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诡异事件记事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就不直播了,但是大学离自家又近,每周末都能回来,所以就暂定每周直播周五和周六两个晚上,直播内容定成灵异探索类。
两人发现这类话题热度非常高,直播间的网友多是又菜又爱玩的主,叫嚣着要玩各种花样,自己不敢上就刷礼物让主播来。
钱难挣屎难吃算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曾经在一个本城的直播间看见主播对着满屏的礼物都哭出来了。
因为疯狂刷礼物的榜一大哥也是本市的,要求主播去北郊废弃的印刷厂家属楼探险,进去待够一个小时刚好可以下播。
但是那地方外地人不知道,本地人却是基本都听过不同版本的故事,没有人愿意在天黑以后过去那片地方,晚上过了七点连出租车都不去那附近。
那块地拍卖了多少次都是流拍的结果,所以虽然现在城市里寸土寸金,但是那里却始终是一片“净土”。
主播哭着当着直播间观众的面打开后台把钱退给刷礼物提要求的榜一大哥,求给一条生路,从那天以后直接退出了直播界。
张文和小胖子两人从小就听着这些故事长大,大人们的主要意思是让孩子们警惕不能去那里,但是在孩子们听来,就是那地方超级刺激,不去都对不起自己这地理优势。
本来两人暑假还安排了行程要去北郊那个地方过一夜,想了想觉得还是慎重一点,就算要去,那也得开直播去,一来可以赚钱,二来就算出点事也有网友随时可以帮忙找外援。
两人对这块“净土”的传言是非常熟悉的,只不过版本太多,加上年龄不大,对那些陈年旧事并没有多大的共情能力,所以好奇是有,敬畏全无。
北郊的印刷厂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是本市乃至本省都非常先进的企业,是国家机构花了大力气引进的当时在整个国内都是领先水平的流水线。
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地方是当时这个进口项目牵头人的家乡,印刷厂的选址也不会落在这里。
印刷厂刚办起来的时候,招工要求非常严格,优先录取高中毕业生,六十年代的高中毕业生已经是非常有排面的存在,可以说本市和隔壁几个市的高级知识分子大多数都汇聚到了这里。
计划经济时代,一个蓬勃发展的工厂,完全可以大力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因为这个印刷厂,方圆百里内的民生都被盘活了,以至于省里好几个重点项目都把厂址定在Z市,纺织厂和罐头厂刚建成,南郊一百里处发现的铁矿更是引起了全国范围的轰动。
勘探之后确定矿产资源极其丰富,于是钢铁厂、锅炉厂陆续建成。
Z市成为了全国重点工业城市,而本来风风火火算是领头大哥的印刷厂在红火了几年后却泯灭在了各大企业的阴影里。
之后几十年里,Z市人走出去都是昂首挺胸的存在,这里的乡村种地的人都是上一辈的劳动人民,因为文化程度不高进不了厂才待在了乡下种地,年轻一辈都铆足了劲读书就为了进厂。
并不是说进厂就能光耀门楣,而是在这个家家户户都有人进厂的情况下,如果自家孩子进不了厂那就是丢人,所以这里的学校里学习氛围都非常的好。
人们找工作的首选是钢铁厂,然后是罐头厂和锅炉厂,然后是纺织厂。印刷厂因为粉尘过重,工人工作环境不太理想排在了最后。
而最开始得意洋洋进了印刷厂的工人本来属于十里八乡的能干人,却因此失去了进入更好的钢铁厂、罐头厂、锅炉厂和纺织厂的机会。
因此印刷厂的家属楼里经常上演各种抱怨的争吵和歇斯底里的哭闹。
其实印刷厂作为最先建起来的工厂,占地面积很大,家属楼也是最先修建完毕投入使用的,在其他大厂还在修建厂房,工厂员工还暂住在棚子里的时候,他们都已经住上了小楼房,虽然面积都不大,大家还共用厕所,但是毕竟是正儿八经的家属楼。
他们只看的到别人的好,却看不到自己得到的好,只能说人心不足蛇吞象。
而印刷厂家属楼的传言就是发生在这个时间段。
家属楼有六栋,每栋都是五层,每层十户,每户都是两间房的格局,单身汉是没有资格分房的,只有家庭成员超过四人才有资格参与分房,还得按资历和职位排序才能分得一套。
进了院子以后的最前面一栋是一号楼,往后面依次排序,最后面一排是六号楼,一共三百户住房还是解决了印刷厂的职工住宿问题的。
因为厕所和水房是楼层共用,厨房则是每家每户都准备好蜂窝煤炉子摆在门口,公共走廊上一眼看去,全是各家自己找来的砖砌成的案台,案台下面的空间用来放各种厨房用具,找来木板做成门,晚上把熄了火的炉子和锅、瓢盆都锁进去就行了,不占自家空间。
但是因为每家都是自己动手搭的案台,一眼望去什么样式的都有,公共走廊也变的无比狭窄,两人对过都要侧身,遇到胖一点的只能让一边先过。
话说有一个姓张的小组长分到了一号楼的房子以后就把乡下老家的妻子和三个儿女接了过来,房子只有两间,于是用帘子隔开摆了好几张木板搭成的床,挤一挤住下还是没问题的。
但是妻子不会用蜂窝煤,跟着隔壁婶子学了好几次浪费了不少煤球才学会,家里孩子又小,厂里的托儿所还在修建并没开始投入使用,所以家属楼里的孩子多到让人头皮发麻,家长们没空管,凡是能走动的孩子都会被大人撵到楼下院子里自己玩耍。
本来家属区是用围墙围起来的大院子,六栋家属楼加上不小面积的绿化带,可惜不出一个月,绿化带就成了菜地。
虽然都是家属自己的辛勤耕种,但是孩子们可不管哪块是谁家菜地,都是公共的,所以祸祸起来毫不手软,孩子太多,院里勤劳的大娘们又哭又闹多次还找到了厂后勤领导那里也不了了之也就开始了长期的对抗,熊孩子和虎大娘之间的战斗。
院里的菜基本就没有长成的时候,但是大娘们还是乐此不疲的种,孩子们也乐此不疲的扯。
就不直播了,但是大学离自家又近,每周末都能回来,所以就暂定每周直播周五和周六两个晚上,直播内容定成灵异探索类。
两人发现这类话题热度非常高,直播间的网友多是又菜又爱玩的主,叫嚣着要玩各种花样,自己不敢上就刷礼物让主播来。
钱难挣屎难吃算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曾经在一个本城的直播间看见主播对着满屏的礼物都哭出来了。
因为疯狂刷礼物的榜一大哥也是本市的,要求主播去北郊废弃的印刷厂家属楼探险,进去待够一个小时刚好可以下播。
但是那地方外地人不知道,本地人却是基本都听过不同版本的故事,没有人愿意在天黑以后过去那片地方,晚上过了七点连出租车都不去那附近。
那块地拍卖了多少次都是流拍的结果,所以虽然现在城市里寸土寸金,但是那里却始终是一片“净土”。
主播哭着当着直播间观众的面打开后台把钱退给刷礼物提要求的榜一大哥,求给一条生路,从那天以后直接退出了直播界。
张文和小胖子两人从小就听着这些故事长大,大人们的主要意思是让孩子们警惕不能去那里,但是在孩子们听来,就是那地方超级刺激,不去都对不起自己这地理优势。
本来两人暑假还安排了行程要去北郊那个地方过一夜,想了想觉得还是慎重一点,就算要去,那也得开直播去,一来可以赚钱,二来就算出点事也有网友随时可以帮忙找外援。
两人对这块“净土”的传言是非常熟悉的,只不过版本太多,加上年龄不大,对那些陈年旧事并没有多大的共情能力,所以好奇是有,敬畏全无。
北郊的印刷厂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是本市乃至本省都非常先进的企业,是国家机构花了大力气引进的当时在整个国内都是领先水平的流水线。
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地方是当时这个进口项目牵头人的家乡,印刷厂的选址也不会落在这里。
印刷厂刚办起来的时候,招工要求非常严格,优先录取高中毕业生,六十年代的高中毕业生已经是非常有排面的存在,可以说本市和隔壁几个市的高级知识分子大多数都汇聚到了这里。
计划经济时代,一个蓬勃发展的工厂,完全可以大力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因为这个印刷厂,方圆百里内的民生都被盘活了,以至于省里好几个重点项目都把厂址定在Z市,纺织厂和罐头厂刚建成,南郊一百里处发现的铁矿更是引起了全国范围的轰动。
勘探之后确定矿产资源极其丰富,于是钢铁厂、锅炉厂陆续建成。
Z市成为了全国重点工业城市,而本来风风火火算是领头大哥的印刷厂在红火了几年后却泯灭在了各大企业的阴影里。
之后几十年里,Z市人走出去都是昂首挺胸的存在,这里的乡村种地的人都是上一辈的劳动人民,因为文化程度不高进不了厂才待在了乡下种地,年轻一辈都铆足了劲读书就为了进厂。
并不是说进厂就能光耀门楣,而是在这个家家户户都有人进厂的情况下,如果自家孩子进不了厂那就是丢人,所以这里的学校里学习氛围都非常的好。
人们找工作的首选是钢铁厂,然后是罐头厂和锅炉厂,然后是纺织厂。印刷厂因为粉尘过重,工人工作环境不太理想排在了最后。
而最开始得意洋洋进了印刷厂的工人本来属于十里八乡的能干人,却因此失去了进入更好的钢铁厂、罐头厂、锅炉厂和纺织厂的机会。
因此印刷厂的家属楼里经常上演各种抱怨的争吵和歇斯底里的哭闹。
其实印刷厂作为最先建起来的工厂,占地面积很大,家属楼也是最先修建完毕投入使用的,在其他大厂还在修建厂房,工厂员工还暂住在棚子里的时候,他们都已经住上了小楼房,虽然面积都不大,大家还共用厕所,但是毕竟是正儿八经的家属楼。
他们只看的到别人的好,却看不到自己得到的好,只能说人心不足蛇吞象。
而印刷厂家属楼的传言就是发生在这个时间段。
家属楼有六栋,每栋都是五层,每层十户,每户都是两间房的格局,单身汉是没有资格分房的,只有家庭成员超过四人才有资格参与分房,还得按资历和职位排序才能分得一套。
进了院子以后的最前面一栋是一号楼,往后面依次排序,最后面一排是六号楼,一共三百户住房还是解决了印刷厂的职工住宿问题的。
因为厕所和水房是楼层共用,厨房则是每家每户都准备好蜂窝煤炉子摆在门口,公共走廊上一眼看去,全是各家自己找来的砖砌成的案台,案台下面的空间用来放各种厨房用具,找来木板做成门,晚上把熄了火的炉子和锅、瓢盆都锁进去就行了,不占自家空间。
但是因为每家都是自己动手搭的案台,一眼望去什么样式的都有,公共走廊也变的无比狭窄,两人对过都要侧身,遇到胖一点的只能让一边先过。
话说有一个姓张的小组长分到了一号楼的房子以后就把乡下老家的妻子和三个儿女接了过来,房子只有两间,于是用帘子隔开摆了好几张木板搭成的床,挤一挤住下还是没问题的。
但是妻子不会用蜂窝煤,跟着隔壁婶子学了好几次浪费了不少煤球才学会,家里孩子又小,厂里的托儿所还在修建并没开始投入使用,所以家属楼里的孩子多到让人头皮发麻,家长们没空管,凡是能走动的孩子都会被大人撵到楼下院子里自己玩耍。
本来家属区是用围墙围起来的大院子,六栋家属楼加上不小面积的绿化带,可惜不出一个月,绿化带就成了菜地。
虽然都是家属自己的辛勤耕种,但是孩子们可不管哪块是谁家菜地,都是公共的,所以祸祸起来毫不手软,孩子太多,院里勤劳的大娘们又哭又闹多次还找到了厂后勤领导那里也不了了之也就开始了长期的对抗,熊孩子和虎大娘之间的战斗。
院里的菜基本就没有长成的时候,但是大娘们还是乐此不疲的种,孩子们也乐此不疲的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