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福神小霹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r />
她还以来那老和尚见她无故擅闯石室,惊扰禅课,有意和她为难,但当她回头一看,老和尚仍然原式盘膝静座,动也未曾动过,又觉自己所想不对。
她这才向老和尚仔细打量过去,敢情老和尚早已圆寂多时,这一惊非同小可。
不过,她到底是慧根夙俱,自服蟾丹、朱果之后,定力更深,故虽惊而不乱,灵敏的头脑很快的想到。
这一切必都是老和尚为了保护他的法体,事前预行布置的,被我无意间闯破禁制,走了进来,他修为既然道高,一定会给人留有退身之路,我还是不要莽撞,先仔细察看一下再说。
这一次,她从老和尚的法体以至整个石室,巨细无遗的又仔细察看了一遍。
现在,她虽然已经看出一些端倪,知道这石室之中,蕴含着一种佛法布置,而且她也曾从师父那里,学过一些这类东西,但由于对这个老和尚,自内心之中,产生了一种虔诚敬意,没敢冒昧施为破解,重又向老和尚跪拜下去。
这也是她福至心灵,机缘凑巧,她这一重新跪拜下去,却正暗合了石室中原来的布置。
等到她拜毕抬头,老和尚法体已杳,代替的是一座石质莲台,莲台的九瓣莲叶,中间一叶豁然敝开,像一个门,门里是一条甬道,看似很长。
老和尚已然坐化,何以忽然失踪?以及莲台的出现,她都不惊奇,仿佛就像当然的一样。
令她惊奇的,只是这个变化太快了,使她事先一点都没觉察出来。
她心里既然存着,老和尚必然给误闯进来的人留有退路,便认定敞开的莲叶必然就是出路,不假思索就走进去。
通路甬道,到达了一间石室,甬道便到此而止。
她想到后退。
但适才那间石室,门户已闭,即使能够出去,又如何打开堵塞洞径的碎石?不禁踌躇起来。
旋又一想,那间石室既有古怪,说不定这间石室也有诡秘,且先进去看看再说。
于是,便又走进这第二间石室。
石室中除了一个薄团、一个石几之外,别无陈设。
石几上端平放着一本绢册,上书“佛陀禅功心法”略一翻阅,仅薄薄的三数页,且有芝麻大小的前人习练时,留下的恭楷注解,绢册里尚夹着一张字条,写的是:“蟾丹、朱果百世难求;得而服之,允称殊遇,唯如不知运化,大是可惜,可依册载心法勤加习练,既可使灵物发挥最大之功能,复可增进本身之修为。
此室左有寒泉,右有暖流,子午两时,自动开放,浸浴其中,尤可助禅功之速成,届时食物自得。
天下无侥幸成功之事物,禅功习练有成,出路自现,否则,将长困室中,不得脱身。
此外,尚有其他秘学奇珍,须视来人福缘,耐心寻觅始可。
”
翁若梅既担心逾期不至,必累得哥哥着急,又怕误了端阳黄鹤楼之约,坏了师父嘱办的事,知不将“佛陀禅功”习成,脱困无望,急更无济于事,于是专心致志,参习起“佛陀禅功”来。
她一心一意只求禅功速成,早日脱困,去办她的大事,对于字条上所写的“尚有其他奇珍秘学”想也不曾想过,更不要说还要耽误时间,耐心寻求。
翁若梅习练佛陀心法,有无魔障?何时可成?暂且按下慢表。
且说翁如松,因璇玑洞主答话模棱,疑他有意吞没佛令玉-,存心一探究竟,历经金、木、水三阵,均能顺利通过,最后到达火阵,眼看脱困有望,禁不住心狂喜,顿忘处身险境,点足便向对面岗陵跃去。
不料足下一软,真气未能提足,身形虽然起在空中,脚下情况已然大变。
两座对峙的岗陵,竟然自动向后移动,中间所现裂缝,且又喷出烈焰浓烟。
刹那之间,烈焰浓烟所布范围极广。
他真气本未提足,又遇此突然变化。
下临烈焰,又不知道裂缝这下深浅几许,情况如何?
恐惧、惊急,都无补于身形之疾速下落。
暗道一声:“完了!”
未完师命,只有期望胞妹翁若梅去完成了。
每当情况疾变,身陷险境,人都有一种求生的本能。
这种本能潜力极大,往往能创造奇迹,克服难关,履险如夷。
翁如松虽知生机难有万一希望,但他那甘就这样凄惨的死去,挣扎乃是必然之事。
他身形疾泻中,强提一口真气,牟尼神功展至极限,以冀万一。
他因真气未曾提足,跃起本不甚高,这一下坠,那还不快。
刹那之间,一条蓝色身影已为烈焰吞没。
他只觉浑身一阵灼热,酷热难禁,便自痛晕过去。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又悠悠醒转过来。
知觉刚复,全身宛如寸残,痛得不禁“哼”出声来。
只听一个稚嫩的声音说道:“别动,强忍耐点,此刻未脱离险境,你可学过武功?告诉我,以便着手施救。”
他嘴唇一动,立感面部皮肤有如崩裂一般的痛疼,痛得他那能答得出话,只有颤抖的声音“嗯”了一声,算是回答。
“学过?”
“嗯!”“真是老糊涂了,你现在那能说得出话来,问也是白问,张开嘴,把这个药丸先吃了。”
那么稚的童音竟说老,岂不奇怪。
翁如松强忍着痛,把嘴张开。
一粒药丸射向口内,颗粒不大,入口即化津液,顺喉而下,
这颗药丸香是香到了极点,辣也辣到了极点,好像用朝天椒提炼而成的结晶那么辣。
翁如松的皮肤、肌肉、骨骼,几乎是无处不痛,服了这颗药丸,就连内腑五脏也好像吞了一口炭那么痛。
稚嫩的声音又道:“如会内功心法,赶快运息,自有好处。”
翁如松又痛晕过去,那还能运气行功。
“真没用,这点痛都受不了,看来非我动手不可了,咳!缘法,也是孽障!”
如果翁若松没有痛晕,一定听不懂他唠叨的是什么。
翁如松再次醒来,全身痛苦若失,暗道:“这是什么灵药,怎么这么难吃?”
“别装蒜了,还不给我起来。”
翁如松如言起立,只觉全身轻如无物。
他还不知道自己因祸得福,遇见了不世奇人,功力凭空增加何止一个甲子。
忙查看救他之人,不由大诧,救他的人,无论身材、面貌、口音,都不会超过十岁,竟能把他从火海中救出,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一时呆立当地,不知如何称呼才好。
这个看似童子模样的人,想是看出他的心意,微笑着说道:“不相信是我救你的?”
翁如松警觉失态,忙道:“翁如松不敢冒渎恩人,救命大恩,容我一拜。”
说着,果真拜了下去。
童子也不加拦阻。
翁如松拜毕起立,口虽不言,心实不惬。
童子对他虽有救命之恩,如此稚龄,竟然受他一拜,实属狂妄托大,大是不该。
“你是怎么坠入地肺的?”
语音稚嫩,口气却又老气横秋,翁如松本想不答,终因面嫩,且对方子己实有救命之恩,还是据实将经过说了。
“哦!”“敢问此间何处?翁如松尚有师命在身,急需离去,救命之恩,容图后报!”
“现在就想走?”
这句话使翁公如松极难作答,也使翁如松极为恼怒。
诚中形体,翁如松面情上的变化,如何逃得过童子锐利的目光,他也不说破,仅道:“这是什么地方,你自己到后面一看便知,留神,别再掉下去!”
话不投机,一句为多,童子傲慢托大,翁如松实在看不惯,闻言也未深思,便向后面走去。
童子所居,也是两间石室,到了室门,便是一条甬道。
石室并无门窗装置,室内室外情况迥然不同。
石室同空气流畅,异常舒适。
一出室门,便感灼热炙感,愈发强烈。
甬道极长,几经转折,已自听到“轰轰、发发”声响。
转过最后一道弯曲,远望甬道出口,竟为烈焰封闭。
“难道还在地肺之中?”
翁如松不由这样想着。
烈焰阻路,无法再进,迫于无奈,只得转回石室。
“看清楚了?”
童子依旧含着笑意的问。
“请问这是不是远在地肺之中?”
“你以为这是天堂?实对你说,这里正是地肺之中,我在这儿已经住了二百多年”
“什么?”
“没听清楚?我移居这里是在南宋初年”
“你?”
“你不信?”
“请恕晚辈无知,起初真未想到”
“我要是你,也会有相同想法,这是情理之常,我不会怪你的。”
翁如松这一弄清,面前这看似稚龄的童子竟然是前辈奇人,态度立变,以前不满一扫而光,闻言既然愧且疚,连忙谢道:“前辈大量,实使如松感佩无以,但不知”
怪童似乎知道翁如松要问什么,立即接口说道:“说吧!我还有事情要你去办呢!”
接着,便说出下面一段话来。
原来这个地底怪童,复姓呼延名靖,乃北宋名将呼延赞的后人。
呼家将与杨家将同为北宋名将,一门忠良,只因朝臣弄权,致不能有所施展,遭遇之惨,亦大致略似。
呼延靖生具异秉,抱负亦颇不凡,目睹朝政屡为奸谗的朝臣所左有,极为灰心,乃弃家远遁,倘徉于山水之间。
足迹所至,宇内名山,游历殆遍。
有一年,行至庐山,在一古洞内,遇见了一个坐化道人的尸骸。
尸骸已成枯骨,唯身前一个玉匣却完整无损。
打开玉匣,里面有一本绢册,题名为“火灵真经”后面并有道人笔录,自号火灵真人,详载练功之法及个人心得。
呼延靖得此绢册,如获至宝,按照火灵真人所示决窍,找寻适合修练处所。
找来找去终于找到这个莲花山的火山喷口。
也许是他得天独厚,秉赋极佳,又有其他遇合,竟让他把一部火录真经悟澈练成,人也返老还童。
说至此,便问翁如松道:“外面什么朝代了。”
“南宋已亡,如今中原已为胡人窥据多年。”
呼延靖听了,身躯暴长一倍,星眼怒瞪,射出径丈寒光,神态威猛已极。
这个威猛的样子,那里还像童子?
呼延靖愤怒多时,未发一语。
翁如松吓得也不敢多言。
半晌,呼延靖才恢复原来状态,向翁如松道:“这些事先且慢,让我先传你出洞之法。”
翁如松心狂喜,以为出洞之法必椎简单易学,不久之后,定可恢复自由,往办正事。
不料呼延靖看到他面情变化,斥道:“先别高兴,出洞没那么容易,别以为你此时功力又有长进,便可抗外面地心之火,就是我此时带你出去,你也禁受不了哩!”
“除后洞外,难道别无通路?”
翁如松这个问题确有道理,否则,呼延靖当初是怎么进来的?
他虽没直接这样发问,呼延靖那能听不出来他的话意,遂说道:“以前倒有一条通路,直通上面的璇玑古洞,约在六十年前发生一次地震,这条通路已经震毁了。”
“那么后洞如何通行呢?”
“方法倒有,这就要看你的悟性和耐性了。”
翁如松惑然不解。
呼延靖取出火灵真经,递交给他,着重叮嘱他道:“以你的聪明和现时功力,再加上我从旁指导,相信不久便可小成。”
翁如松想到师命,想到胞妹,面显为难之色。
“别泄气,除此别无出洞之法,你自己先看一遍,如有疑问,再来问我。”
翁如松一想,呼延靖所说极为有理,又见他盛意拳拳,关照自己,内心至为感动,只得暂时排除一切杂念,专心研读火灵真经。
他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觉得经中所载,确甚渊博,是一本绝学秘笈。
但他急思脱困,心不在此,遂向呼延靖问道:“经中所载甚博,与出洞有关之学,是否是火灵功一种?”
“不错!”
“那么晚辈就想学这一种。”
“一切由你自己决定。”
从这天起,如松就按照火灵真经所载,比繁为简,专门习练火灵功。
武学本皆内源,内功心法也都大同小异,翁如松既是此中高手,学来自易。
方法学会是一回事。
要想有所成就,又是另一回事。
地肺之中,地火阻绝,呼延靖不打扰他,再无别的顾虑。
幽静的环境,可以使他心无旁物,专心一致,习练火灵功。
以他的资质,以他的内力基础,过了两个多月,方算小有心得。
便问呼延靖:“是否可以出洞了?”
呼延靖只摇了摇头。
翁如松只得再行勤练,几乎是废寝忘食,夜以继日,足见他求去之心是多么强烈。
经过这次,他怕再碰钉子,不敢轻易出口发问。
世上无难事,只怕心不专。
翁如松这样日夜勤练,那能没成就?
呼延靖脸上有了表情。
那是既忧且喜的综合表现。
翁如松略感心慰,但仍勤练不辍,不再开口。
他心里也极矛盾,既想离去,又觉不忍。
经过这三个多月的相处,两人之间已滋生极为浓厚的感情。
翁如松对于这个古道热肠的前辈,更是感激、钦佩,大有依依不舍离去之意。
终于,还是呼延靖首先开了口。
他先取出一个磁瓶,倒出一粒黄豆大小的黑色药丸,给了翁如松,对他说道:“这个药丸,我是得自璇玑古洞,现存只有三粒,功效之大,实比峨嵋大还丹、少林紫金丹,还要神奇得多。
现在第一步,到此为止。
第二步,需要实际与火对抗。
每当午时,地火极盛,火焰呈淡白色,钢铁遇之即溶。
此后,每天午时,你要在后洞甬道尽头,面对火焰,练习吐纳,吸取地火之精。
记住,第一次离得不妨远一点,吐纳之前,先将这粒丸药服下。”
翁如松依言奉行。
又一个月,呼延靖始认为满意,把他叫到近前,叮嘱他道:“我将终老是乡,不再重履尘世,火灵真经不可因我而没,你可带去,替我物色一个传人,授以衣钵,这是我原想托你办的事。
其次,你我全是黄帝子孙,大好神州不容胡虏长期占据,你正当英年,又有绝学在身,应善志不忘。
甬道尽头,对面约五十丈处,亦有一洞,可通海丰。
你虽已练成火灵功,功候尚嫌不足,务于子时地火最弱之际,始可出洞,切不可不听我言,轻身涉险。去吧!”
r />
她还以来那老和尚见她无故擅闯石室,惊扰禅课,有意和她为难,但当她回头一看,老和尚仍然原式盘膝静座,动也未曾动过,又觉自己所想不对。
她这才向老和尚仔细打量过去,敢情老和尚早已圆寂多时,这一惊非同小可。
不过,她到底是慧根夙俱,自服蟾丹、朱果之后,定力更深,故虽惊而不乱,灵敏的头脑很快的想到。
这一切必都是老和尚为了保护他的法体,事前预行布置的,被我无意间闯破禁制,走了进来,他修为既然道高,一定会给人留有退身之路,我还是不要莽撞,先仔细察看一下再说。
这一次,她从老和尚的法体以至整个石室,巨细无遗的又仔细察看了一遍。
现在,她虽然已经看出一些端倪,知道这石室之中,蕴含着一种佛法布置,而且她也曾从师父那里,学过一些这类东西,但由于对这个老和尚,自内心之中,产生了一种虔诚敬意,没敢冒昧施为破解,重又向老和尚跪拜下去。
这也是她福至心灵,机缘凑巧,她这一重新跪拜下去,却正暗合了石室中原来的布置。
等到她拜毕抬头,老和尚法体已杳,代替的是一座石质莲台,莲台的九瓣莲叶,中间一叶豁然敝开,像一个门,门里是一条甬道,看似很长。
老和尚已然坐化,何以忽然失踪?以及莲台的出现,她都不惊奇,仿佛就像当然的一样。
令她惊奇的,只是这个变化太快了,使她事先一点都没觉察出来。
她心里既然存着,老和尚必然给误闯进来的人留有退路,便认定敞开的莲叶必然就是出路,不假思索就走进去。
通路甬道,到达了一间石室,甬道便到此而止。
她想到后退。
但适才那间石室,门户已闭,即使能够出去,又如何打开堵塞洞径的碎石?不禁踌躇起来。
旋又一想,那间石室既有古怪,说不定这间石室也有诡秘,且先进去看看再说。
于是,便又走进这第二间石室。
石室中除了一个薄团、一个石几之外,别无陈设。
石几上端平放着一本绢册,上书“佛陀禅功心法”略一翻阅,仅薄薄的三数页,且有芝麻大小的前人习练时,留下的恭楷注解,绢册里尚夹着一张字条,写的是:“蟾丹、朱果百世难求;得而服之,允称殊遇,唯如不知运化,大是可惜,可依册载心法勤加习练,既可使灵物发挥最大之功能,复可增进本身之修为。
此室左有寒泉,右有暖流,子午两时,自动开放,浸浴其中,尤可助禅功之速成,届时食物自得。
天下无侥幸成功之事物,禅功习练有成,出路自现,否则,将长困室中,不得脱身。
此外,尚有其他秘学奇珍,须视来人福缘,耐心寻觅始可。
”
翁若梅既担心逾期不至,必累得哥哥着急,又怕误了端阳黄鹤楼之约,坏了师父嘱办的事,知不将“佛陀禅功”习成,脱困无望,急更无济于事,于是专心致志,参习起“佛陀禅功”来。
她一心一意只求禅功速成,早日脱困,去办她的大事,对于字条上所写的“尚有其他奇珍秘学”想也不曾想过,更不要说还要耽误时间,耐心寻求。
翁若梅习练佛陀心法,有无魔障?何时可成?暂且按下慢表。
且说翁如松,因璇玑洞主答话模棱,疑他有意吞没佛令玉-,存心一探究竟,历经金、木、水三阵,均能顺利通过,最后到达火阵,眼看脱困有望,禁不住心狂喜,顿忘处身险境,点足便向对面岗陵跃去。
不料足下一软,真气未能提足,身形虽然起在空中,脚下情况已然大变。
两座对峙的岗陵,竟然自动向后移动,中间所现裂缝,且又喷出烈焰浓烟。
刹那之间,烈焰浓烟所布范围极广。
他真气本未提足,又遇此突然变化。
下临烈焰,又不知道裂缝这下深浅几许,情况如何?
恐惧、惊急,都无补于身形之疾速下落。
暗道一声:“完了!”
未完师命,只有期望胞妹翁若梅去完成了。
每当情况疾变,身陷险境,人都有一种求生的本能。
这种本能潜力极大,往往能创造奇迹,克服难关,履险如夷。
翁如松虽知生机难有万一希望,但他那甘就这样凄惨的死去,挣扎乃是必然之事。
他身形疾泻中,强提一口真气,牟尼神功展至极限,以冀万一。
他因真气未曾提足,跃起本不甚高,这一下坠,那还不快。
刹那之间,一条蓝色身影已为烈焰吞没。
他只觉浑身一阵灼热,酷热难禁,便自痛晕过去。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又悠悠醒转过来。
知觉刚复,全身宛如寸残,痛得不禁“哼”出声来。
只听一个稚嫩的声音说道:“别动,强忍耐点,此刻未脱离险境,你可学过武功?告诉我,以便着手施救。”
他嘴唇一动,立感面部皮肤有如崩裂一般的痛疼,痛得他那能答得出话,只有颤抖的声音“嗯”了一声,算是回答。
“学过?”
“嗯!”“真是老糊涂了,你现在那能说得出话来,问也是白问,张开嘴,把这个药丸先吃了。”
那么稚的童音竟说老,岂不奇怪。
翁如松强忍着痛,把嘴张开。
一粒药丸射向口内,颗粒不大,入口即化津液,顺喉而下,
这颗药丸香是香到了极点,辣也辣到了极点,好像用朝天椒提炼而成的结晶那么辣。
翁如松的皮肤、肌肉、骨骼,几乎是无处不痛,服了这颗药丸,就连内腑五脏也好像吞了一口炭那么痛。
稚嫩的声音又道:“如会内功心法,赶快运息,自有好处。”
翁如松又痛晕过去,那还能运气行功。
“真没用,这点痛都受不了,看来非我动手不可了,咳!缘法,也是孽障!”
如果翁若松没有痛晕,一定听不懂他唠叨的是什么。
翁如松再次醒来,全身痛苦若失,暗道:“这是什么灵药,怎么这么难吃?”
“别装蒜了,还不给我起来。”
翁如松如言起立,只觉全身轻如无物。
他还不知道自己因祸得福,遇见了不世奇人,功力凭空增加何止一个甲子。
忙查看救他之人,不由大诧,救他的人,无论身材、面貌、口音,都不会超过十岁,竟能把他从火海中救出,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一时呆立当地,不知如何称呼才好。
这个看似童子模样的人,想是看出他的心意,微笑着说道:“不相信是我救你的?”
翁如松警觉失态,忙道:“翁如松不敢冒渎恩人,救命大恩,容我一拜。”
说着,果真拜了下去。
童子也不加拦阻。
翁如松拜毕起立,口虽不言,心实不惬。
童子对他虽有救命之恩,如此稚龄,竟然受他一拜,实属狂妄托大,大是不该。
“你是怎么坠入地肺的?”
语音稚嫩,口气却又老气横秋,翁如松本想不答,终因面嫩,且对方子己实有救命之恩,还是据实将经过说了。
“哦!”“敢问此间何处?翁如松尚有师命在身,急需离去,救命之恩,容图后报!”
“现在就想走?”
这句话使翁公如松极难作答,也使翁如松极为恼怒。
诚中形体,翁如松面情上的变化,如何逃得过童子锐利的目光,他也不说破,仅道:“这是什么地方,你自己到后面一看便知,留神,别再掉下去!”
话不投机,一句为多,童子傲慢托大,翁如松实在看不惯,闻言也未深思,便向后面走去。
童子所居,也是两间石室,到了室门,便是一条甬道。
石室并无门窗装置,室内室外情况迥然不同。
石室同空气流畅,异常舒适。
一出室门,便感灼热炙感,愈发强烈。
甬道极长,几经转折,已自听到“轰轰、发发”声响。
转过最后一道弯曲,远望甬道出口,竟为烈焰封闭。
“难道还在地肺之中?”
翁如松不由这样想着。
烈焰阻路,无法再进,迫于无奈,只得转回石室。
“看清楚了?”
童子依旧含着笑意的问。
“请问这是不是远在地肺之中?”
“你以为这是天堂?实对你说,这里正是地肺之中,我在这儿已经住了二百多年”
“什么?”
“没听清楚?我移居这里是在南宋初年”
“你?”
“你不信?”
“请恕晚辈无知,起初真未想到”
“我要是你,也会有相同想法,这是情理之常,我不会怪你的。”
翁如松这一弄清,面前这看似稚龄的童子竟然是前辈奇人,态度立变,以前不满一扫而光,闻言既然愧且疚,连忙谢道:“前辈大量,实使如松感佩无以,但不知”
怪童似乎知道翁如松要问什么,立即接口说道:“说吧!我还有事情要你去办呢!”
接着,便说出下面一段话来。
原来这个地底怪童,复姓呼延名靖,乃北宋名将呼延赞的后人。
呼家将与杨家将同为北宋名将,一门忠良,只因朝臣弄权,致不能有所施展,遭遇之惨,亦大致略似。
呼延靖生具异秉,抱负亦颇不凡,目睹朝政屡为奸谗的朝臣所左有,极为灰心,乃弃家远遁,倘徉于山水之间。
足迹所至,宇内名山,游历殆遍。
有一年,行至庐山,在一古洞内,遇见了一个坐化道人的尸骸。
尸骸已成枯骨,唯身前一个玉匣却完整无损。
打开玉匣,里面有一本绢册,题名为“火灵真经”后面并有道人笔录,自号火灵真人,详载练功之法及个人心得。
呼延靖得此绢册,如获至宝,按照火灵真人所示决窍,找寻适合修练处所。
找来找去终于找到这个莲花山的火山喷口。
也许是他得天独厚,秉赋极佳,又有其他遇合,竟让他把一部火录真经悟澈练成,人也返老还童。
说至此,便问翁如松道:“外面什么朝代了。”
“南宋已亡,如今中原已为胡人窥据多年。”
呼延靖听了,身躯暴长一倍,星眼怒瞪,射出径丈寒光,神态威猛已极。
这个威猛的样子,那里还像童子?
呼延靖愤怒多时,未发一语。
翁如松吓得也不敢多言。
半晌,呼延靖才恢复原来状态,向翁如松道:“这些事先且慢,让我先传你出洞之法。”
翁如松心狂喜,以为出洞之法必椎简单易学,不久之后,定可恢复自由,往办正事。
不料呼延靖看到他面情变化,斥道:“先别高兴,出洞没那么容易,别以为你此时功力又有长进,便可抗外面地心之火,就是我此时带你出去,你也禁受不了哩!”
“除后洞外,难道别无通路?”
翁如松这个问题确有道理,否则,呼延靖当初是怎么进来的?
他虽没直接这样发问,呼延靖那能听不出来他的话意,遂说道:“以前倒有一条通路,直通上面的璇玑古洞,约在六十年前发生一次地震,这条通路已经震毁了。”
“那么后洞如何通行呢?”
“方法倒有,这就要看你的悟性和耐性了。”
翁如松惑然不解。
呼延靖取出火灵真经,递交给他,着重叮嘱他道:“以你的聪明和现时功力,再加上我从旁指导,相信不久便可小成。”
翁如松想到师命,想到胞妹,面显为难之色。
“别泄气,除此别无出洞之法,你自己先看一遍,如有疑问,再来问我。”
翁如松一想,呼延靖所说极为有理,又见他盛意拳拳,关照自己,内心至为感动,只得暂时排除一切杂念,专心研读火灵真经。
他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觉得经中所载,确甚渊博,是一本绝学秘笈。
但他急思脱困,心不在此,遂向呼延靖问道:“经中所载甚博,与出洞有关之学,是否是火灵功一种?”
“不错!”
“那么晚辈就想学这一种。”
“一切由你自己决定。”
从这天起,如松就按照火灵真经所载,比繁为简,专门习练火灵功。
武学本皆内源,内功心法也都大同小异,翁如松既是此中高手,学来自易。
方法学会是一回事。
要想有所成就,又是另一回事。
地肺之中,地火阻绝,呼延靖不打扰他,再无别的顾虑。
幽静的环境,可以使他心无旁物,专心一致,习练火灵功。
以他的资质,以他的内力基础,过了两个多月,方算小有心得。
便问呼延靖:“是否可以出洞了?”
呼延靖只摇了摇头。
翁如松只得再行勤练,几乎是废寝忘食,夜以继日,足见他求去之心是多么强烈。
经过这次,他怕再碰钉子,不敢轻易出口发问。
世上无难事,只怕心不专。
翁如松这样日夜勤练,那能没成就?
呼延靖脸上有了表情。
那是既忧且喜的综合表现。
翁如松略感心慰,但仍勤练不辍,不再开口。
他心里也极矛盾,既想离去,又觉不忍。
经过这三个多月的相处,两人之间已滋生极为浓厚的感情。
翁如松对于这个古道热肠的前辈,更是感激、钦佩,大有依依不舍离去之意。
终于,还是呼延靖首先开了口。
他先取出一个磁瓶,倒出一粒黄豆大小的黑色药丸,给了翁如松,对他说道:“这个药丸,我是得自璇玑古洞,现存只有三粒,功效之大,实比峨嵋大还丹、少林紫金丹,还要神奇得多。
现在第一步,到此为止。
第二步,需要实际与火对抗。
每当午时,地火极盛,火焰呈淡白色,钢铁遇之即溶。
此后,每天午时,你要在后洞甬道尽头,面对火焰,练习吐纳,吸取地火之精。
记住,第一次离得不妨远一点,吐纳之前,先将这粒丸药服下。”
翁如松依言奉行。
又一个月,呼延靖始认为满意,把他叫到近前,叮嘱他道:“我将终老是乡,不再重履尘世,火灵真经不可因我而没,你可带去,替我物色一个传人,授以衣钵,这是我原想托你办的事。
其次,你我全是黄帝子孙,大好神州不容胡虏长期占据,你正当英年,又有绝学在身,应善志不忘。
甬道尽头,对面约五十丈处,亦有一洞,可通海丰。
你虽已练成火灵功,功候尚嫌不足,务于子时地火最弱之际,始可出洞,切不可不听我言,轻身涉险。去吧!”