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昏君之由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大汉第三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收买舞阳君等,还需要时间。锦衣卫即使速度再快,把情报从洛阳城传回来,也需要时间。田丰、贾诩等人还是照常地处理政务、军务,而刘范却一直忧虑不已。
像舞阳君、程夫人这样爱财如命的人,收买她们就像用肉骨头犒赏狗一样。但她们再去劝说刘宏那不世昏君,却是不容易。刘宏虽然昏庸,但并不代表他傻。刘宏之所以昏庸,非是因为他蠢笨,而恰恰是智谋出众。刘范自后世而来,又是历史专业,清楚当时刘宏的处境是什么。
东汉将近两百国祚,宦戚之争从头到尾贯穿其中,愈演愈烈。刘宏之登基践祚,也是戚宦之争的结果。外戚和士人两大集团为保住权势,打压宦官之势,故而有目的地选择了当时年幼的刘宏践祚。正所谓主少国疑,外戚就有天然的权力联合士人辅佐朝政,排挤宦官。
但外戚和士人忽略了一个问题:年幼无知的皇帝,更会倚重宦官。首先,皇帝年幼,就自然需要宦官照顾好生活起居。从小照顾到大的情分,就如同父母养育之恩一样,会使皇帝与照顾他成长的宦官之间的关系变得如家人一般。这也是为什么汉灵帝为什么要称呼张让为“阿父”,赵忠为“阿母”。这并不是因为汉灵帝昏庸,而大抵是灵帝真心对待张赵二人而已。张赵二人侍奉灵帝十几年,感情不可能不深,也不是与朝臣、外戚的关系可比的。
另外,等皇帝长到十几岁后,年少轻狂,就会自然萌生出独自掌权的心思,不满于让外戚独揽大权。所以,青年皇帝就会想方设法地扳倒外戚,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而要扳倒外戚,皇帝就大约只能依靠宦官。原因其一,宦官与之亲近可靠,忠心耿耿。夺权之事,必是刀光血影,必须依靠可靠之人方可。其二,皇帝与朝臣的关系此次并不明朗,皇帝也不知道谁是忠臣,谁又是外戚同党。其三,宦官与外戚是天然的敌人,就好比是吸血鬼与狼人一样。宦官绝不会投靠外戚,外戚也看不上宦官。
所以,宦官作为唯一的选项摆在皇帝面前。东汉王朝的大多数皇帝的经历,都是如此:先由外戚选为君王,然后皇帝又借助宦官的力量扳倒;东汉皇帝命多为短命,故而死后朝政由太后垂帘听政,然后外戚选帝,皇帝再利用宦官扳倒。这个死循环,贯穿东汉,直到东汉灭亡才结束。戚宦之争,就如同病毒一般,除非寄主死亡,否则不会停止肆虐。
刘宏践祚,也是由外戚窦氏扶立。有了小皇帝之后,窦氏扶摇直上,权势大增。后来,窦氏与士人陈藩等谋诛宦官曹节、王甫。曹节、王甫先发制人,挟持了汉灵帝到自己手里,从而旗开得胜。然后借灵帝之口,命令台阁贬窦氏、擒陈藩。窦氏未曾掌握所有的羽林军。羽林军受曹节等命令,急攻窦氏。窦氏族灭,就连太后去世,王甫等都置放其棺椁于一间破屋里。陈藩在狱中为王甫以酷刑害死,暴动的太学生皆坐。
接替曹节、王甫掌权的,就是十常侍集团。但十常侍也并非有长远之见的政治集团,何进就是他们支持起来的。汉灵帝刘宏的皇后,本是宋皇后。宋皇后总是劝刘宏勤政为民,而且为人矜持,故而不讨喜爱女色的汉灵帝的宠爱。时何进的妹妹已成为美人。何美人受汉灵帝宠爱,且诞下了大皇子刘辩。
十常侍察言观色,看出刘宏冷落宋皇后,而宠爱何美人,又收到何进的贿赂,于是就趁热打铁,劝刘宏废后。刘宏正有此意,于是照办。于是,何美人成为皇后,何进也成为外戚。起初何进并不是出任大将军。但很快,黄巾起义爆发。爆发之前,唐周入台阁告密。何进知之,告知汉灵帝。汉灵帝仓皇之下,就加封何进为大将军。
何进调兵遣将,先派兵把守伊阙、孟津、虎牢等洛阳要害的关防,又认命卢植、朱儁、皇甫嵩为中郎将,发五校,并募兵,分三路讨伐黄巾军。黄巾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败亡。
于是,何进也算得上是立功了。何进之权势日渐加强,与十常侍争雄于朝堂。戚宦之争愈演愈烈,刘宏也不能节制。而且,刘宏也怀有利用十常侍限制何进之意。所以,刘宏能做的,只有看着公卿大臣们站队戚宦之争,朝政糜烂,朝纲崩坏。
刘宏继位后,朝廷的赋税年年不足使用。刘宏和公卿无一人懂得理财。为了增加赋税,刘宏一面增加田租、人头税等,一面卖官鬻爵。人头税原本只可征收丁壮,也就是有劳动能力的人。但到了灵帝执政,改为小孩婴儿也要征收。田租一般为十五税一,但灵帝朝改为十税一,甚至更高。卖官鬻爵,上至三公九卿,下至掾曹,除了皇帝外都可以购买。
这样,朝廷大臣队伍的素质又下降不少。九卿俸禄两千石,需出两千万钱。县令俸禄四百石,需出钱四百万石。官吏为了弥补买官时的巨额花费,只能搜刮民脂民膏。由此,百姓深受其害。
再加上世家大族自从东汉开国时帮助光武帝以后,势力的发展得到东汉政府的认可。世家大族开始了疯狂地圈占天地、增加徒附。而朝廷的赋税来源,主体是田租个口赋。户口被世家大族吞并,朝廷的纳税人就少了,赋税也少了。
所以,刘宏之所以成为昏君,其实是大势所趋。戚宦之争是大势所趋,卖官鬻爵是大势所趋,世家膨胀也是大势所趋。而刘宏却只是个能力平平的皇帝,对于这些大趋势自然束手无策,无力回天。刘宏再知道自己在大趋势面前如此弱小,所以才因此堕落为昏君。不理朝政,不是因为他不想,而是因为他知道他理了也没用。所以还不如纵**海,放浪形骸,故有修西园、扩后宫之举。
但这并不代表他会不知道趁人之危,趁火打劫的道理。何况就算他再怕西凉军的铁蹄,曹操也会想方设法地驱使刘宏开战。
收买舞阳君等,还需要时间。锦衣卫即使速度再快,把情报从洛阳城传回来,也需要时间。田丰、贾诩等人还是照常地处理政务、军务,而刘范却一直忧虑不已。
像舞阳君、程夫人这样爱财如命的人,收买她们就像用肉骨头犒赏狗一样。但她们再去劝说刘宏那不世昏君,却是不容易。刘宏虽然昏庸,但并不代表他傻。刘宏之所以昏庸,非是因为他蠢笨,而恰恰是智谋出众。刘范自后世而来,又是历史专业,清楚当时刘宏的处境是什么。
东汉将近两百国祚,宦戚之争从头到尾贯穿其中,愈演愈烈。刘宏之登基践祚,也是戚宦之争的结果。外戚和士人两大集团为保住权势,打压宦官之势,故而有目的地选择了当时年幼的刘宏践祚。正所谓主少国疑,外戚就有天然的权力联合士人辅佐朝政,排挤宦官。
但外戚和士人忽略了一个问题:年幼无知的皇帝,更会倚重宦官。首先,皇帝年幼,就自然需要宦官照顾好生活起居。从小照顾到大的情分,就如同父母养育之恩一样,会使皇帝与照顾他成长的宦官之间的关系变得如家人一般。这也是为什么汉灵帝为什么要称呼张让为“阿父”,赵忠为“阿母”。这并不是因为汉灵帝昏庸,而大抵是灵帝真心对待张赵二人而已。张赵二人侍奉灵帝十几年,感情不可能不深,也不是与朝臣、外戚的关系可比的。
另外,等皇帝长到十几岁后,年少轻狂,就会自然萌生出独自掌权的心思,不满于让外戚独揽大权。所以,青年皇帝就会想方设法地扳倒外戚,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而要扳倒外戚,皇帝就大约只能依靠宦官。原因其一,宦官与之亲近可靠,忠心耿耿。夺权之事,必是刀光血影,必须依靠可靠之人方可。其二,皇帝与朝臣的关系此次并不明朗,皇帝也不知道谁是忠臣,谁又是外戚同党。其三,宦官与外戚是天然的敌人,就好比是吸血鬼与狼人一样。宦官绝不会投靠外戚,外戚也看不上宦官。
所以,宦官作为唯一的选项摆在皇帝面前。东汉王朝的大多数皇帝的经历,都是如此:先由外戚选为君王,然后皇帝又借助宦官的力量扳倒;东汉皇帝命多为短命,故而死后朝政由太后垂帘听政,然后外戚选帝,皇帝再利用宦官扳倒。这个死循环,贯穿东汉,直到东汉灭亡才结束。戚宦之争,就如同病毒一般,除非寄主死亡,否则不会停止肆虐。
刘宏践祚,也是由外戚窦氏扶立。有了小皇帝之后,窦氏扶摇直上,权势大增。后来,窦氏与士人陈藩等谋诛宦官曹节、王甫。曹节、王甫先发制人,挟持了汉灵帝到自己手里,从而旗开得胜。然后借灵帝之口,命令台阁贬窦氏、擒陈藩。窦氏未曾掌握所有的羽林军。羽林军受曹节等命令,急攻窦氏。窦氏族灭,就连太后去世,王甫等都置放其棺椁于一间破屋里。陈藩在狱中为王甫以酷刑害死,暴动的太学生皆坐。
接替曹节、王甫掌权的,就是十常侍集团。但十常侍也并非有长远之见的政治集团,何进就是他们支持起来的。汉灵帝刘宏的皇后,本是宋皇后。宋皇后总是劝刘宏勤政为民,而且为人矜持,故而不讨喜爱女色的汉灵帝的宠爱。时何进的妹妹已成为美人。何美人受汉灵帝宠爱,且诞下了大皇子刘辩。
十常侍察言观色,看出刘宏冷落宋皇后,而宠爱何美人,又收到何进的贿赂,于是就趁热打铁,劝刘宏废后。刘宏正有此意,于是照办。于是,何美人成为皇后,何进也成为外戚。起初何进并不是出任大将军。但很快,黄巾起义爆发。爆发之前,唐周入台阁告密。何进知之,告知汉灵帝。汉灵帝仓皇之下,就加封何进为大将军。
何进调兵遣将,先派兵把守伊阙、孟津、虎牢等洛阳要害的关防,又认命卢植、朱儁、皇甫嵩为中郎将,发五校,并募兵,分三路讨伐黄巾军。黄巾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败亡。
于是,何进也算得上是立功了。何进之权势日渐加强,与十常侍争雄于朝堂。戚宦之争愈演愈烈,刘宏也不能节制。而且,刘宏也怀有利用十常侍限制何进之意。所以,刘宏能做的,只有看着公卿大臣们站队戚宦之争,朝政糜烂,朝纲崩坏。
刘宏继位后,朝廷的赋税年年不足使用。刘宏和公卿无一人懂得理财。为了增加赋税,刘宏一面增加田租、人头税等,一面卖官鬻爵。人头税原本只可征收丁壮,也就是有劳动能力的人。但到了灵帝执政,改为小孩婴儿也要征收。田租一般为十五税一,但灵帝朝改为十税一,甚至更高。卖官鬻爵,上至三公九卿,下至掾曹,除了皇帝外都可以购买。
这样,朝廷大臣队伍的素质又下降不少。九卿俸禄两千石,需出两千万钱。县令俸禄四百石,需出钱四百万石。官吏为了弥补买官时的巨额花费,只能搜刮民脂民膏。由此,百姓深受其害。
再加上世家大族自从东汉开国时帮助光武帝以后,势力的发展得到东汉政府的认可。世家大族开始了疯狂地圈占天地、增加徒附。而朝廷的赋税来源,主体是田租个口赋。户口被世家大族吞并,朝廷的纳税人就少了,赋税也少了。
所以,刘宏之所以成为昏君,其实是大势所趋。戚宦之争是大势所趋,卖官鬻爵是大势所趋,世家膨胀也是大势所趋。而刘宏却只是个能力平平的皇帝,对于这些大趋势自然束手无策,无力回天。刘宏再知道自己在大趋势面前如此弱小,所以才因此堕落为昏君。不理朝政,不是因为他不想,而是因为他知道他理了也没用。所以还不如纵**海,放浪形骸,故有修西园、扩后宫之举。
但这并不代表他会不知道趁人之危,趁火打劫的道理。何况就算他再怕西凉军的铁蹄,曹操也会想方设法地驱使刘宏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