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回到明朝当太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现在钞法不行,景帝令北京、南京市肆园场税悉纳钞,户部按月征收,商民以为不便,有人闭户不去市场交易,拔去园中蔬菜,伐果树以避税。
给事中陈嘉献言:“两京为国朝根本重地,不宜当岁歉之时,兴扰民之政。纵使钞法通行,而百姓已经民不聊生矣。”
于是景帝下诏令蔬果等暂免纳钞。
今年灾害特别严重,朝廷的事情自然也就特别多。赈济完南畿水灾,复命天下巡抚官赴京师议事;又宣布免苏、松、常、扬、杭、嘉、湖漕粮二百余万石。
光是减免赋税还不行,还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前几年大兴土木,财政还没缓过来,南京朝阳等十七门城垣楼铺暂时没钱修,但是水闸、水坝之类的不能拖延。
当然,这一系列赈济下去,就意味着朝廷的钱袋子吃紧。
汪舜华看着景帝愁眉不展的样子,实在心疼,她的目光落在了屋里的摆设上。开放海禁等关乎国家战略的问题她不敢提,但有些事情就很简单了。
皇后宫里摆放的自然都是顶尖的器物,景德镇的瓷器,前朝的宣德炉,还有刚呈上来的铜胎掐丝珐琅——这东西在后代有个极为响亮的名字:景泰蓝,当然这最早是出自清朝清宫造办处档案。
汪舜华的审美其实不怎么样,仕女画看不出好,宣德炉也不如汉朝的博山炉,景泰蓝的风格其实也不是她的菜,但这东西能够经过几百年的历史淘洗还能妇孺皆知,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景泰蓝造型典雅雄浑、纹样繁富绮丽、色彩清丽庄重,给人以圆润坚实、细腻工整、金碧辉煌、繁花似锦的感受,自然拥有它的粉丝;何况这是皇家御用的东西,肯定有不少富商巨贾、文人墨客感兴趣。
于是汪舜华就跟景帝说了。景帝一听成立专门工厂制作掐丝珐琅,向民间贩卖,当即拒绝——这东西是皇家专用的,怎么能够流入民间呢?
他的语气很是急切:“你以为这东西只是小物件吗?这是朕和工匠们反复研究烧造,这才创制出来的。”
汪舜华当然知道,宣胖子不仅是蟋蟀天子,在艺术上也有相当高的造诣。他喜欢玩赏香炉,于是下旨从暹逻国进口一批红铜,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柴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设计和监制香炉。
他要求,整个制作过程,包括炼铜、造型必须自典籍及名窑中,精选出符合适用对象、款制大雅的形制,将之绘成图样,再呈给其亲览,并说明图款的来源和典故的出处,经过筛选确定后,再铸成实物样品让其过目,满意后方准开铸。
吕震奏告,欲制造出好香炉,铜需精炼六遍。炼一遍,少一些,六遍下来,原料只会剩下一半。
宣宗当即下旨精炼的次数不仅不减,还要翻番(炼十二次),并加入金银等贵金属。于是工艺师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红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的精心铸炼。
经过努力,宣德三年,极品铜香炉终于制作成功。
这批红铜共铸造出3000座香炉,以后再也没有出品,宣宗见这批香炉均大气异常,宝光四射,大为惊喜。将其绝大部分陈设在宫廷,也有一小部分赏赐皇亲国戚、功名显赫的近臣和香火旺盛的庙宇。
宣德炉是工艺品中的珍品。它的铸造成功,开了后世铜炉的先河,自然仿冒的也就不少。就在宣德炉停止制造后,部分主管司铸之事的官员,召集原来铸炉工匠,依照宣德炉的图纸和工艺程序进行仿造。这些经过精心铸造的仿品可与真品媲美,权威专家也无法辨别。
因为从小养在宫外,景帝能见到父亲的机会很少,孺慕之情更盛。对于有关父亲的一切,都很想一探究竟;尤其父亲去世,他独自住到王府,除了读书练字,莳花弄草,其他的能做的也不多,于是悉心研究金属铸炼。当然那时候他只是喜好,没有实力来做这些。等他做了皇帝,北京保卫战结束,国家暂时恢复安定,终于有心力来做这些他感兴趣的事情。他认为父亲已到达绝顶,没有能力再求突破,就在颜色方面另别辟蹊径,以图出奇制胜。于是召集工匠研制,经过前后几年的探索,终于有了新的突破。
汪舜华按住想要暴走的景帝:“从前多少皇家御用之物,一旦改朝换代,还不是流入民间,甚至到了不识货的人眼里,黄金还不如铜——国子监那十面石鼓,乃石刻之祖,是当之无愧的镇国之宝。可是它们的命运如何?先是被弃之荒野,甚至被屠夫削去一半,作为磨刀石;后来靖康之变被金人所得,但他们只是剔去了石鼓上填注的黄金,便将它们丢弃荒野。赶上国破家亡,有多少稀世珍宝命运又和石鼓一样命运跌宕起伏,甚至还不如石鼓——那石头禁得住火烧,禁得住砸损,禁得住风吹日晒。”
那一刻,她真的想到了明末清初的浩劫,想到了圆明园,想到了卢沟桥,想到了国宝南迁。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太平盛世,皇家的东西,即便是黄铜,胜过黄金;而赶上了乱世,即便是黄金,恐怕还不如铜。既然如此,圣上何必介意许多?”
景帝坐在案前,想了很久,才说:“此事容朕和众卿商议后再定。”
次日,景帝果然召集重臣商量这件事。群臣讨论了半天,觉得似乎不大好——就算抛开皇家御用之物拿出来卖,丢了天家的颜面这种说法;这东西制作相当复杂,造价成本也很高,确实容易滋长攀比享... -->>
现在钞法不行,景帝令北京、南京市肆园场税悉纳钞,户部按月征收,商民以为不便,有人闭户不去市场交易,拔去园中蔬菜,伐果树以避税。
给事中陈嘉献言:“两京为国朝根本重地,不宜当岁歉之时,兴扰民之政。纵使钞法通行,而百姓已经民不聊生矣。”
于是景帝下诏令蔬果等暂免纳钞。
今年灾害特别严重,朝廷的事情自然也就特别多。赈济完南畿水灾,复命天下巡抚官赴京师议事;又宣布免苏、松、常、扬、杭、嘉、湖漕粮二百余万石。
光是减免赋税还不行,还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前几年大兴土木,财政还没缓过来,南京朝阳等十七门城垣楼铺暂时没钱修,但是水闸、水坝之类的不能拖延。
当然,这一系列赈济下去,就意味着朝廷的钱袋子吃紧。
汪舜华看着景帝愁眉不展的样子,实在心疼,她的目光落在了屋里的摆设上。开放海禁等关乎国家战略的问题她不敢提,但有些事情就很简单了。
皇后宫里摆放的自然都是顶尖的器物,景德镇的瓷器,前朝的宣德炉,还有刚呈上来的铜胎掐丝珐琅——这东西在后代有个极为响亮的名字:景泰蓝,当然这最早是出自清朝清宫造办处档案。
汪舜华的审美其实不怎么样,仕女画看不出好,宣德炉也不如汉朝的博山炉,景泰蓝的风格其实也不是她的菜,但这东西能够经过几百年的历史淘洗还能妇孺皆知,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景泰蓝造型典雅雄浑、纹样繁富绮丽、色彩清丽庄重,给人以圆润坚实、细腻工整、金碧辉煌、繁花似锦的感受,自然拥有它的粉丝;何况这是皇家御用的东西,肯定有不少富商巨贾、文人墨客感兴趣。
于是汪舜华就跟景帝说了。景帝一听成立专门工厂制作掐丝珐琅,向民间贩卖,当即拒绝——这东西是皇家专用的,怎么能够流入民间呢?
他的语气很是急切:“你以为这东西只是小物件吗?这是朕和工匠们反复研究烧造,这才创制出来的。”
汪舜华当然知道,宣胖子不仅是蟋蟀天子,在艺术上也有相当高的造诣。他喜欢玩赏香炉,于是下旨从暹逻国进口一批红铜,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柴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设计和监制香炉。
他要求,整个制作过程,包括炼铜、造型必须自典籍及名窑中,精选出符合适用对象、款制大雅的形制,将之绘成图样,再呈给其亲览,并说明图款的来源和典故的出处,经过筛选确定后,再铸成实物样品让其过目,满意后方准开铸。
吕震奏告,欲制造出好香炉,铜需精炼六遍。炼一遍,少一些,六遍下来,原料只会剩下一半。
宣宗当即下旨精炼的次数不仅不减,还要翻番(炼十二次),并加入金银等贵金属。于是工艺师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红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的精心铸炼。
经过努力,宣德三年,极品铜香炉终于制作成功。
这批红铜共铸造出3000座香炉,以后再也没有出品,宣宗见这批香炉均大气异常,宝光四射,大为惊喜。将其绝大部分陈设在宫廷,也有一小部分赏赐皇亲国戚、功名显赫的近臣和香火旺盛的庙宇。
宣德炉是工艺品中的珍品。它的铸造成功,开了后世铜炉的先河,自然仿冒的也就不少。就在宣德炉停止制造后,部分主管司铸之事的官员,召集原来铸炉工匠,依照宣德炉的图纸和工艺程序进行仿造。这些经过精心铸造的仿品可与真品媲美,权威专家也无法辨别。
因为从小养在宫外,景帝能见到父亲的机会很少,孺慕之情更盛。对于有关父亲的一切,都很想一探究竟;尤其父亲去世,他独自住到王府,除了读书练字,莳花弄草,其他的能做的也不多,于是悉心研究金属铸炼。当然那时候他只是喜好,没有实力来做这些。等他做了皇帝,北京保卫战结束,国家暂时恢复安定,终于有心力来做这些他感兴趣的事情。他认为父亲已到达绝顶,没有能力再求突破,就在颜色方面另别辟蹊径,以图出奇制胜。于是召集工匠研制,经过前后几年的探索,终于有了新的突破。
汪舜华按住想要暴走的景帝:“从前多少皇家御用之物,一旦改朝换代,还不是流入民间,甚至到了不识货的人眼里,黄金还不如铜——国子监那十面石鼓,乃石刻之祖,是当之无愧的镇国之宝。可是它们的命运如何?先是被弃之荒野,甚至被屠夫削去一半,作为磨刀石;后来靖康之变被金人所得,但他们只是剔去了石鼓上填注的黄金,便将它们丢弃荒野。赶上国破家亡,有多少稀世珍宝命运又和石鼓一样命运跌宕起伏,甚至还不如石鼓——那石头禁得住火烧,禁得住砸损,禁得住风吹日晒。”
那一刻,她真的想到了明末清初的浩劫,想到了圆明园,想到了卢沟桥,想到了国宝南迁。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太平盛世,皇家的东西,即便是黄铜,胜过黄金;而赶上了乱世,即便是黄金,恐怕还不如铜。既然如此,圣上何必介意许多?”
景帝坐在案前,想了很久,才说:“此事容朕和众卿商议后再定。”
次日,景帝果然召集重臣商量这件事。群臣讨论了半天,觉得似乎不大好——就算抛开皇家御用之物拿出来卖,丢了天家的颜面这种说法;这东西制作相当复杂,造价成本也很高,确实容易滋长攀比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