道,由南运河向西北,过黄河水陆并用达北京。自永乐九年会通河成,京杭大运河修复,废止海运、陆运,单用河运。此后陈瑄在沿运各处,特别是在淮安,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如循宋代乔维岳故沙河故道,修通了清江浦,避免了五坝盘驳,和淮河沉溺的风险。
在这其间,陈瑄到处奔波,基本上无固定官所。宣德二年,朝廷命漕运总兵官开府淮安,并加镇守淮安的职衔,所以又称镇守淮安总兵官。陈瑄总管漕运30年,于宣德八年卒于淮安任所。接任漕运总兵官者,多为开国功臣的后裔,他们世袭侯爵或者伯爵。陈瑄一家就有4人先后担任过这一职务,包括陈瑄和曾孙陈锐、玄孙陈熊、六代孙陈王谟。孙子陈豫虽未任过漕运总兵官,但曾于景泰五年与江渊抚循江北及鲁豫水灾,请求朝廷筑淮安月城以护常盈仓。淮安人民非常感激陈瑄,在清江浦为他立了一座陈公祠。
宣德年间,漕运事务逐渐繁忙,而漕运又广泛牵涉到各省行政、军务,需要做大量的协调工作,所以朝廷经常临时派遣侍郎、都御史、少卿等文职官员参与督运。至景泰二年,漕运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加上景帝想转移朝野上下对老哥的注意力,于是和群臣商量加强对运河的管理。大家也都认为,文官的参与必须常态化,于是命王竑以副都御史为漕运总督,全称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兼管河道,常驻淮安,与武臣一同治理漕运,俗称文武二院。文臣负责与各省粮道,共同按规定将应征的漕粮征集起来;武臣负责押运进京,即所谓文督催,武督运。
王竑字公度,号休庵,致仕后改戅庵,湖北江夏人,生于河州。正统四年进士,授户部给事中,豪迈负气节,正色敢言,土木之变,奋臂率众击毙王振党羽锦衣指挥马顺,名震天下,也先入犯,受命受御京城,擢右佥都御史,寻督漕运,再抚淮、扬,宪宗初,官兵部尚书。历史上因事与李贤不合,愤然求去,居家二十年不得其用。
很快见泓被封为荣王,还要推恩杭贵妃的娘家,只是不高,杭贵妃的父亲杭昱授正五品锦衣卫千户而已,和周贵妃家族是一个待遇。
杭贵妃感激涕零,甚至提出把儿子交给皇后抚养。汪舜华知道她的心意,杭贵妃并不得宠,皇帝一年半载都难得去她宫里一回,能封为贵妃,完全是因为有皇帝唯一的儿子;甚至可以说,景帝后宫除了自己,目前就没有一个有存在感的。为了儿子有更好的前程,这才割舍母子亲情。
不过她没有答应,说:“膝下有两位公主,还有一群忠良后代要照顾;再说孩子还小,不要离了亲娘,再说,不管是不是在我身边养大,他都是我的儿子。”
其实心里还有点隐隐的担心,毕竟杭贵妃所生的儿子历史上夭折,她也怕万一没有保住,自己可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
杭贵妃千恩万谢的走了,汪舜华深深叹气,老天爷关了一道门,总算没忘记开一扇窗,否则她真的可能憋死。
群臣没有反对,他们不怕景帝册封自己的儿子,反正太上皇的儿子差不多年龄都册封了,皇帝自己的儿子不能得到册封,反而奇怪;他们担心的是,皇帝提出要换太子,那么,才真的不好收拾。
中秋节过后,景帝提拔刚做都给事中不满一年的金达为从三品河间府长芦都转盐运使,当然比这更重要的设置漕运总督一职。
漕运就是水运。国家经济重心在江南,行政中心在北京,因此由沿海省份征收米石,沿运河直达北京,故称漕粮。
明朝将元代改造取直后的京杭大运河进一步疏通,通过构筑山东境内号称水脊的南旺分水工程,使京杭运河成为经济流通和政治统治赖以维系的交通生命线。为了确保这条生命线的畅通,明朝几乎是不计成本地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给以保障,这也就体现在对运河事务管理的渐趋规范和加强。
明初沿袭元代的办法,最初时设置京畿都漕运司。洪武元年置漕运使,仅正四品。因为天下财富粮食多出在南方,而京城在南京,漕务不忙,故至十四年罢废。太宗拟迁都北京,自永乐二年,始设漕运总兵官,专门负责治理漕务,当时还设有副总兵、漕运参将,与总兵官一起统领官军海运。后来海运罢废了,便专门督理内河漕运。因为漕运离不开河道,天顺元年又令漕运总兵官兼理河道管理。漕河运粮是有一整套人马的,各省设把总,由漕运总兵官、漕运参将统领把总都指挥,分统各卫所漕运。
第一任漕运总兵官是平江伯陈瑄,他负责整个漕运的全部职责,包括海运、河运和陆运。海运由海路进行,河运则循元人初道,由南运河向西北,过黄河水陆并用达北京。自永乐九年会通河成,京杭大运河修复,废止海运、陆运,单用河运。此后陈瑄在沿运各处,特别是在淮安,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如循宋代乔维岳故沙河故道,修通了清江浦,避免了五坝盘驳,和淮河沉溺的风险。
在这其间,陈瑄到处奔波,基本上无固定官所。宣德二年,朝廷命漕运总兵官开府淮安,并加镇守淮安的职衔,所以又称镇守淮安总兵官。陈瑄总管漕运30年,于宣德八年卒于淮安任所。接任漕运总兵官者,多为开国功臣的后裔,他们世袭侯爵或者伯爵。陈瑄一家就有4人先后担任过这一职务,包括陈瑄和曾孙陈锐、玄孙陈熊、六代孙陈王谟。孙子陈豫虽未任过漕运总兵官,但曾于景泰五年与江渊抚循江北及鲁豫水灾,请求朝廷筑淮安月城以护常盈仓。淮安人民非常感激陈瑄,在清江浦为他立了一座陈公祠。
宣德年间,漕运事务逐渐繁忙,而漕运又广泛牵涉到各省行政、军务,需要做大量的协调工作,所以朝廷经常临时派遣侍郎、都御史、少卿等文职官员参与督运。至景泰二年,漕运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加上景帝想转移朝野上下对老哥的注意力,于是和群臣商量加强对运河的管理。大家也都认为,文官的参与必须常态化,于是命王竑以副都御史为漕运总督,全称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兼管河道,常驻淮安,与武臣一同治理漕运,俗称文武二院。文臣负责与各省粮道,共同按规定将应征的漕粮征集起来;武臣负责押运进京,即所谓文督催,武督运。
王竑字公度,号休庵,致仕后改戅庵,湖北江夏人,生于河州。正统四年进士,授户部给事中,豪迈负气节,正色敢言,土木之变,奋臂率众击毙王振党羽锦衣指挥马顺,名震天下,也先入犯,受命受御京城,擢右佥都御史,寻督漕运,再抚淮、扬,宪宗初,官兵部尚书。历史上因事与李贤不合,愤然求去,居家二十年不得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