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最大与最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上很先进的坦克设计。这两款坦克都考虑了无线电通讯设备,以协同作战,贯穿了古德里安靠装甲兵团独立作战的战术意图。这两款坦克的软指标是很领先的。这类指标包括无线电通讯,火控系统的准确性和灵活性,发炮速率(包括炮弹装载速率),乘员的舒适程度等。这两款坦克都考虑了火炮升级的可能性,其中豹III的设计目标是反坦克型,能支持50毫米反坦克炮。豹IV的设计目标是步兵支援型,能支持75毫米炮。总体上,这两款坦克的设计思路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根据“极限坦克”以及相应的反坦克火炮理论,豹III和豹IV的硬指标,特别是能支持的火炮口径和装甲厚度都略微偏低。它们应该能支持75毫米炮,并能支持升级到88毫米炮,才能保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被淘汰。此外,当时已经出现了靠斜面装甲提高抗击打能力的设计,豹III和豹IV的设计均没有采用斜面装甲,必须更改。豹III和豹IV设计时,主要考虑的是保卫德国,其履带较窄,从动轮,不适合路况差的中国战场。应该更改为地形适应能力强的宽履带和大轮设计。
德国坦克因为加了无线电通讯设备,相应地增加了一个无线电操作员。尧明让马丁.鲍曼叫来了“人狼公司”的电子技术专家,并得到了简化无线电设备操作的明确答案。坦克专家自然会考虑简化减少这个乘员,节省空间,以增加同等重量下的装甲厚度。
坦克专家还指出,豹III和豹IV的装甲设计得太薄,可以预计在将来需要不断加厚。坦克装甲加厚时,主要加厚的部位在正面,这很容易造成前头过重,重心失衡,影响坦克的机动性。为此必须作特别的设计,保证在加正面装甲的同时,靠炮塔后移或其他措施,保证坦克的合理重心位置。
为了让古德里安重新恢复信心,尧明又开始扮演寓言大师的角色。他给大家讲了一个中国战国时代的韩非子一个寓言:“有一个卖兵器的人,首先宣称自己的长矛天下无敌,可以戳穿任何物体。很快,他又开始吹嘘,宣称自己的盾牌天下无敌,可以挡住任何利器。终于有人问道:‘用你的矛,攻击你的盾,怎么样?’”
这个寓言很有启发性。当军事会议上,自视甚高的德国人知道这个寓言来自于两千多年前的一位叫韩非子的中国哲学家时,他们不由得对中国人的智慧和聪明甚为仰慕。同时,古德里安也体会到了尧明的苦心,信心略有恢复。
由于强调了武器的设计储备的重要性,德**事专家们纷纷提出了一系列很有建设性意义的提议。他们建议在设计时将主炮口径设计指标定为88毫米或105毫米,但实际配置从75毫米短炮管炮开始。大家还建议可以不断升级炮弹,并提出了一开始只采用普通穿甲弹,然后升级使用戴帽穿甲弹、轻装穿甲弹、压缩炮膛穿甲弹、脱靴穿甲弹等方案。穿甲弹的弹头材料可以用镍锰合金,再过渡到钨合金。大家还建议在炮口留下更换炮口装置的标准接口。当时,炮口设备设计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有减后坐力的炮口制退器,有隐蔽发射痕迹的闪焰隐藏器,还有可以发射更高速度炮弹的缩紧炮膛炮口装置等。
可以预测,敌方会根据战场的武器对比,不断升级他们的坦克的钢板厚度。而我方却总能在敌方升级后,迅速地升级我方的火炮能力,准确地把握战场上的先机。
反之,若我方一次性地把最好的反坦克炮拿出来,敌方的对策则简单多了,要么干脆不用坦克,或者生产大量的,但便宜得可以漫山遍野跑的轻型坦克,或者直接生产能抵御我方火炮最大穿透能力的重型坦克。我方立即失去后着。其实这也是一种尧明在二十一世纪体会到的现代商业策略: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
军事专家们还建议生产坦克时,保证其结构和发动机可以支撑更大的重量,并留下可以外挂护甲的装置。他们认为:“如果我军一开始出现在敌军面前的是敌军的炮火不能摧毁的坦克;等到敌军大批量布置好可以克制我们坦克的相应火炮后,我们的坦克却都突然穿上了更厚实的护甲,敌军就会因此不断丧失先机。”这也是基于同样的抢占战场先机的原理。
至此,古德里安的信心恢复了很多。然而,他脸上还是满带忧色。要走出一个“神”造成的心理阴影,不容易啊!
施佩尔在这次会议上开始崭露头角。他提出了很多优化统筹的方案。对于坦克计划,他指出德国坦克设计的计划重复,标准化和规范化不够,同类型的坦克设计了多款。施佩尔认为这些重复设计会造成浪费,还把军队的后勤搞得很复杂。比方豹I和豹II坦克的吨位非常接近(5-10吨),而豹III和豹IV坦克的吨位也非常接近(20吨-30吨)。在飞机项目上,这种现象也很多。其主要原因是德国非常尊重私有企业,每个企业提供的坦克设计只能由该企业制造。
改革的方案很简单,武器的产品权将归于投资设计的军方。同样的设计可以委托多家公司生产。这种改革在作战飞机的会议上已经讨论过了,施佩尔已经轻车熟路。
最后,大家提议既然有极限坦克的概念,作为技术储备,就应该尽早地设计出这类坦克。下一个立项进行的,自然是40吨左右的美洲狮坦克。
在当时,自行炮车是一个很新的概念。自行炮车可以帮助火炮快速移动,能够迅速进入并撤出战斗,为局部战斗带来很大的变数。专家们又对自行炮车项目进行了一系列规划。
在当时,德国有多款半履带式军车设计。这种车辆实际上是履带式车辆,但配备了像卡车一样的前驾驶和驾驶轮。这种设计意义不是很大。轮式卡车能起到它的主要作用,生产成本却低很多,用油量也很多,还更适合沙漠地段。
尧明又费了很大的精力,让军事专家们自己得出结论。军事专家们经过反复商讨,提出了停止半履带式设计,并表示要大力开发大轮胎的军用卡车。对于必须在山地、沼泽地使用的军车项目,则干脆采用坦克底座,避免重复开发和投入。烽火听了半天,觉得非常腻味。
“你明明可以一句话就明白,叫他们去直接执行就行了嘛,干嘛要这么唧唧歪歪!”对于冗长的军备会议,烽火开始显得不耐烦了,他打了个大哈欠,埋怨道。
“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不需要我什么,他们就会自己去做。他们在第一线,能够主动地按正确的思路作事情,比我们高高在上,把正确的做法强行灌输给他们强多了。”尧明笑着道。
“交会他人一项本事,不如交会他人一个思路。”尧明道。
通过这种启发式的方式,军事专家们将德国的半履带车设计,修改为一种叫装甲步兵战车(InfantryFightingVehicle)的设计。
履带式装甲步兵战车则比半履带车先进很多,它不仅能把作战人员运送到火力线,还能直接配合坦克,进行冲锋。快速的坦克和快速的装甲车的联合冲锋将是对方步兵防御阵型的噩梦。装甲车可以掩护坦克的侧翼和后方,而坦克又很难被正面摧毁。联合起来,只需要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能穿越对方的射击距离,冲垮敌方的防御阵型。
最终,尧明还是谨慎地站在一定的高度,强调了一些宏观层面的内容。尧明还强调了加强部队的整体机械化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后勤能力的重要性。尧明认为普通部队也必须配备足够的军车。
根据施佩尔的建议,德军将装备一定数目的军用运输卡车。在和平时期,可以将这些军车有限制地租借给民用。
尧明还要求加强陆军工程部队的建设,要求德**方迅速研究快速的桥梁架设技术和浮桥技术。尧明强调在将来支持中国作战时,因为交通困难,强大的路桥建设能力非常重要。
又到当哲学家,进行原则性总结的时候了。这次尧明终于学乖了,哲学家不是一个人就能当好的,最好拉个帮腔的进来。
尧明和施佩尔商量后,施佩尔发布了对常规武器设计的一系列指导性原则,并强调了武器的性能价格比、规模生产能力、快速更新能力、简单易用性、标准化和零件互换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指标。在很大的程度上,这些指标和武器的绝对技术指标一样重要。
综合起来,德国陆军多了一系列研究项目,而在装备方面,除了半自动步枪,轻机枪,部分火炮,以及军用运输车辆的装备外,其他的装备都重新调整了技术指标,以保证这些装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因为指标落后而被淘汰。这样,陆军建设所需要的经费投入暂时减少了很多。
尧明认为必须大力扩大德国的履带式车辆和普通车辆的生产能力。为了节省经费,这种生产能力将先用于生产农用车辆,建筑用车辆和交通运输用车辆,这些车辆一来可以出口换取外汇,二来可以帮助中国和德国提高生产力。这些生产线的建设将采用预制部件,流水线组装生产的先进生产方式。这些生产线必须保证随时可以转用作装甲车辆的生产。当然,这种投入并不算军费投入,只需要进行一些军用项目补贴。
上很先进的坦克设计。这两款坦克都考虑了无线电通讯设备,以协同作战,贯穿了古德里安靠装甲兵团独立作战的战术意图。这两款坦克的软指标是很领先的。这类指标包括无线电通讯,火控系统的准确性和灵活性,发炮速率(包括炮弹装载速率),乘员的舒适程度等。这两款坦克都考虑了火炮升级的可能性,其中豹III的设计目标是反坦克型,能支持50毫米反坦克炮。豹IV的设计目标是步兵支援型,能支持75毫米炮。总体上,这两款坦克的设计思路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根据“极限坦克”以及相应的反坦克火炮理论,豹III和豹IV的硬指标,特别是能支持的火炮口径和装甲厚度都略微偏低。它们应该能支持75毫米炮,并能支持升级到88毫米炮,才能保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被淘汰。此外,当时已经出现了靠斜面装甲提高抗击打能力的设计,豹III和豹IV的设计均没有采用斜面装甲,必须更改。豹III和豹IV设计时,主要考虑的是保卫德国,其履带较窄,从动轮,不适合路况差的中国战场。应该更改为地形适应能力强的宽履带和大轮设计。
德国坦克因为加了无线电通讯设备,相应地增加了一个无线电操作员。尧明让马丁.鲍曼叫来了“人狼公司”的电子技术专家,并得到了简化无线电设备操作的明确答案。坦克专家自然会考虑简化减少这个乘员,节省空间,以增加同等重量下的装甲厚度。
坦克专家还指出,豹III和豹IV的装甲设计得太薄,可以预计在将来需要不断加厚。坦克装甲加厚时,主要加厚的部位在正面,这很容易造成前头过重,重心失衡,影响坦克的机动性。为此必须作特别的设计,保证在加正面装甲的同时,靠炮塔后移或其他措施,保证坦克的合理重心位置。
为了让古德里安重新恢复信心,尧明又开始扮演寓言大师的角色。他给大家讲了一个中国战国时代的韩非子一个寓言:“有一个卖兵器的人,首先宣称自己的长矛天下无敌,可以戳穿任何物体。很快,他又开始吹嘘,宣称自己的盾牌天下无敌,可以挡住任何利器。终于有人问道:‘用你的矛,攻击你的盾,怎么样?’”
这个寓言很有启发性。当军事会议上,自视甚高的德国人知道这个寓言来自于两千多年前的一位叫韩非子的中国哲学家时,他们不由得对中国人的智慧和聪明甚为仰慕。同时,古德里安也体会到了尧明的苦心,信心略有恢复。
由于强调了武器的设计储备的重要性,德**事专家们纷纷提出了一系列很有建设性意义的提议。他们建议在设计时将主炮口径设计指标定为88毫米或105毫米,但实际配置从75毫米短炮管炮开始。大家还建议可以不断升级炮弹,并提出了一开始只采用普通穿甲弹,然后升级使用戴帽穿甲弹、轻装穿甲弹、压缩炮膛穿甲弹、脱靴穿甲弹等方案。穿甲弹的弹头材料可以用镍锰合金,再过渡到钨合金。大家还建议在炮口留下更换炮口装置的标准接口。当时,炮口设备设计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有减后坐力的炮口制退器,有隐蔽发射痕迹的闪焰隐藏器,还有可以发射更高速度炮弹的缩紧炮膛炮口装置等。
可以预测,敌方会根据战场的武器对比,不断升级他们的坦克的钢板厚度。而我方却总能在敌方升级后,迅速地升级我方的火炮能力,准确地把握战场上的先机。
反之,若我方一次性地把最好的反坦克炮拿出来,敌方的对策则简单多了,要么干脆不用坦克,或者生产大量的,但便宜得可以漫山遍野跑的轻型坦克,或者直接生产能抵御我方火炮最大穿透能力的重型坦克。我方立即失去后着。其实这也是一种尧明在二十一世纪体会到的现代商业策略: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
军事专家们还建议生产坦克时,保证其结构和发动机可以支撑更大的重量,并留下可以外挂护甲的装置。他们认为:“如果我军一开始出现在敌军面前的是敌军的炮火不能摧毁的坦克;等到敌军大批量布置好可以克制我们坦克的相应火炮后,我们的坦克却都突然穿上了更厚实的护甲,敌军就会因此不断丧失先机。”这也是基于同样的抢占战场先机的原理。
至此,古德里安的信心恢复了很多。然而,他脸上还是满带忧色。要走出一个“神”造成的心理阴影,不容易啊!
施佩尔在这次会议上开始崭露头角。他提出了很多优化统筹的方案。对于坦克计划,他指出德国坦克设计的计划重复,标准化和规范化不够,同类型的坦克设计了多款。施佩尔认为这些重复设计会造成浪费,还把军队的后勤搞得很复杂。比方豹I和豹II坦克的吨位非常接近(5-10吨),而豹III和豹IV坦克的吨位也非常接近(20吨-30吨)。在飞机项目上,这种现象也很多。其主要原因是德国非常尊重私有企业,每个企业提供的坦克设计只能由该企业制造。
改革的方案很简单,武器的产品权将归于投资设计的军方。同样的设计可以委托多家公司生产。这种改革在作战飞机的会议上已经讨论过了,施佩尔已经轻车熟路。
最后,大家提议既然有极限坦克的概念,作为技术储备,就应该尽早地设计出这类坦克。下一个立项进行的,自然是40吨左右的美洲狮坦克。
在当时,自行炮车是一个很新的概念。自行炮车可以帮助火炮快速移动,能够迅速进入并撤出战斗,为局部战斗带来很大的变数。专家们又对自行炮车项目进行了一系列规划。
在当时,德国有多款半履带式军车设计。这种车辆实际上是履带式车辆,但配备了像卡车一样的前驾驶和驾驶轮。这种设计意义不是很大。轮式卡车能起到它的主要作用,生产成本却低很多,用油量也很多,还更适合沙漠地段。
尧明又费了很大的精力,让军事专家们自己得出结论。军事专家们经过反复商讨,提出了停止半履带式设计,并表示要大力开发大轮胎的军用卡车。对于必须在山地、沼泽地使用的军车项目,则干脆采用坦克底座,避免重复开发和投入。烽火听了半天,觉得非常腻味。
“你明明可以一句话就明白,叫他们去直接执行就行了嘛,干嘛要这么唧唧歪歪!”对于冗长的军备会议,烽火开始显得不耐烦了,他打了个大哈欠,埋怨道。
“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不需要我什么,他们就会自己去做。他们在第一线,能够主动地按正确的思路作事情,比我们高高在上,把正确的做法强行灌输给他们强多了。”尧明笑着道。
“交会他人一项本事,不如交会他人一个思路。”尧明道。
通过这种启发式的方式,军事专家们将德国的半履带车设计,修改为一种叫装甲步兵战车(InfantryFightingVehicle)的设计。
履带式装甲步兵战车则比半履带车先进很多,它不仅能把作战人员运送到火力线,还能直接配合坦克,进行冲锋。快速的坦克和快速的装甲车的联合冲锋将是对方步兵防御阵型的噩梦。装甲车可以掩护坦克的侧翼和后方,而坦克又很难被正面摧毁。联合起来,只需要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能穿越对方的射击距离,冲垮敌方的防御阵型。
最终,尧明还是谨慎地站在一定的高度,强调了一些宏观层面的内容。尧明还强调了加强部队的整体机械化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后勤能力的重要性。尧明认为普通部队也必须配备足够的军车。
根据施佩尔的建议,德军将装备一定数目的军用运输卡车。在和平时期,可以将这些军车有限制地租借给民用。
尧明还要求加强陆军工程部队的建设,要求德**方迅速研究快速的桥梁架设技术和浮桥技术。尧明强调在将来支持中国作战时,因为交通困难,强大的路桥建设能力非常重要。
又到当哲学家,进行原则性总结的时候了。这次尧明终于学乖了,哲学家不是一个人就能当好的,最好拉个帮腔的进来。
尧明和施佩尔商量后,施佩尔发布了对常规武器设计的一系列指导性原则,并强调了武器的性能价格比、规模生产能力、快速更新能力、简单易用性、标准化和零件互换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指标。在很大的程度上,这些指标和武器的绝对技术指标一样重要。
综合起来,德国陆军多了一系列研究项目,而在装备方面,除了半自动步枪,轻机枪,部分火炮,以及军用运输车辆的装备外,其他的装备都重新调整了技术指标,以保证这些装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因为指标落后而被淘汰。这样,陆军建设所需要的经费投入暂时减少了很多。
尧明认为必须大力扩大德国的履带式车辆和普通车辆的生产能力。为了节省经费,这种生产能力将先用于生产农用车辆,建筑用车辆和交通运输用车辆,这些车辆一来可以出口换取外汇,二来可以帮助中国和德国提高生产力。这些生产线的建设将采用预制部件,流水线组装生产的先进生产方式。这些生产线必须保证随时可以转用作装甲车辆的生产。当然,这种投入并不算军费投入,只需要进行一些军用项目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