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大明之纵横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工业者在带动安新经济发展的同时,会使得制造技术得到提升,而庞大的战争依靠的就是制造业,到了那一天,安新绝对能够以弹丸之地,支持一场消耗惊人的大战,这就是战争潜力,也是李毅以后保全安新的资本。
能够这般顺利,李毅也是放松不少,看样了张钱一,道:“张老,安新的库房如何了?”
张钱一主管财务,对此十分了解,道:“安新库房如今有白银二十三万两,粮食二十万石,十分充裕。但是因为工程进行,功绩的发放十分频繁,每天的支出也是不小的数字,但是按照现在的消耗,也能支持两个月。要是停下工程,安新库房的钱粮,足够支持一年的所耗。”
白银二十万两,折合后世也就是数亿,这笔银子不可以说不多,但是安新现在处处都要用银子,要是坐吃山空,也是支撑不了多少。
“作坊的商品销售情况怎么样?我们的支出和收入要达到一种良好的状况才好。”李毅问道。
张老点点头,道:“如今我们已经有十三家作坊,其中大型的三家,中型十家,他们每月产出的布匹、玻璃、水泥、香皂等商品,收入大概在一千三百两白银左右,我们的支出在八百两银子,所以总体来说,还是盈利的。”
虽然安新现在的白银还是盈利状态,但是李毅并没有放下心,反而皱起了眉头。
要知道安新现在的支出,总体是工程和商品材料的支出,因为灾年,人力的价格已经减到了极致,相当于粮食的支出。
也就是说,安新的乡民是用劳动力换取粮食,虽然稍有盈余,但是总体来说,安新如今的收入还是太少了。
张钱一好像是猜到了李毅的想法,道:“小恩公,安新这种现状很快就会得到改善,到时候乡民们生活的会更加好的。”
张明德等人有些不解的看着张老。
“呵呵,大家可能忘了,秋收的时候快要到了。等到乡民们收了粮食,除了交给库房的税赋,还能剩余不少。到时候他们不需要花费功绩换取粮食,自然就会换取其他物品,这样一来,生活自然好转了。”张老解释道。
李毅听了也是反应过来,他还是一贯的以为乡民是靠工程赚取功绩,然后换取粮食养家糊口,忘了秋收之后,他们都会有余粮,功绩自然的就相当于银子,能够购买其他的东西。
这样一来,安新乡民的生活质量定会得到一次质的飞跃。
“虽然如此,但是作坊的生产量也要提升起来,不久之后,保定的商路就会大量的销售我们的商品,我们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将安新的商品销售出去,打出我们自己的名气。”李毅沉声道。
商品的销售,可以说是安新以后的命脉。
在乱世中,只有粮食和银子才是最大的保命手段,如今安新的土地开垦出来,囤积粮食之后,能够支撑至少一年。而只要商路开辟,将商品销售出去,源源不断的得到银子,整个安新可以说是高枕无忧。
想到这里,李毅道:“张老,秋收在即,今年眼看是丰收,到时候定会有堆积如山的粮食。你还是早作准备,多修建一些粮仓,囤积粮食。”
张老笑道:“还是小恩公想的周到,明日我就去办。”
只要张老能管理好安新的钱粮,李毅也就不会担心。
他看向赵仁昌,他是管理安新社学和工匠的主管,这个职位虽然较老族长、王老较轻,但是对于安新的长远发展最是重要。
要知道安新的乡民多是流民,人才不多,好多的诸如乡长之类的之位皆是矮子里拔高个。李毅虽然让赵老对于安新的管事和勇丁进行了大规模的再教育,让他们学会识字懂礼,但是这些成年人已经固化,很难改变。
所以,对于安新的孩童教育,李毅是多次找赵老谈过的,而且安新对于教育的支出,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李毅道:“赵老,社学的情况如何了?”
赵老早就知道李毅会询问自己,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小恩公对于教育如此重视,但是自己的工作被看重,他还是很高兴的。
赵老道:“如今安新的教育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社学的开办,另一个是管事的培训。如今安新新镇已经建立了小社学和中社学。五个坞堡也建立了小社学,辖区之内的五岁以上,十六岁以下孩童,皆已经入学。”
“小恩公,我也想问这件事呢。你干嘛让十六岁以下的小子也去社学啊,我手下几十号人都被迫每日去社学读书了。”李四发起了牢骚。
要知道古代,十四岁以上的少年早就已经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而李毅的铁旅之内也有不少少年勇丁,他们无论是训练还是去做工,都能赚取功绩,但是要是读书,那就算减少了一个劳动力。
但是李毅对于教育十分重视,规定五岁以上,十六岁以下孩童,无论男女,都要入社学进学,这就是使得乡民们多有抱怨,而李四也因为手下入了学社,也心里满是牢骚。
李毅当然明白他们的想法,这些孩童已经能够干活,让他们赚取功绩补贴家用是每个家长的想法。
但是为了安新的未来,李毅必不能顺应他们的心愿,所以用了强制手段。
好在李毅声望很高,乡民们也是有些牢骚,并不敢非议对错。而且社学不收束脩,每日管两顿饭,这等免费读书的好事,还是有很多家长愿意的。
“你这就是莽汉作风。你手下小子虽然要去社学进学,但是等他们学成之后,不是还能回去吗?我今日让他们离开,将他们教成能够识文断字,懂得兵法的勇丁,再让他们回去,你这不是白赚了,还发什么牢骚。”李毅呵斥道。
李四还是不服,道:“他们只是兵丁,懂得冲锋陷阵就好,干嘛读这么多书?”
旁边的铁旅军官皆是点头,看样子他们也和李四的想法一致。
工业者在带动安新经济发展的同时,会使得制造技术得到提升,而庞大的战争依靠的就是制造业,到了那一天,安新绝对能够以弹丸之地,支持一场消耗惊人的大战,这就是战争潜力,也是李毅以后保全安新的资本。
能够这般顺利,李毅也是放松不少,看样了张钱一,道:“张老,安新的库房如何了?”
张钱一主管财务,对此十分了解,道:“安新库房如今有白银二十三万两,粮食二十万石,十分充裕。但是因为工程进行,功绩的发放十分频繁,每天的支出也是不小的数字,但是按照现在的消耗,也能支持两个月。要是停下工程,安新库房的钱粮,足够支持一年的所耗。”
白银二十万两,折合后世也就是数亿,这笔银子不可以说不多,但是安新现在处处都要用银子,要是坐吃山空,也是支撑不了多少。
“作坊的商品销售情况怎么样?我们的支出和收入要达到一种良好的状况才好。”李毅问道。
张老点点头,道:“如今我们已经有十三家作坊,其中大型的三家,中型十家,他们每月产出的布匹、玻璃、水泥、香皂等商品,收入大概在一千三百两白银左右,我们的支出在八百两银子,所以总体来说,还是盈利的。”
虽然安新现在的白银还是盈利状态,但是李毅并没有放下心,反而皱起了眉头。
要知道安新现在的支出,总体是工程和商品材料的支出,因为灾年,人力的价格已经减到了极致,相当于粮食的支出。
也就是说,安新的乡民是用劳动力换取粮食,虽然稍有盈余,但是总体来说,安新如今的收入还是太少了。
张钱一好像是猜到了李毅的想法,道:“小恩公,安新这种现状很快就会得到改善,到时候乡民们生活的会更加好的。”
张明德等人有些不解的看着张老。
“呵呵,大家可能忘了,秋收的时候快要到了。等到乡民们收了粮食,除了交给库房的税赋,还能剩余不少。到时候他们不需要花费功绩换取粮食,自然就会换取其他物品,这样一来,生活自然好转了。”张老解释道。
李毅听了也是反应过来,他还是一贯的以为乡民是靠工程赚取功绩,然后换取粮食养家糊口,忘了秋收之后,他们都会有余粮,功绩自然的就相当于银子,能够购买其他的东西。
这样一来,安新乡民的生活质量定会得到一次质的飞跃。
“虽然如此,但是作坊的生产量也要提升起来,不久之后,保定的商路就会大量的销售我们的商品,我们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将安新的商品销售出去,打出我们自己的名气。”李毅沉声道。
商品的销售,可以说是安新以后的命脉。
在乱世中,只有粮食和银子才是最大的保命手段,如今安新的土地开垦出来,囤积粮食之后,能够支撑至少一年。而只要商路开辟,将商品销售出去,源源不断的得到银子,整个安新可以说是高枕无忧。
想到这里,李毅道:“张老,秋收在即,今年眼看是丰收,到时候定会有堆积如山的粮食。你还是早作准备,多修建一些粮仓,囤积粮食。”
张老笑道:“还是小恩公想的周到,明日我就去办。”
只要张老能管理好安新的钱粮,李毅也就不会担心。
他看向赵仁昌,他是管理安新社学和工匠的主管,这个职位虽然较老族长、王老较轻,但是对于安新的长远发展最是重要。
要知道安新的乡民多是流民,人才不多,好多的诸如乡长之类的之位皆是矮子里拔高个。李毅虽然让赵老对于安新的管事和勇丁进行了大规模的再教育,让他们学会识字懂礼,但是这些成年人已经固化,很难改变。
所以,对于安新的孩童教育,李毅是多次找赵老谈过的,而且安新对于教育的支出,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李毅道:“赵老,社学的情况如何了?”
赵老早就知道李毅会询问自己,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小恩公对于教育如此重视,但是自己的工作被看重,他还是很高兴的。
赵老道:“如今安新的教育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社学的开办,另一个是管事的培训。如今安新新镇已经建立了小社学和中社学。五个坞堡也建立了小社学,辖区之内的五岁以上,十六岁以下孩童,皆已经入学。”
“小恩公,我也想问这件事呢。你干嘛让十六岁以下的小子也去社学啊,我手下几十号人都被迫每日去社学读书了。”李四发起了牢骚。
要知道古代,十四岁以上的少年早就已经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而李毅的铁旅之内也有不少少年勇丁,他们无论是训练还是去做工,都能赚取功绩,但是要是读书,那就算减少了一个劳动力。
但是李毅对于教育十分重视,规定五岁以上,十六岁以下孩童,无论男女,都要入社学进学,这就是使得乡民们多有抱怨,而李四也因为手下入了学社,也心里满是牢骚。
李毅当然明白他们的想法,这些孩童已经能够干活,让他们赚取功绩补贴家用是每个家长的想法。
但是为了安新的未来,李毅必不能顺应他们的心愿,所以用了强制手段。
好在李毅声望很高,乡民们也是有些牢骚,并不敢非议对错。而且社学不收束脩,每日管两顿饭,这等免费读书的好事,还是有很多家长愿意的。
“你这就是莽汉作风。你手下小子虽然要去社学进学,但是等他们学成之后,不是还能回去吗?我今日让他们离开,将他们教成能够识文断字,懂得兵法的勇丁,再让他们回去,你这不是白赚了,还发什么牢骚。”李毅呵斥道。
李四还是不服,道:“他们只是兵丁,懂得冲锋陷阵就好,干嘛读这么多书?”
旁边的铁旅军官皆是点头,看样子他们也和李四的想法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