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回到明朝当太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几间房子花不了多久,但是彩绘要点时间,另外还要晾了一下,才能让阁臣们搬了进去。
今年以来,大家算是真切的见识到了汪太后工作狂的属性。不客气的说,除了北京保卫战那段时间,大家还没有这么忙过。以前听说太祖皇帝勤政,每天要批阅100多封奏疏,多的时候达400多封,汪太后似乎有追步太祖的迹象,每天拿出来的没有200封,也有160封。基本上除了旌表节妇和宗室请封请名之类的,都拿出来了。
更要命的是,宣德以后,尤其正统以后,因为皇帝幼冲或者怠政厌政,经常让司礼监代为批红;一般来说,御笔批数本外,其余皆众太监分批,遵照阁中票拟的字样,用朱笔楷书进行批阅。
但是汪舜华没有这样,现在通政司接到奏疏,交给司礼监登记编号,转交内阁,票拟之后,再呈太后批阅,随后交各部办理。
当然,大家不知道,这仅仅只是热身。
官员调整到位了,另有些事也就开始做了。现在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启动《隐帝实录》《世宗实录》的编撰工作。世宗皇帝崩逝已经将近一年,不能再拖了。两朝皇帝二十三年的实录要修,任务很重,不过这也不用太着急,隐帝的实录编完接着编世宗实录就行。
这样的工程,肯定是勋贵挂帅,阁老挂名,下面一堆翰林官办事。汪舜华于是命于谦为监修,高谷、萧镃、商辂、李贤、彭时为总裁,薛瑄、章纶、姚夔为副总裁,其他纂修等官有差。
只是动笔前,汪舜华把所有的纂修官叫到文华殿,提出:“编撰史书,要做到存史求真、资政育人,你们身为史官,对于历史,要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述往事,思来者。”
这话是不错的,只是从汪太后嘴里出来,颇有点味道。
接下来是詹事府官员的配备。明年皇帝就要开经筵,说是元老重臣和翰林院的官员伺候,但是本身朝廷很忙,翰林院要编修实录,皇帝年幼,没必要叫那些深奥的治国理政的学问,也是一步步来;所以詹事府这个部门就要把人配齐,此前职务调整的时候考虑到了这一点。
高谷等人皱着眉头,詹事府其实是伺候太子的,现在太后把詹事府的人配齐,是不是有压制皇帝的嫌疑?
不过詹事府的编制空着确实不好,毕竟有一大波人等着升官。
那就商量吧。
詹事院是总部,下面有左春坊、右春坊、司经局。机关领导有正三品詹事一人,正四品少詹事二人,下面还有府丞、主簿、录事、通事舍人等中层干部。
左右春坊官员岗位设置一样,五品的大学士、庶子、谕德,下面还有中允、赞善、司直郎、清纪郎、司谏等官。
司经局有洗马、校书、正字等职数。
三公三孤、三师三少都已经封了不少,现在有规定,就暂时不新设了。
礼部右侍郎邹干平调詹事府詹事,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讲林文、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讲李绍为少詹事,修撰刘珝为府丞,国子监学录孔公礼为詹事府主簿,鸿胪寺序班王辐、崔嵩俱为通事舍人。
左春坊左中允兼翰林院编修黄谏进左春坊大学士,刑部郎中夏时正调左庶子,右春坊右中允李泰进左谕德,左春坊左赞善兼翰林院编修刘俊进左中允,编修牛纶为左赞善。
刚跟着成国公到荆州办了差事的侍读周洪谟呈上了一篇漂亮的调研文章,主要是探讨宗室的管理问题,汪舜华很满意,破格提拔为右春坊大学士;翰林院编修徐溥为右谕德。
兵部郎中沈敬调司经局洗马。
当然他们以前的各种职务就免了,包括按照惯例可以保留的翰林院职务。
詹事府官员的配备是一件相当严肃认真的事情,必须考虑年龄、出身、经历等各方面的要求,还要考虑他们未来的发展空间,毕竟都是皇帝的老师,也是未来的肱骨栋梁。
汪舜华心里很明白,虽然到时候要阁老和重臣挂名去知经筵,但恐怕到时候根本抽不出时间,所以必须把这些人配好。她反复和内阁、吏部沟通,确保人岗相适。
此前李贤曾经极力推荐江西处士吴与弼,汪舜华倒是听说过他的名字,派人去请,他拒绝了,也就罢了。她对这些大儒没什么特别的感觉。
> 几间房子花不了多久,但是彩绘要点时间,另外还要晾了一下,才能让阁臣们搬了进去。
今年以来,大家算是真切的见识到了汪太后工作狂的属性。不客气的说,除了北京保卫战那段时间,大家还没有这么忙过。以前听说太祖皇帝勤政,每天要批阅100多封奏疏,多的时候达400多封,汪太后似乎有追步太祖的迹象,每天拿出来的没有200封,也有160封。基本上除了旌表节妇和宗室请封请名之类的,都拿出来了。
更要命的是,宣德以后,尤其正统以后,因为皇帝幼冲或者怠政厌政,经常让司礼监代为批红;一般来说,御笔批数本外,其余皆众太监分批,遵照阁中票拟的字样,用朱笔楷书进行批阅。
但是汪舜华没有这样,现在通政司接到奏疏,交给司礼监登记编号,转交内阁,票拟之后,再呈太后批阅,随后交各部办理。
当然,大家不知道,这仅仅只是热身。
官员调整到位了,另有些事也就开始做了。现在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启动《隐帝实录》《世宗实录》的编撰工作。世宗皇帝崩逝已经将近一年,不能再拖了。两朝皇帝二十三年的实录要修,任务很重,不过这也不用太着急,隐帝的实录编完接着编世宗实录就行。
这样的工程,肯定是勋贵挂帅,阁老挂名,下面一堆翰林官办事。汪舜华于是命于谦为监修,高谷、萧镃、商辂、李贤、彭时为总裁,薛瑄、章纶、姚夔为副总裁,其他纂修等官有差。
只是动笔前,汪舜华把所有的纂修官叫到文华殿,提出:“编撰史书,要做到存史求真、资政育人,你们身为史官,对于历史,要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述往事,思来者。”
这话是不错的,只是从汪太后嘴里出来,颇有点味道。
接下来是詹事府官员的配备。明年皇帝就要开经筵,说是元老重臣和翰林院的官员伺候,但是本身朝廷很忙,翰林院要编修实录,皇帝年幼,没必要叫那些深奥的治国理政的学问,也是一步步来;所以詹事府这个部门就要把人配齐,此前职务调整的时候考虑到了这一点。
高谷等人皱着眉头,詹事府其实是伺候太子的,现在太后把詹事府的人配齐,是不是有压制皇帝的嫌疑?
不过詹事府的编制空着确实不好,毕竟有一大波人等着升官。
那就商量吧。
詹事院是总部,下面有左春坊、右春坊、司经局。机关领导有正三品詹事一人,正四品少詹事二人,下面还有府丞、主簿、录事、通事舍人等中层干部。
左右春坊官员岗位设置一样,五品的大学士、庶子、谕德,下面还有中允、赞善、司直郎、清纪郎、司谏等官。
司经局有洗马、校书、正字等职数。
三公三孤、三师三少都已经封了不少,现在有规定,就暂时不新设了。
礼部右侍郎邹干平调詹事府詹事,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讲林文、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讲李绍为少詹事,修撰刘珝为府丞,国子监学录孔公礼为詹事府主簿,鸿胪寺序班王辐、崔嵩俱为通事舍人。
左春坊左中允兼翰林院编修黄谏进左春坊大学士,刑部郎中夏时正调左庶子,右春坊右中允李泰进左谕德,左春坊左赞善兼翰林院编修刘俊进左中允,编修牛纶为左赞善。
刚跟着成国公到荆州办了差事的侍读周洪谟呈上了一篇漂亮的调研文章,主要是探讨宗室的管理问题,汪舜华很满意,破格提拔为右春坊大学士;翰林院编修徐溥为右谕德。
兵部郎中沈敬调司经局洗马。
当然他们以前的各种职务就免了,包括按照惯例可以保留的翰林院职务。
詹事府官员的配备是一件相当严肃认真的事情,必须考虑年龄、出身、经历等各方面的要求,还要考虑他们未来的发展空间,毕竟都是皇帝的老师,也是未来的肱骨栋梁。
汪舜华心里很明白,虽然到时候要阁老和重臣挂名去知经筵,但恐怕到时候根本抽不出时间,所以必须把这些人配好。她反复和内阁、吏部沟通,确保人岗相适。
此前李贤曾经极力推荐江西处士吴与弼,汪舜华倒是听说过他的名字,派人去请,他拒绝了,也就罢了。她对这些大儒没什么特别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