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重生之大秦盛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小嬴政还沉浸梦乡的时候,我们的赵大小姐已经在为其规划“后事”了。
首先,如果以后想要跟着嬴政混,那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让大秦统一后不分崩离析。
纵观历史,现在的秦国经过历代秦王经营,其国力已经为当世诸侯国之最!
且历年征战以来一直是胜多输少,即便各国合纵伐秦也是如此!尤其是经历长平之战后,六国之中无人是秦国的对手。
但,蝼蚁之力虽弱,尚不可小觑!秦国先后灭六国,虽然完成了统一大业使得国土整合,但其国力损耗也甚为严重。
值此危机关头,又碰上了塞外匈奴与南境百越来犯,战争期间徭戎繁重、赋敛无度,使得民众死伤无数,粮草也是常年满负荷征取。即便秦国盛行“耕战之法”,也难以填补如此大的战争消耗。
长此以往,民生凋敝,使得还未完全归心于秦国的六国百姓心生不满。
且秦国法政严苛,刑罚残酷不得仁义,下介的酷吏吏治深刻,百姓们未享受到华夏统一所带来的福利待遇,反而因戍边建设长城、连年战争这些事,使压在苍生身上的担子越加越重!从而使还未完全适应秦国法律的六国之地更添寒霜。
适而始皇帝死后,各地百姓不满二世更加残暴的统治,纷纷在“有心人”的挑拨下揭竿起义,进而造成了秦末起义军与六国余党横行,天下再度大乱。
而在赵诗雨的心里,大秦快速消亡的主要因素,概括下来不过四点:
第一点,不得民心。
秦统一六国后,昔日秦地的老秦人因适应了将近百年的“商君法”,所以并未出什么大乱子,始皇帝的各项政策也能执行彻底。
但山东六国百姓之前并未接触过秦国法律,且秦国统一之路,都是靠武力解决,而要想法治扎根、深入民心,少说也得两代人的过度,所以一时间因触犯法律被处死的不在少数。
至此,在六国百姓的心中,对秦律是诚惶诚恐,深怕自己被连带处罚,从而导致民心动荡。
而古代消息闭塞,有些人一辈子也不会知晓外地的讯息,所以人们并未体会到法律带给自身的保障在何处!
再加上秦国统一后官员稀缺,又少有士人投奔(第二点详谈),所以绝大多数官员都是从军队之中,拉出来任命。
而这些军旅之人又深知律法且行法严苛,面对秦人还好,对于六国之民,这些军旅之人更不会有分毫仁慈。
那些高官的士子也不一定能压得住这类军旅之人,从而使得民心不稳,政令难以恰当施行,出了问题又怕被连带也就息事宁人,所以民间所传的“暴秦酷吏”,大部分也来源于此。
寻常百姓无不图个吃饱穿暖、娶妻生子,而当国家连温饱都不能满足,法律也成为施法者镇压百姓的工具,那还称得上是国家么?是以江山社稷,百姓为先。
第二点,不被“士”所认可。
这里所说的士分为两种。第一种“士”指得是诸子百家的士子。
秦国士人少的原因就在这,绝大部分的士人,尤以儒家代表的儒生,内心均视秦为蛮夷之邦,不通仁义。再加上与儒家思想背道而驰的法家,在秦朝委以重用,这使得天下儒生都视秦为死敌!毕竟在古代,士子们自恃清高,把自身名节看得极重,士子间思想不同、派别不同都相视为对手,更何况是对遵从法家的秦国?
就类似秦统一后,以淳于越为首的儒家博士们,对秦王的示好视而不见,享受着秦国供奉的锦衣玉食,嘴里却胡天海地地批判着秦国的律法,常以儒家君臣仁义来弹劾始皇的政令。
这一群只知“圣贤书”皮毛的酸儒,只知道屁话连篇却没有一丝一毫可堪一用的治国理念,就这在秦国都能委以重任!!在此就可看出,有才的士子在秦国是有多稀缺!
这第二种“士”,说的便是这天下间的士族,这点尤为重要!
士族是古时整个统治阶级的中坚力量!甚至有些国家的朝堂之上,半数官员都是各士族的族长,有些诸侯君主在商议政务时,若侵害了大多士族的利益,则此政令必会憋死回去,士族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而秦国士族经过百年前“商鞅变法”,杀的杀擒的擒,存到现在的也已经基本适应了法制,但山东六国的士族却不是如此……
秦在统一之后,首先做的就是依照法治,兼并了六国的土地。这便出了乱子!
土地乃是士族的根本,六国的士族肯定不会轻易束手,而秦国针对士族中不服从者皆依法杀之,虽然士族乃国之毒瘤,但这样一来就等同于与整个天下的士族为敌!
而经过此事,天下士族与大秦之间的仇恨可以说是不共戴天。
除了土地兼并,最主要便是法治,战国时期士族就相当于每个地区的土皇帝,一旦全国实施法治就相当于剥夺了士族全部的权利
各士族统治各地几百年,在当地的影响不用想都知道,而各地百姓也大多被当地的士族所愚,经过士族的宣扬,从此就认定大秦是暴秦,其法律也是严刑峻法。
士族离心,甚至背后下刀,仇视秦法,这便是大秦加速灭亡的重要之因!
第三点,国家整体经济未发展。
国家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帮手便是“商”!商人所做的便是这“循环之道”!生意的本初便是把好的东西转手给需要的人,再从中抽取微薄的利润。
“生”指的是生生不息,“意”乃是心中之意!真实、诚信、不欺不瞒、不卑不亢,此即为“商道”,亦是“正道”。
但嬴政继位掌权后,商人却被当作是社会地位最底层的人,甚至与逃犯相当,虽然商人中少不了无良营私之败类,但嬴政此举也算隔绝了全部商人的道路,致使本国经济被各种徭役战争所拖累,难以振兴。
其实这一点跟嬴政本身有着莫大的关系!
众所周知,吕不韦乃商人出身,其投资国家的策略使得他成为秦朝的相国,食邑十万户,可谓是权倾天下。
但因其在嬴政继位后,也就是嬴政的父亲秦异人死后,跟嬴政的母亲赵姬又牵扯不清,甚至自称为嬴政的“仲父”!
随着秦王政慢慢长大,吕不韦与赵太后却一直Y乱不止。吕不韦唯恐事情败露,灾祸降临在自己头上,就暗地寻了一个人作为门客,这个人便是史上赫赫有名的“长信侯”嫪毐。
然后,吕不韦将嫪毐进献给了赵姬赵太后。之后的事情也就更复杂了,简单来说就是这个嫪毐“能力”非凡,把赵太后给睡(和谐)得心迷意乱,从此以他的话为主,不光给嫪毐生了两个孩子,甚至到最后,嬴政的亲生母亲赵姬居然帮着嫪毐宫变夺权!!!
当然,最终肯定是没有成功~~!
而嬴政掌权后也是彻查此事,于是我们的吕不韦吕兄就此光荣地被撤了职,而经此事之后,嬴政错误地认为商人误国,颁布的“徭役令法”中就有将商人视为逃犯一般充军。
且在秦始皇极为欣赏的《韩非子》一书之中,就有把商人当作“五蠹(du... -->>
在小嬴政还沉浸梦乡的时候,我们的赵大小姐已经在为其规划“后事”了。
首先,如果以后想要跟着嬴政混,那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让大秦统一后不分崩离析。
纵观历史,现在的秦国经过历代秦王经营,其国力已经为当世诸侯国之最!
且历年征战以来一直是胜多输少,即便各国合纵伐秦也是如此!尤其是经历长平之战后,六国之中无人是秦国的对手。
但,蝼蚁之力虽弱,尚不可小觑!秦国先后灭六国,虽然完成了统一大业使得国土整合,但其国力损耗也甚为严重。
值此危机关头,又碰上了塞外匈奴与南境百越来犯,战争期间徭戎繁重、赋敛无度,使得民众死伤无数,粮草也是常年满负荷征取。即便秦国盛行“耕战之法”,也难以填补如此大的战争消耗。
长此以往,民生凋敝,使得还未完全归心于秦国的六国百姓心生不满。
且秦国法政严苛,刑罚残酷不得仁义,下介的酷吏吏治深刻,百姓们未享受到华夏统一所带来的福利待遇,反而因戍边建设长城、连年战争这些事,使压在苍生身上的担子越加越重!从而使还未完全适应秦国法律的六国之地更添寒霜。
适而始皇帝死后,各地百姓不满二世更加残暴的统治,纷纷在“有心人”的挑拨下揭竿起义,进而造成了秦末起义军与六国余党横行,天下再度大乱。
而在赵诗雨的心里,大秦快速消亡的主要因素,概括下来不过四点:
第一点,不得民心。
秦统一六国后,昔日秦地的老秦人因适应了将近百年的“商君法”,所以并未出什么大乱子,始皇帝的各项政策也能执行彻底。
但山东六国百姓之前并未接触过秦国法律,且秦国统一之路,都是靠武力解决,而要想法治扎根、深入民心,少说也得两代人的过度,所以一时间因触犯法律被处死的不在少数。
至此,在六国百姓的心中,对秦律是诚惶诚恐,深怕自己被连带处罚,从而导致民心动荡。
而古代消息闭塞,有些人一辈子也不会知晓外地的讯息,所以人们并未体会到法律带给自身的保障在何处!
再加上秦国统一后官员稀缺,又少有士人投奔(第二点详谈),所以绝大多数官员都是从军队之中,拉出来任命。
而这些军旅之人又深知律法且行法严苛,面对秦人还好,对于六国之民,这些军旅之人更不会有分毫仁慈。
那些高官的士子也不一定能压得住这类军旅之人,从而使得民心不稳,政令难以恰当施行,出了问题又怕被连带也就息事宁人,所以民间所传的“暴秦酷吏”,大部分也来源于此。
寻常百姓无不图个吃饱穿暖、娶妻生子,而当国家连温饱都不能满足,法律也成为施法者镇压百姓的工具,那还称得上是国家么?是以江山社稷,百姓为先。
第二点,不被“士”所认可。
这里所说的士分为两种。第一种“士”指得是诸子百家的士子。
秦国士人少的原因就在这,绝大部分的士人,尤以儒家代表的儒生,内心均视秦为蛮夷之邦,不通仁义。再加上与儒家思想背道而驰的法家,在秦朝委以重用,这使得天下儒生都视秦为死敌!毕竟在古代,士子们自恃清高,把自身名节看得极重,士子间思想不同、派别不同都相视为对手,更何况是对遵从法家的秦国?
就类似秦统一后,以淳于越为首的儒家博士们,对秦王的示好视而不见,享受着秦国供奉的锦衣玉食,嘴里却胡天海地地批判着秦国的律法,常以儒家君臣仁义来弹劾始皇的政令。
这一群只知“圣贤书”皮毛的酸儒,只知道屁话连篇却没有一丝一毫可堪一用的治国理念,就这在秦国都能委以重任!!在此就可看出,有才的士子在秦国是有多稀缺!
这第二种“士”,说的便是这天下间的士族,这点尤为重要!
士族是古时整个统治阶级的中坚力量!甚至有些国家的朝堂之上,半数官员都是各士族的族长,有些诸侯君主在商议政务时,若侵害了大多士族的利益,则此政令必会憋死回去,士族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而秦国士族经过百年前“商鞅变法”,杀的杀擒的擒,存到现在的也已经基本适应了法制,但山东六国的士族却不是如此……
秦在统一之后,首先做的就是依照法治,兼并了六国的土地。这便出了乱子!
土地乃是士族的根本,六国的士族肯定不会轻易束手,而秦国针对士族中不服从者皆依法杀之,虽然士族乃国之毒瘤,但这样一来就等同于与整个天下的士族为敌!
而经过此事,天下士族与大秦之间的仇恨可以说是不共戴天。
除了土地兼并,最主要便是法治,战国时期士族就相当于每个地区的土皇帝,一旦全国实施法治就相当于剥夺了士族全部的权利
各士族统治各地几百年,在当地的影响不用想都知道,而各地百姓也大多被当地的士族所愚,经过士族的宣扬,从此就认定大秦是暴秦,其法律也是严刑峻法。
士族离心,甚至背后下刀,仇视秦法,这便是大秦加速灭亡的重要之因!
第三点,国家整体经济未发展。
国家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帮手便是“商”!商人所做的便是这“循环之道”!生意的本初便是把好的东西转手给需要的人,再从中抽取微薄的利润。
“生”指的是生生不息,“意”乃是心中之意!真实、诚信、不欺不瞒、不卑不亢,此即为“商道”,亦是“正道”。
但嬴政继位掌权后,商人却被当作是社会地位最底层的人,甚至与逃犯相当,虽然商人中少不了无良营私之败类,但嬴政此举也算隔绝了全部商人的道路,致使本国经济被各种徭役战争所拖累,难以振兴。
其实这一点跟嬴政本身有着莫大的关系!
众所周知,吕不韦乃商人出身,其投资国家的策略使得他成为秦朝的相国,食邑十万户,可谓是权倾天下。
但因其在嬴政继位后,也就是嬴政的父亲秦异人死后,跟嬴政的母亲赵姬又牵扯不清,甚至自称为嬴政的“仲父”!
随着秦王政慢慢长大,吕不韦与赵太后却一直Y乱不止。吕不韦唯恐事情败露,灾祸降临在自己头上,就暗地寻了一个人作为门客,这个人便是史上赫赫有名的“长信侯”嫪毐。
然后,吕不韦将嫪毐进献给了赵姬赵太后。之后的事情也就更复杂了,简单来说就是这个嫪毐“能力”非凡,把赵太后给睡(和谐)得心迷意乱,从此以他的话为主,不光给嫪毐生了两个孩子,甚至到最后,嬴政的亲生母亲赵姬居然帮着嫪毐宫变夺权!!!
当然,最终肯定是没有成功~~!
而嬴政掌权后也是彻查此事,于是我们的吕不韦吕兄就此光荣地被撤了职,而经此事之后,嬴政错误地认为商人误国,颁布的“徭役令法”中就有将商人视为逃犯一般充军。
且在秦始皇极为欣赏的《韩非子》一书之中,就有把商人当作“五蠹(du...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